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对策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8855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对策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对策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对策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对策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对策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对策1.docx

《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对策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对策1.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对策1.docx

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对策1

2012年市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

2012年,市面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迎难而上,加大投入,圆满完成了新农村的各项建设目标,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市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市把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根本目标,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以示村建设和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整治为切入点,加大工作力度,狠抓任务落实,全市农村公益性设施得到加强,农业生产条件和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新农村气息初步显现。

(一)示村建设档次高、效果好

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市200个示村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面净化,达到建设标准。

600个重点整治村完善了村庄基础设施,环境改善,面貌大变,全市新硬化通组通户道路3282公里,完成任务的109%;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13个,完成任务的106%,总数达到1027个。

新建改建村部460个,卫生所814个,农村超市720个,文化大院359个,培训场所281个,活动健身场所563个。

通过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使农民小病不出村,购物进超市,休闲游广场,娱乐有场所,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建设后的示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涌现出一批经济发展迅速、特色突出的专业村。

如县的丰镇马窑村2500亩耕地全部退耕种植花椒并套种中草药,寻村镇的甘棠村、黄窑村和莲庄乡上涧村温棚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寻村镇黄窑村、甘棠村和莲庄乡马回村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

示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使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群众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日益改变,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明显增强,并产生了良好的示作用,带动和影响着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

(二)农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全市乡镇政府利用农闲时间,开展了4次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集中整治突击活动,清运垃圾,清除杂草,摆放杂物,整治农村环境。

农村户用沼气发展迅速,近年来不断新建户用沼气,积极实施改厕、改圈、改灶工程,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

比如县,建设17个乡级便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集中力量建设集村部、卫生室、图书室、计生服务室、文化大院、便民服务大厅等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共建成村部84个、514间,卫生所70个、258间,文化大院93个、369间,超市商店120个、7800平方米,健身活动场所95处、3.1万平方米,为农村群众休闲、娱乐、学习、购物创造了良好的场所和优美的环境。

与此同时,各县(市、区)还结合实际,创新保洁模式,不断改进完善长效保洁机制,全市2771个行政村建立了保洁机制,基本做到了有人员、有经费、有工具、有制度。

如:

龙区、县、新安县等地每月召开流动现场会,对农村环境整治效果好的乡(镇)和村庄进行表彰并以奖代补,责令工作滞后乡镇和村庄主要领导表态发言,并限期改正。

永清县.固安等县财政列支农村保洁补助资金都超过20万元,霸县筹措保洁资金50万元,为保洁员统一购买了服装和垃圾清运车,按时足额发放保洁员工资。

洛宁县为143个整治达标村发放保洁经费43万元,并购买30多辆垃圾车发放到示村。

洛龙区各乡镇按照远郊农村人口的千分之三,近郊千分之四的比例配备保洁人员727名,区财政拿出100万作为长期保洁机制管理资金,按照每个农村人口每年3元的标准对乡镇进行补贴,确保了农村保洁人员的待遇落实,全市共清运垃圾250万方,修建村雨污水排放实施116万米,村空地绿化232万平方米,新建垃圾池2650万个,新建垃圾填埋场所800个,治理规各类广告、标语19万条,农村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主要干线公路路容路貌明显改观。

(三)财政投入力度加大

2012年,市财政投入200万元用于通组通户道路补贴。

县级财政投入资金800万元,奖补新农村建设,如栾川县财政投入2300万元,伊川县财政投入1500万元,偃师市财政投入1400万元,县财政投入1300万元,汝阳县财政投入1230万元,新安县财政投入1200万元,嵩县财政投入860万元,洛龙区财政投入680万元,用于农村基础建设,有力的推进了市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

(四)各单位包村帮建工作扎实开展

市大部分包村帮建单位都高度重视,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副职具体抓,多渠道筹措资金,援建所包村基础设施,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引导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65个系统和48个市直单位共派驻工作队900多个2450人,投入各项资金3209万元,其中投入资金1508万元、争取项目资金1282万元、捐赠各类物资价值419万元;另外,2012年初,市遭受了严重旱情,200多万亩小麦受到旱情的威胁,为应对严重旱情,各包村单位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迅速组织包村队员深入所包村,产看灾情,制定具体的抗旱工作方案,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帮助,共投入抗旱资金520万元,购置水泵电机等92台,打井15眼,还购置了一大批抗旱物资支持抗旱浇麦。

(五)组织领导不断加强

2012年,市委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对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实施奖励和责任追究的通知》文件,增强了各级干部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责任意识,市新农村办也建立了暗访工作机制,每月对全市进行一次暗访,及时通报,各县(市、区)基本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和村“两委”成员带头干的良好局面,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的整合力和长效工作机制,偃师市、伊川县、嵩县等县(市)委组织部长亲自带队深入第一线巡回督促指导工作,对工作力度大,效果好的乡镇进行通报表扬,对差的由媒体曝光,并对乡镇干部进行诫勉谈话,有力的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扎实开展。

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市2012年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收到的成效还是初步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业培育任务艰巨。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这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大多数县的行政村位于西部山区和丘陵地带,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难度较大。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特别是村集体经济普遍非常薄弱,在基础设施完善和日常管理维护上无力投入应有资金,新农村建设示典型的培育主要依靠市、县、乡三级大力帮扶和资金投入,真正依靠自身经济发展、积累力量建设新农村的行政村主要集中在以县(市)城为中心的城郊地区。

加快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二是农体地位发挥不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群众既是参与者,也是建设和受益的主体。

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和传统思想的影响,不少农民群众自给自足、小富即安和“等、靠、要”思想严重,依靠自身力量建设改造家园、改变生活质量的热情不够高,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不够积极主动。

目前,随着农民转移输出力度不断加大,大部分农村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经商,留守人员多为老人或儿童,农村村民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新农村建设无论从人力、物力、智力上均处于劣势,也明显影响了新农村建设开展。

新农村示村建设主要依靠县、乡两级特别是乡镇政府的强力推动,建设资金主要依靠相关部门的扶持和资助,群众对改善自身基础设施依赖思想比较严重。

三是建设资金缺口很大。

新农村建设虽然不是新村庄建设,但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村落后的水、电、路、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是首要的任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根据各整治村和示村上报的新农村建设投入预算来看,仅达到整治村和示村的基本标准,平均每个行政村就要投入300万元左右,平均每人需承担1900余元。

由于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和社会历史原因,目前大部分行政村村办经济实体基本上是空白,没有什么可靠的经济收入,投入道路、文化设施、社区中心等基础设施和日常的管理维护等资金没有来源,加之过半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县乡财政拿不出大量的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瓶颈。

四是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

巩固保持新农村建设成果,必须有长效机制和持续的投入来保证。

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彻底打破,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地配置,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近年来,在新农村长效机制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部分乡村实行“五户联保”卫生制度,县财政多方筹集资金购置配备保洁车,发放保洁补贴,部分行政村成立了专业保洁队伍,农村卫生状况有了明显好转。

但由于管理维护资金不足,群众不良生活习惯和卫生意识不强等原因,部分村村容村貌较差,特别是农忙季节“脏、乱、差”反弹现象十分突出,部分村卫生保洁管理存在问题较多,有的还被日报做了负面报道,影响了我县新农村建设对外形象。

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

在工作中,要继续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中心,以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为主的农村经济为重点,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根本,以示村、整治村建设和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整治为突破口,以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工作机制为保障,科学编制规划,选准有效载体,积极整合资源,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加强农民生产技能培训,创造就业机会,造就一批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新型农民。

加强农民工外出务工服务,建立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

二是落实促农增收政策。

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惠农政策,不断改善农民增收的基本条件,减轻农民负担,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坑农、害农、骗农等不法行为,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

三是引导农民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带动面大、附加值高的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引进一批竞争力强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一批规模适度、特色明显的优势农产品生产集中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加快农村路网建设,加快通组入户道路建设进度,提高水泥路覆盖面和普及率;二是加快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灾能力,确保农业旱涝保收,加强以集中供水为重点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工程,保障广大农民饮水安全;三是加强农村电网建设,使城乡电力供应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四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沼气池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卫生工作水平;五是实施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加大对文化大院、休闲广场、卫生所、绿化美化亮化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

(三)确立农体地位

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农体的关系,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把工作重点放在调动和保护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动员农民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提高生活质量,切实改变农民群众认识上的偏差,最大限度地消除“等、靠、要”思想,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压力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的带头作用,增强村两委引导群众搞好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四)加强村庄的规划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以自然村为单位,搞好村庄建设规划,有条件的地方要规划新村,鼓励农民到新村建房,没有条件的要在老村庄的基础上进行环境改造规划。

规划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和旧宅基地,突出农村特色,形成不同的风格,防止搞成千篇一律。

重点抓好改水、改厨、改厕等工作,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治理农村脏、乱、差,按村庄规划拆除乱搭乱盖建筑,建设垃圾池,实行垃圾定点堆放、定期处理,确保村庄清洁卫生,实行人畜分居。

大力发展沼气池建设,并推进农村养殖—沼气—种植(养殖)三位一体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五)加强农村管理建设,提高村民自我管理水平

建设新农村,首先需要解决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

针对部分党员党性观念不强和一些农民群众认识不到位的问题,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促使农村党员增强党性观念,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

一方面,通过开展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带头致富等活动,在广大党员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激发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上进心,将思想认识统一到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工作上来;另一方面,要求广大党员在增强自身党性观念的同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宣传、引导和教育群众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重农轻商、多子多福、小富即安和等靠要等落后观念,树立不进则退、无商不活、苦干还要巧干、勤劳加科技才能奔小康等新的观念,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六)抓好示村,树立典型,稳步推进

乡镇要根据实际情况,搞好示村建设。

一是在抓好示村的基础上,逐步推开,使农村面貌有明显改变。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指标、原则要求、具体措施和好经验、好典型等,努力营造人人参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是加强服务,确保新建示村工作和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能够高起点、高标准的进行。

四是依靠农民,上下联动。

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农民克服“等、靠、要”思想,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投工投劳,积极、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

五是巩固保持建设成果。

要加大对农民宣传教育力度,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治理农村脏乱差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尽快改变农村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物品乱放、畜禽乱跑等不良现象。

七是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形成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坚持建管并重、长期保持,对已建成验收的示村,尽快出台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整治成效,做到“建成一批,管护一批”,严防脏、乱、差现象反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