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设计性实验预习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9474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化学设计性实验预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应用化学设计性实验预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应用化学设计性实验预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应用化学设计性实验预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应用化学设计性实验预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用化学设计性实验预习报告.docx

《应用化学设计性实验预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化学设计性实验预习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用化学设计性实验预习报告.docx

应用化学设计性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一 橘皮中果胶和橙皮苷的提取(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橘皮中果胶和橙皮苷的分步提取,了解和掌握天然产物的提取技术;

2.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独立进行实验报告的设计与撰写能力。

二、实验原理

橘皮中含有丰富的糖类,如橙皮苷、果胶及色素等,果胶一类多糖的总称。

存在于植物的细胞壁和细胞内层,为内部细胞的支撑物质,柑橘、柠檬、柚子等果皮中含约30%果胶,是果胶的最丰富来源。

果胶的粗品为略带黄色的白色粉状物,分子量为2万—4万,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胶凝化和乳化稳定作用,已广泛用于食品、医药、日化及纺织等行业。

果胶在医药工业中做肠功能调节剂、止血剂、抗毒剂;在食品工业中做增稠剂或胶凝剂,它还可以代替琼脂用于化妆品的生产。

果胶难溶于乙醇,能溶于20倍水中,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强碱性条件下分解;其提取方法有水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微生物法,其中水沉淀法操作方便,成本低,收率高。

果胶结构如下:

 

橘皮苷为灰白色粉末状物质,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能维持血管的正常渗透压,降低血管脆性,缩短出血时间。

它是合成新型甜味剂二氢查耳酮的主要原料,其结构式如下:

 

提取果胶的橘皮残渣经水浸泡、碱溶液处理、酸化等步骤可提取橘皮苷。

经乙醇重结晶,可得产品。

三、实验用品

1.仪器与材料

150mL、250mL烧杯各1只,10mL、100mL量筒各1个,玻璃棒1支,吸管1支,表面皿1个,过滤纱布1块,减压装置一套,pH试纸等。

2.试剂与原料

碎的干橘皮8.0g,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3-5mL,1:

1HCl5mL、2mol/LHCl5mL(分析纯),质量浓度100g/L的CaCl2水溶液2.5-3mL,饱和石灰水40-50mL,亚硫酸氢钠0.050-0.10g(分析纯),质量浓度100g/L的氢氧化钠溶液2.5-3mL。

四、实验步骤

1.果胶的提取

称取8克干橘皮(碎块)于150ml或250ml烧杯中,加约60-100ml约70℃热水,浸泡2小时。

用纱布过滤,滤渣待用,滤液置250ml烧杯中,用1:

1HCl调溶液至pH≈3,在约85℃水浴中加热90-120分钟。

滤液浓缩至微粘,冷却至室温,加入95%乙醇3-5ml,将析出的果胶(亮黄色)放置表面皿中干燥,称重。

2.橙皮苷的提取

将上述橘皮滤渣放入250ml烧杯中,加约30-50ml蒸馏水,分别加入2.5-3ml100g/LCaCl2充分搅拌、40-50ml饱和石灰水搅拌、2.5-3ml100g/LNaOH溶液搅拌、0.05克无水NaHSO3搅拌,放入水浴锅中加热至45℃反应90-120分钟,用纱布过滤,滤渣弃取,滤液置100或150ml烧杯中,用2mol/LHCl调pH=5-6,放置自然冷却,待橙皮苷析出完全,减压抽滤、70℃下或室温干燥并称重。

五、数据处理

根据产品产量计算收率

六、思考题

提取果胶和橙皮苷过程中可否用硝酸或硫酸,为什么?

七、实验要点提示

1.果胶和橙皮苷的提取过程中溶液pH调节;

2.浓缩时间、温度把握;

3.果胶与橙皮苷产品的干燥处理;

八、要求

1.应按要求在实验前进行充分预习并写出预习报告;

2.实验结束后按要求及时完成和提交实验报告。

 

 

 

实验二 蔬菜中天然色素的提取、分离和测定(综合性实验)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叶绿素的基本性质及提取方法。

2.掌握薄层层析法分离微量组分的操作技术。

二、基本原理

叶绿素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植物色素。

它的存在确保了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即在太阳光能的作用下,植物将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变成糖类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绿色植物的叶片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体,而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细胞器官,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绿体的光合色素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提供了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

叶绿体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组分,其中叶绿素的吸光能力极强。

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化学式如下:

叶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

它们的吸收光谱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叶绿素a、叶绿素b的强吸收带有两个,一个在波长为630-680nm的红光区,另一个在波长为400-460nm的蓝紫光区。

从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化学式可以看出,叶绿素是叶绿酸的脂。

叶绿酸是双脂酸,其2个羧基分别被甲醇和叶绿醇(C20H39OH)所醇化。

叶绿素a,叶绿素b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

 

 

叶绿素a(R′=CH3)  叶绿素b(R′=CHO)

图1.1   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化学结构式

可以看出,叶绿素分子含有4个吡咯环,它们和4个次甲基(=CH-)连接成一个大环,称为卟啉。

镁原子居于卟啉环的中央。

另外有一只含碳原子的副环(Ⅴ),在环上连接有一个羰基和羧基,羧基与甲醇结合生成酯。

叶绿醇则和第Ⅳ吡咯环侧链上的丙酸生成酯。

各种叶绿素之间的差别在于和吡咯环相连接的侧链结构有所不同。

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区别,在于第Ⅱ吡咯环上第三碳位上的取代基

R′的不同。

叶绿素a的R′为甲基,而叶绿素b的R′则为一个羰基。

在第Ⅳ吡咯环上的叶绿醇侧链是相对高分子质量的碳氢化合物,这是叶绿素分子的亲脂部分,使其具有亲脂性;叶绿素分子的上端金属卟啉环中,镁原子偏向于带正电荷,而氮原子带负电荷,呈极性,因而具有亲水性。

但叶绿素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丙酮、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大多数植物体中叶绿素a的含量比叶绿素b的含量多2~3倍。

由于叶绿素卟啉环中的镁可被氢离子置换形成脱镁叶绿素,在脱镁叶绿素中引入其它金属离子(如Zn2+、Cu2+、Co2+、Ni2+等)则生成各种改性叶绿素。

但只有离子半径与Mg2+半径(0.065nm)相近的离子才易引入卟啉环的空腔,并形成足够稳定的络合物。

2.薄层层析法的基本原理

薄层层析是一种分离、鉴定微量组分的常用方法。

这种方法把固定相吸附剂(或载体)均匀地铺在一块玻璃板上形成薄层,在此薄层上进行层析。

待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在薄层一端,试样中各组分就被吸附剂所吸附,但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能力是不同的。

将薄层板点有样品的一端浸入层析缸,在流动相展开剂的作用下展开。

由于薄层吸附剂(如硅胶)的毛细作用,展开剂将沿着薄板逐渐上升。

当溶剂流经试样时,样品中的各组分就溶解在展开剂中。

在吸附剂的吸附力和展开剂的毛细上升力作用下,物质就在吸附剂和展开剂之间发生连续不断的吸附和解析平衡。

吸附力强的物质相对移动得慢一些,而吸附力弱的物质相对移动得快一些。

经过一段时间的展开,样品中各物质就彼此分开,最后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称为薄层层析谱。

对于不同的样品,可以选择不同的吸附剂和展开剂;可以做吸附层析,也可以做分配层析或离子交换层析。

层析谱不仅可做定性鉴定,也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每次点样所需的样品量仅几微升到几十微升,因此它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微量分析方法。

本实验进行菠菜中叶绿素的提取、分离和测定。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研钵。

层析缸,分液漏斗

2.试剂

碳酸钙,丙酮,乙醚,石油醚,乙醇,硅胶G。

四、实验步骤

1.叶绿素的提取

新鲜菠菜叶依次用自来水和去离子水洗净,晾干;称取去梗的叶子4g,剪碎放于研钵中,加少量的碳酸钙和干净的石英砂及10mL去离子水,研成细浆。

取5mL细浆于50mL大试管中,加入20mL丙酮,用玻璃棒搅拌35min,使色素溶解。

放置片刻使残渣沉于试管底部,滤去残渣,得深绿色叶绿素丙酮溶液。

2.制板

称取5g硅胶G粉于100mL烧杯中,加入11mL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倒在5cm*30cm玻璃板上,用玻璃棒均匀地摊开。

然后,用手托住玻璃板一头,另一头放在桌面上轻轻振敲,尽量使薄层厚度均匀,然后平放晾干。

将晾干的薄层板放在110℃的烘箱中活化30min,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至室温。

3.展开

取5mL叶绿素丙酮提取液,于60mL分液漏斗中,加入3mL乙醚萃取,弃下层丙酮溶液,得叶绿素的乙醚提取液。

在暗处距离薄板一端2cm处(以画线作为起始线)用毛细管点样,将试液点成一条线,待第一次液点干后再点一次,共重复5次,

色素分离的展开剂采用乙醚—石油醚—丙酮——正丙醇(15:

7.5:

2.5:

0.12,V/V/V/V)。

将上述展开剂注入层析缸中,摇匀,然后将薄层板直立于缸中,展开剂浸没薄板下端的高度不宜超过0.5cm,薄板上的样品原点不得浸入展开剂中。

将层析缸盖好,放在暗处展开30~40cm,待展开剂的前沿离薄板顶部1~2cm时,取出薄板,并在前沿处做出标记,待展开剂挥发后可见到几条色带。

从上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橙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叶黄素(黄色)。

记下个色带中心到原点(起始线)的距离和溶剂前沿到原点的距离,计算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Rf值:

Rf=a/b=原点至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

在薄层层析中,常用Rf来表示各组分在层析谱中的位置,它与被分离物质的性质有关,在一定条件下为一常数,其值在0~1之间。

被分离物质间的Rf值相差越大,则分离效果越好。

4.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色带从玻璃板上刮下来并放在离心管中,加入5mL乙醚,振摇,离心后得澄清蓝绿色溶液。

在仪器上测定其在360~700nm波长范围的吸收曲线,并与标准谱图进行比较。

五、问题与思考

1.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时加入少量碳酸钙的作用是:

防止失去Mg;中和植物细胞中的酸。

2.点样及画线时应十分小心,不要将薄层碰破。

3.测定吸收光谱时若样品量较少,可同时展开两块或三块薄板,将叶绿素斑点刮下来同时测定。

4.叶绿素对酸、碱和光很敏感,整个实验应在中性条件和暗处(或弱光)进行。

各操作步骤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

 

 

 

实验三 黄连中小檗碱的提取和鉴定(设计性实验)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对黄连中小檗碱的提取,掌握天然产物的提取技术。

2.通过对小檗碱的鉴定,掌握一般生物碱的鉴别方法。

3.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初步了解并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

二、基本原理

黄连主含小檗碱,含量为5.20%-7.69%,还含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等,由于它们有相似结构,常统称为黄连生物碱。

小檗碱异名为黄连素,在水或稀乙醇中结晶所得小檗碱为黄色针状结晶。

游离小檗碱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几乎不溶于冷乙醇、氯仿和乙醚。

小檗碱和大分子有机酸生成的盐在水中的溶解度都很小。

小檗碱有季铵式、醛式、醇式,3种能互变的结构式,以季铵式最稳定。

小檗碱的盐都是季铵盐,于硫酸小檗碱的水溶液中加入计算量的氢氧化钡,生成棕红色强碱性游离小檗碱,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醚,称为季铵式小檗碱。

如果于水溶性的季铵式小檗碱水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碱,则生成游离小檗碱的沉淀,称为醇式小檗碱。

如果用过量的氢氧化钠处理小檗碱盐类则能生成溶于乙醚的游离小檗碱,能与羟胺反应生成衍生物,说明分子中有活性醛基,称为醛式小檗碱。

小檗碱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法(包括水或水-有机溶剂法、醇-酸水-有机溶剂法、碱化有机溶剂法)、离子交换树脂法、沉淀法等,通过生物碱特有的沉淀反应和显色反应对其进行鉴别。

 

 

 

 

 

 

 

小檗碱的结构式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与材料

100mL园底烧瓶、冷凝管、50mL、100mL烧杯各1只,10mL、25mL量筒各1个,铁架台1个、漏斗1个、滤纸若干、滴管1个、蒸发皿、小试管三支等。

2.试剂与原料

黄连粉2.0g,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15mL,浓HCl10mL、蒸馏水、碘化铋钾试液、碘碘化钾试液、硅钨酸试液等。

四、实验步骤

1.小檗碱的提取

2.小檗碱的鉴定

 

 

实验四 烟叶中烟碱的提取与定性分析测定(综合性实验)

实验 烟叶中烟碱的提取及其紫外光谱分析

A 烟叶中烟碱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生物碱的提取方法及其一般性质。

2.复习水蒸气蒸馏的原理及其应用,掌握小型水蒸气蒸馏的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烟碱又名尼古丁,是烟叶中的一种主要生物碱。

学名:

     N-甲基-2[α(β,γ)]-吡啶基四氢吡咯

结构式:

 

 

 

由于它是含氮的碱,因此很容易与盐酸反应生成烟碱盐酸盐而溶于水。

此提取液加入NaOH后可使烟碱游离。

游离烟碱在左右具有一定的蒸气压,因此,可用水蒸气蒸馏法分离提取。

三、实验装置

如图4-35或图4-36所示。

      

四、          试剂或器材

试剂:

粗烟叶或烟丝,10%HCl,50%NaOH,0.5%乙酸,碘化汞钾试剂,饱和苦味酸,红色石蕊试纸。

器材:

10mL圆底烧瓶,100mL双颈圆底烧瓶,冷凝管,15mL具支试管,T形管、接引管,3mL离心试管,10mL烧杯。

五、          实验步骤

取香烟1/2~2/3支放入10mL圆底烧瓶,加入10%HCl6mL,装上冷凝管回流20min。

待瓶中混合物冷却后倒入小烧杯中,用50NaOH%中和至明显碱性(石蕊试纸检验,注意充分搅拌)。

将混合物转入蒸馏试悉中,如图4-34装置进行少量水蒸气蒸馏(或如装置图4-36所示),取微型试管2支各收集3滴烟碱馏出液。

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几滴饱和苦味酸;第二支试管中加2滴0.5%乙酸及2滴碘化汞钾溶液,观察有无沉淀生成。

六、          注意事项

a)       根据热源高度固定铁架台上铁圈的位置。

2.将100mL两颈圆底烧瓶用铁夹固定在垫有石棉网的圈上,注入25~30mL自来水和几粒碎瓷片作沸石。

3.将具支试管装好样品后,从双颈烧瓶的上口插入,蒸馏试管的底部应在烧瓶中水的液面之上。

4.将蒸导管(T形管)一端与二颈圆底烧瓶的侧口相连,一端插入试管底部。

5.用另一个铁架台上的铁夹将冷凝管的位置调整好以后,使之与具支试管的支管相连,然后装好接引管和接受容器。

6.将冷凝管夹通入冷凝水以后,开始加热,待水沸腾产生蒸汽以后,用止水夹将T形管的上端夹紧,这时蒸汽就导入蒸馏试管中,开始蒸馏。

7.蒸馏完毕,应先松开止水夹,再移去热源,以免因圆底烧瓶中蒸气压的降低而发生倒吸现象。

七、          实验结果与讨论

观察烟碱的性质。

八、          思考题

a)       为什么要用盐酸溶液提取烟碱?

b)       水蒸气蒸馏提取烟碱时,为什么要用NaOH中和至明显碱性?

c)       如果没有100mL蒸馏烧瓶,利用微型化学制备仪器你能组成微型水蒸气蒸馏装置吗?

试绘装置图。

 

B烟碱的紫外光谱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紫外吸收光谱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2、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习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分子吸收紫外或可见光后,能在其价电子能级间发生跃迁。

有机分子中有三种不同性质的价电子:

成键的。

不同分子因电子结构不同而有不同的电子能级和能级差,能吸收不同波长的紫外光,产生特征的紫外吸收光谱。

所以,紫外及可见吸收光谱能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它主要能提供有机物中电子结构方面的信息。

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指定波长处的吸光度值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因此紫外吸收光谱也能用于定量分析。

有关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请参阅朱明华《仪器分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检测和记录紫外及可见吸收光谱的仪器称作紫外可见光谱仪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只能检测紫外光区域的仪器称作紫外光谱仪或紫外分光光度计)。

一般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范围在190~800nm。

由于两种电子跃迁所需的能量较大,只能吸收波长较短(小于200nm)的远紫外光,不能为普通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所检测。

所以紫外光谱有较大的局限性,绝大部分饱和化合物在紫外和可见区域不产生吸收信号,但具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或芳香族化合物能产生强吸收,是紫外光谱主要研究对象。

烟碱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取代的苯环和四氢吡咯环,所以能用紫外光谱法测定。

三、仪器和试剂

1、TU-18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1cm石英吸收池,胶头滴管,镜头纸等。

3、样品和试剂:

A中提取的烟碱样品、去离子水。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开启紫外光谱仪 按仪器说明书开启仪器,选择“光谱测量”方式,打开“光谱测量”工作窗口。

 2、设定参数 设定波长扫描范围为开始波长600nm,结束波长200nm;扫描速度:

快速;测光方式:

Abs(即吸光度)等。

3、制样及采集样品谱图 以水为溶剂测定烟碱:

将去离子水注入石英吸收池,用镜头纸轻轻擦干吸收池的外壁,然后将其插入样品池架,单击命令条上的“baseline”键,作基线校正。

然后,取出吸收池,用滴管吸取少量烟碱馏出液加入,搅拌均匀。

重新将吸收池插入样品池架。

单击命令条上的“Start”键。

采集样品的光谱图。

   4、谱图处理和打印 在所采集的紫外光谱图上标注最大吸收波长并设置打印格式。

做法为选择菜单【数据处理】→【峰值检出】(或单击相应的工具按钮),弹出峰值检出对话框,同时显示当前通道的谱图及峰和谷的波长值。

可在对话框的“坐标”,“页面设置”等栏目中设置想要的谱图格式。

需要打印时,按对话框中的“打印”即可。

五、谱峰的归属

根据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烟碱的分子结构,解释烟碱紫外光谱图中各个吸收带是由哪种电子跃迁产生的什么吸收带。

六、注意事项

1、在测定样品的紫外吸收光谱之前,必须对空白样品(即纯溶剂)进行基线校正,以消除溶剂吸收紫外光的影响。

用同一种溶剂连续测定若干个样品时,只需做一次基线校正。

因为校正数据能自动保存在当前内存中,可供反复使用。

2、紫外光谱的灵敏度很高,应在稀溶液中进行测定,因此测定时加样品应尽量少。

3、取、放吸收池时,尽量不接触吸收池的透光面,以免将其磨毛;吸收池在插入样品池架前,需将其外壁体擦干,否则水或其他溶剂带入样品池室会使其腐蚀。

七、思考题

紫外光谱适合于分析哪些类型的化合物?

你合成过的化合物中哪几个能用紫外光谱分析,哪几个不能用紫外光谱分析,为什么?

 

 

 

 

实验五 玉米须中黄酮和多糖的提取、鉴别与含量测定

(设计性实验)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玉米须中黄酮和多糖的分步提取、鉴别和含量测定,掌握天然产物的提取、鉴别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如黄酮苷类)为无定形粉末。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黄色,其颜色的深浅与其是否具有交叉共扼体系、助色团的多少有关,一般具有交叉共轭体系的黄酮类化合物(如黄酮、黄酮醇、查耳酮)多呈黄色或颜色较深,而不含有交叉共轭体系的黄酮类化合物(如二氢黄酮、二氢查耳酮、异黄酮)多为无色或颜色较浅。

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光下一般具有荧光,荧光的颜色与分子的结构有关。

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因其结构及存在的状态(苷或苷元、单糖苷、双糖苷或三糖苷)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一般的游离黄酮苷元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腈等有机溶剂及稀碱中。

黄酮类化合物糖苷化后,水溶性增加,脂溶性降低,一般易溶于热水、甲醇、乙醇及稀碱溶液,而难溶于苯、乙醚、氯仿、石油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

游离黄酮和黄酮苷一般都含酚羟基,故都可溶于碱中,加酸后又沉淀出来,可利用此性质提取、分离黄酮类化合物。

玉米须中含黄酮类物质,能清除羟基和DPPH自由基,有调节小鼠脂质代谢、抗衰老和抗疲劳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玉米须提取物也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

多糖又称多聚糖(polysaccharide),由单糖聚合成聚合度大于10的极性大分子,分子量为数万至数百万,是构成生命活动的4大基本物质之一,与生命的多种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多糖是自然界含量最丰富的生物聚合物,几乎存在于所有生物体中。

多糖的种类繁多,传统水提法是研究和应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

水提法可用水煎煮提取,也可用冷水浸提。

玉米须多糖在玉米须中含量1~4%,是玉米须最主要的水溶性成分之一。

大量试验证明多糖具有抗病毒、增强免疫力、抗肿瘤、延缓衰老、降血糖、抗凝血等多种功效。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圆底烧瓶、冷凝管 烧杯2只,10mL、50mL量筒各1个,滤布,滴管,蒸发皿,pH试纸,玻璃棒,恒温槽,减压装置一套。

紫外分光光度计,容量瓶。

2.试剂  

玉米须10.0g(干燥至恒重,过40目筛,精密称取)乙醇、蒸馏水、浓盐酸、浓硫酸、苯酚、三氯化铝、锌粉、萘酚

四、实验步骤

1g玉米须放入150ml的圆底烧瓶中,以30倍水量、恒温水浴锅加热至90℃,开始计时,反应1h,离心3min(3500转/min),上清液抽滤,

1.提取

(1)黄酮苷

取玉米须柱头2.0g放入圆底烧瓶中,以1∶20为料液比,用60%乙醇于80℃水浴内提取1h;倒出,加入10mL溶剂提取30min,共提取2次,合并两次提取液过滤后,置50mL容量瓶中定容。

(2)多糖

取玉米须柱头2.0g放入圆底烧瓶中,以1∶20为料液比,用蒸馏水于90℃水浴内提取1h,倒出,加入10mL溶剂提取30min,共提取2次,合并两次提取液过滤后,置50mL容量瓶中定容。

2.鉴别

(1)α萘酚试验(Molisch紫环反应)

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5%萘酚试液数滴振摇后,沿管壁滴入5-6滴浓硫酸,使成两液层,待2-3分钟后,两层液面出现紫红色环(糖、多糖或甙类)。

   多糖类遇浓硫酸被水解成单糖,单糖被浓硫酸脱水闭环,形成糠醛类化合物,在浓硫酸存在下与α萘酚发生酚醛缩合反应,生成紫红色缩合物。

(2)盐酸一镁(或锌)粉试验

取检品的乙醇溶液1ml,加放少量镁粉(或锌粉),然后加浓盐酸4-5滴,置沸水浴中加热2-3分钟,如出现红色示有游离黄酮类或黄酮甙(以同法不加镁或粉做一对照,如两管都显红色则有花色素存在。

如继续加碳酸试液使成碱笥即变成紫色双转变为蓝色,即证明含花色素)。

    黄酮类的乙醇溶液,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能被镁粉还原,生成花色甙元而呈现红色或紫色反应(个别为淡黄色、橙色、紫色或蓝色)。

这是由于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一个碱性氧原子,致能溶于稀酸中被还原成带四价的氧原子即锌盐。

本法是鉴别黄酮类的一个反应。

但花色素本身在酸性下(不需加镁粉)呈红色,应加以区别。

3.含量测定方法

(1)黄酮含量测定

2g玉米须40mL乙醇,提取出来的提取液浓缩至接近50mL(小于50mL),然后用60%乙醇定容至50mL,摇匀,过滤,精密移取续滤液4mL于10mL容量瓶中,精密加入0.1mol/L三氯化铝甲醇显色剂溶液4ml,摇匀,定容,放置10分钟。

以60%乙醇为空白,测定吸光度,代入上述回归方程中,计算出百分含量。

Y=29.302X+0.0213相关系数:

r=0.9999。

黄酮在4ug-20ug/mL范围内,吸收度和糖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多糖含量测定

取玉米须柱头2.0g放入圆底烧瓶中,以1∶20为料液比,用蒸馏水于90℃水浴内提取1h,倒出,加入10mL溶剂提取30min,共提取2次,合并两次提取液过滤后,置50mL容量瓶中定容。

取滤液5mL,定容于25ml容量瓶,摇匀。

从25ml容量瓶中移液0.5ml至10mL具塞试管,加1ml5%苯酚,3.5ml浓硫酸,40℃恒温水浴30min,自然冷却15min至室温,在490nm处测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计算出浓度,最后计算出得率。

同时精密吸取蒸馏水0.5ml,于10ml试具塞试管中,加入5%苯酚溶液1mL,迅速加入3.5ml浓硫酸,迅速摇匀,同法做空白在49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A)值如下:

y=0.0038+5.91x,相关系数,r=0.9999,在糖含量60~140μg/mL范围内,吸收度和糖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实验六 高锰酸钾法测定蛋壳中CaO的含量(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间接氧化还原测定CaO的含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