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数 学备课2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7655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册数 学备课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二册数 学备课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二册数 学备课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二册数 学备课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二册数 学备课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册数 学备课21.docx

《第二册数 学备课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册数 学备课2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册数 学备课21.docx

第二册数学备课21

课题

十几减9

单元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第1~2页

课时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列式表达。

3.学生能凭借已有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9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4.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生经验:

学生已经学过10以内的减法,会正确地口算十以内的减法以及求加法中的未知数和9的分成。

教学准备:

情景图、小棒

资源整合:

多媒体课件、现代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

二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

“我买9个”。

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

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

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

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

(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

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

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

10-9=11+3=4

方法二:

13-3=1010-6=4

方法三:

9+()=139+(4)=13

……

5、师:

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为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

14-9=12-9=17-9=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

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

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

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

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十几减9)

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拓展:

先找出规律,再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18、15、(  )、(  )、6、30、0。

(2)1、17、3、14、5、11、(  )、( )。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3-9=4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一

单元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第3页

课时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2.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计算。

3.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在解决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

正确熟练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生经验:

在学生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的基础之上,进行本课的练习,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设计

二度设计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一第1题。

(1)分别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2、做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特点,并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3、做练习六第3题。

游戏“跳树桩”:

同桌间合作口算。

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4、做练习六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以开火车的形式交流答案。

5、做练习六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做练习六的第6题。

游戏:

小青蛙过河。

让学生看图说说题意,然后指导书写格式,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并在全班交流答案。

7、做练习六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8、做练习六的第8题。

第1题,教师指导看图理解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完成在书上,再集体读一读。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十几减9你会算了吗?

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拓展:

小明有12块巧克力,吃了一些后,还剩9块,吃了多少块?

板书设计:

练习一

9+3=12

12-9=3

教学反思:

 

课题

十几减8、7

单元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第5~6页

课时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或7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能凭借已有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8或7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8或7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4.感受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十几减8或7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

探索十几减8或7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

资源

学生经验:

这部分内容主要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十几减9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十几减8或7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十几减8或7。

教学准备:

情境图、小棒。

资源整合:

多媒体课件、现代小学数学。

课中导学

教学设计

二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请看(出示图)白兔妈妈带着小兔也来了,你听它在考小猴子:

“如果要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

”。

可是,小兔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你们能帮帮小兔吗?

先说怎样列式?

根据回答板书:

15-8=□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

15个怎样减去8个?

2、实物操作。

讲述:

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

(学生摆学具)

3、小组汇报:

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

15-5=1010-3=7

方法二:

10-8=22+3=5

方法三:

8+()=158+(7)=15

5、算法优化:

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6、试一试。

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比较。

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

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交流时可以根据学会的错误说说计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

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

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十几减8、7)

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拓展:

小明家买了一箱牛奶,共12瓶。

小明上个星期每天喝1瓶,还剩多少瓶牛奶没有喝?

一班的小朋友有的7岁,有的8岁,如果把两个小朋友的年龄相加,那么最大是多少岁?

最小是多少岁?

板书设计:

十几减8、7

15-8=7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二1

单元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第7页

课时

5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巩固十几减8、7的计算。

2、使学生逐步掌握“算减想加”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3、通过计算过程中规律的发现,使学生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

4、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巩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

资源

学生经验: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十几减8、7的计算思路,并能较为熟练地进行计算。

前一阶段积累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铺垫。

教学准备:

挂图、口算卡片。

资源整合:

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

教学设计

二度设计

一、提示课题,明确目标

1.

14-716-812-714-813-712-815-811-816-717-811-715-7

2.让学生明确本课的练习内容及目标。

3.板书课题。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完成练习二第1~5题。

(一)小试身手关

学生进行抢答。

择题说说计算的方法。

(二)脚踏实地关

1.完成“练习二”第2题。

教师出示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校对。

2.完成“练习二”第4题。

教师出示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校对。

(三)胆大心细关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反馈。

2.完成“练习二”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反馈。

3.完成“练习二”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反馈。

三、回顾总结,评价反思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

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拓展:

写出得数是8、7的减法算式,看谁写得多。

□-□=8□-□=8

板书设计:

练习二

15-8=7

 

课题

练习二2

单元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第8页

课时

6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数学信息的搜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十几减8、7的计算。

难点:

让学生经历数学信息的搜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资源

学生经验: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8、7减几的计算思路,并能较为熟练地进行计算。

前一阶段积累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铺垫。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等。

资源整合:

多媒体课件、补充习题。

课中导学

教学设计

二度设计

一、揭题认标、举例梳理。

1.17-716-716-815-914-914-8

15-812-811-712-717-915-7

2.学生认定学习目标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学生弄清题意,然后独立完成,最后进行练习反馈。

2.完成练习二第7、8题。

让学生独立进行口算。

集体反馈。

3.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12-910-917-98+4

11-915-918-99+3

7+716-913-919-9

 

专项练习

4.完成练习二9。

比比谁先回到家。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反馈计算结果。

综合练习

5.完成练习二第10题

(1)让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6.列式计算。

原来有()个桃,吃掉()个,还剩()个。

□-□=□

三、回顾总结,评价反思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

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拓展:

小明、小伟和小红三人这学期都新买了15本课外书,他们分别看了7本书、8本和9本。

谁剩下的最多?

谁剩下的最少?

他们俩相差几本?

板书设计:

练习二

7+8=158+9=177+9=16

15-8=717-8=916-9=7

15-7=817-9=816-7=9

 

课题

十几减6、5、4、3、2

单元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第9~10页

课时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理解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在观察操作中经历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

3.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实现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难点:

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教学

资源

学生经验: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十几减9、8、7的思考方法,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8、7的题目,多数学生也能将前面学习的方法迁移到本课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来。

教学准备:

挂图。

资源整合:

多媒体课件、补充习题,现代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

二度设计

一、提示课题,明确目标

1.口算

15-9=14-8=

17-9=16-7=

()-8=3()-7=8()-9=6()-9>2()-8>5()-7<8

2.创设情境,自主提问

学生观察并思考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列式解答。

3.出示例题情境图,请学生根据选择的条件列式。

4.明确学习内容,认定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

1.合作探究

(1)11-5,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

小组讨论交流。

方法一:

5+6=1111-5=6

方法二:

10-5=55+1=6

方法三:

11-1=1010-4=6

方法四:

从11开始往前数。

(2)全班交流,优化算法。

(3)学生观察、讨论,发现算式之间的关系。

2.尝试运用。

计算11-6=12-3=13-4=

(1)学生独立完成,和同桌交流算法。

(2)学生说一说,算一算。

三、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反馈。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4.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看题,说说怎样做,然后独立完成在书上。

集体交流。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集体交流。

四、回顾总结,评价反思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

课堂

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拓展:

小明在做一道减法算式时,把1□-9的□中数字看错了,得到结果是9,妈妈告诉他,结果大了5,正确的算式应该是:

1□-9=□。

 

课题

练习三

单元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第11~12页

课时

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十几减6、5、4、3、2的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

难点:

理解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生经验:

在学生初步掌握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的基础之上,进行本课的练习,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

前一阶段积累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铺垫。

资源整合:

多媒体课件、数学补充习题。

教学设计

二度设计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1.基础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1题。

学生独立做题。

2.基础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3题。

(1)学生独立做题。

(2)集体校对,统计做题情况。

(3)学生交流经验。

 

3.提高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4题。

学生独立尝试,做完后同桌校对。

4.提高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2题。

(1)明确题意,分组活动。

(2)交换游戏。

 

5.提高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7题。

(1)学生明确题意,独立计算,涂上相应的颜色。

(2)全班交流。

6.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5题。

明确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学生交流汇报列式情况和算出的结果。

7.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6题。

学生相互解释,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算式和结果。

三、回顾总结,评价反思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

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拓展:

幼儿园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一个水果,男生有8人,女生有3人,老师准备了12个水果,够吗?

板书设计:

练习三

5+6=4+9=3+8=

11-5=13-4=11-3=

11-6=13-9=11-8=

 

课题

复习1

单元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第13~14页

课时

8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感知进位加、退位减的实际意义和算法。

2.通过整理、完成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归纳整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整理、完成减法表,并在表中探索排列规律。

难点:

探索减法表中的排列规律。

教学资源

学生经验:

学生已经掌握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的基本方法,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计算思路;上学期整理10以内加减法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规律的能力。

资源整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二度设计

一、回顾交流,自主梳理。

1、1.直接写出得数。

2+9-3=13-5+4=5+8-7=11-2+5=2、2.不计算,在每组得数大的算式的□里画“√”。

16-8□12-5□15+6□13-4□18-9□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并解决。

(一)复习

(1)第1题

学生观察题图说图意填算式。

学生根据图列出三个算式,并把自己列式计算时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反馈交流。

(二)复习

(1)第2、3题

1.整理减法表

(1)学生观察挂图。

(2)学生仔细观察信箱的排列规律,说说这三只白鸽带的三封信应该送到哪个信箱里去?

(3)学生填完整这些信箱中缺的算式,有困难的可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填。

(4)全班反馈交流。

(5)仔细观察信箱上的小秘密

提醒学生竖着、横着、斜着去观察。

(先在小组里讨论,再组织集体交流)

(6)学生找出差是6、8的算式。

2.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随意指算式,快速口答得数。

3.同桌对口令。

(三)复习

(1)第4题

1.学生观察,交流。

2.学生尝试写算式

3.全班交流

(四)复习

(1)第5题

1、学生独立口算。

2、反馈校对,奖励前10名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

三、回顾总结,评价反思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

 

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拓展:

圆柱体和球体一共有14个,圆柱体最少有()个,最多有()个。

 

课题

复习2

单元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第14~15页

课时

9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题意,会运用所学的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加深对生活中数学的认识,初步形成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难点:

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在具体情境中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资源

学生经验: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本节课是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敏捷度。

资源整合:

多媒体课件。

课中导学

教学设计

二度设计

一、回顾交流,自主梳理。

1.一、复习旧知:

8+7=10+5=9+4=20-10=15-9=13-6=12-9=5+8

2.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二、专项练习,提炼内化。

(一)口算

9+216-913-4

5+78+810+7

15-56+811-3

13-612-79+6

17-814-87+7

18-94+813-5

8+33+9

(二)在○里填上“﹥”、“﹤”或“=”

7+4○1215-9○55+7○11

11-6○613-4○89+4○13

学生独立填写

全班反馈交流

三、应用练习,内化提升

1.做复习题第7题

学生读题,用简明的三句话说说条件和问题。

独立解决问题。

2.做复习题第8题

学生结合统计表填写括号,读一读条件和问题。

学生解决问题,说说数量关系。

3.做复习题第9题

学生读题后讨论交流。

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列式解答。

4.做复习题第10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在小组里讨论,梨可能有多少个。

(3)学生明确答案不唯一,但从图上可以知道,苹果不会少于5个,梨不会少于2个。

四、回顾总结,评价反思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

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拓展:

公交车上有13名乘客,中途小花和妈妈一块儿上了车,一会儿有7名乘客下了车,现在车上有多少名乘客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