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期末综合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3725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期末综合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化生活》期末综合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化生活》期末综合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化生活》期末综合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化生活》期末综合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期末综合试题.docx

《《文化生活》期末综合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期末综合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生活》期末综合试题.docx

《文化生活》期末综合试题

《文化生活》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敬酒不喝就是不给面子,喝了不知道回敬也是不懂人情世故,这种劝酒文化异化了人际情感,毒害着社会风气。

在当代中国,劝酒文化并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有所收敛,反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在部分地区越演越烈。

这说明()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②文化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

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政治而独立存在④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

而在文化资源的市场配置上,必须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而不是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

A.文化包含了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B.市场对文化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D.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

3.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我国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因为()

①文化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②文化力量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红灯、绿灯、警灯,灯灯为令;弯道、坡道、直道,道道小心”“时间要紧,没有安全要紧;金钱再好,不如活着更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都是我们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

如今公益广告已成为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B.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5.世界记忆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延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公布2015年最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项目名单。

在总共47个入选项目中,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榜上有名,而日军强征“慰安妇”档案遗憾落选。

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有利于

①防止集体记忆的丧失,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②保护宝贵的文化遗产,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

③牢记民族仇恨,凝聚民族力量            

④集中展示民族的文化和集中表达中华民族情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清代诗人萧抡谓在《读书有所见作》一诗中写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诗人提醒我们() 

①读书活动在个人成长中起决定作用     ②书籍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③健康有益的阅读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7.“石城湖上美人居,桃花片片涌莫愁。

”莫愁村位于“世界长寿之乡”湖北钟祥,是湖北首个可以深度体验“地道乡土民俗、浪漫荆楚民艺、多元文化风情”的旅游目的地。

各色非物质文化饮食老店、民间小吃传承大家、传统老式作坊和荆楚地方戏曲演艺等汇集于极具荆楚韵味的古市集和老街巷为游客带来寻觅乡愁、回归本真的别样旅游体验。

这表明()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人们对古市老街等乡土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传统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大雪寒梅迎风狂”。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表明()

①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②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9.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带大家身临其境地感知“一带一路”的民生百态。

从中可以看到茶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了全世界,而远方的特产来到中国的同时也把海外乡音带进了汉语词典;阿拉伯神话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的电影海报也张贴在外国的电影院里……这表明()

①现代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④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逐渐趋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随着中华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推进,古诗文诵读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有专家指出,古诗文进课堂,传递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被量化的“知识点”,更应该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该观点强调()

①古诗文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古诗文应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古诗文教学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④古诗文教学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1.今年国庆档一扫近年该档期票房负增长的颓势,揽获逾29亿元票房,首度突破20亿元大关,其中喜剧电影《羞羞的铁拳》贡献了近六成票房。

《羞羞的铁拳》在内容上坚持了艺术与生活的结合,是一次创新和突破,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追捧。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文化创新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C.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的精神需求D.文化创新需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12.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坚持“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的创作理念,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追求创新。

有的剧目以少数民族剧种独有的表演形式为基础,适当借鉴东西方的音乐创作手法和管弦乐队演奏,有的剧目将地方戏曲与西洋歌剧无缝连接。

这说明实现文化创新应该()

①立足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推动文化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④放眼世界,充分吸收外国文化成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3.早在东汉时期,佛法东传,汉明帝就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洛阳白马寺,促进了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发展。

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②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④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推动着文明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2017年新春伊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强势回归,为新春佳节上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圈粉无数”,《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圈粉”无数,是因为()

①中国诗词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中国诗词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③中国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④中国诗词大会继承发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了精神世界,增强了精神力量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15.压岁钱的习俗追溯起来有上千年的历史。

从最早的“压祟钱”,到后来的“压惊钱”,再到现在的“压岁钱”,虽然每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但它所包含的美好祝福是亘古不变的。

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③传统习俗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文化总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6.汉字形体优美,表义性强,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文字,某校开展以“书写规范汉字,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的倡议活动。

下列选项能支持这一活动的是()

①汉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汉字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④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7.汉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这归功于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了芝麻、葡萄、黄瓜、菠菜等蔬菜,还传入了一些烹调方法。

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④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利于推动文化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8.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方言迥异,有“十里不同音”之说。

但借助统一的文字,“语不同音”的中国人照样可以进行交流。

千百年来,“书同文”与“语不同音”一直相安无事地并存。

这种现象表明()

①语言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不是统一的②中国的区域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区域文化包含了中华文化的共性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9.筷子上方下圆的造型体现了天圆地方的朴素宇宙观,也体现出“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吃”文化;筷子制作要求“一日要直,二日要齐,三日要和”,蕴含了中国传统为人处世道理:

“多一个人多双筷子”体现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中国筷子流传到日本后,日本把筷子誉为国粹,还专门为它成立了一个节日——筷子节。

由此看出()

①筷子上方下圆的外观造型世代相传至今,显示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制筷要求中的“齐”与“和”分别体现了“团结统一”和“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③中国特色的“吃”文化体现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彼此独立,没必要进行交流

④日本专门为筷子成立了节日,说明对传统文化极其重视,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习马会”上,马英九引用北宋大儒张横渠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呼吁“为了两岸人民,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华民族开创更加和平灿烂的未来”。

这表明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②传统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成立伪满洲国,大肆摧毁当地的文化机关,废除原有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并代之以日伪的教材,强迫中小学生学习日语。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与消解中华文化的做法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其通过奴化教育以维护殖民统治的企图始终未能得逞,是因为

①中华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②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只有在民族危亡时才能凸显出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在里约获得冠军后,郎平在重要场合多次表示: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但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然眼中坚定。

”下列与郎平诠释的女排精神直接一致的是() 

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 

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随着2016年全国两会的召开,“工匠精神”一词红遍了大江南北。

据此回答23-24题。

2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