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专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7422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育种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作物育种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作物育种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作物育种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作物育种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物育种专题.docx

《作物育种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育种专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物育种专题.docx

作物育种专题

作物育种专题

作物育种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和填空题

1、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称为测验种。

2、不同的自花授粉作物,都存在一定的异交率,但一般低于5%。

3、飞花串粉造成的混杂属于生物学混杂

4、各类作物种子,在0~500℃之内,每降低50℃,寿命延长一倍。

5、公式:

(F1-较好亲本)/较好亲本×100是超亲优势的表达式。

6、两系杂交水稻中的两系是指不育系和恢复系.

7、配合力是指一个自交系与另一个自交系或品种杂交以后,F1代产量表现能力。

8、迄今为止自花授粉作物中利用杂种优势最为成功的作物是水稻。

9、亲本杂交应该在亲本圃中进行。

10、区域试验一般进行2年。

11、染色体组成为AAAABB的生物体称为同源异源六倍体

12、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亲本之间一次以上的杂交方式称复交。

13、所有生物,包括野生植物和作物的进化决定于三个基本因素,即变异、遗传和选择.

14、同二倍体相比,同源多倍体的育性下降。

15、纬度相近地区之间的引种较易成功

16、纬度相同或相近的地区,海拔每上升100米,相当于纬度增加1度。

17、稳定不分离的株系称为品系。

18、我国目前品种审定的主要依据为区域试验结果。

19、狭义的遗传工程是指基因工程。

20、小麦杂交育种配制三交种时,作为第二次杂交的亲本是综合性状最好的亲本。

21、新品系或引进品种能否推广应通过审定程序。

22、一般配合力某一亲本品种和其他若干品种杂交后,杂种后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

23、异交率在50%以上属于异花授粉作物。

24、用顶交法测定某自交系的配合力,一般只能测出一般配合力.

25、由于基因重组而出现新的性状是由自然异变引起的。

26、油菜、棉花、玉米、高粱的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繁殖

27、杂交稻制种采用空间隔离时,一般要求其隔离距离在200米以上。

28、杂交育成的品种品种具有遗传基础丰富,综合性状好等特点。

42、作物品种与植物分类学上亚种的主要差别在于经济性.

43、作物育种的基本目的是培育符合人类需要的新品种。

44、作物育种学的涵义是 研究选育和繁育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45、杂交水稻的三系是指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

46、农作物的品种,一般都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和。

47、按照雄性不育花粉败育发生的过程,雄性不育可分为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两种类型。

48、次生起源中心有4个特点,即无野生祖先、有新的特有类型、大量的变异和有大量的隐性基因。

49、单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价值有缩短育种年限、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提高诱变育种的效率和合成育种新材料。

50、品种发生自然变异的内因包括自然异交、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剩余变异。

51、区域化鉴定包括区域试验、栽培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

52、群体内遗传改良的方法有混合选择法、改良穗行选择法、自交后代选择和轮回选择。

53、双低油菜指的是低芥酸和低硫代葡萄糖苷。

54、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粮食保持着7%的年增长速度,以世界7%的耕地生产了24%的粮食和养活了22%的人口。

55、遗传的雄性不育分为质核互作不育和核不育两种类型。

56、诱变育种的方法包括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

57、原生起源中心一般有4个标志,即有野生祖先、有原始特有类型、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和有大量的显性基因。

58、杂交方式包括单交、复交、回交和多父本混合授粉。

59、种质资源研究的内容包括收集、保存、研究、创新和利用。

60、作物种质资源的类别按育种实用价值分类,可分为地方品种、主栽品种、原始栽培类型、野生近缘种和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二、判断题

1.优良品种一般都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在不同的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由于生产和生活的要求不同,对品种的要求也不相同。

2.贮藏保存主要是用控制贮藏时的温、湿条件,来保持种质的生活力。

3.一般自交作物自交退化轻微,异交作物自交退化强烈。

4.选择进展与所选性状的遗传力大小有关,与供选群体的变异大小无关。

×

5.轮回亲本又称受体亲本。

6.凡体细胞中具2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植物便称为多倍体。

7.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即基因的多样性和隐性基因的频率较高。

×

8.具有垂直抗病性的品种抗性强而持久。

×

9.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体都是种质资源。

10.杂种优势强弱和亲本性状的差异及纯度密切相关。

11.长日照作物从新疆引种到湖南生育期将会延长。

12.远缘杂交、诱变和基因工程都可以创造种质资源。

13.在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中,“三系”是指母本系、父本系和杂种F1代。

×

14.形态学标记和细胞学标记都属于遗传标记。

15.异花授粉作物的异交率低于5%。

×

16.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中,“两用系”是指核质互作不育系。

 ×     

17.回交育种中,无论回交次数多少,最后都得自交。

 √

18.当甲、乙两个亲本的性状基本上能符合育种目标,优缺点可以相互补偿时,可以采用单交方式。

19.回交育种中,非轮回亲本必须具有目标性状。

20.纯系品种是一个同质纯合群体。

21.一个强优势的杂种组合,随着世代增加杂种优势强度上升,F2代的表现不如F1。

×

22.基因重组、基因累加和基因突变都是杂交育种的遗传基础。

×

23.水平抗病性的品种较垂直抗病性的品种而言,抗性保持更为持久。

24.根据作物对温度和光照长度的反应,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即低温短日作物和高温长日作物。

×

25.易位系是指某物种的一段染色体和另一物种的相应染色体的片段发生交换后,基因连锁群也随之发生改变外而产生的新类型。

26.杂种优势几项衡量指标中,超亲优势在育种上更具实际意义。

×

27.抗病性机制包括不选择性、抗侵入、抗扩展、避病等。

×

28.在经度相同或相近地区间的引种,由于地区间日照长度和气温条件相近,相互引种一般在生育期和经济性状上不会发生多大变化,所以引种易获成功。

×

29.三个亲本杂交时,可以三交也可以双交,但三交比双交优越。

×

30.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和海拔。

31.林奈、达尔文、孟德尔等在上世纪20、30年代组织了大规模的物种考察,提出了“中心学说”。

×

32.水平抗病性是指寄主的某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

33.外地资源品种对本地环境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

34.作物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称为抗逆性。

35.品种的一致性就意味着品种的纯合性。

×

36.作物种质资源包括育种及遗传研究中可利用的一切基因资源,它是作物育种的物质基础。

37.引入品种的栽培水平、耕作制度、土壤情况等条件与引入地区相似时,引种容易成功。

38.野生资源品种的抗性较差。

×

39.品比试验中表现优秀的品种,可直接大面积推广。

×

40.基因突变是可以以遗传的。

41.在对杂交育种亲本的选择中,亲本的配合力不一定要高。

×

42.作物育种的田间试验设计主要作用是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精确度,使育种材料在选择和鉴定过程中表现出真实准确的基因型差异。

43.品种是植物学上的最小分类单位。

×

44.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具有胞质不育基因的多样性与质核育性基因的对应性的特点。

45.由2个或2个以上不同染色体组所形成的多倍体称异源多倍体。

46.回交育种中,轮回亲本必须具有目标性状。

×

47.垂直抗病性的品种对病原菌的不同生理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

×

48.杂种优势几项衡量指标中,竞争优势在育种上更具实际意义。

49.异附加系是指某物种染色体组型的基础上,增加一对或两对其他物种的染色体,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另一物种特性的新类型。

50.杂交育种是国内外各种育种方法中应用最普遍,成效最大的方法。

51.各种作物品种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同一品种在各个生育期要求的最适温度也不同。

52.贮藏保存品种资源容易产生变异。

×

53.一个品种只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起作用,随着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的改变,就会有品种更新和更换。

54.两个亲本杂交就能产生杂种优势。

×

55.亲缘关系远,性状差异较大的亲本进行杂交,常能提高杂种异质结合程度和丰富其遗传基础。

56.在对杂交育种亲本的选择中,当地适应的推广品种一般不宜作为亲本。

×

57.去杂就是以亲本的性状为标准去鉴别、拔除杂株。

√ 

58.多倍体是指体细胞中有2个或2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植物个体。

×

59.水稻由同纬度高海拔地方向低海拔地方引种时,生育期缩短。

60.选择进展与所选性状的遗传力大小有关,与供选群体的变异大小无关。

×

61.水平抗病性的品种对病原菌的不同生理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

62.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的遗传稳定依靠个体基因型的纯合来保证。

×

63.根据作物对温度和光照长度的反应,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即低温长日作物和高温短日作物。

64.异替换系是指某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被另一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所取代而成为一新类型。

65.RFLP标记是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

×

三、名词解释

1.有性繁殖:

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方式。

2.杂交育种:

通过遗传性状不同的品种杂交,使杂种后代在配子的分离组合过程中,基因重组综合双亲的优良性状,从而通过选择、稳定、鉴定育成新品种。

3.高光效育种:

指通过提高作物本身光合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的生理指标而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方法。

4.生理小种:

同一种病原菌可以分化成许多类型,不同类型之间对某一品种的专化致病性有明显差异,这种根据病原菌致病性判别划分出的类型就是生理小种。

5.远缘杂交:

不同种(亚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

6.垂直抗性:

又称小种特异性抗病性或专化性抗病性。

指同一寄主品种对同一病菌的不同生理小种具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

7.纯系:

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

8.多倍体:

植物细胞中含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体。

9.环境胁迫:

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除了受到病虫等生物因素侵袭外,也常常受到不良气候和土壤因素的影响,而使其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这种不良影响称为环境胁迫。

10.选择育种:

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11.配子体不育:

指不育系的花粉败育发生在雄配子体阶段,花粉的育性受配子体本身基因型控制,因此配子体基因不育时花粉表现不育,配子体基因可育时花粉表现正常。

12.育种家种子:

指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或亲本的最初一批种子。

13.雄性不育性:

植株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14.单倍体:

指具有配子染色体组的个体。

近等基因系:

指一组遗传背景相同或相近,只在个别染色体存在差异的品系。

15.轮回选择:

指从某一群体选择理想个体,进行互交,实现基因和性状的重组,从而形成一个新群体的方法。

16.配合力:

指一个亲本与另外的亲本杂交后杂种一代的生产力或其他性状指标的大小。

17.品种:

是指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所创造的某种作物的一种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特定的遗传性,相对稳定一致的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

在一定的地区和一定栽培条件下,在产量、品质、抗性、生育期和适应性等方面符合人类生活和生产发展的需要,并通过简单的繁殖手段保持其群体的恒定性。

18.品种更换:

用审定推广的新品种取代生产上的旧品种。

19.无性繁殖:

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20.经济系数:

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21.品种审定:

指对新选育或新引进品种由权威性的专门机构对其进行审查,并作出能否推广和在什么范围内推广的决定。

22.特殊配合力:

是指两个特定的亲本所配的杂交种的产量水平,又称为某一特定组合F1的实测值与双亲一般配合力得到的预测值之差。

23.一般配合力:

是指某一亲本品种和其他若干品种杂交后,杂种后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表现的平均值。

24.引种:

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25.诱变育种:

采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产生遗传性变异,然后根据育种目标,对变异后代进行处理,以选育新品种和有价值的新类型。

26.原原种:

指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或亲本的最初一批种子,数量很少,为原种生产提供的种子。

27.原种:

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28.杂种优势:

一般是指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繁殖力、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亲本品种(系)的现象。

29.种质资源:

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或遗传学研究利用的生物类型总称。

30.边际效应:

指小区两边和两端的植株,由于占有较大的空间而表现出的差异。

31.种子管理:

指对品种的市场准入许可和对种子质量的管理。

32.自交不亲和性:

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33.基因对基因学说:

针对寄主植物的每一个抗病基因,病原菌迟早会出现一个相对应的毒性基因,毒性基因只能克服其相应的抗性基因,而产生毒性效应。

34.双交种:

是由四个自交系统先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这两个单交种配成的杂种一代。

35.孢子体不育:

指花粉育性的表现由孢子体(母体植株)的基因型控制,与配子体(花粉)本身的基因无关。

花粉败育发生在孢子体阶段。

36.人工种子:

指将细胞培养所产生的体细胞胚或其类似物,经过有机化合物的包埋而形成的能在适宜条件下发芽的类似于天然植物种子的颗粒体。

四、简答题

1.简述诱变育种的特点。

答:

①提高突变率,扩大突变谱;②改良单一性状比较有效,同时改良多个性状较困难;③性状稳定快,育种年限短;④诱发突变的方向和性质尚难掌握。

2.简述保存种质资源的方式有哪几种?

答:

(1)种植保存;

(2)贮藏保存;(3)离体保存;(4)基因文库技术。

3.简述群体改良的概念和作用?

答:

群体改良的概念:

通过鉴定选择、人工控制下的自由交配等一系列育种手段,改变基因、基因型频率,增加优良基因的重组,从而达到提高有利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的育种方法。

作用:

①创造新的种质资源;②选育优良的综合品种;③改良外来种质的适应性。

4.从作物育种的角度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有哪些?

答:

(1)从作物育种的角度来理解,自交的遗传效应有3个方面:

①自交使纯合基因型保持不变;②自交使杂合基因型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③自交引起后代生活力衰退;

(2)从作物育种的角度来理解,异交的遗传效应有2个方面:

①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②异交增强后代的生活力。

5.简述单倍体育种的优点哪些?

答:

①加速育种材料的纯和; ②提高选择效果;  ③缩短育种年限,节省人力、物力;  ④可避免显、隐性干扰,创造雄性不育系。

6.简述杂种优势的表现特点。

答:

①生长势和营养体:

营养生长方面杂种表现出苗势旺、成株生长势强、枝叶繁茂、营养体增大、持绿期延长等;②抗逆性和适应性:

杂种的适应性、抗病虫性、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御力增强;③生理功能方面:

杂种的光合能力提高、有效光合期延长、光合面积与光合势增加、呼吸强度降低等;④产量和产量因素方面:

杂种表现出结实器官增大,结实性增强,果实与籽粒产量提高等;⑤品质方面:

杂种表现某些有效成分含量提高、熟期一致、产品外观品质和整齐度提高等;⑥生化表现方面:

杂种的某些物质的合成能力高于亲本。

7.作物优良品种在发展作物生产中的作用有哪些?

答:

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②改进产品品质;③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④扩大作物种植面积;⑤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8.简述什么是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

答:

①垂直抗病性:

又称小种特异性抗病性或专化性抗性,即寄主品种对病原菌某个或少数生理小种免疫或高抗,而对另一些生理小种则高度感染。

如果将具有这类抗病性的品种对某一病原菌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绘成柱形图时,可以看到各柱顶端的高低相差悬殊。

②水平抗病性:

又称非小种特异性抗病性和非专化性抗性,即寄主的某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

9.简述远缘杂交的意义

答:

①创造自然界没有的新物种、新品种,丰富种质资源; ②提高现有品种的抗性,适应性,丰产性,优质等性状; ③创造雄性不育材料,开辟杂种优势利用。

10.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

①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即选配优良组合,提高双亲纯合度,增加杂种的杂合性与一致性

②异交结实率高;  ③繁殖与制种技术简单易行

11.作物抗病性机制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①)避病,感病品种因某些原因没有受到病原菌的侵染而未发病,包括时间避病和空间避病两类;②)抗侵入,寄主凭借原有的和诱发的障碍阻止病原菌的侵入或侵入后建立寄主关系;③抗扩展,病原菌侵入寄主后,遇到寄主的抑制而难以扩展;④耐病,当寄主被病原菌侵染后并发生了典型的症状,但受害程度较轻。

12.什么是品种?

品种应具有什么特征?

答:

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

品种有三性:

①特异性:

指本品种具有一个或多个不同于其它品种的形态、生理等特征;②一致性:

指同品种内植株性状整齐一致;③稳定性:

指繁殖或再组成本品种时,品种的特异性和一致性能保持不变。

13.如何保持抗病虫品种抗性的稳定性?

答:

从育种角度看由于品种或寄主群体中抗性基因使用不当,加速了病原菌生理小种或害虫生物型的组成发生变异的结果。

为了保持品种的抗性稳定、持久,目前提出的解决办法有:

①抗原轮换;②抗原聚集;③抗原合理布局;④应用多系品种或混合品种

14.物理诱变剂的类别有哪些?

答:

物理诱变剂的类别有:

答:

(1)紫外线;

(2)X射线;(3)γ射线;(4)粒子辐射。

(5)其他物理诱变剂(6)航天搭载

15.远缘杂种为何杂种夭亡和不育?

如何克服?

答:

①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的原因:

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遗传系统的破坏。

具体的表现为四个方面:

①核质互作不平衡;②染色体不平衡③基因不平衡;④组织不协调。

(2)克服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的方法主要有:

①杂种胚离体培养;②杂种染色体加倍;③回交法;④延长杂种生育期;⑤其它方法:

嫁接法等。

16.简述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

①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即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的频率较高,也称基因中心或变异多样化中心;②起源中心分为原始起源中心和次生起源中心;

③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一年生草本作物间在遗传性状上存在一种相似的平行现象;

④根据驯化的来源,作物分为两类,即原生作物和次生作物。

17.简述引种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哪些?

答:

主要步骤有:

①引种计划的制定和引种材料收集;②引种材料的检疫;③引种材料的试验鉴定和评价,包括:

观察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栽培试验。

18.单倍体在育种中有何利用价值?

答:

①缩短育种年限;

②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③提高诱变育种的效率;

④合成育种新材料。

19.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原则是什么?

答:

①双亲都具有较多的优点,没有突出的缺点,在主要性状上优缺点尽可能互补;②亲本之一最好是能适应当地条件,综合性状较好的推广品种;③注意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选用生态类型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的亲本材料间相互杂交;④杂交亲本应具有较好的配合力

20.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

答:

(1)高产;

(2)优质; (3)稳产;(4)生育期适宜。

 (5)适应机械化需要

21.简述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及克服办法。

答: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

①双亲受精因素的差异;②双亲基因组成的差异。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方法:

①本选择与组配;②染色体预先加倍法;③桥梁法;④采用特殊的授粉方法;⑤外源激素处理;⑥植物组织培养。

22.简述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

答:

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

①温度;②光照;③纬度;④海拔;⑤栽培水平、耕作制度、土壤状况;⑥植物的发育特性。

五、论述题

1.试述作物转基因育种的优缺点及其与常规育种的关系。

作物转基因育种就是根据育种目标,从供体生物中分离目的基因,经DNA重组与遗传转化或直接运载进入受体作物,经过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遗传工程体,并经过田间试验与大田选择育成转基因新品种或种质资源。

与常规育种技术相比,转基因育种在技术上较为复杂,要求也很高,而且具有常规育种所不具备的优势。

主要体现在:

①转基因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使可利用的基因资源大大拓宽。

实践表明,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分离克隆的基因,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可使其在三者之间相互转移利用。

②转基因育种技术为培育高产、优质、高抗,适应各种不良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提供了崭新的育种途径。

这既可大大减少杀虫剂、杀菌剂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也可以提高作物的生产能力、扩大作物品种的适应性和种植区域。

从现有的转基因育种的过程来看,转基因育种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

①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转化植株很少直接作为品种进行推广应用,这是由于各类作物品种都具有一系列主要育种目标性状,这些性状又各有其组成因素及生理生化基础,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植株只能赋予该株具有特定的目标性状,对于其他目标性状是否符合生产的需要还不清楚。

虽然可以从受体材料的来源上对所获得的转基因植株的性状加以推测,但是由于转基因目标性状是通过非常规手段方式获得的,外源基因的插入很有可能对原有基因组的结构发生破坏,并对宿主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这势必影响甚至改变该作物品种的原有性状。

  

②此外,转基因植物的安全风险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因此通过转基因方式获得的植株还必须通过常规的品种鉴定途径才能用于生产。

2、什么是轮回亲本和非轮回亲本?

在回交育种中他们各有何作用?

在选用轮回亲本和非轮回亲本时要注意那些问题?

答:

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轮回亲本,因为也是有利性状(目标性状)的接受者,又称受体亲本;只有第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称非轮回亲本,他是目标性状的提供者,故称供体亲本。

在在选用轮回亲本时:

轮回亲本必须是各方面农艺性状都很好,只有个别缺点需要改造的品种。

缺点多的品种不能用作轮回亲本。

应该特别注意对轮回亲本的选择,要确保经过改造以后的轮回亲本,即新选育的品种在生产上有继续利用的价值。

如果轮回亲本选的不准,经过几次回交后,选育的新品种落后与生产形势的要求,就将前工尽弃。

所以,轮回亲本最好是在当地适应性强、产量高、综合性状较好,经数年改良后仍有发展前途的推广品种。

3、目前,传统育种技术在作物育种技术中占据主体地位,但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

你如何看待传统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之间的关系?

答: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已取得一定进展,为作物育种开辟了新途径,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DNA重组技术的,实现了源于生物的有利基因在人、动物、植物、微生物四大系统内可进行随意交换,为创造新的生命类型开创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具有常规育种无法比拟的优点,而且利用基因工程可以获得生物的定向变异。

作物育种目标包括提高产量、改进品质、改善抗逆性和适应性等多个方面,目前生物技术在育种上应用最重要的突破是在抗逆育种方面,在产量、品质等重要性状上的进展还不是太快。

产量、品质、抗逆性、适应性等多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由多基因控制。

常规育种可以综合多个优良基因,同步改良农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水平;而且在育种实践中,进行育种选择,都有赖于育种专家长期积累经验后形成的理性认识。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