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城市人口规模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7324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城市人口规模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专题一城市人口规模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专题一城市人口规模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专题一城市人口规模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专题一城市人口规模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一城市人口规模研究.docx

《专题一城市人口规模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城市人口规模研究.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一城市人口规模研究.docx

专题一城市人口规模研究

专题一城市人口规模研究

城市人口规模研究

一、市域人口现状

湖州市域地处东部沿海,是上海经济区的直接腹地,属经济发达地区。

区域人口流动性大,市域总人口构成主要包括两部分:

有本市户籍的在册人口(本文简称户籍人口);非本市户籍的外来暂住人口(本文简称外来人口)。

(一)户籍人口现状

1.户籍人口在册数据

根据公安局年度统计口径,2002年底湖州市户籍总人口为257.05万人,与1998年的254.81万人相比,5年共增加2.24万人,年均递增0.45万人。

全市户籍人口变动情况详见下表:

各年份户籍人口变化表

年份

户籍总人口(万人)

非农人口

(万人)

自然增长数(人)

自然增长率(‰)

机械增长数(人)

1998

254.81

58.98

5921

2.32

-745

1999

255.07

60.56

3494

1.37

-1112

2000

255.79

65.56

7659

3.00

-1279

2001

256.49

70.96

5080

1.98

2095

2002

257.05

72.25

3558

1.39

2112

2.户籍人口变化特点

由于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是受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自九十年代以来,湖州的人口自然增长日趋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稳定在1.39—3.00‰之间;而根据“五普”资料,湖州市人口再生产类型已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老年型人口类型(表2、表3)。

因此湖州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今后会继续保持较低水平。

全市机械增长基本稳定,迁入迁出人口相对持平。

近几年中所出现的年度人口负增长,主要因为城市经济正处于调整时期,此外由于高校扩招,大量学生外迁就读也有一定影响。

从统计的在册湖州户籍人口变化情况来看,目前变化相对稳定,主要增长来自于自然增加。

人口,则全市实际外来暂住人口约为39.1万人。

湖州市外来暂住人口主要为务工人员(见下表),而湖州市目前由于产业科技水平相对较低,所需工种技术要求不高。

因此所用务工人员范围较广,形成了实际务工人员流动性很大的特点,多数外来务工人员滞留时间不长。

但实际务工人员总量却基本保持恒定,务工人员对城市建设的影响也相对恒定。

规划人口预测统计的是对城市建设产生实际影响的暂住人口量,因而本次规划参照周边城市的相应做法,设定实际影响人口=K*实际外来暂住人口总量(K=0.75),则湖州市实际外来暂住人口为29.3万人(规划统计量)。

暂住人口类别统计表

统计类别

人口数

治病疗养

1094人

务工

167885人

保姆

55人

服务

13889人

旅游观光

4人

务农

2687人

投靠亲友

3811人

因公出差

202人

其他

27609人

经商

8841人

探亲访友

394人

借读培训

3709人

合计

230180人

(三)城镇人口现状

城镇化是指农民向居民、乡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变的一种动态的过程。

城镇化在空间形态上表现为乡村型居民点向城镇型居民点的转变;在内容上既包括人口和产业的地域集中,城镇地域景观向乡村推进这样可见的物质变化,又包括城镇型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城镇文化的地域扩散等抽象内容。

城市化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和体现,研究和认识城市化进程,对揭示区域城乡发展状况和协调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城镇人口构成特征

国际上衡量城市化水平通用的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反映了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城乡人口的空间结构状况。

目前对于城镇人口的统计主要有以下三种口径:

城镇非农业人口口径——以城市、城镇驻地或建成区范围内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人口作为城镇人口。

该口径由于1、误计入居住在农村型居民点中的非农业人口,这一项应抛除在外,原因是这部分人口并没有享受城市的生活设施,其生活方式还属于农村型,但此部分误差较小;2、忽略了居住于城镇范围内的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3、忽略了生活在城镇型居民点中的暂住人口(包括有本市户籍的农村进城暂住人口和无本市户籍的外来暂住人口),这些人的生活方式已转化为城市型,并基本从事非农业活动,理应计入城镇人口内,此项造成的误差较大。

综合上述三项误差,城镇人口计算偏小。

五普口径——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对城镇人口的调查作出了适当调整,城镇人口实际包括了居住于城镇中的各项人口。

但五普调查年限为2000年,规划现状统计年限2002年有一定差距。

驻地总人口——以城市、城镇驻地或建成区范围作为空间界线,在此范围内人口为城镇人口,其城镇人口主要包括三部分:

(1)有城镇户籍的非农业人口。

这部分人口含中心城镇以及并镇后,部分城镇形成中心镇一镇几点格局的总非农业人口。

(2)居住于城镇的农业人口。

随着城镇建成区的扩大,部分村庄由于城镇的跃进式开发,从而被城镇包围,但依然保存乡村的建筑风貌,村民也保留乡村的生活方式,但这部分人口由于占用城镇的居住用地和享受城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理应计入城镇人口。

(3)非本市户籍的外来城镇暂住人口。

这部分人口主要为市域外城乡人口受市域城镇的吸引,在城镇就业居住,同时受市域经济活力的影响,有一定浮动,但相对总量稳定。

这部分人口与市域城镇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

该口径较能反映城镇人口的现状水平,比较合理。

因而规划所统计的城镇人口应指城市或镇建成区内共同使用城镇市政公用设施的全部居住人口,这包括:

有户籍的本市城镇建成区的户籍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有本市户籍的农村进城和无户籍的外来经商、务工的暂住人口。

2.湖州市城镇人口现状

依据湖州市的实际情况,本规划中对城镇人口统计采用驻地总人口指标测算现状城市化水平:

2002年底湖州市总人口为286.35万人(含外来人口),城镇人口约为120.2万人,湖州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2%,非农人口比例为28.1%。

城镇户籍非农人口约65.2万人(占全市总非农人口的90.2%),农业人口约为37万人,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20%;外来人口在城镇的约为18万人,占外来人口总量的61%。

二、市域人口预测

(一)户籍人口预测

人口预测一般采用指数增长法和总人口趋势外推法。

前者以人口增长环境的一致和增长机制的延续为前提,后者则充分考虑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

1.趋势外推法预测

根据对湖州市以往户籍人口增长与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湖州市在未来20年中,户籍人口将呈较低幅度的增长,年均增长率约为5‰,则湖州市户籍总人口预测情况如下为:

趋势外推人口预测表

年份

2002

2007

2020

户籍总人口(万人)

257.1

263.6

281

2.指数增长法预测

人口指数增长法的公式

Pn=P0×(1+a+b)k

Pn规划期末的预测人口

P0起始年份的人口规模

A自然增长率

B机械增长率

K规划年限

根据计生委十五计划与远景预测:

到2005年末,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全市总人口达到260万人。

2005年后,全市人口自然增长将得到进一步控制,预计到2020年末,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

同时根据湖州的实际情况,户籍人口的机械增长在未来发展期中将有小幅提高,预计年均机械增长率为3‰。

合计2003年至2007年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为6‰,2008年至2020年户籍让那可年均增长率为4.5‰。

人口指数增长预测

2002年

2007年

2020年

年自然增长率(‰)

1.4‰

3‰

1.5‰

年机械增长率(‰)

3‰

3‰

年末人口数(万人)

257.1万人

264.9万人

280.8万人

汇总两种预测结果:

湖州市户籍人口至2007为264万人,至2020年为280万人。

(二)外来人口预测

2002年末湖州市2002年末户籍人口257.05万人,外来人口为29.3万人,外来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例为11.4%。

规划考虑外来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例到2007年为18%左右,2020年达到25%左右。

预计外来人口数量如下表:

外来人口预测

年份

2002

2007

2020

外来暂住人口

29.3

47.7

70

汇总湖州市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的预测,2007年湖州市总人口为312万人,其中外来人口为48万人;至2020年湖州市总人口达到350万人,其中外来人口为70万人。

(三)城镇化水平预测

1.城镇人口预测

(1)趋势外推法推算

从1998年至2002年,湖州市非农业人口持续上升,年均增加比例为5.96%。

非农人口变化表

年份

总人口(万人)

非农业人口(万人)

非农人口增长比例%

1998

254.81

58.98

8.82

1999

255.07

60.56

2.68

2000

255.79

65.56

8.26

2001

256.49

70.96

8.24

2002

257.05

72.25

1.82

从1998年至2002年非农人口的变化来看,增长情况不太均衡,其中既有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也有当年用工数量大小的原因,但总体反映了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引状况。

分析未来发展期中,城镇经济的快速提升与基础设施的完善将继续吸引农村人口入户。

理性分析湖州市非农人口的近期增长不会有大幅提高,而应与目前的增长幅度基本接近。

预计非农人口2007年前以年均6.5%的增长,至2007年,湖州市非农人口为99万人(其中约有4万人属农村人口),农业人口为165万人,按城镇农业人口占总农业人口25%计,城镇农业人口为41万人,外来人口按70%在城镇计,为34万人,合计总城镇人口为170万人。

预计到2007年以后,城市格局相对稳定,非农人口增长率逐渐回落至4.5%左右,则2020年湖州市非农人口为175万人(其中约有2万人属农村人口)。

农业人口为105万,按城镇农业人口占总农业人口25%计,城镇农业人口为26万人,外来人口按75%在城镇计,为53万人,合计总城镇人口为252万人。

(2)用农村劳动力转移量法核算

2002年全市耕地总面积为140.91千万平方米,农村劳动力约为115.5万人,人均耕作面积1.83亩,综合考虑耕地总量基本不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两方面因素,规划远期人均耕作4亩,需劳动力52.8万人,按带眷系数1.6计算,农村总人口约为84万人,城镇人口约为266万人。

核算结果大致相同。

综合以上判断至2007年,全市城镇人口为170万人,城镇化水平约为54%;至2020年,全市城镇人口为252万人,城镇化水平约为72%;

2.城镇化水平核算

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关系。

80年代初周一星教授通过分析我国历年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和分析我国历年城市化水平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发现区域城镇化水平与人均GNP之间存在明显的指数相关关系。

分析历年湖州市域城镇化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得指数方程:

y=0.1981Ln(x)-1.5032

根据这一关系,通过预测湖州市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得到未来年份相应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城市化水平。

据对湖州市域社会经济发展展望和对全市域总人口预测,将2007年、2020年人均GDP预测(见城市人口预测中暂住人口预测章节)代入方程,得到湖州市域城镇化水平2007年为52.5%,2020年为76%。

与上述预测结果基本相符。

(四)市域人口分布规划

湖州市内现状户籍人口257.05万人,总人口286.35万人(含折算后的外来人口29.3万人),城镇化水平42%。

其中市区(吴兴区、南浔区)现有户籍人口107.68万人,总人口为122.02万人(含折算后的外来人口14.34万人);长兴县现有户籍人口62.07万人,总人口67.75万人(含折算后的外来人口5.68万人);安吉县现有户籍人口44.92万人,总人口47.11万人(含折算后的外来人口2.19万人);德清县现有户籍人口42.38万人,总人口49.47万人(含折算后的外来人口7.09万人)。

市区在册人口情况一览表

类别

年份

户籍人口

暂住人口

总人口

非农业人口

非农人口比例

暂住人口

一年以上暂住人口

1998

1063710

296962

27.91

78465

19343

1999

1064807

307131

28.84

84552

23620

2000

1067999

314679

29.46

111014

30974

2001

1075191

343879

31.98

118913

30816

2002

1076838

351935

32.68

127443

46065

长兴县在册人口情况一览表

类别

年份

户籍人口

暂住人口

总人口

非农业人口

非农人口比例

暂住人口

一年以上暂住人口

1998

615321

123793

20.12

15003

702

1999

616033

125603

20.39

17940

2033

2000

618403

164693

26.63

25427

4914

2001

618384

166070

26.86

28445

10438

2002

620640

168412

27.14

39012

16607

德清县在册人口情况一览表

类别

年份

户籍人口

暂住人口

总人口

非农业人口

非农人口比例

暂住人口

一年以上暂住人口

1998

421873

105441

24.99

17013

1688

1999

422681

108166

25.59

22048

1355

2000

423964

110511

26.07

35302

1995

2001

423662

112411

26.53

43362

6972

2002

423848

113942

26.88

48715

20382

 

安吉县在册人口情况一览表

类别

年份

户籍人口

暂住人口

总人口

非农业人口

非农人口比例

暂住人口

一年以上暂住人口

1998

447151

63619

14.23

4432

770

1999

447166

64725

14.47

5365

274

2000

447544

65690

14.68

5615

559

2001

447675

87285

19.50

13548

360

2002

449148

88209

19.64

15010

766

根据市区和三县的现状情况与发展特点,规划预测市区至2007年总人口为142万人,城镇人口为8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1%;2020年市区总人口为1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2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9%。

长兴县2007年总人口为70万人,城镇人口为3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0%;2020年总人口为75万人,城镇人口为51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8%。

德清县2007年总人口为51万人,城镇人口为2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1%;2020年总人口为58万人,城镇人口为4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9%。

安吉县2007年总人口为49万人,城镇人口为22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5%;2020年总人口为55万人,城镇人口为33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0%。

三、市域人口发展可行性分析

(一)相关资料的佐证

1.上轮城市总体规划

湖州市从1995年开始编制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于1997年编制完成。

上轮总体规划人口规模采用以多种方法进行了详尽合理的预测,并根据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形成了三套人口方案,包括高速发展型、快速发展型与中速发展型,并在实际应用中采取了高速发展型方案。

根据高速发展型方案,至2000年底湖州市在册总人口为261.18万人,外来人口为20万人,实际总人口为281.14万人,全市城镇总人口为99万人,其中全市城镇外来人口为1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7.9%;2010年底湖州市在册总人口为274.19万人,外来人口为41.78万人,实际总人口为315.97万人,全市城镇总人口为137万人,其中全市城镇外来人口为3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3.36%;2020年底湖州市在册总人口为286.79万人,外来人口为65.64万人,实际总人口为352.43万人,全市城镇总人口为187万人,其中全市城镇外来人口为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2%。

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上轮总体规划所作人口预测基本合理,全市总人口数与现状基本一致,但对未来外来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适当偏低。

按照该规划从2000年到2010年城镇化水平提高5.46%,年均只提高0.55个百分点,与目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的情况有一定差距。

因而本次人口预测应在外来人口数量与城镇化水平上有所调整。

2.三县城市总体规划

根据长兴县城市总体规划:

长兴县县域人口到2005年为66.48万人,2010年69.54万人,2020年74.47万人,全县城镇人口2005年为28万人,2010年为38万人,2020年为55万人,县城人口2005年为20万人,2010年为28万人,2020年为42万人。

根据德清县城市总体规划:

德清县县域人口到2005年为47万人,2010年51万人,2020年58万人,全县城镇人口2005年为25万人,2010年为32万人,2020年为43万人,县城人口2005年为17万人,2010年为22万人,2020年为30万人。

根据安吉县城市总体规划:

安吉县县域人口到2005年为47.43万人,2010年49.42万人,2020年54.33万人,全县城镇人口2005年为20万人,2010年为25万人,2020年为37万人,县城人口2005年为11.5万人,2010年为16万人,2020年为27万人。

这三项规划人口预测都建立在对本县现状情况的分析与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上,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本次规划通过综合分析,将各县区人口的进行区域平衡后所测算出的数据与三项预测大体一致。

3.城市十五计划与长期规划及政府工作报告

根据十五计划,到十五期末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全市人口控制在260万人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43%;长兴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期末人口为6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43%;德清县期末人口为4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42%;安吉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期末人口为46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0%。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到2007年湖州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

十五计划的人口与城市化水平预测基本建立在对本市人口的分析基础上,缺乏对外来人口的研究,因而人口总量与城市化水平总体偏低。

但也从侧面发映了湖州市人口发展与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可能性。

(二)人口发展与城市化途径分析

1.人口增长的优势判断

湖州市域人口增长来自于户籍人口增长与外来人口增长两方面。

其中户籍人口的增长相对稳定。

而户籍人口的机械增长与外来人口增长都是城市对外吸引力增强的结果。

从自身各方面城市优势来看,湖州市有能力实现城市的大发展与大作为,也能为吸引人口入住创造良好环境。

(1)区位优势

①区域经济优势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大陆地区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湖州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经济受周边发达城市影响与辐射较大。

湖州市在进行合理的区域定位后,逐渐形成了该区域中的城市分工,城市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从近几年的长三角地区城市比较来看,该区域中的各城市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发达城市的经济外扩要求已经相当明显,具有土地与资源优势的湖州已是蓄势待发。

湖州是上海经济圈中的重要城市。

入世、申奥成功、世博会等一系列国际性事件为上海的大发展创造了大机遇。

受地域所限,上海无力承担全部经济活动,必将有部分外流,这对直面上海的湖州来说,无疑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契机。

环太湖经济圈是近年来提出的城市圈新框架。

由苏南、浙北所形成的地域概念也在逐渐成为经济概念。

受交通条件限制,这一区域目前的经济交流相对不高。

但从世界发达城市发展来看,环湖的经济发展模式独具优势。

随着区域交通的逐步改善,湖州将真正利用起太湖优势。

当区域经济优势成为城市特征时,湖州对外来人口吸引力将大大增强,城市规模的日趋膨胀成为可能。

②区域位置优势

湖州是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交界点,凭借相对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为交通枢纽城市。

随着近期高速公路的建设,航道的疏浚拓宽,交通条件将进一步改善,湖州成为真正人流集中地。

同时湖州市浙江省直向安徽省的城市之一,经济与就业上的相对优势促使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口大量涌入。

务工与服务人员的增多既增加携眷人数,又在实际中扩大了城市的影响力,为大幅吸引外来人口创造条件。

(2)经济优势

①资源优势

湖州市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丝绸之府”之称。

境内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矿产业的保障,优良的土地资源为种植业发展提高了基础,河网密布的水域资源又为淡水渔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同时湖州境内山水自然优势与浓厚的文化积淀也正把旅游业的发展推向高潮。

无论是矿产业、农业还是旅游业都需要大量的务工、服务人员,这就为外来人口提供了相当多的就业机会。

②行业优势

湖州在改造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加快产业机构调整,把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的发展放在优先位置,正逐步形成构成合理、优势明显的“二四二”产业结构。

在未来发展期中湖州市准备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培育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医药化工、新型建材、新型纺织、特色机电四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十个全国制造中心。

良好的产业基础与产业发展环境既是产业发展和增加就业的保障,也在塑造城市产业经济形象中无形增加了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度。

③政策优势

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对全国最具竞争力的47个城市的分析中指出,湖州的制度竞争力很强,排在第6位,产权保护制度和地方法制比较健全,政府管理竞争力中等,政府战略规划能力、财政能力和创新能力比较强,社会凝聚力强,说明社会保障和安全状况好,市民满意度高。

因而湖州市政府在扶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对宏观政策的把握也是吸引人口的动因之一。

同时市政府为引进人才所制定的政策倾斜,以及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对外来人口迁入的鼓励。

湖州市是较早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

经过两年的户籍制度逐步放开后,形成了一整套经验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为户籍制度的全面放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户籍这一长期困扰外来人员的问题逐步消失。

2.城市化实现途径

(1)城市化动力机制

①工业带动

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发展,而城市化又加速了工业集聚和进一步发展,在城市化初期和加速发展时期,工业化一直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市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要由工业的集聚发展来带动。

以南浔镇与菱湖镇的城市化进程相比,两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相近,但由于南浔城镇的工业发展潜力大,故城镇人口集聚力度较大,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菱湖镇。

城镇的快速发展,将提供更好的工作和居住环境,就业岗位增加,必将吸引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镇,迅速提高进城从业、居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带眷人口和外来人口的比重,从而提高城镇化水平。

结合湖州市实际,中心城区及中小城市主要由中小企业带动,部分城镇主要由个私企业带动。

如练市镇以中小企业带动中心城镇发展;织里镇从小规模的家庭作坊式个私企业逐步发展市场,再由市场带动工业与城镇发展,从而吸引人口集聚,推动城市化进程。

②市场带动

以市场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