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证件照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6963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s证件照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ps证件照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ps证件照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ps证件照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ps证件照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s证件照心得体会.docx

《ps证件照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s证件照心得体会.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s证件照心得体会.docx

ps证件照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ps证件照心得体会

  篇一:

如何用ps制作证件照

  如何用ps制作证件照

  要做证件照,首先要了解证件照的尺寸,下面列出我们常见照片的尺寸:

  1英寸=25mm×35mm

  2英寸=35mm×49mm

  3英寸=35mm×52mm

  港澳通行证=33mm×48mm

  赴美签证=50mm×50mm

  日本签证=45mm×45mm

  大二寸=35(ps证件照心得体会)mm×45mm

  护照=33mm×48mm

  毕业生照=33mm×48mm

  身份证=22mm×32mm

  驾照证照=(22mm×32mm)

  车照=60mm×91mm

  结婚证照(40mm×60mm)

  在photoshop中把一张普通的照片变成一张证件照,看似简单,这里有许多诀窍,如背景处理、光照设置、排版布局等,一招一式都有其中的窍门。

下面我们就学习一下如何用ps制作证件照片。

  一、裁切一步到位

  在制作证件照时,有的人喜欢先裁剪,然后再调整大小,其实完全可以一步到位。

方法如下:

  打开素材图片,在工具面板中选择裁切工具,然后在裁剪属性面板中将宽度设成2.5cm,高度设成3.5cm,分辨率设成300像素/英寸,然后在照片上直接拉出你要裁剪的范围(如下图)。

最后双击裁剪区域即可。

  二、背景的自然过渡

  到换背景,许多人由于使用photoshop的技术不好,换过的背景有明显的边缘。

下面就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让你做到很自然的过渡。

用磁性套索工具将人头选取后,按快捷键“ctRl+shiFt+i”(反选),接着按“ctRl+alt+d”组合键将羽化值设成“1”,填充红色(也有的证件照要求为蓝色)。

现在可以看到有的边缘部分留有一些较生硬的残边,现在可以用画笔工具,将前景色调成红色,选择一个柔和的笔头小心涂抹,即可做到很自然的过渡(如下图)。

  三、给面部来点灯光

  一般处理证件照都要调整亮度,这里我们使用光照滤镜比直接调整亮度效果要好得多。

点选菜单“滤镜-渲染-光照效果”,在弹出的控制面板中选择右上方点光。

相关参数设置如图所示。

  四、科学的留边方法

  一般证件照都需要留有一定的白边。

主要是方便后期的裁剪。

有的人喜欢用裁剪工具靠感觉来留边,这样很不科学,科学的方法应该这样:

先将背景色调成白色,点选图像菜单下的画布大小,将画布大小设成

  3.2cm*4.3cm,然后点击“确定”结束设置,这样均匀的白边效果也就出来了(如下图)

  五、奇妙的拼版技术

  点选菜单“编辑-定义图案”,将做好的证件照图案定义。

然后新建宽度为12.7cm、高度为8.9、分辨率为300像素/英寸的白色文档。

执行图像菜单下的填充,单击“shiFt+F5”组合键,选择刚才定义的图案,在文档中点击,看最后效果(如下图),哪里用得着一张一张去手动拼版呀。

  这篇文章给我们的知识点是:

1英寸=2.54cm,我们实际做照片时将1寸照片尺寸设成2.5×3.5cm,2寸照片设成3.5×4.5cm,一般普通照片都是5寸的,规格是12.7×8.9cm。

还有一点就是最好选择高清晰度的图片。

  首先我们介绍3R照片上排1英寸证件照:

  photoshop中打开一幅已裁剪好的1英寸证件照,尺寸规格:

2.2cmx3.2cm,分辨率为320像素/英寸,如图1:

  图1

  为证件照设置白边:

执行“图像>画布大小”的命令(老版本的快捷键为“alt+i+s”,cs3为“ctrl+alt+c”),画布大小设置为2.5cmx3.5cm,如图2:

  图2

  打开调色板菜单里面的动作面板:

执行“窗口>动作”(快捷键为“alt+F9”),单击最下面一排的“创建新动作”按钮(在垃圾桶左边),弹出“新动作对话框”,在“名称”栏里可以输入标题:

“3R排版1英寸”,在功能键栏内单击,选择“F2”(可随意选,但有些功能键如果是你经常要用的就不要选),最好再勾选右边的“shift”小方框,点击“记录”,如图3:

  图3

  再设置画布大小(同上,老版本的快捷键为“alt+i+s”,cs3为“ctrl+alt+c”)尺寸:

宽12.5cm,高8.0cm,原证件照定位左上角,为了精确,在标尺上横向拉出2.5cm、5.0cm、7.5cm、10.0cm的参考线,纵向拉出4.0cm的参考线,如图4:

  图4

  在工具面板上点击矩形选框工具(在不是文字输入状态下,快捷键为“m”),框选画布左上角图像,如图5:

  图5

  在工具面板上点击移动工具(在不是文字输入状态下,快捷键为“V”),左手按着“alt”键不放,用鼠标点着选区内的图像拖移。

右手送开“alt”键,再重新按着不放,再用鼠标点着选区内的图像拖移,直到复制完为止(复制的过程要好好看,可不能出错啊),如图6:

  篇二:

photoshop制作证件照教案

  《用photoshop处理证件照》

  教学设计

  学校:

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

  授课教师:

严良清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

  (《用photoshop处理证件照》教学设计)

  篇三:

photoshop照片后期的学习的一点感受

  photoshop照片后期的学习理念

  首先,我们必须澄清一个到目前有的人还存在争论的事实,就是“数码照片到底要不要后期”。

如果你还在纠结这个根本不需要争论的话题。

如果你是数码照片后期的反对者,那么请你就关掉你的photoshop,好好的拍你的前期。

而且根本不需要什么Raw格式,直接jpg,并在你的相机里设置各种参数,然后直接输出。

但这样做事实上你的相机已经帮你做了你该做的后期,帮你对图像进行了修正。

  数码照片为什么必须后期?

  我们先来看一组照片:

  这是一张由索尼a900相机拍摄的人像照片,a为相机jpg导出的“原片”;b为Raw格式导入到cameraRaw默认设置编辑的照片;c为Raw格式导入到cameraRaw自动设置编辑的照片;d为Raw格式导入到cameraRaw,是将面板所有默认设置还原(将面板所有数值改为0,曲线归位)生成的真正的数码原片;e是经过photoshop后期编修的照片。

上图中的d就是数码原片的真相。

a是相机内置的影像生成器编程对数码原片进行了编修。

b和c是cameraRaw默认设置和自动设置编程对数码原片进行了编修。

  通过上面一组图片已经说明了数码后期的重要性。

  下面我们再从数码摄影产品——数码照片的质量和艺术性两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从数码照片的成像原理和采集图像的理念说起。

  

(一)、数码成像的基本原理

  拍照不用胶片这在前几年听起来真是不可思议的事,那么数码影像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数码影像的成像系统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数码影像采集的光学镜头和内部光学传送系统;第二部分是位于胶片位置的接收影像的影像传感器(ccd或cmos)。

第三部分是数码影像生成器。

  这三个部分是这样工作的:

通过镜头传递的影像投射到感光元件上,产生由不同强度电流组成的模拟信号;再通过模数转换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进入数字影像生成器生成摄影画面;摄影画面最后以电子数据形式转存在相机的存储媒介上。

  这三个部分只有第一部分和传统的胶片摄影一样,它继承了胶片摄影的工作原理,都是通过光学汇聚和传递来工作。

后面2个部分的成像原理和胶片的成像原理就有天壤之别,根本是两码事。

  用不同的相机拍同一景物产生不同的效果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数码影像生成器上。

因为不同的厂商会因为其对色彩和层次的理解不同(包括地域的、民族的、传统的、文化的和心理的各个方面),导致所编制生成程序的理念不一样。

比如:

一些厂家追求明锐度和反差;而一些厂家注重照片的层次丰富、影调细腻。

再有些厂家在意色彩纯正、画面润泽。

所以我们在选择相机时,不能孤立地说那个品牌好、哪个品牌不好。

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喜欢的风格、题材和需要来选择不同的器材。

  由此看来,相机里数码影像生成器的计算程序和方法就是一种ps,并且我们可以在相

  机里编辑,如:

亮度、对比度、饱和度和动态范围等等影响参数。

如果我们不反对相机的这种编修,那有什么理由反对我们通过电脑使我们的图像看起来更好呢?

  

(二)、数码影像的采集理念

  相对于传统的胶片摄影,数码影像的未经调整的初始数码“原片”,似乎是焦点不实、清晰度不够、颜色晦暗、细节层次都不如人意。

这和数码影像的采集理念、感光介质特性及成像程序的计算方式有关,但这仅仅是表象。

  首先数码影像的采集理念不同于胶片。

数码影像的采集摆脱不了“有得必有失”的自然规律。

高反差和丰富层次不可兼得,要想获得高反差,必然会使感光特性曲线的角度变陡,整个曲线的投影面变窄,造成层次损失;高饱和付出的代价是波峰变窄,颜色越饱和获得的过渡层次就会越少。

在高反差(清晰)、高饱和度(鲜艳)和细节层次(宽容度)之间,设计相机的科学家们选择了后者。

他们总结了胶片影响的采集经验(优点与不足)。

采取了低反差采集而获得更多的影像层次;采用低饱和度的色彩采集形式,从而获得更多的色彩信息量。

数码相机的出现也产生了一个底片时代没有大范围出现的问题——就是为了加强中间调的对比度而牺牲高光和阴影,失去层次感。

  第二数码原片焦点发虚是由于数码感光元件的特点决定的。

感光元件的排列是有序的、有节奏的,我们的被摄对象有时也会产生这种固有的节奏条纹;当这两种现象之间以恒定的角度和频率发生干涉时,会产生一种光学现象,叫“摩尔条纹”。

因此数码相机采用低通滤镜、柔焦计算方式、低反差等大量措施来减少和消除这一现象。

但同时也付出了代价,这也是造成ccd或cmos影像松、散、灰、软的原因。

  第三ccd或cmos采集的影像(Raw格式拍摄的照片)实际上就是一张原始的、未经冲洗的电子底片。

对于前面2个原因付出的代价,数码已经准备了解决的方案。

一、在影像生成器中嵌入了很多调整程序,二、许多庞大的后期软件支持数码影像的调整。

因此数码影像必须经过调整才能显示出它的“真面目”。

  第四无论相机对焦多准,拍摄过程的局限性也常常会引起轻微的模糊。

  (三)、人和相机的视觉是不同的,

  这里有一个基本问题:

我们是忠实于原稿还是忠实于观察者(人)的感受?

  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人类的视觉系统有自我调节的功能,而相机却只能忠实的记录它所看到的,比如物体受环境光影响产生不自然的色调时,人眼会自动纠正色偏,在视觉上还原物体的固有色;而相机却不会,它会把那种色偏自动的记录下来。

如果要纠正色偏,那我们就必须要后期。

  还有一个是适应的问题,我们要知道我们眼中的颜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背景色的存在引起了同时的对比效应,我们的视觉会迫使前景色朝着与背景色相反的方向发展,夸大前景色与背景色的差别。

而相机却不会自动遵循这些规则,它拍摄的照片常常充满近似色而缺乏对比。

还有人眼的明暗适应、反光适应等等都是相机不能做到的。

所以这也是数码原片常常看起来失真的原因之一。

这也令摄影师们饱受挫折,要让照片看起来更逼真,这也是我们需要对它修正的。

  (四)、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在传统胶片摄影时代,暗房编修工作早就被摄影界接受为作品创作的一环了。

随着数码摄影的普及,数码暗房——数码照片后期处理也逐渐取代传统的胶片暗房,因此数码暗房也将被广泛接受。

  摄影是艺术的一种表现方式,所以对于前期拍摄、后期编修甚至影像合成的争论正本清源必须从什么是艺术谈起。

  什么是艺术?

  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

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

  式。

艺术的基本含义就是通过人对事物的安排,把创造性的生活与表现情感结合起来,并用语言、音调、色彩、线条等物质手段将形象物质和外观,成为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

创造出美的意境,并经过视觉的、听觉的、以及各种人们可以感知的方式来传达。

形象性与审美性是艺术作品最突出的特征。

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并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人类自由创造能力的体现。

  因此艺术必须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要有人的参与,必须有创作者,二、要具有创造性,创作者用他的想法安排事物,创造出他人能够感知的美的信息。

  因此摄影领域的前期拍摄和事后的暗房处理及影像合成我认为都是艺术的一环,都具了有艺术的两个显著特征,它们都具有艺术性。

  我们数码相机拍出照片只能算是半成品——数码底片,在传统的胶片时代,照片的冲印工作一般在冲印店中经过工作人员的简单后期处理,由于工作人员的处理水平参差不齐,照片的质量也有千差万别。

  在数码影像时代里,后期处理主动权回归到摄影师的手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影像的最小单元——每一像素(bit)的控制权,通过对原片的后期编修,可以挖掘照片的潜质,全面提升照片的品质,拓展镜头的视角,突破光影的极限,赋予作品第二次生命,其实这是摄影艺术的最大突破。

因此数码摄影者在拍一张作品时,就要想到后期要如何处理?

这种数码暗房技术是一个数码摄影者的必备能力。

  一个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会遇到争论并开始不被广泛接受。

我无意介入争论,因为这是个人选择,选择就有道理,就应该尊重。

但问题是我们是否真正解放思想和观念,公正、客观、不带偏见的看待新技术给我们带来什么?

认知新技术的水准。

就像你有了汽车代步,但可能你会,也可能不会扔掉自行车一样的道理。

汽车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享受。

但自行车可以锻炼身体。

  我们有什么理由来拒绝让自己的作品变得更好。

  信念决定目标,目标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果。

当你有极高的兴趣去学习一样技术的时候,首先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好的方法总是让我们事半功倍,少走弯路,学习ps也一样。

  adobephotoshop是由美国adobe公司出品,是目前功能最强大、使用最广泛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之一,它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图像创意处理、照片后期处理等领域。

在众多图片处理软件中,adobephotshop在功能和应用上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是唯一款可以同时满足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使用需求的图片处理软件。

  正因为它的功能强大,命令繁多,而且adobe公司不断推出新的版本,在添加新功能的同时却不想删除原有的功能,这样新的版本就变得越来越大,这样使我们的学习面临更大的挑战。

  当我们进入photshop的时候,我们仿佛来到了魔鬼藏宝的洞穴,令你眼花缭乱,也许开始你会欣喜万分,但到最后不知道自己该带走什么,因为你的选择太多了。

  有时候同样的一种结果可以有好几种方法或不同的命令来完成。

有时候是等价的,但有时候却不是,那我们是不是把所有的工具、命令和方法全部一个一个的去记熟、学会。

我做不到,我想你们也做不到,我甚至怀疑ps设计团队里的人是不是能够做到。

那我们只有选择我们要用到的,还有我们认为是最好的来学习。

那什么才是最好的?

这个选择看起来很难,但其实很简单。

最佳的功能往往是最常用用的工具,比如:

曲线、锐化等。

  很多图像处理方法都能明显的改善你的图像,使你的图像变的比原来的好。

但是判断处理后的图像比原来好的容易,难的是你想象它还能有多好。

我们对自己要有所要求,我们必须向往好的无与伦比的图像。

在处理之前你不一定需要确切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你得乐意说出、能够说出你是否喜欢自己看到的东西。

一幅图修到何时为止?

应该是在它不能更好

  的时候,而不是足够好的时候。

你需要知道这幅图那些地方有缺陷不讨你喜欢,然后修正它,直到乐意说出、能够说出你看到的东西。

  比如ps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自动调整命令。

类似的,数码相机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优化功能,它们常常很管用,能够很容易得改善你的图像。

但是它们不能算是更好。

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因为我们自己能做的更好,所以我们不选择用它们。

  传统的学习方法往往从基础命令开始学起。

这就跟中国的教育体制一样,从幼儿园的认字开始——学前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门一门的功课去苦读,但大学毕业以后,很多人进入社会往往都学非所用。

我不想批评中国的教育制度,也没有资格批评传统的ps学习方法,从而引起不必要的争论。

我只想我们能不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从而改变一样我们的学习观念,以便能够快速的提升我们的后期技术。

  有时候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学习这些枯燥的基础命令和工具。

结果是面对一张待修的照片时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最好。

然后用这个工具修一下这里、哪个工具调一下那里,用了很多花里胡哨的命令和滤镜。

一张图用了几十、甚至上百个图层,以此证明自己对ps是多么的熟悉。

但他不知道ps调修是个有损技术,是把双刃剑,每操作一次都会破坏图片的像素。

  我们必须记住一点,在ps调修过程中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是最好的方法。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让感性指挥自己的思维,往往缺少理性的思考。

我们只知道这样操作会是这样的结果,而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比如我们使用s型曲线来增加图像的对比度时,并不知道这样操作为什么会增加图像的对比度。

因此调修是随意的进行,甚至你的学习体会也是随意的,最终陷入工具和命令的漩涡不能自拔。

这也是很多人感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瓶颈”。

  我提倡我们能不能打破一下这种常规的观念,比如:

我们想想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认识通道开始学起,因为ps的所有调修,其实归根彻底就是调修通道。

认识通道的是时候我们就需要知道什么是色彩空间,那我们就去学习色彩空间。

调修通道的时候我们需要用曲线、应用图像、计算等命令,那我们就去学习这些命令。

用这样的方法有选择的学习我们要用到的或经常用到的工具和命名,忽略那些我们用不到的或不经常用的命令和工具。

这样就能事半功倍,只有这样才能突破一些难以突破的瓶颈。

我认为不仅仅是后期技术,整个摄影的理念都应该这样。

——突破常规,走别人不一样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