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与质量控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377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与质量控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国家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与质量控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国家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与质量控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国家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与质量控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国家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与质量控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与质量控制.docx

《国家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与质量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与质量控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与质量控制.docx

国家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与质量控制

56、国家基准站网应覆盖我国领土及领海,全国范围内均匀分布、站间距100~200km,满足国家地心坐标参考框架建设的需要,并兼顾社会发展、经济建设、自然条件和定位服务需求等因素。

区域基准站网应满足区域地心坐标参考框架建设的需要,均匀覆盖省、市、自治区等行政辖区,并兼顾地方经济发展现状、自然条件和定位服务需求等因素。

区域基准站网的布设应顾及相邻区域基准站网的站点分布,实现有效覆盖。

各区域基准站网间不应出现空白区域。

不同区域基准站网的重叠覆盖范围内,定位服务应保证一致。

区域基准站网提供实时定位服务时。

57、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选址要考虑的因素(要求)包括:

A.观测环境

(1)距易产生多路径效应的地物的距离应大于200m;

(2)应有100以上地平高度角的卫星通视条件;

(3)距微波站、无线电发射台、高压线穿越地带等电磁干扰区距离应大于200m;

(4)避开采矿区、铁路、公路等易产生振动的地带;

(5)选择周围环境变化较小的区域进行建设;

(6)应进行24小时以上的实地环境测试,对于国家基准站和区域基准站,数据可用率应大于85%,多路径影响应小于0.5m;

B.地质环境

(1)国家基准站网的基准站应建立在稳定块体上,避开地质构造不稳定地区和易受水淹或地下水位变化较大的地区;

(2)区域基准站网的基准站按国家基准站网要求或依据需求选择稳定的建站环境;

(3)专业应用网的基准站依据专业需求选择建站环境。

C.依托保障

(1)便于接入公共或专用通信网络;

(2)具有稳定、安全可靠的电源;

(3)交通便利,便于人员往来和车辆运输;

(4)具有良好的土建施工条件;

(5)具有建设用地及基本基础设施保障;

(6)具有良好的安全保障环境,便于人员维护和站点的长期保存。

D.提交成果

(1)勘选报告;

(2)站点照片:

(3)土地使用意向书或其他用地文件;

(4)地质勘察证明;(5)选址点之记;(6)实地测试数据和结果分析;

(7)收集的其他资料。

63、GPSA级网精度坐标年变化率中误差:

水平分量2mm/a,垂直分量3mm/a;相对精度1×l0-8;地心坐标各分量年平均中误0.5/mm。

64、GPS网选点基本原则

(1)GPSB级点必须选在一等水准路线结点或一等与二等水准路线结点处,并建在基岩上,如原有水准结点附近3km处无基岩,可选在土层上。

(2)GPSC级点作为水准路线的结点时应选建在基岩上,如结点处无基岩或不利于今后水准联测,可选在土层上。

(3)点位应均匀布设,所选点位应满足GPS观测和水准联测条件。

(4)点位所占用的土地,应得到土地使用者或管理者的同意。

65、GPS选点时应避开环境变化大、地质环境不稳定的地区。

应远离发射功率强大的无线发射源、微波信道、高压线(电压高于20万伏)等,距离不小于200m。

应避开多路径影响,点位周围应保证高度角150以上无遮挡,困难地区高度角大于150的遮挡物在水平投影范围总和不应超过300。

50m以内的各种固定与变化反射体应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66、GPS土层点埋石结束后,一般地区应经过一个雨季,冻土深度大于0.8m的地区还应经过一个冻、解期,岩层上埋设的标石应经一个月,方可进行观测。

67、GPS观测基本技术要求包括:

(1)最少观测卫星数4颗;

(2)采样间隔30s;(3)观测模式:

静态观测;

(4)观测卫星截止高度角100;(5)坐标和时间系统:

WGS-84,UTC;

(6)观测时段及时长:

B级点连续观测3个时段,每个时段长度大于等于23h;C级点观测大于等于2个时段,每个时段长度大于等于4h;D级点观测大于等于1.6个时段,每个时段长度大于等于1h;E级点观测大于等于1.6个时段,每个时段长度大于等于40min。

71、GPS测量外业数据质量检查宜采用专门的软件进行。

检查内容包括:

(1)观测卫星总数;

(2)数据可利用率(≥80%);

(3)L1、L2频率的多路径效应影响MP1、MP2应小于0.5m;

(4)GPS接收机钟的日频稳定性不低于10-8等。

72、GPS测量外业观测数据质量检核主要有以下内容。

A.数据剔除率:

同一时段内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不应超过10%。

B.复测基线的长度差

C、D级网基线处理和B级网外业预处理后,若某基线向量被多次重复,则任意两个基线长度之差ds应满足下式:

ds≤2√2σ式中,σ为相应级别规定的基线中误差,计算时边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单点观测模式不同点间不进行重复基线、同步环和异步环的数据检验,但同一点间不同时段的基线数据(与连续运行站网)长度较差,两两比较也应满足上式。

C、同步观测环闭合差

D.独立环闭合差及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

73、GPS网基线精处理结果质量检核包括以下内容:

A、精处理后基线分量及边长的重复性。

B、各时间段的较差。

C、独立环闭合差或附合路线的坐标闭合差。

74、使用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GPS网平差,首先提取基线向量;其次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再次进行约束平差和联合平差;最后进行质量分析与控制。

75、GPS网平差中提取基线向量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必须选取相对独立的基线,否则平差结果会与真实的情况不相符合。

(2)所选取的基线应杓成闭合的几何图形。

(3)选取质量好的基线向量。

基线质量的好坏可以依据RMS、RDOP、RATIO、同步环闭合差、异步环闭合差及重复基线较差来判定。

(4)选取能构成边数较少的异步环的基线向量。

(5)选取边长较短的基线向量。

76、通过三维无约束平差,主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1)根据无约束平差结果,判别在所构成的GPS网中是否有粗差基线;

(2)调整各基线向量观测值的权数,使得它们相互匹配。

77、进行约束平差或联合平差的具体步骤是:

(1)指定进行平差的基准和坐标系统;

(2)指定起算数据;

(3)检验约束条件酌质量;

(4)进行平差解算。

78、进行GPS网质量的评定时可以采用下面的指标:

A、基线向量改正数。

根据基线向量改正数的大小,可以判断出基线向量中是否含有粗差。

B、相邻点的中误差和相对中误差。

86、每完成一条水准路线测量,应进行往返高差不符值及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的计算。

若一条水准路线小于100km,或路线上测段数不足20个,可纳入相邻路线一并计算。

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R]/(4.n)]1/2式中,△为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单位为毫米;R为测段长度,单位为千米;n为测段数。

87、每完成一条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测量,要计算出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的闭合差。

当构成水准网的水准环超过20个时,还需按环线闭合差W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Mw。

山区布设的一等水准网,闭合环不足50个时,Mw限差为±1.2mm。

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Mw=±[[WW/F]/N]1/2式中,W为经过各项改正后的水准环闭合差,单位为毫米;F为水准环线周长,单位为千米;N为水准环数。

94、加密重力测量的主要任务及服务对象:

(1)在全国建立5’×5’的国家基本格网的数字化平均重力异常模型;

(2)为精化大地水准面,采用天文、重力、GPS水准测量方法确定全国范围的高程异常值;

(3)为内插大地点求出天文大地垂线偏差;

(4)为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正常高系统改正。

97、FG5型绝对重力仪在工作之前主要进行以下检查和调整:

(1)检查和调整激光稳频器、激光干涉仪和时间测量系统;

(2)调整测量光路的垂直性;

(3)调整超长弹簧的参数;

(4)输入检验程序和观测计算程序;

(5)输入测点有关数据(测点编号、经纬度、高程、重力垂直梯度等);

(6)运行检验程序,检查计算机运行状态。

99、LCR型相对重力仪仪器仪作业前及作业期间需定期(至少每月一次或长距离搬运后)对重力仪进行下列检验和调整:

(1)光学位移灵敏度的测定与调整;

(2)正确读数线的检验与调整;

(3)横水准器的检验与调整;(4)电子读数零位与检流计零位的检验与调整;

(5)电子灵敏度的测定与调整;(6)光学位移线性度的检验;

(7)电子读数线性度的检验。

100、测定二等重力点及加密重力点的相对重力仪,可以采用石英弹簧重力仪。

重力联测作业前及作业期间至少每隔一个月,应对重力仪进行一次检验和调整。

对于石英弹簧重力仪进行下列检验和调整:

(1)面板位置的检查与调整;

(2)纵、横水准器的检验与调整;

(3)亮线灵敏度的检验与调整;(4)测量范围的调整。

117、大地测量数据库由大地测量数据、管理系统和支撑环境三部分组成。

其中,大地测量数据是大地测量数据库的核心,按类型分为大地控制网数据、高程控制网数据、重力控制网数据和深度基准数据等;大地测量数据库分为国家、省区和市(县)三级。

118、大地测量数据内容包括:

A.参考基准数据,包括大地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和深度基准等数据。

B.空间定位数据,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卫星激光测距(SLR)、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IBI)等空间定位数据,按照数据不同阶段分为观测数据、成果数据及文档数据。

C.高程测量数据,包括水准测量观测数据、成果数据和文档资料,也包含验潮与潮汐分析数据和高程深度基准转换数据。

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是指一定分辨率的平均高程异常格网数据。

D.重力测量数据,包括重力测量的观测数据、成果数据和文档资料。

分为重力控制测量数据和加密重力测量数据,其中重力控制测量数据包括基准点、基本点、一等点及相应等级引点和二等重力测量数据。

E.深度基准

在沿岸海域的理论最低潮位数据,深度基准与高程基准之间通过验潮站的水准联测数据,是海图及各种水深资料的深度起算面。

F.元数据

是大地测量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征的描述性数据,主要包括识别信息、参考基准信息和质量信息。

119、数据组织原则

A观测数据一般按控制网、数据内容进行分类组织,以数据文件为基本单元进行存储。

B成果数据按成果类型进行分类,按控制网进行组织,以点为基本单元存储。

以点为基础,按照网、线建立控制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C文档资料按控制网、文档技术类型进行分类组织,以文件为基本单元存储。

D应通过控制网、控制点筹作为关键字建立观测数据、成果数据、文档之间的逻辑关系。

E大地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重力控制网之间存在重合点时,应以控制点为关键字建立重合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120、按照大地测量数据的内容特点,可将数据库各数据实体归纳为四类数据:

观测数据类、成果数据类、概要数据类和辅助数据类。

(1)观测数据是原始测量记录,这些数据结构化程度低,往往以文件作为应用粒度。

(2)成果数据是基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而获得的结果,这些成果数据结构化程度高、应用粒度细。

(3)概要数据描述GPS点、水准点、重力点的特征和概要信息,这些文件规范化较低。

(4)辅助数据为展现概要数据、成果数据、观测数据的空间分布提供电子地图、行政区划,以及给出数据库设计的数据字典等,可作为多类数据库公用的辅助信息数据存储。

121、根据概念模型,按照数据分类形成大地测量分类:

点类数据、网类数据、规范数据和辅助数据。

122、对入库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和逻辑关系的正确性进行检查。

(1)数据正确性检查:

对数据参考基准的正确性进行检查。

(2)数据完整性检查:

核对入库数据量,对数据内容完整性进行检查;对控制点成果的参考基准信息进行完整性检查。

(3)逻辑关系正确性检查:

对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正确性进行检查;对观测数据、成果数据、文档数据的逻辑关系正确性进行检查;对重合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性进行检查;对成果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性进行检查。

25、长期验潮站深度基准面可沿用已有的深度基准,由陆地高程控制点进行水准联测,也可以利用连续1年以上水位观测资料通过调和分析取13个主要分潮采用弗拉基米尔法计算。

短期验潮站和临时验潮站深度基准面的确定可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法、潮差比法、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四个主分潮与L比值法,由邻近长期验潮站或具有深度基准面数值的短期验潮站传算,当测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长期验潮站时取距离加权平均结果。

潮差比法的假设前提为潮差越大,深度基准面越低。

四个主分潮与L比值法的基本原理是假设略最低潮面值与深度基准面值成线性比例关系。

33、潮汐调和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计算分潮调和常数。

调和常数作用有:

可以用来消除潮汐的影响、用于计算理论最低潮面、天文最高和最低潮面以及描述潮汐特征的潮汐非调和常数、开展潮汐预报等。

潮汐分析的基本原理即是依据观测点的潮高,用滤波法或估计法求得线性表达进而求得分潮的振幅和迟角。

最小二乘法是潮汐调和分析的标准方法。

49、水深测量的水深改正包括:

A.吃水改正:

包括静态吃水改正和动态吃水改正。

换能器静态吃水可按几何关系求解。

动态吃水就是要确定作业船在静态吃水的基础上因航行造成的船体吃水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也称作航行下沉量,它受船只负载、船型、航速、航向、海况以及水深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B.姿态改正:

为了消除船体行进中因摇晃和方位变化导致的位置误差,需要进行姿态测量和改正。

姿态测量通常分两部分:

采用惯性测量系统测量船体的纵摇角和横摇角;采用电罗经或GPS测定船艏向的方位角。

C.声速改正

对于单波束测深来说,声速误差仅影响测点的深度。

D.水位改正

为了正确地表示海底地形,需要将瞬时海面测得的深度,计算至平均海面、深度基准面起算的深度,这一归算过程称潮位改正或水位改正。

在验潮站的作用范围内,瞬时水面的潮汐可通过诸验潮站的湖位观测值内插获得,即潮汐内插。

内插的方法通常有线性内插、回归内插、时差法内插、分带内插、水位改正“最小二乘参数法”等。

线性内插是实际野外数据处理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潮汐内插方法。

水位改正中,水位改正值的空间内插是由潮差比、潮时差与基准面偏差的空间内插而实现的。

水位改正可根据验潮站的布设及控制范围,分为单站改正、双站改正、多站改正。

76、测量成果质量三级检查包括测量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和验收,即两级检查一级验收。

(1)过程检查是在作业组自查的基础上,由测量单位作业部门的检查人员按测量任务书、技术设计书和有关的技术标准等,对测量成果所进行的全面检查。

可分为现场检查和内业详查两个阶段,现场检查侧重基础部分的抽检和任务完成情况,内业详查必须对外业成果进行100%的检查。

(2)最终检查是由测量单位的质量管理部门检查人员在过程检查的基础上,对测量成果进行再一次的全面检查。

(3)验收是在测量成果在最终检查合格后,由上级测绘主管部门(或任务下达方)所进行的检验。

验收采取抽样检查方式。

77、水深测量成果质量检验内容主要包括测量仪器设备检校、平面控制、高程和潮位控制、定位、测深、障碍物探测、助航标志测量、海底地貌测量和滩涂及海岸地形测量等。

平面控制成果主要检查用于海洋测绘的平面控制点精度是否符合相应比例尺测图要求。

潮位控制成果检验内容主要包括:

(1)水位站布设应满足测深精度要求,采用的工作水准点应与国家等级水准点联测;

(2)岸边水位站水位观测误差允许偏差应满足士2cm,海上定点站水位观测综合误差允许偏差应满足±5crn;

(3)平均海面、深度基准面传算应符合有关限差要求。

定位质量应检查采用的定位系统或手段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且测量前后必须在已知平面控制点上进行校准比对,且应符合测图要求。

定位中心与测深中心应尽量保持一致,对大于1:

1万比例尺测图,两者水平距离最大不得超过2m,对于小于1:

1万比例尺测图,两者水平距离不得超过5m,否则应将定位中心归算到测深中心。

定位时间与测深必须保持同步。

用单波束测深仪测深应检查布设测线的间隔和方向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若在测量中出现下列情况是否进行了补测:

(1)在一般海区测深仪囡波模拟信号或数字记录信号,以及两定位点间测深线漏测在定位图上超过3mm时,在地貌复杂海区发生漏测现象时;

(2)记录式测深仪的零信号或回波信号不正常,不能正确量取水深时;

(3)不能正确勾绘等深线和海底地貌探测不完善时;

(4)验潮工作时间不符合要求时;

(5)测深线间隔超过规定间隔二分之一时。

多换能器测深系统应检查其测深精度和覆盖宽度是否符合要求;每个换能器之间的间距和波束覆盖是否与扫趟设计宽度相匹配,保证条带的全覆盖扫测;如果没有地理上的限制,所有的主测线(条带)是否达到了至少与检查线相交一次,能有效评估定位、测深和深度改正的准确性。

侧扫声呐质量检查主要包括

(1)声像信号是否清晰、连续,能否真实判读海底目标;

(2)扫测区是否达到海底的100%全覆盖;

(3)相邻扫趟应保证拖鱼正下方和边缘波束的两次覆盖;

(4)测量船驶入、驶出测区时,拖鱼离测区边界外的距离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5)当测量船航向左右偏离计划测线时,是否形成了漏测区等。

多波束测深系统质量检查主要包括

(1)各种设备或传感器安装是否符合要求,确定的船体坐标系是否正确,其参数是否可追溯;

(2)系统校准是否符合要求,获得的校准参数是否正确、可追溯;

(3)测线布设方向和有放扫宽是否符合要求,边缘波束虚假信号是否通过相邻扫趟重叠抵偿、剔除;

(4)测量船速是否符合要求;

(5)声速剖面测定是否符合要求;

(6)人机交互、测线模式及子区模式等数据处理是否符合要求,可疑点信号处理是否正确、可追溯;

(7)各种水深改正和水深点抽稀是否正确等。

机载激光测深系统

应检查实施的测区海水是否清澈,符合标称应用水域;所有的主测线是否至少应与检查线相交一次,可用于检查定位、测深和深度改正的准确性;探测的障碍物是否应用单波束、多波束或其他手段进行了核实。

测线布设应检查根据不同的工作目的布设的测深线间隔和方向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且布设的测线是否兼顾了所采用的测量手段。

水深改正质量检查主要包括

(1)吃水改正。

(2)姿态改正。

(3)声速改正。

(4)水位改正。

滩涂及海岸地形测量质量应检查下列内容:

(1)测量的干出滩范围和性质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其与水深和岸线衔接能否良好吻合;

(2)海岸地形测量范围和地形点应待合相应比例尺测图要求,且能与干出滩和已有地形资料衔接能良好吻合;

(3)地貌、地物和干出点高度测算应符合规范要求。

78、水深测量成图比对检查包括主、检测深线比对和图幅拼接比对。

检查线布设的方向应尽量与主测深线垂直,检查线总长度应不少于主测深线总长的5%。

图幅拼接主要包括不同年度相邻图幅拼接、同年度相邻图幅拼接和与海岸地形测量图幅拼接,其质量检查要求为:

(1)相邻图幅拼接处是否至少重叠测设了一条测深线,且统计的不符值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相邻图幅拼接处相互穿越的检查线与其主测线的深度比对不符值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相互勾绘的等深线衔接、吻合是否良好。

(3)水深图幅与海岸地形测量图幅拼接一是应检查的水深点是否上岸,二是检查礁石、岛屿、特殊浅点的位置、高度是否一致。

79、水深测量成图比对质量问题处理

(1)当出现拼接水深不一致、水深点上岸,且礁石、岛屿、特殊浅点的位置或高度不一致时,应各自查明原因,或报告上级业务部门处理。

(2)图幅拼接或主、检比对限差超限,或虽未超限,但存在系统误差以及对测量成果质量有疑问时,均应分析原因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写入技术总结。

80、海洋测绘制图质量检验主要包括编辑检查、自检、三级审校和印刷成图检验。

90、上级主管部门(或任务下达方)验收一般采取抽样检查方式,主要检验内容为:

(1)海图量图廓和公里尺长度,以及分划是否精确,注记是否正确;

(2)基本资料的使用和转绘是否正确;

(3)助航、碍航要素,以及国界等重要要素内容有无错漏,各要素之间的合理性有无问题;

(4)涉及的《航海通告》改正内容是否已改正到最新;

(5)成套图之间是否协调统一。

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应与编辑商定,然后通知制图单位质检员和绘图员。

修改后还应对验收发现的问题进行复验,并经主管领导签字后方可送工厂印刷。

工程控制网具有控制全局、提供基准、控制测量误差积累的作用。

4、按照用途,工程控制网可分为

(1)测图控制网(规划阶段)。

平面测图控制网通常采用GPS网的形式一次布网,也可首级网采用GPS网的形式布设,加密网采用导线等常规形式布设。

高程控制网一般采用水准网、测距三角高程网的形式布设。

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能满足1:

500比例尺地形图测图要求,四等以下(含四等)平面控制网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lmm,即实地±5cm。

(2)施工控制网(工程建设阶段).

施工控制网一般基于施工坐标系(假定坐标系)布设成独立网。

通常分二级布设,第一级做总体控制,第二级直接用于施工放样。

平面控制网通常采用GPS网的形式布设,也可采用导线网、边角网、方格网等常规形式布设;高精度的平面控制网可采用GPS网与三角形网(含三角网、三边网、边角网)构成的混合网形式布设。

高程控制网通常采用水准网形式布设。

地下施工控制网通常采用微型边角网、测距导线、水准路线形式布设。

施工控制网的精度由工程性质决定,一般要求精度不必具有均匀性,而应具有方向性,有时次级网的相对精度不低于首级网。

大型工程的施工控制网还要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3)安装控制网(工程建设阶段后期)。

安装控制网一般基于独立坐标系布设成独立网。

安装控制网的精度由设备关键部位安装定位的容许误差决定,通常精度、可靠性要求很高,有时精度要达到计量级。

(4)变形监测网(运营阶段)。

其中施工控制网、安装控制网和变形监测网统称为专用控制网。

变形体的范围较大且形状不规则时,可基于国家坐标系布设成附合网或独立网;对于具有明显结构性特征的变形体,最好基于独立坐标系布设成独立网。

变形监测的平面控制网通常采用GPS网、导线网、三角形网形式布设。

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网形式布设。

变形监测网的精度由变形体的允许变形值决定,一般要求中误差不超过允许变形值的1/10~1/20或1~2mm。

变形监测网还要求有高可靠性和高灵敏度。

5、按照网点性质,可分为一维网(水准网、高程控制网)、二维网(平面控制网)、三维网;按照网形分为三角网、导线网、混合网、方格网。

按照施测方法分为测角、测边网、边角网和GPS网。

6、测图控制网的特点是具有控制范围较大,点位分布尽量均匀,点位选择取决于地形条件,精度取决于测图比例尺等特点。

7、施工控制网具有控制范围较小,点位密度较大,精度要求较高,点位使用频繁,受施工干扰大等特点。

具体而言,施工控制网的特点包括:

(1)控制网大小、形状、点位分布应与工程范围、建筑物形状相适应,点位布设要便于施工放样,如隧道控制网的点位布设要保证隧道两端都有控制点;

(2)控制网不要求精度均匀,但要保证某方向或某几点的相对精度较高,如桥梁控制网要求纵向精度高于其他方向精度;

(3)投影面的选择应满足“控制点坐标反算的两点间长度与实地两点间长度之差应尽可能小”的要求,如隧道控制网的投影面一般选在贯通平面上,或选在放样精度要求最高的平面上;

(4)平面坐标系可采用独立坐标系,其坐标轴与建筑物的主轴线平行或垂直。

8、变形监测网除具有施工控制网的特点外,还具有精度要求高、重复观测等特点。

9、为利用高精度的国家大地测量成果,在满足工程精度的前提下,工程控制网一般采用国家统一的30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当不能满足工程对高斯投影长度变形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