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超级无敌宇宙最优化复习重点.docx
《管理信息系统超级无敌宇宙最优化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超级无敌宇宙最优化复习重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信息系统超级无敌宇宙最优化复习重点
第一章
1.信息的定义、类型、特性
定义:
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这种数据对接收者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类型:
信息按照管理的层次可以分为战略级信息、战术级信息和执行级信息;按照应用领域可以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等;按照反映形式可分为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等。
特性:
(1)事实性
(2)时效性
(3)层次性(4)价值性
(5)分享性(6)扩散性
(7)可压缩性
2.知识的定义、特点
知识
知识(knowledge)是以某种方式把一个或多个信息关联在一起的信息结构,是客观世界规律的总结。
更具体的说知识就是反映各种事物的信息进入人的大脑,对神经细胞产生作用后留下的痕迹。
3.数据、信息、知识的关系
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而信息是知识的原材料,数据的涵盖范围最广,信息次之,知识最小。
4.管理的定义、职能
(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2)管理的职能
管理职能是指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是人类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活动或发挥的作用。
管理的职能有: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5.管理信息的定义、作用、特征
(1)定义
管理信息是组织在管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经过加工处理后,对组织的决策产生影响的各种数据的总称。
(2)作用
管理信息是管理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是组织和控制管理活动的重要手段、是联系各个管理环节的纽带。
对系统目标实现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对组织资源做出合理安排是提高管理效益的关键。
(3)特征
高质量:
质量方面的要求又可细分为下面几个方面。
及时:
多数管理工作需要及时的信息。
完全:
如果要信息有助于管理工作的有效完成,那么它必须是完全的。
6.系统的定义、特性、类型
(1)系统的定义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且该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2)系统的特性
①目的性②整体性③相关性④层次性⑤有序性⑥环境适应性
(3)系统的类型
按按照组成方式分类可分为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和复合系统三大类。
按照系统的抽象程度可以将系统分为实体系统、逻辑系统、概念系统
按照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将系统分为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
按照系统的功能可以把系统分为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军事系统等
按照系统的规模将系统分为小型系统、中型系统、大型系统和巨型系统等。
7.信息系统的定义、组成、功能
(1)定义
信息系统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各种软件技术,各种理论和方法于一体,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所谓的信息系统,就是输入数据经过加工后又输出信息的系统。
(2)组成
信息系统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存储器、信息管理者和传输通道组成。
在信息系统中,信息管理者起着主导作用。
(3)信息系统的功能
信息系统的功能有:
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输出。
8.管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
(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阶段
(2)管理信息系统(MIS)阶段
(3)决策支持系统(DSS)阶段
9.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功能、结构
1、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2、功能
(1)信息的采集
(2)信息的处理(3)信息的存储(4)信息的管理(5)信息的检索(6)信息的传输(7)管理模型的建立和应用(8)管理信息系统自身的管理与维护
3、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由应用系统、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通信与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用户和系统管理人员6部分组成
10.组织中常用的信息系统
1.事务处理系统(TPS)
2.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3.管理信息系统(MIS)
4.决策支持系统(DSS)和人工智能(AI)系统
5.经理信息系统(EIS)
6.系统集成
11.信息技术利弊
现代社会的组织和管理离不开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是组织的数字神经系统,对企业的生死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了解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作用,可以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环境里应付各种情况,并有良好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种种社会问题,如信息污染、信息安全、信息道德、知识产权、计算机犯罪、计算机资源浪费、计算机失误等。
12.战略信息系统
战略信息系统是指通过改变或改善组织目标、经营管理、产品、服务、组织与环境关系,帮助组织获得竞争优势的信息系统。
特征:
(1)与组织战略目标一致
(2)战略协同性
(3)快速反应性(4)模拟预测性
第二章
13.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组成
[1]、现代计算机硬件系统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软件系统:
(1)操作系统
(2)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处理系统
(3)数据库管理系统
14.数据管理的方式
在信息系统中,数据管理一般采用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这两种方式。
15.数据库概念模型的描述工具、E-R图的基本画法
定义:
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描述工具:
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很多,其中最为著名、最为常用的是实体-联系方法。
该方法用E-R图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E-R方法也称为E-R模型。
基本画法:
矩形表示实体,在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
椭圆形表示属性,在椭圆内写明实体的属性然后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实体连接起来
16.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
1.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它是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并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
2、分类:
(1)地域
(2)拓扑结构
第三章
17.MRP、MRPⅡ、ERP、SCM、CRM的概念
物料需求计划MRP:
是一种企业管理软件,实现对企业的库存和生产的有效管理。
其主要内容包括客户需求管理、产品生产计划、原材料计划以及库存纪录。
制造资源计划MRPⅡ:
是在物料需求计划上发展出的一种规划方法和辅助软件。
是以物料需求为基础,向企业管理的其它领域、部门进行拓展。
(括号里可以不答)
(五个计划层次:
经营规划、生产计划大纲、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
企业资源计划ERP:
是MRPⅡ下一代的制造业系统和资源计划软件。
除了MRPⅡ已有的生产资源计划,制造、财务、销售、采购等功能外,新增了(还有)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产品数据管理,存货、分销与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定期报告系统。
供应链管理SCM:
是从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来为用户和股东增添价值的,从原材料供应商一直到最终用户的关键业务过程的集成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CRM:
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和营销模型,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对销售活动的流程优化和自动化管理。
18.CRM、ERP与SCM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CRM、ERP与SCM是企业密不可分的三大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其各有侧重但同时又是互相联系具有某些共性的。
1.管理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ERP重在对企业内部各业务环节的集成管理;
SCM则覆盖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将整个供应链的需求计划、生产计划、供应网络计划整合在一起;
CRM则以客户为中心,包含销售、营销、客户服务和支持等基本功能。
2.三者实施的关键问题不同
ERP实施的目的在于实现企业内部各环节的信息共享;
SCM侧重于对供应网络上企业的管理,实施的关键在于企业间信息系统的集成;
CRM重在从大量营销数据中挖掘出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19.电子商务的概念、特点
概念
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信息网络以电子数据信息流通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并完成的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
特点
(1)面向全球-性
(2)直接性(3)均等性(4)信用风险增大
20.电子商务系统的概念组成
概念
电子商务系统是一个以电子数据处理、Internet、数据交换和资金汇兑技术为基础,集订货、发货、运输、报送、保险、商检和银行结算为一体的综合商务信息处理系统。
(后面可不写)它有四大基础设施和两大支柱:
(1)四大基础设施
①网络基础设施,包括电信网、有线电视网、无线通信网和互联网等。
②信息发布工具,网页制作工具、超文本标记语言、JAVA语言等。
③信息交换基础设施,入EDI、E-mail、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
④商业服务基础设施,指保证信息传输安全、电子支付安全的基础设施。
(2)两大支柱保证
①公共政策、法律、法规
②技术标准
组成
(1)internet、intranet或extranet
(2)电子商务用户(3)认证中心
(4)网上银行(5)物流配送中心
功能
电子商务系统可提供网上交易和管理等全过程的服务,因此,它具有广告宣传、咨询洽谈、网上订购、网上支付、电子账户、服务传递、意见征询、交易管理等各项功能。
支付方式
(1)电子支付
(2)信用卡(3)电子支票(4)电子现金
21.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基本模式
概念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基本模式
(1)GtoC电子政务模式:
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电子政务
(2)GtoB电子政务模式: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电子政务
(3)GtoE电子政务模式:
政府与政府公务员即政府雇员之间的电子政务
(4)GtoG电子政务模式:
政府与政府之间的电子政务
22.决策、决策过程的定义、阶段划分
决策的概念
决策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决策过程
在一定的人力、设备、材料、技术、资金和时间因素的制约下,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可从多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中做出决断,以求得最优或较好效果的过程就是决策过程。
阶段划分
(1)情报阶段:
决策的第一步是调查企业内外的情况,搜集有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以发现问题,寻找机会。
(2)设计阶段:
问题确立之后,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
(3)选择阶段:
设计阶段结束后,决策者按共同的准则对那些可行的方案进行比较,选出一种方案并付诸实施。
(4)决策实施:
实施决策
23.决策问题的类型
(1)按制定决策的组织层次分
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
(2)按问题的结构化程度分
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
24.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决策支持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概念的深化,是在管理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
第四章
25.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特点、优缺点
基本思想:
利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特点
(1)自顶向下整体性的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
(2)用户至上。
(3)深入调查研究。
(4)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5)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变化。
(6)开发过程工程化、规范化、文档资料标准化。
优缺点:
优点:
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强调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来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即自顶向下的观点。
强调严格地区分开发阶段强调一步一步地严格地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每一步工作都及时地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地反馈和纠正。
从而加强了软件开发的管理,避免了开发过程的混乱状态,提高了软件产品的质量。
缺点:
起点太低,所使用的工具落后,致使系统开发周期过长
这种方法要求系统开发者在调查中就充分地掌握用户需求、管理状况以及预见可能发生的变化,这不大符合人们循序渐进地认识事物的规律性,在实际工作中实施有一定的困难。
26.原型法的基本思想、优缺点
原型法的主要思想
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前,在限定的时间内,用最经济的方法开发出一个可实际运行的系统模型,用户在运行使用在这个原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其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并进行修改,使用和评价修改过程反复进行,使原型逐步完善,直到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止。
原型法的优缺点
原型法的循环反复、螺旋式上升的方法,更多地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原型法强调用户的参与,强调开发工具的使用,采用可视化交互,快速建立起来的原型取代了形式的、僵硬的(不允许更改的)大部头的规格说明,将传统的系统调查、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合而为一,用户通过在计算机上实际运行和试用原型系统而向开发者提供真实的、具体的反馈意见,提高用户对系统功能的理解,强化用户与系统分析员的沟通,需求表达更清楚,更容易被用户接受,降低了开发风险;增强了系统的适应性,能有效地节省后期变更成本,提高了项目的成功率。
但对于大型系统或复杂的系统,没有充分的整体规划和系统分析,很难构造出原型,且开发过程中缺少整体性系统性,并不适合用来开发大型信息系统。
原型法的应用还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软件支持环境,若没有功能强大的辅助系统开发工具的支持,原型法的优势难以实现。
另外,该方法返工现象严重,开发过程的管理困难,系统交付周期可能长。
27.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主要思想、特点、优缺点
从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即对象)出发来构造软件系统,并在系统构造中尽可能运用人类的自然思维方式,强调直接以问题域(现实世界)中的事物为中心来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并根据市委的本质特点,把它们抽象的表示为系统中的对象,作为系统的基本构成单位。
面向对象的特点
(1)封装性
(2)抽象性(3)继承性(4)动态链接性
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缺点
该方法与人类习惯的认识思维方法相一致,解决了传统的系统开发方法中软件重用性差、软件可维护性差、难以真正满足用户的需要等的问题。
所开发的系统稳定性好,可重用性好和可维护性好。
缺点是从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方法的转变是困难的。
如何真正使描述问题的问题空间与实现解法的解空间在结构上达到一致,以及建立一个好的类层次结构关系是具有相当难度的。
因此当数据与功能关系不太复杂时适用该方法。
另外对开发人员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方面的要求。
28.CASE方法的基本思想
CASE方法是一种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方法,能够全面支持除系统调查外的每一个开发步骤。
29.开发信息系统的策略
信息系统开发的策略有两种:
1.“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
该策略是以现有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信息系统,从一个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着手,“自下而上”就是从数据处理的应用开始,随着使用的发展逐渐增加管理与控制方面的功能。
其优势是开发直观、周期短但缺点显而易见,因缺乏系统性原则,往往返工率加大。
该策略适应于小系统、适用于缺乏开发工作经验的情况。
2.“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
该策略市情调以整体上协调与规划,由全局到局部,从探索全面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
这种策略要求很强的逻辑性。
因此难度较大。
但仍是一种更合理的策略,使信息系统发展的一种要求。
实施工作复杂难度大
该策略适用于大型系统设计,开发设计。
30.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方式
31.系统规划的概念、作用、优点
系统规划的概念
信息系统规划是组织目标、支持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信息,提供这些必需信息的信息系统,以及这些信息系统的实施等诸要素集成的信息系统方案,是面向组织中信息系统发展远景的系统开发计划,属于组织对管理信息系统最高层次管理的范畴,是一个企业的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将是根据组织的目标与战略制定出组织中业务流程改革与创新和信息系统建设的长期发展方案,决定信息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发展进程。
它是系统开发过程的第一步,其质量将直接影响系统开发的成败。
系统规划的任务(方法论不具体)要求、原则
(1)使信息系统的发展与组织整体计划相协调,即支持组织战略计划的实施。
(2)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提出方向,保证开发工作支持组织的目标。
(3)合理地分配资源,确定开发的优先次序。
(4)保证系统的一体化和开发工作的协调性,避免没有统一规划的“各自为战”、局部优先以及联合各自开发的应用系统时所引起的不必要的费用。
减少盲目重复
(5)为负责系统开发的人员,包括项目开发的负责人员和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高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提供质量标准和控制机制。
(6)为信息系统人才,如信息分析人员、系统分析人员的获得和人才开发提供一种基础,使组织明确对管理信息系统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方面的需求是什么。
(7)保证管理信息系统能自动地进行调整,为组织提供有效的支持。
系统规划的作用
(1)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生产者),以节省信息系统的投资。
(2)通过制定规划,找出存在的问题,正确地识别为实现企业目标信息系统必须完成的任务,促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3)指导信息系统开发,用规划作为将来考核系统开发的标准。
系统规划的目的:
建立一个满足用户要求[功能性能需求]的信息系统的开发计划
信息系统规划的目的是针对用户的环境和需求以及现行系统的状况,根据用户目标与发展战略,对构建的新信息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与预测,同时考虑建设新系统所受的约束,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根据需求与可能给出新系统的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报告,经审议通过后,将新系统的建设方案及实施计划编写系统设计任务书。
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
(1)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
(2)组织的现状
(3)组织业务流程现状及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流程可能的重组方式
(4)对影响规划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32.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法)
概念
企业系统规划法是一种能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MIS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
它是通过全面的调查、分析企业的信息需求来帮助规划人员制定出信息系统规划。
作用
(1)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自系统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
(2)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优点
BSP法的优点在于利用它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就是能够使信息系统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
即使将来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发生变化,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
此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步骤
(1)准备工作
(2)调研(3)定义业务过程(4)业务过程重组
(5)定义数据类(6)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7)完成BSP研究报告
33.UC矩阵的应用
应用
“U/C矩阵法”是系统规划中较为常用和有效的划分子系统的方法。
BSP方法中构造过程/数据类矩阵(也称U/C矩阵)是定义企业信息系统结构的基础
作用
(1)进行系统调查的结果的汇总。
(2)根据构造矩阵的规则,检查调查结果的是否出现冗余或遗漏。
(3)借助对U/C矩阵的整理,帮助划分子系统,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4)体现了企业过程的优化和重组。
步骤
(1)定义过程及数据类
(2)U/C矩阵的构成
(3)对U/C矩阵法进行整理和优化,帮助划分子系统
34.关键成功因素法的步骤、优缺点
步骤
(1)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
(2)识别所有的成功因素。
(3)确定关键成功因素。
(4)明确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
优缺点
优点:
(1)能抓住主要矛盾,使目标识别重点突出
(2)能帮助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确定企业管理目标,明确信息需求和建设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3)它始于商业目标,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从管理的角度进行信息系统规划的方式
缺点:
(1)过分注重特定管理者的信息需求,而不是整个组织
(2)缺乏从目标识别到信息识别和系统实现的规范方法
第五章
35.系统分析的目的、基本手段
概念:
系统分析就是按系统规划所定的某个开发项目范围内,通过对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用户信息需求,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目的:
弄清新系统将要做什么,而不是急具体的物理实现。
基本手段:
调查和分析。
主角:
系统分析员
知识能力:
管理科学知识、信息系统知识、逻辑分析能力、口头书面表达能力、组织能力
36.详细调查的概念、内容、方法
概念:
详细调查就是对现行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明确其执行的具体过程,发现问题,收集数据,为新系统的形成提供基本资料。
内容:
一是管理业务状况的调查;二是数据流程的调查。
方法:
走访提问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召开调查会议、参加业务实践、阅读历史资料、使用图表工具
(其中参加业务实践,与业务人员一起完成最基本的工作内容是最有效的方法。
)
37.线系统物理模型概念和表示
现系统物理模型指组织的实际工作模式
用组织机构图、功能体系图、业务流程图表示。
38.组织机构调查的内容、目的
概念:
以企事业的组织机构为线索,通过职责来掌握系统的功能,从总体上来了解这个系统。
目的:
掌握并抽取组织的各项基本活动,并最终使信息系统摆脱对组织机构的依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信息系统的应变能力。
39.业务流程图的绘制
概念:
业务流程图是用规定的基本图符直观描述业务具体的实现过程,业务流程图既能够反映出系统内各部门、人员、业务之间的关系,又能体现出作业顺序及信息的流动。
40.数据流程图的概念、绘制
概念:
数据流程图是用规定的基本图符直观描述数据的流动及其处理、存储的图示。
(1)数据流程图的基本图符
①外部实体:
系统外数据的提供者或接受者。
外部实体表示数据的外部来源或去向,反映了系统的开始与结束,因而确定外部实体,实际上就是明确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界限,从而进一步明确系统范围。
它与业务流程图中外部实体的概念基本一致;
②处理功能:
指对数据的加工。
这种加工有两种情况:
一是变换数据的组成;二是在原数据的基础上增加新内容形成新的数据。
矩形框的上部填写该处理的唯一标识,下部用动宾词组表达一个数据处理功能;
③存储文件:
数据暂时存储或永久保存的逻辑描述而非物理地点或介质,框的左部填写其唯一标识,右部为文件名称。
④数据流:
加工的对象或处理的结果。
箭头旁应标注所流经数据的名称,它是
由一组确定的数据构成的,如发票数据
流就由品名、规格、单位、单价、数量
等数据构成。
41.数据字典的定义、内容
概念:
数据字典指数据流程图中所有成分定义和解释的文字集合。
字典条目
数据字典要描述的主要内容有:
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存储文件、处理功能和外部实体。
42.加工说明的定义
加工说明是对数据流程图中每一个基本加工过程的详细描述。
数据流程图中所有不再进行分解的数据加工,称为基本加工。
基本加工主要是数据流程图最底层的加工,但也可以是上层数据流程图不进一步分解的加工。
识别的主要原则是基本加工无子项,而非基本加工有子项。
43.结构化语言的语句类型
语句类型
祈使语句
说明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