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康仁医眼科学名词解释修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6962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7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首康仁医眼科学名词解释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京首康仁医眼科学名词解释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京首康仁医眼科学名词解释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京首康仁医眼科学名词解释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京首康仁医眼科学名词解释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首康仁医眼科学名词解释修改.docx

《北京首康仁医眼科学名词解释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首康仁医眼科学名词解释修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首康仁医眼科学名词解释修改.docx

北京首康仁医眼科学名词解释修改

 

 

市场部内部培训手册

 

眼球解剖图

眼科重点名词解释

眼表病篇

眼表是指参与维持眼球表面健康的防护体系中的所有外眼附属器。

包括上、下睑缘间的全部粘膜上皮。

由角膜和结膜构成。

角膜名词解释:

什么是角膜?

角膜(Cornea)位于眼球前壁的一层透明膜,约占纤维膜的前1/6,从后面看角膜呈正圆形,从前面看为横椭圆形。

成年男性角膜横径平均值为11.04mm,女性为10.05mm,竖径平均值男性为10.13mm,女性为10.08mm,3岁以上儿童的角膜直径已接近成人。

中央瞳孔区约4mm直径的圆形区内近似球形,其各点的曲率半径基本相等,而中央区以外的中间区和边缘部角膜较为扁平,各点曲率半径也不相等。

从角膜前面测量,水平方向曲率半径为7.8mm,垂直方向为7.7mm,后部表面的曲率半径为6.22-6.8mm。

角膜厚度各部分不同,中央部最薄。

角膜结构;角膜(Cornea)是眼睛最前面的透明部分,覆盖虹膜、瞳孔及前房,并为眼睛提供大部分屈光力。

加上晶体的屈光力,光线便可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构成影像。

角膜有十分敏感的神经末梢,如有外物接触角膜,眼睑便会不由自主地合上以保护眼睛。

为了保持透明,角膜并没有血管,透过外界空气、泪液及房水获取养份及氧气。

角膜分为五层,由前向后依次为:

上皮细胞层(epithelium)、前弹力层(laminaelasticaanterior又称Bowman膜)、基质层(stroma)、后弹力层(laminaelasticaporterior又称Descemet膜)、内皮细胞层(endothelium)。

上皮细胞层厚约50um,占整个角膜厚度的10%,由5-6层细胞所组成,角膜周边部上皮增厚,细胞增加到8-10层。

过去认为前弹力层是一层特殊的膜,用电镜观察显示该膜主要由胶原纤维所构成。

基质层由胶原纤维构成,厚约500um,占整个角膜厚度的90%,实质层共包含200-250个板层,板层相互重叠在一起。

板层与角膜表面平行,板层与板层之间也平行,保证了角膜的透明性。

后弹力层是角膜内皮细胞的基底膜,很容易与相邻的基质层及内皮细胞分离,后弹力层坚固,对化学物质和病理损害的抵抗力强。

内皮细胞为一单层细胞,约由500000个六边形细胞所组成,细胞高5um,宽18-20um,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央部,为椭圆形,直径约7um。

1、角膜软化症:

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的高度营养障碍造成的早期角膜、结膜上皮干燥、变质,晚期出现角膜基质层的坏死、崩溃。

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常为双眼受累。

2、角膜擦伤:

一些外界物体特别是表面较粗糙的固体物接触或擦过角膜表面时,均可造成角膜不同程度的擦伤,如角膜上皮缺损或剥脱等。

3、丝状角膜病变:

角膜上皮部分剥脱、呈卷丝状,一端附着在角膜表面,另一端游离的状态,称为丝状角膜病变

4、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keratoconus)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为特征,致角膜中央部向前凸出呈圆锥形及产生高度不规则近视散光和不同视力损害的原发性角膜变性疾病。

其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多种综合征的组成部分。

其多发生于青春期前后,不伴有炎症。

晚期会出现急性角膜水肿,形成瘢痕,视力严重受损。

广义的圆锥角膜包括两种类型:

前部型圆锥角膜和后部型圆锥角膜,后者又可分为完全性和局限性。

狭义的圆锥角膜一般仅指前部型圆锥角膜。

5、结核性角膜病变:

结核是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至今仍为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结核病主要引起肺部感染,眼睑眼眶、泪器、结膜。

角膜、巩膜、葡萄膜视网膜以及视神经等眼部组织均可直接或间接受到感染。

角膜可发生多种结核性病变

6、麻风性角膜病变:

麻风(leprosy)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极为慢性具较低传染性的疾病。

主要累及皮肤及外周神经,严重者可致容貌毁损和肢体畸残。

该病流行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

麻风除侵及皮肤及外周神经引起麻风结节病变外,还可侵犯体内各脏器及组织,眼也是最常受累的器官。

7、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

为一种双眼对称性角膜基质出现网格状混浊、视力损害较重的遗传性角膜病变。

8、Fuchs内皮营养不良:

又叫滴状角膜(corneaguttata),是一种常见现象,随年龄其发生率显著增加。

许多滴状角膜患者,角膜其他方面表现正常且不影响视力。

少数患者发生角膜基质和上皮水肿,可引起视力显著减退

9、角膜基质炎:

发生在角膜基质内的一种炎症,不形成溃疡是其特征。

以胎传性梅毒感染引起的最为典型,经常波及双眼,主要发生于少年,目前国内已极罕见。

结核、风湿、麻风等疾病亦可波及眼部而发生角膜基质炎[1]。

患眼有怕光、流泪、眼痛、异物感和视力减退等症状。

眼睑常处于痉挛状态,难以自行睁开。

角膜混浊一般从边缘部开始,逐渐向角膜中央扩展;炎症高潮时,角膜因肿胀而变得很厚,但从不出现溃疡。

10、Thygeson浅层点状角膜病变:

是一种病因不明、与系统性疾病无关的慢性隐匿性角膜上皮炎。

病史长,有间歇性异物感,结膜反应轻微,症状自发性缓解或加剧

11、角膜葡萄肿:

是指角膜部位包含虹膜的组织向前异常隆凸。

临床表现临床上可表现为整个角膜隆凸,外观上有牛眼之称。

大部分病例视力丧失。

12、Terrien角膜边缘性变性:

是角膜边缘部变性的一种特殊类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慢性、双侧性角膜边缘部伴有浅层新生血管形成的角膜实质层萎缩、沟状变薄,最终发生角膜向前膨隆、穿孔、虹膜脱出而致眼球严重受损

13、角膜鳞状细胞癌:

角膜鳞状细胞癌(cornealsquamouscellcarcinoma)为来源于角膜上皮的恶性肿瘤。

原因不明,可原发于健康的角膜上皮,也可以是角膜上皮内上皮癌(原位癌)突破上皮基底膜侵犯深部角膜所致

14、角膜营养不良:

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组少见的遗传性、双眼性、原发性的具有病理组织特征改变的疾病,与原来的角膜组织炎症或系统性疾病无关。

此类疾病进展缓慢或静止不变。

在患者出生后或青春期确诊。

 

15、角膜云翳:

角膜炎时。

若浅层的瘢痕性混浊薄如云雾状,通过混浊部分仍能看清虹膜纹理,称为角膜云翳。

 

16、角膜白斑:

角膜溃疡区上皮愈合,前弹力层和基质层的缺损处由瘢痕组织填充,如瘢痕厚而呈瓷白色的混浊,不能透见虹膜者称为角膜白斑。

 

17、角膜后沉着物(KP):

炎症细胞渗出物及脱失的色素等随房水对流,由于循环时温差的关系,靠近虹膜侧房水流动向上,靠近角膜侧房水流动向下,炎症细胞等可沉着于角膜后壁,形成尖端向角膜中心的三角形排列,称为角膜后沉着物。

 

18、角膜葡萄肿:

(Corneal staphyloma Corneal staphyloma)指角膜部位包含虹膜的组织向前异常隆凸。

 临床表现 临床上可表现为整个角膜隆凸,外观上有牛眼之称。

大部分病例视力丧失。

 

眼睑名词解释

什么是眼睑?

眼睑(eyelids)俗称眼皮,位于眼球前方,构成保护眼球的屏障。

眼睑分上睑和下睑,上、下睑之间的裂隙称睑裂。

睑裂的内、内眦呈外侧端分别称内眦和外眦。

钝圆形,附近有一微陷的空间,叫做泪湖,泪湖底上有蔷薇色的隆起称泪阜。

上、下睑的内侧端各有一小突起,突起的顶部有一小孔,叫泪点,是泪小管的开始处。

组织结构:

有上睑、下睑、内眦、外眦、上泪点、下泪点、睑缘和睑裂等

眼睑由浅及深分别是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睑板和睑结膜。

[1] 

(1)皮下组织:

为疏松结缔组织、易水肿。

(2)肌层:

主要是眼轮匝肌和提上睑肌。

(3)睑板:

有睑板腺。

眼睑分上睑和下睑,上、下睑之间的裂隙称睑裂。

睑裂的内、外侧端分别称内眦和外眦。

内眦呈钝圆形,附近有一微陷的空间,叫做泪湖,泪湖底上有蔷薇色的隆起称泪阜。

上、下睑的内侧端各有一小突起,突起的顶部有一小孔,叫泪点,是泪小管的开始处。

上、下睑都有前、后两面。

前面为皮肤,后面为结膜。

二者之间有皮下组织,肌层和睑板。

前后两面移行部叫脸缘。

睑缘有睫毛约2、3行,上下睫毛均弯曲向前,故闭眼时并不妨碍睑裂的关闭。

睫毛有防止灰尘进入眼内和减弱强光照射的作用。

睫毛根部有睫毛腺,此腺的急性炎症即称麦粒肿。

眼睑的皮肤细薄,皮下组织疏松,故可因积水或出血而肿胀。

肌层主要是眼轮匝肌的睑部,该肌收缩时睑裂关闭。

睑板tarsus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呈半月形。

上、下睑板的内、外侧端各合成水平走行的结缔组织带附着于眶缘,称睑内侧韧带和睑外侧韧带。

睑板内有许多睑板腺,与睑缘成垂直排列,并开口于睑缘。

睑板腺分泌油样液体,有润滑睑缘防止泪液外溢的作用。

睑板腺被阻塞时,形成睑板腺囊肿,亦称霰粒肿。

 

19、睫状充血:

是指位于角膜缘周围的表层巩膜血管的充血,是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一个常见体征,但角膜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也可引起此种充血。

 

20、睑板腺囊肿:

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以往称霰粒肿。

它由纤维结缔组织包囊,囊内含有睑板腺分泌物及包括巨细胞在内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21、霰粒肿:

霰粒肿(chalazion)是一种睑板腺的慢性炎症肉芽肿(lipogranuloma)。

是在睑板腺排出管的管道上阻塞和脂性分泌物潴留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霰粒肿又称睑板腺囊肿,中医名为胞生痰核。

是睑板腺的排出管道阻塞,腺体分泌物滞留在睑板内,形成的一种慢性炎症性肿物。

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无大痛苦,不影响视力,有自愈倾向,预后良好。

22、翼状胬肉:

一种慢性结角膜病变,因其形似昆虫的翅膀故名。

 

23、上睑下垂:

由于提上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或其他原因所致的上睑部分或全 部不能提起,遮挡部分或全部瞳孔者称上睑下垂。

 

24、睑内翻:

是指眼睑,特点是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位置异常。

泪液名词解释

25、泪膜:

通过眼睑的瞬目活动,将泪液涂布在眼表形成的7~10mm厚的超薄层。

构成从外到内:

水样层、酯质层、粘蛋白层。

 

26、泪膜破裂时间:

(BUT)方法是在结膜囊内滴入荧光素纳溶液,被检者瞬目几次后平视前方,测量者在裂隙灯的钴蓝光下用宽型裂隙光带观察,从最后一次瞬目后睁眼至角膜出现第一个黑斑即干燥斑的时间为泪膜破裂时间。

 

27、干眼症:

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总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引起眼表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

28、眼球穿通伤:

锐器造成眼球壁全层裂开,称为眼球穿通伤。

 

29、眼球贯通伤:

钝器或高速飞行的金属碎片刺透眼球壁为眼球贯通伤。

30、流泪:

泪液分泌增多,排出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外。

31、泪溢:

排出受阻,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称为泪溢。

  

 

眼内病篇

什么是屈光系统?

按照物理学原理,屈光系统是通过凸透镜的折射与反射作用,而完成的一个屈光反应过程。

另外,根据光学原理,外界的物距与眼内的成像距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当看远物时,入眼的光是平行光,然后通过眼球的光学系统,恰好将成像落在了正常眼的视网膜上,所以,看到的物体是清楚的;当看近物时就不同了,由于视物体的距离变小,入眼的光线就会呈散发状态,从而导致眼内的成像距离反而增大,与此同时,眼内屈光系统无法将成像清晰地落在视网膜的焦点上,所以,看到的物体就不十分清楚。

此时,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就会动员眼生理性的同步近反射调节机能,通过屈光调节反应自行完成或弥补这一过程,这一过程在医学上称为调节反应。

在这种生理性的调节反应过程中,人眼就会相继出现反射性的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曲率增大;屈光力增强;两眼球视轴汇聚;瞳孔收缩。

通过这一系列的生理性调节反应,不仅能很快在视网膜形成清晰的物象,还可以成像到两眼视网膜对称的位置上。

然后,由被感受激活的感光细胞,通过神经视觉通路(视路),将已成像的信息传向大脑枕叶皮质视中枢,最终获得双眼视觉。

这时候所看到的物体就会十分清楚。

但是,在这解剖、生理性的调节反应中,是完全依赖于复杂的化学、物理反应、调节机制来完成和保持的。

那么,一旦这一复杂的化学、物理反应、调节机制遇到体内、体外各种因素的破坏,必将会改变人眼的屈光系统,导致屈光不正。

并根据屈光调节反应系统的破坏情况与程度的不同,相继就会患上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近视、弱视,或远视现象。

 

屈光系统组成

屈光名词解释

32、视野:

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力。

据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33、视路:

指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对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在临床上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

 

34、等视线:

视岛上任何一点的垂直高度即表示该点的视敏度,同一垂直高度各点的连线称为视岛的等高线,在视野学上称为等视线。

 

35、调节:

(Accommodation)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36、屈光不正:

Ametropia(refractive error)当眼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作用,不能在黄斑中心凹形成焦点,此眼的光学状态称为非正视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屈光不正。

 6. 正视:

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集,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37、远视:

当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后为远视。

38、近视:

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为近视。

 

39、弱视:

(Amblyopia)在视觉系统发育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40、斜视:

(Strabismus) 由于中枢管制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视轴呈分

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称为斜视。

 

41、老视:

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

大约在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42、散光:

(astigmatism)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形成两条焦线或弥散斑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

43、屈光度:

光线由一种物体射人到另一种光密度不同的物质时,其光线的传播方向产生偏折,这种现象称为屈光现象,表示这种屈光现象大小的单位是屈光度,常用“D”来表示。

44、曲率半径:

曲率的倒数就是曲率半径。

曲线的曲率。

平面曲线的曲率就是针对曲线上某个点的切线方向角对弧长的转动率,通过微分来定义,表明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

45、前房深度(ACD):

前房深度是角膜后面至晶体前面的距离,前房深度检查是使用带图像分析系统的裂隙灯测量通过前房的“光学部分”。

46、瞳孔直接对光反射:

光线照射一侧眼时,引起两侧瞳孔缩小的反应,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光照侧的瞳孔缩小,称为瞳孔直接光反射。

47、前房角:

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

在其内可见到如下结构:

Schwalbe线、小梁网和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

 

48、房水闪辉:

炎性渗出物进入房水,在裂隙灯窄光带斜照下,可见闪光及渗出颗粒在浮动,这种现象称为房水闪辉。

 

白内障名词解释

什么是白内障?

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称为白内障,此时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

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

白内障种类:

1.先天性白内障

又叫发育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多为静止型,可伴有遗传性疾病,有内生性与外生性两类,内生性者与胎儿发育障碍有关,外生性者是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造成损害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分为前极白内障,后极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及全白内障。

2.后天性白内障

出生后因全身疾病或局部眼病,营养代谢异常,中毒,变性及外伤等原因所致的晶状体混浊,分为6种:

①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又叫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与多因素相关,如老年人代谢缓慢发生退行性病变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日光长期照射,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根据初发混浊的位置可分为核性与皮质性两大类。

②并发性白内障(并发于其他眼病)。

③外伤性白内障。

④代谢性白内障。

⑤放射性白内障。

⑥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

49、白内障:

晶状体混浊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视力者称为白内障,其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等,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是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

当晶状体混浊使矫正视力下降至0.7以下时称为白内障。

 

50、皮质性白内障:

皮质性白内障,是老年性白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视力逐渐下降。

51、核性白内障:

少见,发病较早,进展较慢,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

多见于高度近视及常处于紫外线照射环境的患者。

其混浊多由胚胎核开始,渐向成年核发展。

由于愈近中心部位色调愈浓,晶体呈褐色,密度增加,可出现第二视力。

52、后囊下白内障:

据最新的调查表明,30岁到45岁的中青年人已从原先的不足10%上升到17%,很多患者患的是因手机、电脑等微波辐射性因素导致的后囊性白内障病。

53、后发性白内障(PCO):

后发性白内障是指白内障经手术摘出后,或外伤性白内障皮质部分吸收后,在瞳孔区残留晶状体皮质或形成纤维机化膜的一种特殊状态。

54、先天性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其发生率在我国为0.05%。

白内障能导致婴幼儿失明或弱视,失明儿童中有22%~30%为白内障所致,已成为儿童失明的第二位原因。

可为单纯性白内障或伴发眼部或额面部的发育异常。

 

人工晶状体名词解释

什么是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又称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是经手术植入眼睛里代替摘除的自身混浊晶体的精密光学部件。

55、人工晶体(IOL):

或称假晶体,也叫作眼内眼镜,是一种植入眼内的人工透镜,取代天然晶状体的作用。

56、人工晶体按放置位置分类:

可以分为前房固定型人工晶体、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后房固定型人工晶体。

57、有支撑袢的人工晶体:

其光学镜片和袢可以是整体加工而成,为一体式人工晶体;也可分别加工而后将袢安装于镜片之上,为三体式人工晶体。

58、后房固定型人工晶体:

通常人工晶体最佳的安放位置是在天然晶状体的囊袋内,也就是后房固定型人工晶体的位置,在这里可以比较好的保证人工晶体的位置居中,与周围组织没有摩擦,炎症反应较轻。

59、前房固定型人工晶体:

对于校正屈光不正的患者,可以保留其天然晶状体,进行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PIOL)植入。

60、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

对于手术中出现晶体囊袋破裂等并发症的患者,可以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或者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

61、人工晶体按材料分类:

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硅胶(Silicone)、水凝胶(Hydrogel)、丙烯酸酯(Acrylic)。

62、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

PMMA作为材料制成的人工晶体应用于临床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PMMA是较理想的制造人工晶体的材料,它具有光学性能好,在眼内无刺激作用,无生物降解作用,无明显的退变现象等特点。

优点:

PMMA材料有着透光性好,质轻,不易破碎,性能稳定,耐用,对衰老及环境的变化有较高的抵抗性,还可以抗酸、抗碱、抗有机溶剂等。

缺点:

由于其硬度高,手术中如果直接接触角膜内皮,会造成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

另外较大能量的YAG激光可损伤PMMA人工晶体的光学部,给后发障的治疗带来影响。

随着超声乳化手术的普及,需要人工晶体可以从2.8—3.2mm宽的切口植入囊袋内,而PMMA材料硬,光学部直径不能缩小,因此应用受限。

63、硅胶(Silicone):

硅胶(silicone)材料的人工晶体于1984年开始研制,90年代普遍应用于临床,为第一代软性人工晶体,它是一种高分子聚合体,主要成分是甲基乙烯硅油,硅胶的屈光指数为1.41~1.46,比重为1.0,较PMMA轻。

优点:

稳定性好、抗老化强,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高温加热消毒,能折叠以适应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

缺点:

硅胶材料容易产生静电,因而使眼内的代谢产物粘附于人工晶体光学部表面,成为钙化斑;硅胶材料更容易引起后发障;硅胶的屈光指数低,容易被YAG激光损伤。

64、水凝胶(Hydrogel):

水凝胶(Hydrogel)即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它具有网状空间结构,由于羟基而具有吸水性,制成的人工晶体为三片式。

优点:

具有亲水性,水分子物质可通过,可折叠,耐高温,可高温加热消毒,同时化学稳定性好,韧性好,不易折断,其屈光指数为1.43,以水凝胶为材料制成的人工晶体植入时可折叠或脱水植入。

缺点:

主要为“毒性晶体综合症(ToxicLensSyndrome)”,由于水凝胶的网状结构,使眼内组织的代谢产物可进入并沉积于其中,有些蛋白质还会与水凝胶材料发生紧密结合,而改变了人工晶体的光学特性和生物相容性,使其透明度降低。

65、丙烯酸酯(Acrylic):

丙烯酸酯为PMMA的衍生物,是苯乙基丙烯酸酯和苯乙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物。

丙烯酸酯是目前临床最好的可折叠人工晶体材料,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Lenstec的SOFTEC可折叠人工晶体系列,AMO公司的Sensar可折叠人工晶体,以及博士伦公司的enVista可折叠人工晶体等。

丙烯酸酯分亲水性和疏水性两种。

66、亲水性丙烯酸酯:

由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通过化学交联共聚结合而成,其亲水表面给细胞的增生和迁移提供了合适的基质,晶状体上皮细胞在其表面增生的发生率较高,但宿主抗异体细胞反应较轻,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的沉积发生校少。

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导致后发障的发生率较高,但也有报道此材料改成直角方边后,后发障发生率并未明显提高。

此人工晶体对硅油的粘附很少,可用于玻璃体硅油手术。

67、疏水性丙烯酸酯:

由苯乙酸酯和苯乙基丙烯酸甲酯的多聚物组成,有质量较轻、相对随性、柔韧性的特点,其屈光指数相对较高(1.44~1.55),因此它比硅凝胶更薄。

但是高折射率使患者术后眩光等不良光学现象增加。

研究表明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体能抑制后发障的的产生,并且已有不会产生香槟液泡的产品问市,免于术后视力再受液泡影响。

丙烯酸酯对硅油的粘附要远少于硅凝胶人工晶体

 

68、人工晶体按形状分类:

一片式、三片式、

三片式人工晶体一片式人工晶体

一片式人工晶体:

指整片晶体所有部分都是连体的,是从同一块材料上切割成的

三片式人工晶体:

指晶体的襻和光学部是由不同的多钟材料拼接而成的

69、人工晶体按功能划分:

球面人工晶体、非球面人工晶体、多焦点人工晶体、可调节人工晶体;

球面人工晶体:

可以改善白内障患者的视力,但是由于其光学部的设计会对患者造成球面像差,所以视觉质量并不理想。

非球面人工晶体:

光学部采用非球面设计,减轻相差而提高对比度的人工晶体。

植入非球面人工晶体可以获得较好的对比敏感度,减轻术后眩光、光晕和夜视力下降等不良现象发生,使人工晶体眼更接近生理状态。

多焦点人工晶体:

A,多区多焦型,有二区、三区、四区、五区等,即把人工晶体分为中心区,周围环状区,各部位屈光度不同,一般差2.5D,形成二个焦点,一个看近,一个看远。

此类晶体的缺点是远近视力受瞳孔大小、环境光线强弱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