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习很少去治愈经常去关心总是去安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6722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实习很少去治愈经常去关心总是去安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临床实习很少去治愈经常去关心总是去安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临床实习很少去治愈经常去关心总是去安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临床实习很少去治愈经常去关心总是去安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临床实习很少去治愈经常去关心总是去安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实习很少去治愈经常去关心总是去安慰.docx

《临床实习很少去治愈经常去关心总是去安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实习很少去治愈经常去关心总是去安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实习很少去治愈经常去关心总是去安慰.docx

临床实习很少去治愈经常去关心总是去安慰

临床实习--很少去治愈,经常去关心,总是去安慰

了,也顾不上自己只是在仅有的两节人工心肺复苏课上练习过几次而已了,勇敢而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我的眼睛一直死死地盯着正在进行胸外按压的刘老师,手法:

交叉;位置:

剑突上两横指;手臂:

要伸直,要垂直患者身体,要靠身体下压的力量而不是手的力量;嘴里要念叨:

1001、1002、1003、、、、、以此来掌握节律,我能想到的就这些了,王医生还在我耳边继续叮嘱我手臂要垂直,力度别太大以防按断肋骨,这时刘医生累了,我略带不安与紧张的走向了病人,这时,孙主任也在旁边,但是我无所谓紧张,我当时担心的只是怕自己掌握不好力度,真的不小心就把患者的肋骨弄断了。

从肋弓下依循着肋弓滑至剑突上两横指,手交叉,我开始按压了,1001、1002、1003、、、、、、我感觉自己的力度应该比刘医生小,因为我不敢太用力,我先得试探下怎样的力度才算合适,一点点的加力度才更符合我的情况。

ICU会诊的来了,经得家属同意,ICU开始给患者插管了,会诊的医生要求我加快按压速率,我稍微加大了点按压力度,却听到了一点点轻微的卡嚓声,感觉是有根肋骨裂开了一点,我的心扑通一声,我不敢再加大力度了,马上叫刘医生接替我来做。

再一次观察刘医生按压,我发现刘医生的手比我大,按压力度也比我大一些,因此我再加大些力度应该没事的,在刘医生的按压下,患者的心率上升到了110,看着刘医生累了,我赶紧接过刘医生的活接着干,我琢磨着刘医生的力度调整自己的力度,就这样稳步地按压起来。

这时候,ICU的插管也搞定了,我们接着按压,突然ICU的老师叫我别按压了,他看着心电监护仪告诉我患者好像恢复了自主心跳,我停下手上的活期望地听着心电监护仪,患者自主心跳真的恢复了!

但是患者自主呼吸却始终没有回来,即使我和我的同学陈思坚持用球囊按压给患者进行了将近两个多小时的人工辅助呼吸。

下午1点多钟,患者自己叫来了当地医院的救护车,按照当地风俗,接回家再停止生命维持。

晚上回来睡在床上我想,以后按压要逐渐加大按压力度,加大力度的时间可以缩小,但是不可一上手就施加太大的力度,至于使用多大的力度,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譬如说今天这位78岁的老人家就不可能施加太大的力度,因为这位老人家重度营养不良,皮下脂肪几乎没有了,以后胖一点的病人当然可以重一点力量。

我以实习医生的身份第一次看到一个生命这样逝去,整个下午,回忆起当时点点滴滴,我的眼泪几次都到了眼眶,但是都强忍住了没流出来。

请允许我向这位给予我机会练习人工心肺复苏的老人家深深鞠一躬,以表达我的尊敬和感激。

逝者安息!

生者坚强!

2010.7.30星期五消化道出血,欠费

今天郝博从急诊科收治入院一个初步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以及腹腔淋巴瘤的病人。

之前消化内科的另外两个医生已经去急诊科会诊过这个病人了,但是都没收,一是没钱,二是病重。

郝博去到急诊科会诊这个病人时我也跟过去了,当时的情况是病人已经拉出柏油样血便两次了,皮肤黏膜苍白。

郝博问了问病人情况后便直截了当地跟在一旁的家属说:

想转消化科的话,先交2万元钱。

家属见终于有医生肯收病人了,马上答应了郝博的要求。

回到科里的路上,郝博平淡地跟我说,像这样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呢,不用太害怕,他只要有钱治疗,交到我手上我就不会再让他出血。

我走在他的身边,觉得他说这话的语气同他跟病人要医疗费时一样冰冷、淡定。

但愿这全是来自他行医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

病人被收到科里来了,下病重通知书,马上给予输血、抑酸、抗感染、低流量给氧、急查肝肾功、输血前7项、凝血4项、、、、、、我站在郝博身后,看他熟练地在键盘上敲下一个个医嘱,而我则拿着一大堆的化验单交给护士站,又把输血同意书拿给家属签字。

第一个晚上,病人病情稳定,没有再拉出血便。

第二天上午,病人开始出现呕血,家属努力用一个脸盆接住病人呕出的血,但是病房的地上还是溅满了血,脸盆里清晰地能看到若干块血块。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如此大量的呕血,病人的嘴角、鼻孔竟然全都是血。

郝博到病房看了看病人的情况,脸色严峻。

医嘱,继续加压输血,给予急诊胃镜。

上午的胃镜竟然没找到出血点!

第二天下午刚上班,病人家属把郝博拉到病房里的厕所,我紧跟着过去了,见到了病人正蹲在那里解大便,但更确切一点的说法是,病人在拉柏油样大便,而我也终于第一次见到了那似乎还泛着油光的的柏油样大便,如果说与真正的柏油在外观上有什么区别的话,我觉得柏油样大便还带点熟透了的红枣的那种深红色。

病人开始出现烦躁不安、自言自语、谵妄、皮肤粘膜苍白等休克症状。

此时郝博依旧坚持给予病人内科治疗,因为病人账号上剩下的钱不多了。

ICU的医生过来会诊做深静脉插管,以检测病人的中心静脉压。

插管时,我们把一直在病人身边照顾病人的妻子叫出了病房,我看到她在病房走廊上哭得好伤心,他们的儿子筹钱去了,她一个人是那么的无助,我好想走上前去安慰她几句。

彼时,郝博已经跟病人的妻子说了,病人此时处于危重状态,随时可能出现死亡。

这天晚上,不是郝博值班,而我也没去。

第3天上班,才知道昨晚凌晨病人被拉去做了介入。

交班完之后,昨晚的值班医生跟郝博说了下病人的情况,原来昨晚做介入时,病人处于休克状态,不予合作,因此栓塞在血管里的弹簧并不稳定,随时有继续出血的危险。

郝博又开始催促病人家属交钱了,经过昨晚那么一折腾,病人的账上已经欠钱了,而现在病人依旧处于病重状态,继续治疗需要更多的钱。

第4天上午,病人再次出现呕血,拉柏油样大便,郝博跟主任申请再次尝试做一次急诊胃镜,我和病人家属把他的病床推进胃镜室,做胃镜时,烦躁不安的病人极度不合作,我和病人家属一起按住病人才能使胃镜得以进行下去。

我当时想,这次如果再找不到出血点,病人可能就不行了。

谢天谢地,这次找到出血点了,上了两个钛夹。

回到病房,继续坚持内科治疗。

第5天,病人病情开始稳定,休克状态得到纠正。

郝博继续催促病人交钱。

但是病人账号上没见有加钱的动静。

第6天,还是没动静。

科室里的医生开始议论起来了。

因为消化内科现在还有一个外逃的病人,欠下消化内科3万元余。

因此我发觉消化内科的医生对病人欠钱似乎很敏感,后来才知道原来消化内科规定病人欠钱逃走的,欠下的钱由主管医生自己付。

第7天,病人账号仍然显示欠款1万元余。

郝博开始给病人减药,白蛋白早就不敢给了,转而叮嘱病人多喝些牛奶。

另外病人的淋巴瘤暂时也没办法给予治疗,一是病人欠钱,二是病人之前在别的医院做的病理报告家属一直没找到,因此我们不能给病人下腹腔淋巴瘤的最后诊断。

而病人家属见病人情况好转很多,脸上气色也好多了,也就没有前几日那样往办公室跑得勤了。

这不得不让郝博警觉起来,这周新来的一个见习生,第一天来科里就被郝博吩咐搬了张凳子坐在办公室门口观察这个病人的一举一动,还要拿着本书装作认真地看书。

这个病人的床位就在办公室对面。

第8天,郝博出门诊,但是10点左右的时候,他竟然大汗淋漓地跑回了住院部的办公室,原来护士站通知他这个病人不见了,厕所也没见人影,这才把郝博急得小跑了回来。

后来证明这只是场误会,病人只是因为身体情况好了点,出去散步了。

这天结束,病人账号上还欠2000元余。

第9天,病人出院,顺便把欠费全交齐了。

病人已无力治疗腹腔淋巴瘤了,虽然我们还不确认病人是否真的有淋巴瘤。

但出院时,我还是见到病人脸上露出了笑容,毕竟出血的危急状况已经解决,暂时不会有生命危险。

郝博叮嘱病人回家注意营养,不能吃硬的食物,必要时要复查、、、、、、郝博能做的也就这些了,我能看得出他脸上写满了复杂的感情。

原来做医生也是如此地让内心煎熬,明明知道你可以把他的病治好,你却只能看着他眼睁睁地选择放弃治疗。

狠心与善心,一个医生要治疗多少个病人之后才能好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分寸啊。

2010.8.11星期三医生的乐观

我的同学陈思那组的一个82岁的病人今天也突然去世了,之前虽然这位老人家精神状态比较差,但是情况还是比较稳定的,连病重都没下,但却没想到突然走了。

老人家原发病是肝癌,已卧床近3个月,由于缺少运动,老人家的肌力基本上已经到了1或者2级水平,每天经过病房都能看见他的子女在帮老人家活动四肢。

今天病人突然发生呼吸骤停,他的主管医生事后给我们分析可能是因为痰液阻塞了气管造成了呼吸窘迫,加上患者长期卧床造成呼吸肌无力,最终导致呼吸骤停。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跟有可能是因为患者高龄,加上长期卧床,形成深静脉血栓,从而造成了肺栓塞,导致呼吸骤停。

由于之前已经经历过几次抢救病人了,我和同学陈思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沉着多了。

上心电监护、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再看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下各种各样的医嘱,一步步按部就班的来。

最后患者的自主心跳回来了,但是自主呼吸却一直没回来,我和陈思轮流给病人进行球囊按压,等着病人家属到齐。

听主管医生说,病人家属要求全力抢救,因此我们还通知了ICU科的医生过来会诊。

一个多小时后,病人的所有家属都赶到了医院,进到病房里,他们看到全身布满静脉通道以及嘴里还插着管的病人,一个个都黯然神伤,有的已经潸然泪下。

几分钟后,家属决定放弃抢救。

我们轻轻地把老人家的眼睛闭上,他那散大的瞳孔已经被我们观察了无数次,对光反射早已消失。

老人家一路走好!

尽管已经经历过几次这样失败的抢救了,但是我和我的同学依旧会为每一个生命的结束而感到哀伤,这之后的一段时间每当想起抢救过程中的每一幅情景,都觉得会被一种淡淡的惆怅所笼罩,我觉得有时候医生能做的也就只有那么多了,有些东西医生也没法改变,也无力改变。

然而我却发现,与我们这些实习生不同,消化内科的医生们仿佛早已习惯这样的抢救和这样的死亡。

就拿今天的抢救来说,一共有三名主治医生在一旁指导整个抢救过程,而在这整个过程中,三位主治医生却表现得想当的镇静自若,他们甚至互相开起玩笑来:

难道是我们昨晚吃了太多寿司,杀生太多,今天就有了报应?

在场的实习医生都知道,昨晚又有医药代表请整个科里的医生去吃大餐了。

我事后一直在想,或许这是医生在面对早已司空见惯的死亡时一种真实情感的流露,这种时候每一个人都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压抑着这种情感反而是错误的。

病人的家属在这时候需要眼泪来流露他们的悲伤;有些医生需要用开玩笑这种幽默的方式来缓解面对死亡时作为医生的无奈,而另外一些医生则会发出阵阵的叹息,叹息生命的脆弱,还有一些医生或许会用记日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记录下一个生命的离去,也记录下自己对生命的敬畏。

三、结束语:

时间走到2010年8月16日下午六点钟,当我结束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走出广州军区总医院三号楼三楼消化内科,走出广州军区总医院,落日的余晖照在我的白大褂上,晚风吹来,吹起了白大褂的一角,我坚定地走着。

我把整个实习经历浓缩成了对三个印象最深病人的诊治经过,而这当中,又有两个病人最终逝去,经过这次实习,我觉得一名医生在面对死亡时,能做的太有限了,你能做的就是那一套你可能要重复上百遍的抢救程序而已。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南方医院一位医生在给我们上课时送给我们的一句话,作为一名医生,你能做的到的仅仅是“很少去治愈,经常去关心,总是去安慰”,现在想起这句话,才觉得说的是那么的富含深意。

有时候你的医德,你的关心安慰对患者产生的影响远比你给病人开的药物更加令病人感激。

尤其是在急危重病人面前,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是那么的局限,而对病人的关怀则会让病人感觉活得更有尊严。

这是我此次见习感受最深的一点,我也会在今后努力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路上,不断践行着这一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