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6967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docx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docx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权利法案: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宪法性文件。

它为英国建立稳固的君主立宪制度奠定了基础。

其根本意义在于,明确了国王必须根据国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的基本原则,并且规定英国的国王都必须是新教徒。

《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正式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新型国家。

2   清教运动:

16世纪中期英国圣公会内部的改革运动。

因主张清除英国国教会内残留的天主教旧制和繁文缛节,提倡勤俭清洁的简朴生活,故名。

清教运动的发动者为卡特赖特。

运动后分为温和派与激进派。

前者提倡从国教会内部改革,以实现净化教会为目的,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

后者主张采用长老制,甚至脱离国教会,简化仪式,放弃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在政治上提倡共和制。

运动对英国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 圈地运动:

15世纪末叶至19世纪中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封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

所谓圈地,即用篱笆、栅栏、壕沟把强占的农民份地以及公有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大批丧失土地和家园的农民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

这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海外的贸易和掠夺是另一个重要手段,它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大陆封锁政策:

大陆封锁政策是拿破仑对英斗争中,企图从经济上拖垮英国,从政治上孤立英国,以达到争夺欧洲大陆商业霸权和美洲大陆殖民地霸权而采取的一个政策。

拿破仑企图以“大陆征服海洋”,对英国进行战时封锁、战略封锁、双重封锁和有实效的封锁,从而达到其称霸欧洲的野心。

1806年拿破仑多次颁令,禁止隶属于法国的各国同英国进行贸易,所有英国的货物和商船一律没收。

这一政策造成法国及其盟国经济日益恶化,引起广泛不满,而英国经济并未瘫痪。

1814年拿破仑战败后,大陆封锁政策被取消。

宪章运动:

英国无产阶级为争取实行《人民宪章》的革命运动。

“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运动曾三次达到高潮。

三次请愿书皆迢国会否决。

工人的集会、游行、总罢工和抗暴斗争相继被镇压,领袖们也横道逮捕和处刑。

由于没有革命政党领导和革命理论指导,运动失败,但它教育了英国工人阶级,也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

宪章运动和法国里昂工人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运动是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的标志揭开了同资产阶级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的序幕。

5启蒙运动:

18世纪产生的具有全欧性质的一场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实质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

所谓启蒙就是要启迪蒙昧,开发蒙昧,给予知识和光明。

当时先进的思想家把启蒙教化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这样一个思想、社会思潮的形成,就叫启蒙运动。

6《独立宣言》:

大陆会议于1776年7月4日通过了由杰弗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北美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治纲领。

它用人权代替了神权,因而马克思说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它推动了反英独立斗争,对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独立运动也产生了深远影响,7月4日被定为美国独立日。

7 普加乔夫起义:

1773—1775年发生的俄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18世纪中叶农奴制经济发展迅速,各种方式的封建农奴制剥削日益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1773年9月普加乔夫自称彼得三世,率80名哥萨克在雅伊克沙一带起义。

起义分为三个阶段。

起义曾经席卷了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及外乌拉尔等广大地区,这次起义虽然最后被沙皇政府残酷镇压下去,普加乔夫也被处死,但却沉重地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

8、圣西门法国哲学家和社会改革家,空想社会主义者。

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5个阶段,认识到人类社会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有着重要意义。

8巴黎六月起义:

1848年6月,巴黎无产阶级举行的武装起义.法国二月革命以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对工人阶级日益加深的革命要求,通过了禁止集会请愿的法令,只准许书面请愿.在对外政策上,支持俄国和奥地利镇压波兰民族革命运动。

6月22日,愤怒的“国家工厂”工人游行示威,六月起义爆发。

23日起,激烈的巷战持续了4天。

最后,6倍于起义工人的政府军队和别动队镇压了这次起义。

法国六月革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将永垂史册。

马克思称它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第一次伟大的战斗。

9、德意志帝国宪法是德国历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宪法,标志着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保存了很多封建残余,但是它的颁布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对德国及其它亚洲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积极性:

①宪法的颁布巩固了国家统一,将革命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巩固下来。

②宪法的颁布使德意志帝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标志着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

③在帝国政府的保护下,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④宪法的颁布对欧亚一些国家的宪法,特别是日本帝国宪法有很大影响。

2、局限性:

①保留了很多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议会无实权,广大民众并未获得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利。

②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最终导致德国引起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③阻碍了民主政治改革的彻底完成。

9宪法纠纷:

普鲁士在1849年及1859年曾两次企图在自己的领导下实现德国的统一,但是都由于奥地利的阻挠而归于失败。

普鲁士的统治集团越来越清楚地看到:

要想统一德国,非使用武力不可,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1860年起,普鲁士政府锐意推行军事改革,以便为用武力统一德国作准备。

但是这个军事改革却引起了一场所谓"宪法纠纷"。

由于这份军事改革法案是由当时最反动容克阶级代表,陆军部长房龙提出,所以议员们担心军事改革会增强容克的反动力量,会阻挠普鲁士政治的进一步民主化。

议会不但拒绝拨款,而且还要求实行责任内阁制。

这就开始了"宪法纠纷"。

"宪法纠纷"的实质是:

资产阶级与以国王为首的地主贵族之间的阶级斗争,前者不满足于宪法所赋予它的微不足道的政治地位,他们要求更多的统治权。

10铁血政策:

是指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国统一的政策。

俾斯麦代表容克地主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竭力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国。

俾斯麦针对障碍德国统一的强大的国内外势力而采取的武力统一德国的“铁血政策”,是实现德国统一的强有力的手段。

他依靠其“铁血政策”,先后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

全德工人联合会德国工人阶级独立的政治组织。

1863年5月23日由11个城市的工人代表在莱比锡建立。

拉萨尔直接参加了筹建工作并当选为第一任主席。

主要组织原则是主席个人独裁,地方组织(公社)只能执行主席的决定,不享有任何权利。

联合会的纲领仅限于争取普选权和合法的议会活动,反对阶级斗争,主张由国家帮助的合作社改善工人的生活;赞同在普鲁士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全德统一。

它的建立是德国工人阶级摆脱资产阶级影响,建立自己的独立政党的重要步骤,对于唤起人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拉萨尔的机会主义严重阻碍了它的发展。

11 克里木战争:

 1853—1856年以克里木半岛为主战场的一次国际战争,其实质是沙俄与英、法在近东争霸。

俄国战败,战争动摇了俄国的欧洲霸权地位,建立了法国拥有欧陆优势的新格局。

12 约翰·布朗起义:

19世纪50年代,美国南部爆发的影响最大的反黑奴制的武装起义。

领导人是当时美国反对黑人奴隶制运动的领袖,坚定的废奴主义者,白人约翰·布朗。

1859年10月16日,布朗带领其3个儿子,13个白人和5个黑人,袭击了弗吉尼亚境内的哈泼斯渡口,目的是占领渡口附近的军火库,推动那里的黑人奴隶举行起义。

17日凌晨,奴隶主调来大批军队把布朗团团围住。

经过两昼夜的激战,起义者有9个人牺牲,6个人突围,布朗等7人被俘并被全部绞死。

这次起义激励美国人民的反奴隶制的斗争。

13 宅地法: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1862年5月20日林肯政府颁布的一项法令,规定凡一家之长或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之合众国公民,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缴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60英亩宅地,登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5年,就可获得土地执照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

还允许私人廉价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共土地。

该法的颁布,加速西部土地的开发和人口的西移,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发展,在鼓舞农民参加仅对南方奴隶主的战争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14 五月流血周:

1871年5月21日至5月28日,巴黎公社的社员们为捍卫胜利的果实,与敌人进行了一场激战,最终全部社员牺牲。

后来,为了纪念公社的革命先烈,人们把这堵墙称为“公社社员墙”。

15  俾斯麦的“文化斗争”:

俾斯麦为推行自己的政策,必须打击中央党,摧毁天主教的政治影响。

于是,俾斯麦以清除天主教对教义的操纵为名,发起一场打击中央党的所谓“文化斗争”,实行政教分离、教会与教义分离。

反对他的天主教教士和小邦贵族不是进监狱就是被迫离开德国,流亡海外。

俾斯麦的“文化斗争”实际上是打击统一前的旧势力,防止割据势力复活的政治斗争。

伯恩斯坦修正主义在国际共运史中,爱德华·伯恩斯坦充当了一个背叛者和分裂者的角色。

他直白的修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和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二战后成立的社会党国际和欧洲各个社会党实行多元的民主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渊源。

但是对于肇始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他的学说成为最重要的批判对象,也是国家在意识形态内需要加以防范的最大敌手。

日本的“大陆政策”,是指作为岛国的日本向中国和朝鲜等大陆国家进行武力扩张,梦想称霸亚洲,征服全世界的侵略总方针。

作为一种侵略政策的形成,必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日本“大陆政策”形成的历史条件,则源于明治维新前后已奠定的经济、政治、军事,尤其是思想基础。

大陆政策一共分六步:

1.吞并台湾2.吞并朝鲜3.吞并满蒙4.吞并中国5.称霸亚洲6.称霸世界

列举

法国大革命四个阶段:

君主立宪派的统治

吉伦特派的统治

雅各宾派专政

热月党人的统治。

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及导火线:

英:

开始标志,1640年被迫召开长期国会。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法:

标志,攻占巴士底狱。

 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拿破仑法典的组成:

《法国民法典》《刑法典》《商业法典》

《民事诉讼法典》《刑事诉讼法典》

列举科学社会主义的来源:

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

法国历史学家用阶级斗争观点撰写的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著作。

1848东欧民族运动的组成部分:

意大利革命捷克革命罗马尼亚革命波兰起义匈牙利革命

列举19世纪中期英国大规模殖民扩张的表现:

1854——1856,克里木战争。

1856——1860,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57,发动侵略波斯的战争。

1857——1859,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

19世纪50——60年代英国政治舞台上上最著名的三位政治人物:

帕麦斯顿格拉斯顿

列举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三次王朝战争:

一,1864年对丹麦战争。

二,1866年对奥地利战争。

三,1870年对法战争。

俄国1861年改革:

一,农奴人身得到解放。

农民可以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有权拥有动产和不动产,有权自由转换职业,从事工商业活动,并以自己名义签订契约等。

地主不得再任意交换或买卖农民。

二,农民同时分到一块耕种份地以及宅旁园地。

农民赎得永久使用权,缴租和服役数量和改革前一样。

林肯政府的革命民主措施:

1862年5月,林肯颁布《宅地法》。

1862年7月,林肯签署《没收法案》。

1863年1月1日,林肯发表《解放宣言》。

1863年3月,国会通过了《征兵法》。

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特点:

英,殖民帝国主义。

法,高利贷帝国主义。

德国,容克帝国主义。

美国,托拉斯帝国主义。

日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简答

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与意义:

内容:

一,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

二,改革和健全国家行政机构。

三,实行宗教改革,加强皇权。

四,改革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五,兴办近代工业,改变俄国经济落后面貌。

六,扶植商业,发展贸易,提高商人政治地位。

 

意义:

增加了俄国军事实力,刷新了俄国政治、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能,推动了俄国向近代化道路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同时,促进了俄国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简评美国1787年宪法:

(1)立法权归于国会内容:

①国会实行两院制;②参议院、众议院的选举规则;③立法权归于国会,法律的实施经总统批准;④国会拥有宣战权;⑤参议院对总统任命权、缔结条约的审批权;⑥在职官员不得成为国会议员。

(2)行政权归于总统。

(3)司法权:

归于联邦法院。

(4)“分权与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权力之间制约达到平衡。

意义:

①是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②对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③建立了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利于国家的巩固;实行三权分立原则,又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④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主权,又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⑤使美国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带来了美国的长期稳定。

 局限性:

没有废除奴隶制度,没有真正上解决人权问题,黑人和宗族歧视问题明显,妇女地位低下。

  明确的财产性区分标准。

英国1832年国会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1社会矛盾激化生产过剩危机农业歉收经济萧条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严重化工人罢工斗争群众不满情绪斗争高涨起来,工会组织迅猛发展。

2工业革命接近完成,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他们强烈要求参加对国家的统治和管理,原有的选举制度腐败

意义;它是革除政治上层建筑的腐朽部分以适应工业革命造成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关系新变化和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一个新的路标。

 

   1848德意志革命的意义

简述德意志统一的历史意义:

一,结束了德意志长期的分裂状况,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2,法国和奥地利受到遏制,德国为新兴的强国,改变了欧洲的格局;3,统一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后果是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为什么说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了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包括三部分的内容:

一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二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三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主要表现为:

①由于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潮流,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

②19世纪50-70年代,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商品市场,抢占原料产地,逐渐把全球囊括进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2、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亚非拉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工    业    革    命

生    产    力    的    提    高

资    产    阶    级    力    量    的    壮    大

↓                                  ↓

资本主义列强全球扩张               自由资本主义兴起

↓                                  ↓

民族解放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

↓                                   

亚非拉开始成为附庸                         ↓

↓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开始形成                     

↓                                  ↓

资 本 主 义 世 界 市 场 形 成 ,资 本 主 义 世 界 体 系 初 步 形 成

【答案】

1、根本原因:

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使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和征服世界的物质力量极大增强。

    2、两种途径:

①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如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等。

②殖民扩张,如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等。

    3、历史影响:

①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使德、意、日、俄等更多国家步入资本主义时代,从而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③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封建经济瓦解,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工联主义最早产生于英国

工联主义主张把斗争限于经济范围,唯一目标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善工人的物质利益,争取增加工资、缩短工时等,“做一天正直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

反对暴力手段 没有在很大程度上破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

工联主义是英国资产阶级收买政策和自由主义政策的产物。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外侵略扩张,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愿意拿出一小部分超额利润来收买工人阶级上层分子,在工人阶级内部培植资产阶级代理人。

它在工人运动中传播自由主义思想,散布社会改良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这是工联主义在英国流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1) 由于普法战争失败,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并支付巨额赔款,法国实力削弱。

(2) 法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设备陈旧,资本家不愿意花钱购买新

(3)   当时法国大量中小企业存在,影响资本和生产的集中。

(4)    法国大量资本输入国外,影响在国内的投资。

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历史教训和意义:

失败原因客观原因:

反动势力过于强大,有本国资产阶级政府和封建贵族的联合,还有外敌普鲁士势力的干涉。

A、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B、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主观原因:

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没有前人可供借鉴的经验,决策屡屡失误等。

 

巴黎公社寡不敌众(联合绞杀)最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而无产阶级在政治上还不成熟,历史的发展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先决条件 

 历史教训:

打碎资产阶级的军事,官僚国家机器,代之以无产阶级专政。

对旧国家机器进行改造,即改变旧国家机器的阶级性质,将它从资产阶级压迫人民的工具改造成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国家机构。

意义:

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这是无产阶级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体现了以往工人运动的全部特点,具有自发性,暴力性和政治性三大特点,是以前工人运动的总结,又是由创新精神的革命运动。

打破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内容,因此,巴黎公社在社会运动史和马克思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幕藩体制衰落的表现:

一,日本的资本主义因素首先萌生在农村乡镇,从而促进了农村的阶级分化,大批农民破产,产生新兴的“豪农豪商”,他们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发展工商业。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特权商人和高利贷商人,“两替商”出现。

三,广大下级武士陷入困境,投身其他行业,统治阶级发生了分化,森严的等级制度被破坏,下级武士与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联盟关系。

四,下层人民的反抗斗争也加强了。

五,西南大名和幕府矛盾加深,西南各藩进行天保改革,实力大增。

六,兰学的流传,兰学家提出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民主平等,仿效西方改革日本和富国强兵等主张,舆论准备。

七,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加深了原有社会矛盾。

激发爱国热情。

4.美国内战的性质和意义

论述

论述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政治:

农民起义不断,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

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农业和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军事:

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加剧社会危机

 2、思想:

“十二月党人”起义和新“知识分子”群体变革思想的推动,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统治阶级:

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

3、目的根本:

巩固统治,维护沙皇专制政权直接:

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4、时间18614.性质封建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内容:

(1)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2)经济上:

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金。

(3)组织上:

为了管理农民还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组织——“村社”

6、评价

(1)进步性

作用:

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地位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促使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折点)

(2)局限性 (使俄国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不彻底性: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沙皇专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无权地位 掠夺性:

“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欺骗性:

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  影响:

1、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特别不是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2、社会矛盾依然尖锐,农民暴动和起义不断3、政治近代化

4、军事近代化

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1、政治统治方面:

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虽然维护了幕府封建统治,但激化了社会矛盾,威胁幕府统治;并且严重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2、外交方面:

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近代日本落后。

19世纪中叶,美国打开了日本的门户,列强接踵而至,签定不平等条约,加剧了日本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

3、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冲击了封建经济,冲击幕府统治。

4、统治集团分化:

幕府统治和苛刻的剥削,使广大人民包括中下级武士生活日益贫困,日本社会各界不满幕府统治,滋生出反抗幕府统治,开始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

为改变被侵略的命运,实现富国强兵,积极要求在日本实行改革.

分析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的原因,评价路易·波拿巴政权:

原因:

当时法国政局不稳定;经济难以发展;人心不安宁,资产阶级和广大群众都盼望稳定。

 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主要是得到了农民的支持。

法国农民在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帝国时期,发挥了较大作用,但在以后的政治斗争中,由于不直接涉及农民的利益,农民的各种观念没有发生什么改变,因此,决定他们手中选票投向的因素,除了那些因小土地观念而引申的对拿破仑的崇拜以外,再就是对传统社会的忠诚以及对社会权威的服从精神。

总之,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是当时法国的阶级斗争形势决定的,有着某种必然性    

评价政权:

路易·波拿巴虽然当选为总统,但统治极不稳定。

他通过组织“秩序党”内阁、解散制宪会议、主宰立法议会,排挤小资产阶级共和派;又通过1851年政变、解散立法议会、镇压反对派等一系列活动,实现了个人独裁。

在政变之后,路易·波拿巴又于1852年初制定了新宪法,总统独揽大权,同年11月,路易·波拿巴通过公民投票,恢复帝制。

12月2日,在政变周年纪念日,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