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探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9787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小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小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小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小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探讨.docx

《中小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探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探讨.docx

中小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探讨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中小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探讨

院(系)

专  业

年  级2007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二○一○年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小出口企业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的竞争主体,在出口创汇、基础进出口贸易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和角色,适时研究中国民营中小出口企业的出口能力问题,探寻企业出口竞争力提升的策略关系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国内外形势变化呈现新特点,中小出口企业要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自身发展。

本文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背景出发,就中小出口企业竞争力的定义、构成要素及培育途径等问题作了分析、探讨,希望有助于中小出口企业能在国家经济转型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从而获取持续竞争的优势。

关键字:

中小企业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途径

Abstract:

Withthefurtherdeepeningofeconomicdevelopmentandreformandopeningup,smallandmedium-sizedexportenterprisesbecomethemaincompetitionintheinternationalmarket.Intermsofexport,thebasicimportandexporttradeplaysanimportanttaskandrole,thestudyofprivatesmallandmedium-sizedexportenterprisesinChinainatimelymannerexportcapacity.Exploreenhanceexportcompetitivenessstrategiesrelatedto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

“12thFive-Year”periodisacriticalperiodofbuildingamoderatelyprosperoussociety,deepenthereformandopeningup,acceleratethetransformationofeconomicdevelopmentinthecrucialperiod,Changesindomesticandinternationalsituationpresentsnewfeatures,Smallandmedium-sizedexportenterprisesshouldcontinuetoseizeandmakegooduseofimportantstrategicopportunitiesperiod,topromotetheirdevelopment.

Fromthecorecompetitivenessofthetheoreticalbackgroundandelementsofthedefinitionofcompetitivenessofsmallandmedium-sizedexportenterprises,andnurturingapproachareanalyzedanddiscussedtohelpsmallandmedium-sizedexportenterprisestoenhancethecompetitivenessofenterprisesinthecountrieswitheconomiesintransitioninordertogainasustainablecompetitiveadvantage.

Keywords:

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ExportenterpriseCorecompetitivenessCultivationway

 

第一章绪论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深化和“十二五”规划的出台,近几年来中国中小出口企业迅速成长,已经成为国际市场重要的竞争主体,承担着更重要的任务和角色,其竞争力的强弱关系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

在此时探索中小型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1研究背景

从中国统计局的数据来看,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出口量在2008年便占了中小企业出口总额的70%左右2009年因为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有所减少;2010年又有所回升,并且相较2008年还有了一定的提升[1]。

因此,重视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发展,提升中国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从对外贸易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等方面来看,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1.1.1我国中小出口企业的内涵

出口企业的界定:

出口企业就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主要以出口加工方式为主的经营业态,其产品或服务的客户主要以国外客户为主,同时也兼营少量国内业务。

出口企业主要是以外贸出口、OEM/ODM生产经营方式为主。

出口企业的客户主要以企业客户为主,很少直接面向数量众多的终端消费者,其客户主要是一些大型的国际采购集团、代理商、中间商、世界知名的品牌商。

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与大企业相对而言的概念。

从理论上讲,中小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的或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

由于经济发展情况不同,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具体确认标准和办法也不同,有的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中小企业确认标准,有的国家没有统一的确认标准,只是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加以规定,但一般都是以雇员人数、营业额、资产总额中的一项或几项指标来确认中小企业的。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普遍接受或一致认同的定义。

1.2.2中小出口企业经营面临的挑战

中国制造型企业的优势在哪里?

廉价的劳动力、低廉的原材料、出口退税的政策补贴、低值的人民币币值,以及政府资金信贷的支持。

在国家强大保护伞下的中国企业,造就了“世界工厂”的神话,使“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及全球各地。

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的减少甚至取消、国内市场通货膨胀、原材料与劳动力成本的持续攀升,以及来自美国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这五大因素一起发力,让原本固若金汤的制造成本优势一夜之间不复存在。

在许多地方,尤其是在南粤的几近破产的中小出口企业中,“工厂”的概念始终没有进化为现代意义的“企业”或者“公司”,在观念上停步不前.在“工厂”的概念下,相应存在的是“工人”,而不是“员工”,没有归属感,没有企业文化,较长的工作时间,以及日复一日的简单工序。

这些都不是臆想出来的逻辑推理,而是真实的现实。

1.2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1.2.1本文的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即通过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论释,并结合外向型中小企业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外向型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的形成,提出外向型中小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途径,以期对我国外向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帮助,给我国的外向型中小企业经营者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持和意见.

1.2.2本文的研究内容

金融危机后期不利影响对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影响还将持续,加之中国正值经济转型时期。

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了中小出口企业的现状,分析了构成我国中小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及影响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本原因,并从六个方面对中小出口企业如何提升竞争力并将其应用于企业具体的经营实践方面提出思路。

本文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本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2.1企业国际竞争力

有关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存在有比较大的分歧,在不同的学派中有不同的定义方式,本文选择了几个与企业竞争力有关的定义进行分析。

(1)《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6年)中关于国际竞争力的定义为企业或企业家们在各种环境中成功地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

在随着经济发展,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后,国际竞争力定义便成为“国家在世界经济大环境下,与其他各国竞争力相比,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这是一个量化概念[2]。

这个概念实际上还是与1996年的国际竞争力的概念一脉相承,只是从微观定义上升到宏观定义。

(2)公布全球国际竞争力的权威机构世界经济论坛(WEF)与每年对主要国家、地区的竞争力以及对该国家和地区内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排名的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在关于国际竞争力的定义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他们一致认为国际竞争力是“一国或一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3]。

并且IMD进一步定义国际竞争力为“一国创造与保持一个使企业持续产出更多价值和人民拥有更多财富的环境的能力”。

为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做出了充分的阐释。

而WEF的常务理事长葛瑞里也对在基础定义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国际竞争力即是“企业和企业家设计、生产、销售产品和劳务的能力,其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和非价格的质量等特性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大的市场吸引力。

[4]这种看法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科学定义打下了基础。

(3)欧洲货币基金会关于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分为了宏观和微观两个部分,关于微观的定义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

“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环境中,以比其国内外的竞争对手更具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及提供服务的能力”[5]-[6]。

而宏观部分也是微观部分的发展,即“某一国家为了维持、增加国民的实际收入,在自由公正的市场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程度。

”该定义彻底将国家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相结合,认识到了企业竞争力对于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程度,对国家和企业通用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初步的定义。

(4)DECD将国际竞争力定义的阐述更为精确:

一个国家在自由和公正的市场条件下,能够生产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同时又能保持和扩大本国公民在长期内的实际收入水平。

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表达了出来:

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个角度入手,只是满足本国市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是不够的,国际竞争力并非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加权或者平均后的结果,还要看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国际竞争力与出口企业的竞争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5)竞争战略之父波特的看法则是,一国在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该国企业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能力”[5]-[6]。

这个定义多用于产业竞争力的分析,但是中国中小出口企业可视为出口产业的竞争力群体中的一个构成类别,来引用波特的理论进行分析也是可行的,因为出口行业的总体特征摆在它的子类别中也一定是适用的。

因此简单来说,对于中小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就是对于该类企业的生产力分析。

2.2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不同的学者都提出各自的看法,下面就中外学者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解进行概述。

2.2.1我国学者和企业家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1999年在上海财富年会上说:

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地创造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

这个概念突出企业在研发、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2)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家贵研究院(2002)认为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积累性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和能力,并据此创造出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的经营理念、技术、产品和服务[7]。

(3)刘世锦研究员等(1999)则把企业竞争力中最为基本的,使整个企业具有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高于平均利润水平的收益的竞争力,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8]。

(4)战略学家管益忻(2000)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旨在为顾客提供更大“消费者剩余”的整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系[9]。

2.2.2国外学者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解

(1)基于整合观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早由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一文(发表在1990年的5月到6月的哈佛商业评论(thehavordbusinessreview)上)中首先提出。

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

“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在该概念中,他们所理解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一是属于组织所共同具有的学识,是公司资源,而不是某个人或战略业务单元专有的;二是“协调”和“整合”,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企业内技能或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需要有机协调和整合,即需要管理的介入;三是“技能”和“技术流”,突出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构成要素的技术性。

(2)基于知识观的核心竞争力

巴顿(LeonardBarton)是基于知识的角度分析核心竞争力的代表人物,他从知识观的角度进行考察,根据只是能否为外部获得或模仿的角度来定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巴顿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企业特性的,不易交易的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专有的知识和信心,是企业所拥有的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包括四个维度:

(1)组织成员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集,包括企业的专有知识和员工的学习能力;

(2)组织的技术系统,即组织成员知识的系统合成;(3)组织的管理系统,组织的管理制度影响着创造知识、学习知识的途径和热情,可能构成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4)组织的价值观系统,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规范。

(3)基于文化观的核心竞争力

拉法(Raffa)和佐罗(Zollo)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存在于企业的业务操作子集系统中,而且存在于企业的文化系统中,根植于复杂的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中,核心竞争力的积累蕴藏在企业的文化中,渗透到整个组织中,而恰恰是在组织内达成共识并为组织成员深刻理解并知道行动的企业文化,为一个综合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基础。

(4)基于组合观的核心竞争力

康特(MaryK,Coulter)在其《StrategicManagementinAction)》一书中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主要创造价值并被多个产品或多种业务共享的技能和能力。

这个定义除了指出创造价值和能被多个产品或业务共享,这两个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外,也把核心竞争力定义在了技能和能力上。

2.3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1)不可复制性。

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不是这个企业能够真正赖以生存的法宝。

任何企业构建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是根据本企业自身的条件来完成,具有不能被其他竞争对手复制的特性。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经过长期的实践才形成的,是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内部的把企业的效益水平发挥到最大化的有力工具。

许多中小企业家看到别人的企业做的很成功就毫不犹豫地利用拿来主义,硬性的把别人的成功复制到自己的身上,而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2)不可分割性。

核心竞争力的不可分割性是指所有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单个要素都不能单独的存在,只有这些要素整合起来互相配合,协同合作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如果错误的认为只要企业在某一方面能超越其他竞争对手,而忽视对其他资源要素等的经营建设,那么这某一方面的优势也会被慢慢消磨殆尽,核心竞争力也就不复存在了。

(3)不断创新性。

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有很多人认为他是一种像工厂、设备等固定资产一样的有形资产,只要使用就会产生一定的磨损和折旧,其实这是一种认识的误区。

核心竞争力具有不断创新性,当然这种创新性不是凭空出现的,是需要我们把这种核心竞争力应用、延伸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在实践中改进、创新、丰富原有的理论,使其更能适应本企业的情况。

能够通过不断创新取得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长期竞争优势。

2.4核心竞争力因素构成

在本文中,着重从企业资源的角度分析核心竞争力因素的构成。

企业资源可以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也叫硬性资源和软性资源。

有形资源包括:

物质资源、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等;无形资源包括:

企业家精神资源、企业文化资源、技术资源等。

这些资源的最优化整合就构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如图所示:

 

图2.1基于企业资源角度考虑企业核心竞争力因素构成

企业的有形资源包括以下内容(见表2.1),在传统观念的指导下,有形资源一直在企业中备受重视,是企业发展的硬件设施,这些要素是构成企业自然形态的基础。

表2.1

有形资源

主要内容

物质资源

厂房,设备,原材料,产品等

财务资源

流动资金,财务管理体制,财务关系网络等

人力资源

领导者,员工,人员培训等

组织资源

组织结构,组织的计划、控制、协调机制等

企业的无形资源(见表2.2)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他们是促使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催化剂,他们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表2.2

无形资源

主要内容

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自身素质,企业家社会责任等

企业文化

企业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制度,以人为本等

技术资源

技术知识,技术储备等

2.5核心竞争力作用

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核心竞争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影响企业战略的制定。

企业制定战略的成败,是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制定战略的依据,帮助企业认清自身的发展方向。

(2)有助企业成功进入目标市场。

在企业未来的发展走势上,企业依靠自身核心竞争力,完全具有开发新领域,建立新的目标市场的能力。

(3)制衡竞争对手的武器。

核心竞争力的不可复制性决定了它是制衡竞争对手的关键。

(4)实现企业利润的保证。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的持久竞争优势,必定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

 

第三章中小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

3.1中小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从整体上讲,我国中小出口企业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中小出口企业的经营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核心竞争力不足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1)缺乏核心竞争技术

我国的中小出口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不足10%,投人技术开发的经费少,技术引进速度慢,开发率低,技术人员缺乏等,严重地阻碍了中小出口企业发展,技术应该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竞争武器,但大多数中小出口企业没有在技术上下功夫,没有进行研发和技术投人,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缺乏核心竞争产品

中小出口企业基于自身的实力,大多走的是低成本发展之路。

但是目前中小出口企业所达到的产品的低成本,伴随着的却是产品的低质量。

企业尽管获取了某些产品的生产工艺或服务的某些管理资源,但主要是模仿其它企业的生产、管理经验,没有真正属于白己的核心竞争产品,真正树立和经营自己品牌的企业不多。

多数中小企出口业经营中往往很少投人大量精力来树立、经营白己的品牌,最终陷人缺乏核心竞争产品的窘境。

(3)缺乏核心竞争战略

从目前来看,中小出口企业普遍存在着抓战术、轻战略。

依赖经验决策的思维定式。

由于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导致很多中小出口企业经营方向迷失,经营领域模糊,经营盲目性、投机性和随意性突出,再就是有很多企业在研究产品的竞争策略时,往往并不注重购买者的需求和行为,不了解他们心中需要的是什么,有价值的是什么,愿意支付的是什么,对购买者的群体数量研究不足。

通过对企业的具体跟踪发现:

曾经取得辉煌业绩的企业只是红火一时,在购买者真正认识到产品的质量和功能后,销售便一落千丈。

另外,企业容易陷人经营的歧途,而不是踏踏实实地研究市场,从自身生产管理方面提高竞争力。

(4)缺乏多元化

面对变化的市场和一些突发事件,中小出口企业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

许多中小型生产企业的产品市场往往集中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有的甚至靠一两客户支撑。

一旦产品需求发生变化,主要客户流失,短时间内根本无法通过其他渠道弥补,甚至有生存的危机。

比如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进一步趋严,只要正好是你的产品的出口国家对产品有限进令,则企业的境地可想而知。

(5)缺乏专业性人才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但由于中小企业的基础薄弱,加上在用人体制上存在的问题,难觅到好人才是不少企业的苦水。

同时,有的企业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培养的外向人才很容易就流失,或跳槽,或被同行竞争对手挖去,最后只能又回到培养自己家族人的老路上来。

(6)处于产业链低端

目前,中国经济已大规模、全方位的融入世界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重要环节,由于产业链中价值分布的非均衡性,使得中国企业大多处于困窘的境地。

首先,在垂直国际分工中,中国的集群企业仍处于较低的地位,缺少产业链的战略环节。

目前,中国的综合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等10多个行业,且都为加工程度浅、技术水平低的劳动密集性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只能处于完全竞争或不完全竞争环节。

即便是海外投资项目,其上游的研发、设计和下游的营销、品牌运作大多掌握在跨国企业手中。

因此,大多数行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受到了跨国资本的控制。

其次,集群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多为处于中游的生产加工型企业。

由于自身在产业链中处于从属地位,很难担当起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和驱动产业集群的角色。

最后,大多数集群企业定位趋同,难以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核心环节。

由于国内地方产业集群都存在技术落后,研发和营销力量薄弱的状态,就难以走出中部低端环节的范畴。

由定位趋同引起价格竞争,使企业易于陷入恶性循环,而且,当地方集群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时,这些雷同企业将面临争抢相同外部资源的竞争中,结果大大弱化集群效应和竞争力。

中小出口企业还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要逐渐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逐步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中小出口企业要想摆脱“边缘化”、“低度化”的境地,就必须走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道路,提升产业链,加快国际资本和技术的引进。

3.2制约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就中小出口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制约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1)融资困难,融资期短,财务成本增加

资金短缺是中小出口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制约中小出口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小出口企业自有资金有限,采用政府融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都很困难。

为了弥补资金缺少,中小出口企业不得不以高的利率进行内部融资和民间融资,从而增加了成本,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其次,近年来由于通货膨胀影响,利率明显下降,原材料和动力燃料上涨,中小出口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受货币政策从紧的影响,商业贷款增速放缓,本来贷款难的中小企业,更难,财务费用增张,利息支出增加,财务压力加大,资金更加短缺,导致中小出口企业现金紧张,一批抗风险差的小企业存在倒闭危险。

另外,《劳动合同》实施后,用工成本也明显提升。

(2)人才缺乏,管理水平偏低

我国中小出口企业经营者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不高,管理水平低,没有合理的企业制度,财务管理混乱,忽略了现代化管理的措施和手段,企业技术人才缺乏。

调查显示有57.7%的企业认为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第一位问题是人才缺乏。

再加上中小出口企业本身没有利一学有效的人力资源引进、培育和利用机制,使企业内部失去竞争机制,人才极度缺乏。

(3)技术水平低下,创新能力不足

技术有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