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自我探索.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8839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27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的自我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大学生的自我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大学生的自我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大学生的自我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大学生的自我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的自我探索.docx

《大学生的自我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的自我探索.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的自我探索.docx

大学生的自我探索

第四章大学生的自我探索

【本章导读】

“我是谁”这是一个难解的人生课题,早在几千年前,古希腊奥林匹斯山特耳菲神殿之上有句名言——“人,认识你自己”,这被称之为“人生根底”问题,不断警示世人: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探索自我的过程,认识自己是人生之旅的出发点,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了解自己,才能建立自信,超越自我;了解自己,才能立足现在,规划未来。

第一节自我探索概述

一、自我探索的内涵及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但是想要认识自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多人因为缺乏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导致自己迷失在人生的旅途上,所以探索自己、认识自己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一)自我探索的内涵

自我探索是个人利用一定的方法对自己全部身心状态的认识,从而形成一定的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评价。

只有进行自我探索、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有的放失地进行生涯规划,理性地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自我探索是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前提和根据。

1.自我探索的维度

自我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指个体对自己的主观知觉,具有评价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等特点。

它是个体对自己各个方面总体的自我评价,是个体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综合的自我观,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或价值所持有的知觉、态度和评价,是基于自我意识的知、情、意的统一。

自我是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了“自我的三结构说”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从人格的三个维度上研究自我的发展。

我们所说的自我,不过是指“我”所有的一些特征和素质,而这些特征和素质是自己所能觉察的。

所以,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存在的一种察觉,是对自已“一切”的察觉。

这里所说的一切应该包括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相貌等)、心理特征(如急躁、安静、沉稳等)、人际关系(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对别人的看法)以及自己所拥有的外在的物体(如衣服、鞋子、手机等)。

自我意识是(Self-consciousness)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或者说是个人对自己的探索或认知。

它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即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外部活动、情景及社会比较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级的心理系统。

自我探索从自我本身的角度进行分析可分为生理我、心理我和社会我三个维度。

(1)生理我

生理我是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的身体、体能、容貌及温饱感、舒适感、疼痛感等生理方面的意识,是自我的最初形态。

生理我是自我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其他自我内容的基础,它也是在自我形成过程中最早形成的内容,认知自我最早也是从认识生理我开始的。

生理我使一个人把自我和非我区别开来,意识到自己的生存是寄托在自己的躯体上的。

例如:

我是个高鼻梁的女生,我是个高个子的男生等。

生理我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只能接受它而不能改变它。

随着自我意识的成长,我们逐渐对生理我有一个明晰的看法和正确的认识,但由于青年时期的特殊性,有的学生对生理自我产生较高的心理关注。

例如,女生关注自己是否漂亮,是否迷人;男生则关注自己的身高、体型,甚至声音的吸引力等。

这些都是因为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乃至青年初期,生理我处于高度关注时期。

(2)心理我

心理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价值观、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的认识和体验,它是人认识到自己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是职业自我的核心内容,也是自我探索的重点领域,它对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伴随着生理我的成长及自我意识的发展,心理我的突出表现之一是自我意识的矛盾性。

表现在“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这种矛盾集中体现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比如理想的大学与现实的大学;理想的就业单位与现实的就业单位;家长的投入与后期的回报等。

(3)社会我

社会我是指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它包括个体对周围客观环境和人的影响、作用的认识和体验,也包括对自身在客观世界中的角色、地位、权利、义务、责任的认识和体验,也就是对社会方面自我的认识。

社会我由历史、文化、社会等因素影响。

生理我、心理我与社会我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包含着不同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但由于个体的差异,使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人生体验。

课堂活动

请用下面提供的形容词分别从自我三个层面描述自己。

聪明的、谨慎的、好奇的、大胆的、果断的、坚毅的、宽容的、慷慨的、引人注目的、冲动的、瘦弱的、独立的、孤僻的、懒惰的、乐观的、消极的、有耐心的、强壮的、高大的、自信的、苗条的、敏感的、顽固的、猜忌的、温和的、顺从的、善良的、爱运动的、体贴的、诚实的、大方的、合群的、正义的、友善的……

◇生理我

我是:

◇心理我

我是:

◇社会我

我是:

 

2.自我探索的原则

大学生在自我探索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接受自我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

自我探索应当全面。

自我探索时应对自己进行全面的探索,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既要对自我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探索,又要对其他各个方面的整体素质进行探索;既要考虑到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2)客观性

自我探索还要掌握客观性的原则。

对自己进行观察、分析、评价和探索要以客观事实作为基础和依据,尽量克服个人主观因素的限制和干扰。

不客观的自我探索往往有失偏颇,不能正确认识自我。

过高的评价往往使自己脱离现实,意识不到自己的条件限制,甚至狂妄自傲,由自信走向自负;过低的自我评价,往往会忽视自我的长处,缺乏自信,过于自卑。

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认知,都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探索都是无益的。

(3)发展性

自我探索时,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自我探索不但应当对自己的现实素质做出适当、全面、客观的评价,而且应当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变化,身处环境的变化,预见性地估计自己将来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课堂活动

回忆你做的最带劲的一件事。

(二)自我探索的意义

“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喜欢做什么”“我擅长做什么”这些问题可能经常被提及,但可能很少会有人去认真思索。

然而,这些看似常见的问题,却关系着我们对自身的探索和认识,影响着我们的职业选择及发展,甚至决定着我们的人生。

因此,只有通过自我探索,才能正确认识自我,只有那些善于认识并且正确自我的人,才能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因此自我探索是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前提和根据,这就是职业生涯规划必须从自我探索开始的真正原因。

首先,通过自我探索可以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自己,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发掘和发挥自我潜能,增强职业竞争力。

“回忆你做的最带劲的一件事”的过程,其实就是在自我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助于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征、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树立自信,引导他们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帮助他们准确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其次,自我探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职业观是择业者对职业的认识、态度、观点,是选择职业的指导思想。

不同的择业观,影响着择业者形成不同的职业观。

只有进行自我探索,才能正确认识自我,才能进一步明确个人适合什么职业,什么是最适合的职业。

再次,自我探索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型。

自我探索是一个自我分析的互动过程,在探索中学会了解自己,及时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这个循环的过程是能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这也正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一个过程。

三、自我探索的途径和方法

(一)内省法

春秋时期,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更是说道:

“未经反省的生活是无价值的生活。

”通过对自己的一些成长经历的回顾,比如过去哪些事情让人干起来非常快乐、哪些事情干起来非常痛苦、哪些事情干起来非常带劲、哪些事情干起来比较费劲等,可以通过这些经历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优势。

比如性格具有可塑性,人通过自我反省,可以逐渐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并且扬长避短。

除此之外,可以找存在的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

从我与已的关系中认识自我,看似容易实则困难。

我们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我”中去认识自己。

自己眼中的我。

个人实际观察到客观的我,包括身材、容貌、性别、年龄、性格、气质、能力等。

别人眼中的我。

与别人交往时,由别人对你的态度、情感反应而觉知的我。

不同关系的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不同,这时的自我是个人从多数人对自己的反应中归纳出的统觉。

自己心中的我,也指自己对自己的期许,即理想的我。

我们还可以从“实际的我”,“别人眼中的我”,“别人心中的我”等多个“我”来全面认识自己。

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虽然有多个“我”可供认识自己,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尤其是受到多元价值的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自我探索难以客观、全面,因此,要选取恰当的“我”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认识自我。

课堂活动

自画像

请你利用3分钟时间为自己画一个自画像,把自己化成一个与自己相像的动物,不用任何文字描述,纯手画。

完成后,请你讲述自己的自画像,与大家一起分享。

(二)实践表现法

很多人存在着这样的思维模式:

“这事我不感兴趣”,“我不适合做这件事”等诸如此类标签思维。

还没有尝试怎么就知道自己不感兴趣、不适合呢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及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总结分析自己体验感知,从这些实践活动中了解、探索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及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分析自己获得的可迁移能力,从而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

大学生要把自己作为认知对象,积极参与活动,经常观察自己,剖析自己,明确自己的优缺点,喜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成就分析法

成就分析法。

自我的各个方面都是在具体时间中表现和反映出来的,通过对自己在学习、文学、艺术、体育、社会工作、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和成效加以自我认识,可以获得关于自己的能力、意志、兴趣、价值等多方面的信息。

对善于总结和反思的人来说,将某些活动中获取成功的经验应用到类似活动中,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大学生应善于从成功经验中获得自我意识,但要细加分析和甄别。

(四)社会比较法

社会比较法主要是运用各种手段对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能力等方面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纵向比较是个人对自己成长的经历进行比较,从而进行自我探索;横向比较主要是与自身条件相符的人进行比较,在与他人进行比较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第一,跟别人比较的是行动前的条件,还是行为后的结果比如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不应该认为自己来自农村,条件不如别人,并因此影响到学习、心态和情绪,而要与其他同学比大学学习期间的学习成绩及毕业后的工作成绩才有意义。

第二,跟别人比较是依据相对标准还是绝对标准是可变的标准还是不可变的标准经常有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如他人。

其实他们关注的可能是外貌、家世等不能改变的条件,这些都没有实际比较的意义。

第三,比较的对象是什么人是与自己条件相类似的人,还是个人心目中的偶像或不如自己的人所以确立合理的参照系和立足点对自我探索尤为重要。

在比较的时候,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找不如自己的人做比较,或者拿自己的缺陷与别人的优点比,都会失之偏颇。

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做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比较客观。

(五)他人评价法

都说旁观者清,在工作和生活中,与我们长期相处的人也是相对了解自己的人。

因此,他们的反馈意见可以更客观直接地认识你自己。

当然,以他人为镜认知、评价自己,并不是指别人对自己的某一次评价,而主要是指从对自己有影响的、关系较为密切的周围人的一系列评价中概括出来的某些经常的、稳固的认知与评价,这才是自我认知的基础。

因此,大学生在学习和择业时,要虚心听取父母、老师、朋友、同学对自己的看法,了解他们对自己长处和不足的评价,征求他们对自己择业的意见,对于正确认识自己,正确选择职业是很有帮助的。

尤其是要善于听取反面意见和批评意见,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

当然,对别人的评价,也要全面了解,正确分析。

在获得很多反馈时,关键在于懂得甄别,对于某些与其他反馈极左的意见,更要花时间去了解和辨别,因为这个反馈所强调的,很可能正是一条自己忽略而且一般人也忽略了的重要信息。

(六)心理测评法

心理测评法是职业测评通过心理测验在职业心理测评上的具体运用的方法。

凡是经过测验编制程序完成标准化用以测量心理特征的工具均称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评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个人对问题情境的反应来推论他的心理特征,也就是从个体的外在行为模式来推知其内在心理特征。

因而,心理测验是间接地而不是直接地测量人的心理特征。

通过心理测评法可以深入地分析和评价自己不知道且别人也不知道的一面,即潜在我。

但必须注意:

测评的结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比如测试者的测试动机、测试环境、测试时的状态等等。

当测评结果与当时的自我认知出现较大的偏差的时候,建议请心理测量领域的专家或职业咨询顾问来帮助解读测试结果,或者自己通过自我反省法,成就回顾法对测评结果进行求证和澄清。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测验法的效用,首先,应该选用一个权威性比较高的心理测试工具;其次,在做测验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填答,避免主观情绪;最后,要选择一个没有外界干扰的安静环境。

(七)橱窗分析法

橱窗分析法是一种借助直角坐标系统象限来表示人的不同部分的分析方法,它以别人知道或者不知道为横坐标,以自己自知道或不知道为纵坐标。

在橱窗内分四个部分:

公开我、隐私我、潜在我、脊背我。

四个象限的涵义:

公开我:

指的是自己和别人都了解的部分。

公开我属于个人展现在外无所隐藏的部分,例如长相、身高、体重、性别等。

对初次交往的朋友而言,这个区域就可能很小;对于自己的父母,这个区域可能变得很大,这个区域的大小视对方对你所了解的多寡而定。

隐私我:

指的是自己很清楚而别人不了解的部分。

隐私我属于个人内在、私密、不愿被外人发现的部分。

例如很多童年往事、辛酸痛苦经历、隐疾、心中的某些不快等,可能都不愿让别人知道,因为暴露这个部分可能使自己受到伤害或鄙视,唯有当我们很信任对方不会出卖、伤害自己的时候,才会开放自己的隐藏区。

所以,这个区域的大小视个人对他人的信任程度而定,越信任的人,我们的隐藏区就愈小。

潜在我:

指的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部分。

这个区域有多大是个未知数,经过自己的省思或特殊的际遇,我们可能会突然间有所顿悟,发现自己的潜能或潜藏的一些特质,有些部分需要通过心理咨询、测验工具来开发,有些部分可能永远都不会察觉的。

脊背我:

指的是自己不知道而别人却知道的部分。

背脊我犹如一个人的背部,自己看不到,别人却看得很清楚。

也就是所谓的个人盲点,通常是我们不自觉的怪癖、习惯等,比如每个人可能都有一些口头禅、习惯动作或有一些特定的做事方法,而这是自己平时不自觉体现的,除非别人告知。

有自知之明、常常自我反省的人,这个区域比较小。

虚心接受师长与亲友指点是缩小盲目区的有效捷径。

公开我和隐私我都属于个人自己知道的部分,因此这两部分并不是认识自我的重点,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脊背我和潜在我则属于自我探索的重点部分。

“脊背我”是准确对自己进行评价的重要方面,而“潜在我”是影响一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橱窗分析法,可以尽量减少“潜在我”和“脊背我”在职业自我所占的比列,扩大“隐私我”、“公开我”在职业自我中所占比例。

图1橱窗分析法

我们可以应用以上方法中的一种,或者综合应用多种方法都可以认识自己。

但是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个人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形成一个过于笼统的自我概念,从而出现自我认识的偏差,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不要过度注意自己的缺点,或者将自己的特质和表现与一些没有经过成熟思考的标准相比较。

这种不成熟的比较往往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会让自己觉得不如别人,从而损害自尊心。

因此,要时常告诫自己:

要全面、客观地地认识自己,注意甄别信息,不要陷入自我认知的陷阱,在获取有用信息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自我贬低。

【课外阅读】

巴纳姆效应——做自己的镜子,认识你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角度加以观察,于是只能借助外界的信息来对自己加以认识。

正因如此,每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迷失在环境当中,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

“巴纳姆效应”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认为某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这个效应是以一位受欢迎的着名魔术师肖曼·巴纳姆来命名的,他曾经在评价自己的魔术表演时说:

他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认为某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因此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心理学实验证明,每个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

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准确地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使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

下面一段话为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你觉得是否特适合你的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

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

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通常都可以克服它们。

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

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

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

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

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

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内向、谨慎、沉默。

你的有些包袱往往很不现实。

上面这段话其实是一顶戴在谁头上都适合的帽子。

在生活中,巴纳德效应应用十分普遍,常常让人信以为真。

尤其是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容易对生活失去控制感和安全感,心理的以来就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

无论在生活还是职场中,想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客观真实地认真自己,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首先,要学会面对自己。

有这样一个情商测试题目:

一个落水昏迷的女人被救起,她醒来发现自己一丝不挂时,第一个反应会是捂住哪里呢答案是尖叫一声,然后用双手捂着自己的眼睛。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不愿面对自己的例子,因为自认为有“缺陷”,就通过自欺欺人的方法把它掩盖起来,这种掩盖就像上面的落水女子一样,是把自己的眼睛蒙上。

所以,要认识自己,首先必须学会面对自己,正视自己。

其次,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

很少有人天生就拥有明智和审慎的判断力,实际上,判断力是一种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信息对于判断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没有相当的信息收集,很难做出明智的判断。

因此想要提升自己的判断力,就应该培训样收集信息的能力。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替人割草的孩子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

“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这个孩子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陈太太回答:

“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这孩子又说:

“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陈太太说:

“我请的那人也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孩子便挂了电话。

孩子的伙伴在一旁莫名其妙地问他:

“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儿割草吗为什么还要打电话问她呢”孩子带着得意的笑容说:

“我只是想知道我做的有多好!

这个孩子可以说是十分关注收集针对自己的信息,因此可以预见他的未来成长及可能取得的成就,绝非一般小孩子能比。

再次,以人为镜,通过自己身边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

最后,通过对重大事件,特别是重大的成功和失败认识自己,在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的信息,可以让我们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越是在成功的巅峰和失败的谷底,就越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性格。

在职场中奋斗,要清楚地认识自己,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时,都应坚持辩证的观点,不忽视长处和优点,也要认清短处和不足。

第二节自我探索的内容

一、兴趣探索

(一)兴趣概述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哈利(MihalyCsikszentmihalyi)花了30多年的时间对几百位各行各业的人进行了访谈,研究是什么东西真正令人们感到幸福和满足。

他发现,和人们通常想象的不同,不是在很放松、什么事也不做(比如看电视)的时候,而是当人们专心致志地从事某种活动、甚至忘我地完全沉浸在这种活动中的时候,他们感到最为愉快和满足。

对不同的人而言,幸福和满足可能是跳舞,可能是演奏乐器、绘画,也可能是阅读、写作或即兴演讲,等等。

米哈利的这一发现说明:

人们的满足感、幸福感往往来源于从事某种活动,而不是无所事事或单纯的享乐游玩。

他一直强调要做自己喜爱的事情,才能获得快乐。

而这,也正是工作原本的意义所在。

对大多数人而言,工作占据的是他们一生之中、一天之中最好的时光。

诺贝尔物理奖的华人丁肇中也说过:

“兴趣比天才重要”。

实践证明:

在影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众多主观因素中,兴趣就像一双无形的手,所起的作用最大。

那么,什么是兴趣

兴趣是人们非常熟悉的概念,生活中一直流传着“爱一行、干一行”的老话,说的就是兴趣对于职业的重要作用。

在心理学中,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或者说,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通俗来讲,兴趣是“一个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愿意做什么,不愿意做什么。

它是我们内心动力和快乐的来源。

”或兴趣是“无论我们能力高低,也无论外界评价如何,我们依然乐此不疲的事情。

我们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按照兴趣的内容可以分为物质兴趣、精神兴趣和社会兴趣。

物质兴趣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些物质和物质生活(如衣、食、住、行方面)的兴趣和追求,精神兴趣主要指人们对精神生活(如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知识)的兴趣和追求。

社会兴趣主要是指对社会工作、人际交往等活动的兴趣(如加入青年志愿者、参加聚会、帮助孤寡老人)。

同种职业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种类的兴趣需求,但是不同职业在这三个方面有不同的倾向。

比如,兴趣中以物质兴趣为主的人,适合从事经济效益较好的工作,在这类职业中,个体能够获得更大的满足。

第二,按照兴趣的性质,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本身的兴趣,间接兴趣主要指对活动所能产生的结果的兴趣。

比如,有人喜欢跳舞,沉醉于舞蹈的过程中,这是直接兴趣;还有人也经常跳舞,但是她是为了塑造身材、强身健体,甚至为了结交朋友、扩大社交圈,这是间接兴趣。

很多人从事某种职业是出于间接兴趣,就有必要在工作中培养直接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者结合才能真正推动人们长期、高效地从事某种工作。

第三,按照兴趣的深度和发展阶段,可以分为“有趣—乐趣—志趣”三个层次。

有趣是兴趣过程的第一阶段,也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是人们经过短暂接触后,出于新鲜感和趣味性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倾向。

例如,很多年轻人的兴趣爱好总是层出不穷,今天喜欢电影、动漫,明天喜欢摇滚、街舞,时而“哈日”,时而“哈韩”,这种兴趣是短暂的,往往一瞬即逝,易起易落。

第二阶段为乐趣,乐趣又称为爱好。

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定向发展形成的,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

在这一阶段或水平上,人们的兴趣会向专一的、深入的方向发展。

如果一个人对动漫有乐趣,他不但会经常欣赏动漫作品,关心动漫相关的信息咨询,还会亲自学习一些制作动漫的技术,与志同道合的人经常沟通交流。

第三阶段为志趣。

当人的乐趣与人的社会责任感、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