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三区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3872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三区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三区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三区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三区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三区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三区 含答案.docx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三区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三区 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三区 含答案.docx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三区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三区)含答案

语文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敕造/赦免草窠/巢穴涎皮/荒诞更替/少不更事

B、朱拓/开拓炮烙/炮火渣滓/宰杀咀嚼/咬文嚼字

C、瞥见/蹩脚猿猱/揉动惘然/枉然屏障/屏气凝神

D、马嵬/瑰怪宵柝/拆迁砧板/玷污人参/扪参历井

2.下列各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针砭肆无忌惮两全其美事必恭亲

B.戏谑遐不掩瑜声名鹊起人情世故

C.诡计各行其是立功赎罪无上光荣

D.奚落振聋发聩德义双馨画地为牢

3、下列词语中,搭配最正确的是()

⑴饮食习惯多与气候有关。

以湖南为例,那里气候潮湿,当地百姓就喜欢吃辣椒,以此来________湿气,保证身体健康。

⑵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怀疑自己的能力,________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⑶有的机构_________说,经过他们培训的求职者,平均月薪五千元,高的达到七八千元。

A、驱除毕竟吹捧B、驱除究竟吹嘘

C、祛除究竟吹捧D、祛除毕竟吹嘘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B.调查显示,70%的网友对二手房个税增至20%的新政觉得差强人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政策对于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中低收入者不公。

C.除了扑朔迷离的案件疑云,《大侦察福尔摩斯》还加进大量极具娱乐及刺激性的动作场面,让人仿佛看见了几许“007邦德”的味道。

D.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公司,新上任的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5、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知道进行这种报道的记者和编辑的主观意图是什么?

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扩大报刊的销路呢?

还是确信有这种事?

B、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

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C、“我国平民本来就没有什么脸可讲,”林语堂先生幽默地说,“还是请贵人自动丢脸吧,以促法制之实现,而跻国家于太平。

D、第二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写作征文大赛”暴露出“少年作家”的众多问题:

错别字连篇,文风华而不实,模仿韩寒……等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

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

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

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

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

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

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

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

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

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

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

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

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

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

明代的陆时雍说:

“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

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

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

”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

《文心雕龙》说: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

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

正如沈德潜所说:

“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

”(《说诗日卒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

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

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

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

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6、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

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

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7、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

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赵安仁,字乐道,河南洛阳人。

安仁生而颖悟,幼时执笔能大字,十三通经传大旨,早以文艺称。

赵普、沈伦、李防、石熙栽成推奖之。

雍熙二年,登进士第,补梓州榷盐院判官,以亲老弗果往。

会国子监刻《五经正义》板本,以安仁善楷隶,遂奏留书之。

景德初,翰林学士梁颢召对,询及当世台阁人物,上称安仁文行。

寻颢卒,即以安仁为工部员外郎,充翰林学士。

安仁从幸澶州,会北边请盟,首命安仁撰答书,又独记太祖时聘问书式。

辽使韩杞至,道命接伴,凡觐见仪制,多所裁定。

馆舍夕饮,杞举橙子曰:

“此果尝见高丽贡。

”安仁曰:

“橙橘产吴、楚,朝廷职方掌天下图经,凡他国所产靡不知也。

今给事中吕祜之尝使高丽,未闻有橙柚。

”杞失于夸诞,有愧色。

杞既受袭衣之赐,且以长为解,将辞复左衽。

安仁曰:

“君将升殿受还书,天颜咫尺,如不衣所赐之衣,可乎?

”杞乃服以入。

及姚东之至,又令安仁接伴。

东之谈次,颇矜兵强战胜。

安仁日:

“老氏云:

‘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

是乐杀人也,乐杀人者不得志于天下。

”东之自是不敢复言。

王继忠将兵陷没,不能死节而反事之,东之屡称其材。

安仁曰:

“继忠早事藩邸,闻其稍谨,不知其他。

”其敏于酬对,切中事机,类如此。

时论翕然,称其得体,上益器之,自是有意柄用。

安仁又集和好以来事宜,及采古事,作《戴斗怀柔录》三卷以献。

安仁质直纯悫,无所矫饰,宽恕谦退,与物无竞,虽家人仆使,未尝见其喜愠。

女弟适董氏,早寡,取归给养。

其甥董灵运尚幼,躬自训导,为毕婚娶。

幼少与宋元舆同学,元舆门地贵盛,待安仁甚厚。

元舆蚤卒,家绪浸替,安仁屡以金帛济之。

尤知典故,凡近世典章人物之盛,悉能记之。

喜诲诱后进,成其声名,当世推重之。

有集五十卷。

(选自《宋史》,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之谈次,颇矜兵强战胜矜:

夸耀

B.凡他国所产靡不知也靡:

没有

C.元舆蚤卒,家绪浸替卒:

通“猝”

D.安仁屡以金帛济之济:

救助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杞乃服以入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无论魏晋

B.①不能死节而反事之②夜缒而出

C.①以安仁善楷隶,遂奏留书之②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D.①躬自训导,为毕婚娶②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安仁“敏于酬对”的一组是()

①询及当世台阁人物,上称安仁文行②凡觐见仪制,多所裁定

③朝廷职方掌天下图经,凡他国所产靡不知也④天颜咫尺,如不衣所赐之衣,可乎?

⑤乐杀人者不得志于天下⑥闻其稍谨,不知其他

A.①②③B.②③⑥C.①④⑤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安仁幼时就能执笔写大字,十三岁就能通晓经传大意,很早就以文章才艺出名,受到赵普等人的推许奖誉,并因此中了进士。

B.赵安仁受命接待辽使韩杞,在一次接待晚宴上,韩杞拿着橙子说,这种果子曾经在高丽贡品中见过,赵安仁以事实进行了反驳。

C.韩杞在接受了皇帝赏赐的一套衣服后,以衣服太长为借口,要穿回自己原来的衣服,赵安仁以充足的理由说服韩杞穿着赏赐的衣服上朝。

D.赵安仁为人生质朴、宽厚,与物无争,无私帮助自己的亲人和同学,积极教诲引导年轻人,成就他们的声名,被当世所推重。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4分)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3分)

(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分)

(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4分)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10分)

(1)雄姿英发,_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

(《念奴娇赤壁怀古》)

(2)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秦宫人。

(《阿房宫赋》)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赋》)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

五、(12分)

15.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两句话。

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4分)

例句:

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

②16.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4分)①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做筹划,不妨就预做筹划,以解除近忧。

②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

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做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