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4040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8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docx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docx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等差数列{an}中,,a2+a5+a8=33,则a6的值为()

A.10B.9C.8D.7

【答案】B

【解析】等差数列中,

故答案选

2.若{an}是等比数列,已知a4a7=-512,a2+a9=254,且公比为整数,则数列的a12是()

A.-2048B.1024C.512D.-512

【答案】A

【解析】由等比数列性质可得,

且公比为整数,联立解得

故答案选

3.在中,,则等于()

A.B.或C.D.

【答案】B

【解析】在中,由正弦定理得,所以

,因为,所以,又,所以或。

选B。

4.数列1,,,……,的前n项和为()

A.B.C.D.

【答案】B

【解析】

数列,

的前项和

点睛:

在数列求和的过程中先找出通项,本题中的通项需要先进行化简,然后裂项形如:

,然后运用裂项求和的方法求出结果。

当遇到通项含有分式的时候,可以思考是否能用裂项的方法解答。

5.△ABC中,a、b、c分别为∠A、∠B、∠C的对边.如果a、b、c成等差数列,∠B=30°,△ABC的面积为,那么b=()

A.B.C.D.

【答案】B

【解析】成等差数列,

平方得,

又的面积为,且

故由,

由余弦定理

解得

又为边长,

故答案选

点睛:

根据等差中项的性质可得运用平方求得边长的数量关系,再根据面积公式求出的值,代入余弦定理求得结果

6.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2,前4项的和是1,则前8项的和为()

A.15B.17C.19D.21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所以前8项的和为

考点:

等比数列性质

7.在中,若,三角形的面积,则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为()

A.B.2C.D.4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故选B.

考点:

解三角形.

8.设是等差数列,是其前n项和,且,,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B.C.D.和均为的最大值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由得,又,所以,故B正确;同理由得,因为,故A正确;而C选项即,可得,由结论,显然C错误;因为与均为的最大值,故D正确,故选C.

考点:

1、等差数列的性质;2、等差数列的前项和.

9.在△ABC中,若,则△ABC的形状是()

A.直角三角形B.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C.不能确定D.等腰三角形

【答案】B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

∴,

∵,

∴,∴,故。

∴或,

∴或。

∴△ABC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选B

点睛:

判断三角形形状的途径:

(1)化边为角,通过三角变换找出角之间的关系;

(2)化角为边,通过代数变换找出边之间的关系。

在以上两种方法中,正(余)弦定理是转化的桥梁,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不要随意约掉等式两边的公因式,否则会有漏解的可能。

10.如果满足,,的△ABC恰有一个,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

A.B.

C.D.

【答案】D

【解析】当即,即时,三角形无解;

当即,即时,三角形有

解;

当即,即时,三角形有个解;

当即时,三角形有个解;

综上所述,当或时,三角形恰有个解。

故答案选

11.已知两座灯塔A、B与C的距离都是,灯塔A在C的北偏东20°,灯塔B在C的南偏东40°,则灯塔A与灯塔B的距离为(  )

A.B.C.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作出图如图,由题知∠ACB=120,AC=BC=,由余弦定理得AB===.

考点:

方位角;余弦定理

12.数列1,2,2,3,3,3,4,4,4,4,5,5,5,5,5,6,…的第1000项的值是(  )

A.42B.45C.48D.51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先寻找规律,将数列分段,第1段1个数,第2段2个数,…,第段个数,设,则在第个数段,由于第个数段共有个数,可先求出前组中的所有的项的个数,可求

将数列分段,第1段1个数,第2段2个数,…,第段个数,

设,则在第个数段,由于第个数段共有个数,

则由题意应满足,

解得.

答案:

B.

考点:

等差数列求和的应用.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在中,角A,B,C的对应边分别为a,b,c,若,则角B的值为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解:

由余弦定理可知

14.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3n﹣2,求{an}的通项公式_________.

【答案】

【解析】当时,=1,当时

验证当时,不符合,故舍去,所以

15.某企业在2016年初贷款M万元,年利率为m,从该年的年末开始计算,每年偿还的金额都是a万元,并恰好在10年间还清,则a的值是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根据题意,某企业在年初贷款万元,年利率为,到第十年年末,本金加利息共计:

,企业每年末还款万元,十年共还现金(包括生息)

由两式相等得:

所以的值是

16.在△ABC中,内角A,B,C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b,c,已知a2+c2=2b2,,且A为钝角,则角A的值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题设及正弦定理有:

故,因为为钝角,

由,可得,得,

故角

点睛:

运用正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再运用诱导公式进行化简,求得结果,遇到条件中的边的关系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转化为角的关系。

三、解答题(第17题10分,第18至第22题各12分,共70分)

17.在数列中,

(1)证明:

数列是等比数列,并求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

(1)见解析

(2)

【解析】试题分析:

由,知数列是首项公比为的等比数列,由此能求出的通项公式。

由的通项公式为,知,从而得到数列的前项。

证明:

(1)

是以4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由

(1)得

18.在锐角△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2asinB=b.

(1)求角A的大小;

(2)若a=6,b+c=8,求△ABC的面积.

【答案】

(1)

(2)

.....................

试题解析:

解:

(1)由已知得到:

,且,且;6分

(2)由

(1)知,由已知得到:

所以12分

考点:

(1)在三角形中,求角的大小;

(2)求三角形的面积;

19.设△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a=1,b=2,cosC=.

(I)求△ABC的周长;(II)求cos(A﹣C)的值.

【答案】

(1)5

(2)

【解析】试题分析:

(I)利用余弦定理表示出c的平方,把a,b及cosC的值代入求出c的值,从而求出三角形ABC的周长;

(II)根据cosC的值,利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求出sinC的值,然后由a,c及sinC的值,利用正弦定理即可求出sinA的值,根据大边对大角,由a小于c得到A小于C,即A为锐角,则根据sinA的值利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求出cosA的值,然后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函数公式化简所求的式子,把各自的值代入即可求出值.

解:

(I)∵c2=a2+b2﹣2abcosC=1+4﹣4×=4,

∴c=2,

∴△ABC的周长为a+b+c=1+2+2=5.

(II)∵cosC=,∴sinC===.

∴sinA===.

∵a<c,∴A<C,故A为锐角.则cosA==,

∴cos(A﹣C)=cosAcosC+sinAsinC=×+×=.

考点:

余弦定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

20.如图,△ACD是等边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BD交AC于E,AB=2。

(1)求cos∠CB的值;

(2)求AE。

【答案】

(1)

(2)

【解析】略

21.已知数列{an}是一个公差大于0的等差数列,且满足,a2+a7=16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数列{an}和数列{bn}满足等式(n∈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答案】

(1)

(2)

【解析】试题分析: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分别表示出联立方程求得和,进而根据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求得

解:

(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

则依题意可知d>0由a2+a7=16,

得2a1+7d=16①

由=55,得(a1+2d)(a1+5d)=55②

由①②联立方程求得

得d=2,a1=1或d=﹣2,a1=(排除)

∴an=1+(n﹣1)•2=2n﹣1

令cn=,则有an=c1+c2+…+cn

an+1=c1+c2+…+cn+1

两式相减得

an+1﹣an=cn+1,由

(1)得a1=1,an+1﹣an=2

∴cn+1=2,即cn=2(n≥2),

即当n≥2时,

bn=2n+1,又当n=1时,b1=2a1=2

∴bn=

于是Sn=b1+b2+b3+…+bn=2+23+24+…2n+1=2n+2﹣6,

点睛:

在求通项时,可以采用的方法,需要注意计算完通项后一定要验证,这里的要看成和的形式,然后计算。

22.已知数列前项和,数列为等比数列,首项,公比为

,且满足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记数列的前项和为,求.

【答案】

(1)

(2)

【解析】试题解析:

把当时,当时,代入,化简求出,由等差中项的性质求出公比,代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

由和条件求出,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出数列的前项和。

解(Ⅰ)当n=1时,.

当n≥2时,,

验证时也成立.∴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成等差数列,所以,

即,

因为∴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Ⅱ)∵

∴……①

…………………②

由①-②得:

点睛:

当遇到条件中的形式时,为等差数列的通项,为等比数列的通项时,的求和就要用错位相减法,等式两边同乘等比数列的公比,然后相减,最后再运用等比数列的求和进行运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