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文言文原文+翻译+赏析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6889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人教版文言文原文+翻译+赏析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初中人教版文言文原文+翻译+赏析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初中人教版文言文原文+翻译+赏析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初中人教版文言文原文+翻译+赏析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初中人教版文言文原文+翻译+赏析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人教版文言文原文+翻译+赏析全.docx

《初中人教版文言文原文+翻译+赏析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人教版文言文原文+翻译+赏析全.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人教版文言文原文+翻译+赏析全.docx

初中人教版文言文原文+翻译+赏析全

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知识点大全

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

我回忆自己年幼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直视太阳。

(当我)见到微小的事物,必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嗡嗡声如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舞。

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变成白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形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此我高兴得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观察,把丛草比作树林,把虫蚁比作为野兽,把土块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凭着想像在其中游玩,(感到)安适愉快十分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

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推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

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我定了定神,捉住了这只蛤蟆,用鞭子抽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别的院子去了。

知识点大全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自传体散文)。

题目是编者加的。

沈复(1763-?

)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余:

人称代词,我。

3.忆:

回忆。

4.稚:

幼小。

5.张目:

张大眼睛。

6.明察秋毫:

形容视力好。

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7.藐:

小。

8.细:

仔细。

9.故:

所以10.物外:

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以外。

11.私:

私下里,暗暗地。

 12.于:

在。

13.则:

那么,就。

14.或:

有时。

15.项为之强(jiāng):

脖子因此变僵了。

项:

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6.素:

未染色的。

素帐:

未染色的帐子。

17.徐:

慢慢地。

18.以:

用。

19.使:

让。

20.而:

并且。

21.作:

当做。

22.观:

景观。

23.唳(lì)鸟鸣24.为之:

因此。

25.怡然:

安适、愉快的样子。

然,……的样子。

26.项:

脖颈,颈。

27.以……为……:

把……比作……。

28.怡然:

安适、愉快的样子。

怡然自得: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29.兴:

兴致。

30..盖:

原来

31.虾(há)蟆:

癞蛤蟆。

 在古文中,“虾”相当于“蛤”(但在考试中一般不会出现)

32.方:

正。

 33.鞭:

名词动用,用鞭子抽打 

34.之:

代词,它指虾蟆。

35.驱:

驱赶。

 

36.庞然大物:

体积庞大的东西(后来引申为外表上强大而实际很虚弱的东西)

37.果:

果真38.林:

森林

39.怡然自得:

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40.私拟作:

(我)暗暗把他们比作

物外之趣的三件事:

  1.观蚊如鹤: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观蚊成鹤]

  2.神游“山林”: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驱赶蛤蟆: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出自本文的成语:

  明察秋毫(形容视力极佳)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

  夏蚊成雷(形容蚊子很多。

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倒装句:

徐喷以烟(即以烟徐喷)

山市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翻译: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

(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

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碧绿的瓦,屋脊高高翘起,这才明白原来是(出现)“山市”了。

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了。

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用亿万来计算。

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

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一直连接到云霄与天河,(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

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

(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不一。

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字词解释

1、山市:

山市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2、奂山:

山名。

旧淄川县有涣山,也写作焕山。

3、邑:

县。

这里指清代淄川县,今属淄博市。

4、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

恒,经常。

然,但是。

数年,许多年。

5、同人:

同业的朋友。

6、饮:

喝酒

7、青冥:

青天,天空。

青,形容天空的颜色。

冥,形容天高远无穷的样子。

8、相顾: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9、念:

心想。

10、近中:

近处。

11、禅院:

寺院。

禅,佛教用语,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12、无何:

不久,不一会儿。

13、碧瓦飞甍(méng):

青色的瓦和翘起的屋檐甍,屋檐。

14、始悟:

才明白。

始:

才,悟:

明白

15、未几:

不久,不一会儿。

与前边的“无何”含义相同。

16、高垣睥睨:

高高低低的城墙。

高垣,高墙。

睥睨,又写做“埤堄”。

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

 

17、连亘:

连绵不断。

18、中有楼若者:

其中有的像楼房。

19、堂若者:

有的像厅堂。

堂,厅堂。

20、坊若者:

有的像街巷。

坊(fǎng),街巷,店铺。

21、历历在目:

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22、以:

23、莽莽然:

这里形容尘土之大。

莽莽,广大。

24、依稀:

隐隐约约。

25、既而:

一会儿。

26、一切乌有:

这个词用来形容什么都没有,或者也可以用来形容漏得或者消磨、消耗得所剩无几。

现指,所有的(景象)都没有了。

乌有,没有。

乌,同【无】。

27、危楼:

高楼。

危,高。

28、直接:

一直连接。

29、霄汉:

云霄与天河。

30、窗扉:

窗户。

31、皆:

32、洞开:

大开。

洞:

像洞一样。

33、裁如星点:

才像星星那么小。

裁,同【才】,仅仅。

34、黯然缥缈:

昏暗得看不分明。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35、而:

连词,表示承接。

36、往来屑屑:

形容来往匆匆。

屑屑,忙碌的样子。

37、或:

有的。

38、凭:

靠着。

39、不一状:

姿态不一。

40、逾时:

过了一会儿。

41、倏忽:

突然。

42、人烟市肆:

人家和商店。

市肆,集市。

肆,店铺。

43、遂:

终于。

44、孤:

孤零零

44、耸:

耸立46、惊疑:

惊奇,疑惑

47、碧:

青绿色48、同人:

同业朋友 

48、然:

但是50、数:

51、明(出自文中“则明渐少”):

光亮,

52、行(出自文中“又闻有早行者”):

赶路(另一说行也为走的意思

53、与世无别:

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

54、孙公子禹年:

对孙禹年的尊称。

55、风定天清:

大风停止,天空晴朗。

56、孤塔耸起:

意思是孤零零的一座塔耸立起来。

57、直接霄汉:

古意:

无限接近于天河,形容山高。

今意:

直直的插入云霄与天河,比喻山高景色美。

58、市肆:

集市。

肆,店铺。

59、历历在目:

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

60、黯然飘渺:

昏暗的看不分明。

词类活用

窗扉皆洞开(洞:

像洞一样,名词作状语)。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名词作状语依次译为:

像楼一样,像厅堂一样,像街巷一样)。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咏雪翻译:

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讲解诗文。

不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太傅的哥哥的儿子谢朗说:

“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太傅的大哥的女儿谢道韫说:

“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

”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谢道韫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就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嬉戏。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您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节。

”友人感到很惭愧,想下车拉住元方表示道歉,但元方看也不看他一眼径直走进了家门。

咏雪文学知识

《世说新语》原为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三十六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鲁迅曾指出:

“《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作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谢太傅:

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字词解释

(1)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

不如)(因:

凭借)(“因”在这里有特殊含义)

(2)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

讲解)(论:

讨论)

(3)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

不久,一会儿)(骤;迅速)(欣然:

高兴的样子)

(4)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

这里当“子侄辈”讲,即年轻一辈)

(5)内集:

家庭聚会。

(6)胡儿:

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7)差可拟:

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8)无奕女:

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9)王凝之:

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与友期文学知识

  陈太丘:

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

字词解释

1、期行:

相约同行。

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2、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3、过中:

过了正午。

4、至:

5、舍去:

不再等候而走了。

舍,丢下;去,离开

6、乃至:

(友人)才到。

乃:

才。

7、戏:

玩耍,游戏。

8、尊君在不(fǒu):

你父亲在吗?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假字,通“否”。

9、君:

您。

10、家君:

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1、引:

拉,这里指表示歉意的动作。

12、顾:

回头看。

13、信:

诚信,信用。

14、与:

和15、时年:

这年(那时)。

16、非:

不是。

17、相委而去:

丢下我走了。

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委,丢下,舍弃。

而,表转折。

18、君:

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19、惭:

感到惭愧。

20、礼:

礼貌。

21、引之:

拉住。

22、不:

不,“不”通“否”。

23、已去:

已经离开。

24、哉:

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

25、曰:

说26、则:

就是

古今异义

1:

儿女古义:

子侄辈,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

指子女

2:

因古义:

趁,乘,凭借今义:

因为

3:

文义古义:

诗文今义:

文章的意思

古今异义词

  去古意:

离开今意:

到、往

  委古意:

丢下、舍弃今意:

委屈、委托

  顾古意:

回头看今意:

照顾

一词多义

期:

1、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2、失期,法皆斩(期限)

引:

1、下车引之(拉)2、属引凄异(延长)

信: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信用)2、谓为信然(确实)3、与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寓言两则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fǔ)。

塞翁失马

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者②,马无故亡③而入胡。

人皆吊④之,其父曰:

“此何遽⑤不为福乎?

”居⑥数月,其马将⑦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⑧而折其髀⑧。

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⑩者引弦而战⑾。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⑿。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

宋国有一个富人,一天下大雨,(他们家的)墙坍塌下来。

他的儿子说:

“如果不赶紧修补它(这里指墙),一定会失窃的。

”邻居家的老人也这么说。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这富人认为儿子是十分聪明的,却怀疑是邻居老人干的事。

节章出处:

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战国末期的韩国人,其著作收录在《韩非子》中。

著名哲学家,法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

 靠近长城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位精通术数的人。

一次,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邻居们都为此来慰问他。

那个老人说:

“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

”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邻居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

那个老人说:

“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坏事呢?

”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

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

那个老人说:

“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长城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部分人死了。

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启示:

福祸不单行。

我们要善于用冷静的头脑,辩证的眼光看待福与祸。

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可以转化为祸,祸也可变化成福。

好事和坏事在一定条件可以互相转换。

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tí)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有些版本为“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通“攀”】仲永环谒(yè)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chèn)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翻译: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

“他的才能已经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

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二、字词解释

实词1.伤:

意动用法对……感到悲伤

2.民:

平民百姓3.世:

世代

4.隶:

隶属5.耕:

耕田

6.生:

生长到7.年:

8.未:

不9.尝:

曾经

10.识:

认识

11.书具:

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

书,书写(名词作动词)

12.忽:

忽然

13.啼:

出声地哭

14.求:

15.异:

对……(这里指仲永向他索要书写工具)感到诧异(惊奇)

16.焉:

他,代指仲永

17.借旁近:

就近借来。

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18.与:

19.即:

立即,立刻

20.书:

书写,写

21.并:

并且22.自:

自己

23.为:

题写24.名:

名字

25.其:

这26.以:

把27.养:

奉养,赡养

28.收:

团结29.为:

当做,作为

30.意:

意思31.传:

传送

32.一:

全33.观:

观看

34.自:

从35.是:

36.指:

指定37.作:

写作

38.立:

立刻39.就:

完成

42.其:

它,代诗43.文:

文采

44.理:

道理45.皆:

46.可:

值得47.观:

观赏

48.者:

……的地方(方面)49.邑人:

同县的人

50.奇:

对……感到惊奇51.之:

代指仲永的才华

52.稍稍:

渐渐

53.宾客:

用宾客的礼仪款待他(方仲永)的父亲,宾,名词做状语

54.其:

他的,代仲永的55.或:

有的人

56.以:

用57.乞:

索要

58.之:

它,代诗59.利:

认为是有利可图的

60.其:

这61.然:

这样62.日:

每天

63.扳:

拉,此指强拉64.环:

四处,到处(全,遍)

65.谒:

拜访66.使:

让67.余:

第一人称代词,我

68.闻:

听说,听闻69.之:

它,代这件事

70.从:

跟随71.先人:

指作者死去的父亲

72.还:

返回73.于:

在74.令:

75.作:

写76.称:

符合,相当77.时:

时候

78.之:

的79.闻:

传闻80.还:

返回

81.自:

从82.复:

又,再83.问:

询问

84.泯:

消失85.然:

……的样子

虚词86.矣:

了87.之:

的88.通:

通达

89.悟:

聪慧90.受:

承受91.之:

它,代通悟

92.天:

先天93.之:

它,代天资

94.贤:

胜过95.于:

比96.材:

同“才”,才能

97.远:

差距大98.卒:

最终99.之:

语气助词,可不译

100.为:

成为101.则:

就是102.其:

他,代仲永

103.于:

被104.者:

不译105.至:

达到

106.彼其:

他(彼:

他;其:

他;同意复合词)

107.如:

108.此:

这样109.其:

不译110.贤:

贤明

111.之:

它,代后天教育112.且:

尚且113.今:

现在

114.夫:

不译(那些)115.固:

本来116.得:

能够

117.已:

停止118.耶:

119.明道:

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32-1033)120.先人:

这里指作者死去的父亲

121.前时之闻:

以前的传闻

122.利其然:

认为这样是有利的

123.宾客其父:

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文学知识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

宋临川人,汉族。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

  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加以推辞。

孙权说: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经书而成为精通它的人吗!

只应当广泛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你事务繁多,能像我一样多?

我常常读书,自己认为有很大的收益。

”吕蒙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商议,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

“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吴下阿蒙了!

”吕蒙说:

“读书人分别几日,就要另眼相待,兄长为什么知道这件事这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