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259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5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篇.docx

《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篇.docx

高中必修2经济史历史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篇

2019-2020年高中必修2经济史历史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篇

第1题【单选题】

A、一战严重破坏了各交战国经济

B、美国经济实力因一战超过欧洲

C、马歇尔计划促进欧洲制造业复苏

D、新经济政策推动苏联制造业恢复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921年3月21日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通过一项政策法令。

法令规定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并且允许外资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

下面是对这一法令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次大胆探索,

②法令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③法令的目的是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④20年代末,这一法令停止实施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这表明他()

A、是西方国家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B、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忧虑

C、赞赏苏联大力实行的计划经济模式

D、认识到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不能取得成功的共同因素是()

A、个人作风粗暴

B、改革方针过于保守

C、缺乏一贯的方针和思路

D、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旧体制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苏联国民生产总值(GNP)在1928年至1952年间增加了3.5倍,这一发展速度超过了同一时期其它任何国家。

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

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活跃了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

B、斯大林体制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发展生产

C、集体农庄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赫鲁晓夫改革中“物质利益原则”推动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989年11月26日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

“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

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

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

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

”这意味

着苏联改革()

A、全面推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B、全面否定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C、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历史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1921年列宁在《粮食税》中说:

“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

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列宁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B、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以将国家从经济灾难中拯救出来

C、“功劳”是指该政策在特定环境下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D、列宁决定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5%。

1925年苏联的种植业面积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是107%,农业生产总值对比的百分比则是112%。

出现1921年和1925年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1921年现象主要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1925年现象主要是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③1921年现象主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④1925年现象主要是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对几乎所有人来说,苏联的突然崩溃是一件“出人意料”的黑天鹅事件(比喻意外的,并具有极端影响的事件)——在崩溃发生之前,这个制度的崩溃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当它发生的时候,却不显得令人惊奇。

若从现代化史观角度观察,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违背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要求

B、戈尔巴乔夫改革节奏混乱措施不力

C、十月革命使俄国的历史偏离正确的轨道

D、新经济政策的精神没有能长期坚持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就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思考,上述四位政治家有共同之处,其共同点表明了()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C、历史的发展主要是历史巨人推动的

D、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在农业方面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实现集体化,但农业的产量确是非常的令人失望。

这说明()

A、一五计划严重脱离了当时苏联国情

B、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化的道路弊端严重

C、农业集体化拖累了苏联的工业建设

D、战争环境致使苏联忽视了农业生产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他想要同斯大林主义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

他虽同这种制度的创造者决裂,可是他崇拜由这位创始者所创造的世界。

”这里的“他”()

A、加强工业方面的部门管理体制

B、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C、开始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D、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济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1925年12月,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一方针的特点是()

A、采用计划经济体制

B、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取消新经济政策

【答案】:

【解析】:

第14题【单选题】

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说:

“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

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

”这一思想()

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说明列宁对资本主义完全认同

D、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论阐释

【答案】:

【解析】:

第15题【单选题】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斯大林模式

【答案】:

【解析】:

第16题【单选题】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它反映出苏俄农民对哪一政策的不满?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答案】:

【解析】:

第17题【单选题】

以下是苏联时期出现的一则小幽默,其内容意在讽喻,当时的苏联()

A、言论自由基本缺失

B、特权之风普遍盛行

C、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D、经济体制高度集权

【答案】:

【解析】:

第18题【单选题】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

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

其中“剥夺年代”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答案】:

【解析】:

第19题【单选题】

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

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该主编认为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是

A、宣扬“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B、改革脱离了社会主义轨道

C、实行多党制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D、经济改革遇阻后转入政治改革

【答案】:

【解析】:

第20题【单选题】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

“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粮食

【答案】:

【解析】:

第21题【单选题】

据统计,苏联在1928年以前建立的集体农庄中,没有马的占45.2%,没有乳牛的占34.8%,有一匹马的占38.3%,有一头母牛的占40.9%;到1930年,加入集体农庄的46.9%的农户集中了当地马匹总数的49.2%,乳牛总数的42.7%。

这一变化说明苏联()

A、集体农庄规模在扩大

B、旨在推进工业化发展

C、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

D、农庄机械化程度提高

【答案】:

【解析】:

第22题【单选题】

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

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C、长期战争的破坏

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

【答案】:

【解析】:

第23题【单选题】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

“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

”这段话表明斯大林强调在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为了()

A、对抗马歇尔计划

B、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

C、打破冷战僵局

D、按计划调配人力物力

【答案】:

【解析】:

第2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

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

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

1929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摘编自孙旭东《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

材料二:

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

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上半期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不同方式及影响。

【答案】:

【解析】:

第25题【综合题】

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