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整体计划技术设计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7275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扶贫整体计划技术设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准扶贫整体计划技术设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准扶贫整体计划技术设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准扶贫整体计划技术设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准扶贫整体计划技术设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准扶贫整体计划技术设计书.docx

《精准扶贫整体计划技术设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扶贫整体计划技术设计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准扶贫整体计划技术设计书.docx

精准扶贫整体计划技术设计书

精准扶贫整体计划技术设计书

一、概述

为满足xx村委会响应国家精准抚贫整体计划的需要,经xx县委政府、xx委政府及滩坪村村民委员会决定,在xx别家湾区域建立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对贫困户进行异地搬迁安置。

经甲方委托我公司对xx别家湾区域周边0.75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1:

500数字化地形测量。

1.1、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兴山县昭君镇滩坪村,地处昭君镇西北部,东经110°25′至111°06′,北纬31°04′至31°34′之间。

全村5个村名小组,有75个自然湾,466户,总人口1466人,山地面积约45000亩,耕地面积约1968亩,旱地约1738亩,水田约230亩。

测区地形以山地为主,且山高林密,通视条件相对较差。

测区内夹杂少量居民区及耕地,耕地以旱地为主,辅助部分经济作物。

二、已有资料

2.1、控制资料

有我县结合xx省测绘局CORS中心测得兴山县本区域以高斯-克吕格投影3度分带,中央子午线为111度的1980西安坐标系。

高程为:

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兴山县本区域内的参数坐标系统。

2.2、图件资料

谷歌地球上截取的该区域概略位置图,该区域1:

1万现状图。

三、设计及作业依据

(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3)、《1:

500、1:

1000、1:

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

(4)、《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5)、《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2005);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7)、《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2057.1—2007

(8)、《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9)、《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GB/T24356-2009

(10)、《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

(11)、审批后的技术设计书。

四、平面坐标系统及高程基准

4.1、平面坐标系:

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3度分带,中央子午线为111度。

4.2、高程系统:

1985国家高程基准。

4.3、基本等高距,1:

500地形图为1m(测区所在地为山区)。

4.4、精度要求

4.4.1、控制点精度

由于我县建有自己的CORS运行站,所以外业控制测量直接在别家湾测区利用CORS基站获取平面坐标和大地高,然后利用我县CORS运行站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来获取正常高。

4.4.2、地形图的精度

(1)一般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见下表:

地区分类

点位中误差

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城镇、建筑区、平地、山丘

0.15m(

0.25)

0.12m(

0.2)

困难地区、隐蔽地区

0.23m(

0.4)

0.18m(

0.3)

(2)高程注记点高程中误差:

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三分之一等高距。

困难地区放宽0.5倍。

(3)允许误差:

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标准,二倍中误差作为允许误差。

五、拟投入设备及人员

本次作业计划投入两个作业组,人员包括:

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工人3人。

计划投入设备:

南方动态GPS卫星接收机4套台;拓普康全站仪1台;南方全站仪1台;IBM笔记本2台;数据备份存储器2个;惠普打印机1台。

以上所有仪器设备均经过质量监督检查站鉴定,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六、质量目标

整个项目的生产依据我公司建立的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及《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的规定下进行,该项目的成果质量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的方式进行控制。

目标如下:

(1)数据成果:

控制点布设要合理、观测要正确、记录要齐全规范、计算要正确。

(2)图件成果:

地形图内容要完整、表示要合理、注记要标准。

(3)文字成果:

报告格式要规范,结构要清晰,内容要完整。

(4)存储介质:

成果光盘存储的数据成果要完整,存储介质要完好。

(5)总体质量:

最终成果质量要求达到优良级。

七、控制点的埋设及密度

7.1规格:

根据测区现行状况,决定建立主网控制E级点三个,满足整个测区首级控制要求。

E级点做到40cm×40cm,厚10cm的护面,在中心埋入印有“湖北兴隆勘测规划有限公司,GPS控制点”字样的专用钢钉,并在基坑内浇筑混凝土。

三个E级点分别编号“LHT-1、LHT-2、LHT-3”,三个点之间满足两两通视。

7.2编号:

图根点采用小型钢钉或木桩加钢钉的办法进行图根点加密。

图根点的埋设是补充主网控制不能满足测区局部区域而布设,所以图根点的布设要以主网为依据对主网控制进行加密,是整个测区都在主网的控制之下。

图根点采取已字母“K”打头加数字的形式进行编排。

7.3点位:

所有控制点点位的选择必须满足:

稳固、易架仪器、通视条件好、易扩展、长久保存的地方,GPS点应满足GPS点接收需要的场地环境,点位要远离高压线、大功率无线发射源。

八、地形测绘

8.1基本要求

8.1.1、成图方法

本测区地形图测绘采用编码+草图数字化成图方法;内业编图采用南方CASS7.0成图软件。

8.1.2测图比例尺

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

500。

8.1.3图幅分幅与编号

本测区地形图采用矩形分幅,其规格(40m×50cm或50cm×50cm);取图内较大单位或小区名做为图名,编号采用图幅左下角纵、横坐标公里数表示(保留两位整数和两位小数),中间用“-”连接,纵坐标在前,横坐标在后,如:

34.00-28.00。

8.2图根控制测量

采用动态GPS(VRS)平滑测设图根控制点,即自动观测个数不少于10个观测值并取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

8.2.1图根点的布设

采用动态GPS(VRS)技术,在测区范围内布设两两通视的图根点以满足测图需要。

为方便以后施工放样和修测的需要,应按照《规范》要求在测区内打入木桩作为埋石点,以便长期保存。

8.2.2图根点编号

动态GPS(VRS)所测的二级图根点按照顺序号编号,前面加字母”K”表示,如:

K01。

8.2.3图根点的测量

利用甲方提供的覆盖测区的1:

10000现状图,选取图根点选点位置,在测区内采用动态GPS(VRS)测设GPS点,解算出每个点的坐标,用红油漆做好标记。

8.3地形图测绘

8.3.1基本要求

a)地形图碎部点高程注记至0.01m。

b)地形要素测绘与表示,要按规范与图式执行。

c)地形图测绘完成后,作业员应详细地进行自我检查与整理,测区要统一对所测图幅进行检查。

d)地形图内容表示要合理、齐全、综合取舍要恰当,主次分明。

e)地貌测绘要正确,表示要合理,微貌显示要逼真。

8.3.2数据采集方法

a)在空旷地区且能满足RTK测量条件的地方,直接采用RTK技术采集碎部点三维坐标数据,并将采集的碎部点按编码存入电子手簙。

b)在居民区或RTK信号较差的地方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

使用全站仪在各级控制点上设站、定向、检查,采用极坐标法采集地形、地物点三维坐标,利用全站仪内部存储器记录地形、地物点观测顺序号、三维坐标和编码,在野外现场绘制草图,并标注观测顺序号。

测站上要记录观测错误的数据的顺序号,以便内业进行数据删除。

数据采集时,地物点、地形点测距的最大长度应不超过200米,应遵守“看不清不测”的原则。

8.3.3仪器设置及测站检查

地形测图时仪器的设置及测站上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

b)照准一图根点标定方向,观测另一图根点作为检核,算得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应大于0.05m,高程误差不应大于0.05m;

c)仪器高、棱镜高应量记至毫米。

8.3.4数据处理

将RTK手簙或全站仪记录的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检查,删除错误数据后,将数据格式转换为南方CASS7.0软件数据格式,利用软件展绘野外采集数据点号(即观测顺序号)(或编码)。

8.3.5图形编辑

对照野外绘制的草图,利用展绘到计算机软件上的点号(或编码)进行地形图的编辑,根据相应图式、规范和设计书要求对地物进行分层、编码。

8.3.6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

本测区地形图测绘内容应表示:

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a)控制点测绘

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

将测区范围内的所有图根点,按图式规定的符号,准确的展绘到地形图上。

b)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

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

3)、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

4)、1:

500比例尺测图,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

5)、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

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6)、台阶和室外楼梯长度大于3m,宽度大于1m的应在图中表示。

7)、永久性门墩、支柱大于1m的依比例实测,小于1m的测量其中心位置,用符号表示。

8)、建筑物上突出的悬空部分应测量最外范围的投影位置,主要的支柱也要实测。

c)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测绘

1)、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表示其位置、形状和性质特征。

2)、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其外部轮廓,并配置符号或按图式规定用依比例尺符号;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d)交通及附属设施测绘

1)、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2)、双线道路在图上均应按实际宽度依比例尺表示。

道路交叉处、桥面等应测注高程,隧道、涵洞应测注底面高程。

3)、凡正规的内部道路,按比例实测上图,长度在图上小于10mm时,不表示。

e)管线及附属设施测绘

1)、永久性的电力线、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

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时,只表示主要的。

建筑区内电力线、电信线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

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

2)、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应实测,分别用相应符号表示。

并注明传输物质的名称。

f)地貌和土质的测绘

1)、地貌和土质的测绘,图上应正确表示其形态、类别和分布特征。

2)、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以下时表示为斜坡。

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以陡坎符号表示。

3)、各种土质按图式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

g)植被的测绘

地形图上应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

实测范围,以相应的符号表示。

对于大面积分布的草地,加注“草坪”二字。

h)注记

1)、要求对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

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应调查核实,有法定名称的应以法定名称为准,并应正确注记。

测区建筑区高程注记点应测设建筑物墙基脚和相应的地面、桥面中心、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高程注记点注记至厘米。

8.3.8图廓整饰规定

图廓整饰严格按照《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720257.1-2007)要求执行。

九、成果检查验收及资料提交

9.1成果检查与验收

9.1.1检查验收内容

检查验收内容包括:

控制成果、地形图图件、文字报告。

9.1.2检查与验收方式

本项目成果质量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方式进行控制。

即项目部对测绘产品进行全面的过程检查,在过程检查合格的基础上,由内业检查组对测绘产品进行最终检查。

测绘产品经最终检查合格后,交甲方验收或由甲方委托具有资质的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验收。

项目组的过程检查比例为100%,内业组最终检查的比例为30%。

各级检查工作应独立按顺序进行,不得省略、代替或颠倒顺序。

9.2资料提交

经最终检查合格或验收合格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修改完善后,整理装订资料,由我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向甲方提交全部测绘成果资料。

提交成果资料内容包括:

9.2.1文字报告

1、技术设计书1份;

2、技术总结1份;

9.2.2控制测量成果

1、控制点成果表1份;

9.2.3图形资料

1、1:

500地形图分幅图纸质图2套;

2、地形图电子版光盘1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