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诗春季经典诵读广播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6787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每周一诗春季经典诵读广播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每周一诗春季经典诵读广播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每周一诗春季经典诵读广播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每周一诗春季经典诵读广播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每周一诗春季经典诵读广播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每周一诗春季经典诵读广播稿.docx

《每周一诗春季经典诵读广播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周一诗春季经典诵读广播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每周一诗春季经典诵读广播稿.docx

每周一诗春季经典诵读广播稿

每周一诗(2017春季经诵读典广播稿)

第一周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大家好!

又到了诵读经典的广播时间。

今天我们要诵读的古诗是《次北固山下》。

(请同学们听我朗读一遍)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

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行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给家乡捎的书信怎样才能转达呢?

北归的大雁啊,烦劳你替我捎回家乡洛阳吧。

(请同学们跟我把这首诗念一遍)

本次播音到此结束,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第二周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大家好!

又到了诵读经典的广播时间。

今天我们要诵读的古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

(请同学们听我朗读一遍)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

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请同学们跟我把这首诗念一遍)

本次播音到此结束,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第三周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家好!

又到了诵读经典的广播时间。

今天我们要诵读的古诗《大林寺桃花》。

(请同学们听我朗读一遍)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817年作者于初夏作于江州。

诗意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

春天又来了。

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请同学们跟我把这首诗念一遍)

本次播音到此结束,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第四周

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大家好!

又到了诵读经典的广播时间。

今天我们要诵读的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请同学们听我朗读一遍)诗中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

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

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市)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这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直译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请同学们跟我把这首诗念一遍)

本次播音到此结束,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第五周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大家好!

又到了诵读经典的广播时间。

今天我们要诵读的古诗《鸟鸣涧》。

(请同学们听我朗读一遍)王维的《鸟鸣涧》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其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

此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请同学们跟我把这首诗念一遍)

本次播音到此结束,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第六周

四时田园杂兴

宋朝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大家好!

又到了诵读经典的广播时间。

今天我们要诵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请同学们听我朗读一遍)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帮着父母做事,干家务,让父母休息。

小孩子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却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

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

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请同学们跟我把这首诗念一遍)

本次播音到此结束,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第七周

己亥杂诗

清朝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家好!

又到了诵读经典的广播时间。

今天我们要诵读的古诗《己亥杂诗》。

(请同学们听我朗读一遍)只有暴风雪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生机勃勃,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清朝政府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规定而选用更多的人才。

诗的大意说,中国要有生气,要凭借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现在人们都不敢说话,沉闷得令人可悲。

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选用有用的人才。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

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

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

道光十九年(1839年),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连续写下了315首诗,总题为《己亥杂诗》。

(请同学们跟我把这首诗念一遍)

本次播音到此结束,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第八周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大家好!

又到了诵读经典的广播时间。

今天我们要诵读的古诗《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请同学们听我朗读一遍)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诗人创作此诗正是在中秋的夜晚,联想到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而此刻正是诗人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所以在如此佳节,又是诗人得意之时,以此背景,诗人创作了此诗。

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

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

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请同学们跟我把这首诗念一遍)

本次播音到此结束,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第九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北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大家好!

又到了诵读经典的广播时间。

今天我们要诵读的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请同学们听我朗读一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请同学们跟我把这首诗念一遍)

本次播音到此结束,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第十周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大家好!

又到了诵读经典的广播时间。

今天我们要诵读的古诗《宿建德江》。

(请同学们听我朗读一遍)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的小小沙洲。

这时候,面对着茫茫暮色,旧愁未了,新愁又涌上心头。

望着无边无际的旷野,那天,好像比树还低沉;由于江水清清白白,那月亮,使人更加感到亲切近.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本诗前两句为作者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

(请同学们跟我把这首诗念一遍)

本次播音到此结束,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第十一周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大家好!

又到了诵读经典的广播时间。

今天我们要诵读的古诗《赠花卿》。

(请同学们听我朗读一遍)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

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

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请同学们跟我把这首诗念一遍)

本次播音到此结束,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第十二周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大家好!

又到了诵读经典的广播时间。

今天我们要诵读的古诗《赠刘景文》。

(请同学们听我朗读一遍)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

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

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

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

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请同学们跟我把这首诗念一遍)

本次播音到此结束,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第十三周

与小女

唐代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大家好!

又到了诵读经典的广播时间。

今天我们要诵读的古诗《与小女》。

(请同学们听我朗读一遍)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

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

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

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

诗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小女孩的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爱女之情也流于笔端。

(请同学们跟我把这首诗念一遍)

本次播音到此结束,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第十四周

花影

宋代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大家好!

又到了诵读经典的广播时间。

今天我们要诵读的古诗《花影》。

(请同学们听我朗读一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

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吟咏花影,抒发了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请同学们跟我把这首诗念一遍)

本次播音到此结束,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第十五周

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大家好!

又到了诵读经典的广播时间。

今天我们要诵读的古诗《稚子弄冰》。

(请同学们听我朗读一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表达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和儿童的调皮与可爱。

(请同学们跟我把这首诗念一遍)

本次播音到此结束,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第十六周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大家好!

又到了诵读经典的广播时间。

今天我们要诵读的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请同学们听我朗读一遍)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

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

玄宗天宝年间进士。

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

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

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

傍晚。

“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

这是一首诗,也象一幅画.全诗仅以寥寥二十个字,便勾勒出一个严冬寒夜的山村景象和一个逢雪借宿者的形象.诗一上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漫无边际的霭暮笼罩着远处的千嶂万壑,旷野茅屋在凛冽寒气的侵凌下显得是那么孤零安谧。

(请同学们跟我把这首诗念一遍)

本次播音到此结束,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第十七周

泊秦淮

唐代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大家好!

又到了诵读经典的广播时间。

今天我们要诵读的古诗《泊秦淮》。

(请同学们听我朗读一遍)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

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

陈国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

他的诗说:

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

(请同学们跟我把这首诗念一遍)

本次播音到此结束,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第十八周

扬子江

宋代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大家好!

又到了诵读经典的广播时间。

今天我们要诵读的古诗《扬子江》。

(请同学们听我朗读一遍)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

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

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

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文天祥在赣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

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

景炎元年(1276),他在从南通往福州拥立端宗以力图恢复的途中,作《扬子江》一诗述志。

被元兵扣留数日(相当随风去北海游玩过),终于脱险回到南方。

臣的心好似一块磁铁,不指向南方誓不罢休。

(请同学们跟我念一遍)

本次播音到此结束,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第十九周

悯农

唐朝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大家好!

又到了诵读经典的广播时间。

今天我们要诵读的古诗《悯农》。

(请同学们听我朗读一遍)作者用“一粒粟”和“万棵种”描写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果实丰收,接下来陈述全国到处长满庄稼,农民劳动的事实。

随后点出农民没有因为辛勤劳动和丰收而富足,相反的事情是“农夫尤饿死”的悲惨景况。

这首名诗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既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那么丰收的粮食都到哪里去了呢?

人们不难知作者之意:

“苛政猛于虎也!

”诗人委婉而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剥削者残酷剥夺农民军劳动果实的罪恶。

(请同学们跟我念一遍)

本次播音到此结束,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第二十周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南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大家好!

又到了诵读经典的广播时间。

今天我们要诵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请同学们听我朗读一遍)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

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请同学们跟我念一遍)

本次播音到此结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