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6695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

《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

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四)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SWOT分析5

五、对策分析12

(一)投资对策分析12

(二)融资对策分析13

六、结束语14

参考文献14

致谢语15

 

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民营企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

民营企业的发展在资金上出现瓶颈,某种程度上只能依靠自我积累来缓慢扩张。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首要难题就是如何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如何使整个经济社会在民营经济的带动下顺利发展。

我国经济实力是否提高、产业结构能否调整的关键就是能否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产权清晰,市场取向显著的民营企业是新时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生力军。

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还缺乏正常的渠道,迫切需要从法律法规上合法化,在政策措施上大力鼓励和扶持。

同时也认为民营企业具有企业体制优势、经营成本优势以及观念和体制制约、政策措施限制、民营企业自身的局限等不利条件。

[关键词]民营企业投融资现状对策

FinancingandInvestmentofPrivateEnterprisePresentSituationandCountermeasureAnalysis

Abstract:

Privateeconomyisanimportantpartofthenationaleconomy,it haspromotedtherapiddevelopmentofeconomy,inrecentyearsthedevelopmentof privateenterprises isveryfast,but aseriesofproblems encountered inthe developmentprocess. Thedevelopmentofprivateenterprises inthecapital bottleneck, tosomeextent, canonlyrelyon selfaccumulationto slowexpansion. Theprimaryproblem ofprivateeconomyinourcountry ishowto solvethefinancingproblem, howtomakethewhole economicandsocial development in privateeconomy.ThekeytoChina'seconomic strengthis improved, industrialstructure adjustment is whethercansolvethe financingdifficultiesofprivateenterprises.clearpropertyright, marketorientation ofprivateenterprises is the significant force 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Chinaduringthenewperiod. But duetovariousreasons, China's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 privateenterprises isthelackof normalchannels, urgentneed fromthe lawsandregulationsonthelegal, stronglyencourageandsupport policiesandmeasures. Atthesametime thattheprivate enterpriseshave theadvantageof operating system, thecostadvantagesandtheconceptand institutionalconstraints, policiesandmeasures tolimit, thelimitationsofprivateenterprises andotheradverseconditions.

keyword:

Theprivateenterprise;investmentandfinancing;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一、引言

民营企业在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发展地方经济以及对一些特色优势产业的影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渐渐地,出现了发展的“瓶颈”,那就是融资难的问题。

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已经火上眉梢,要完全发挥民营企业潜在能量,必须先解决融资的问题,才能稳固其在社会经济的重要地位。

同时,民营企业的投资现状也有待改善。

本文将对民营企业融资和投资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成因等进行剖析,并相对应的列举一些改进措施,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和投资各个层面面临的问题。

二、民营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一)民营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1.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

在我国,改革开放有着不可磨灭的推进力量,其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国企改制以及"国退民进"政策的实施,民营企业开始茁壮成长,渐渐地,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开始涌现。

据国家发改委民营企业司统计,全国有3200多万户的民营企业,解决了8000万个就业岗位的问题,民营企业总数已达到800万,占国家企业总数的99%,工业总产值的60%,工业增值40%,实现利润的77%,出口的60%,城镇就业机会的75%。

民营企业年产值增速一直保持在30%左右,大大高出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都在市场中公平竞争,激发了市场活力并且提高了市场效率,加快了经济发展,就业等问题也得到了合理的解决。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

2.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 

民营企业是提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

在我国,民营企业主要存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它们投资较少、经营方式灵活、工人工资也相对低、且对劳动技术的要求不高,使得单位投资容纳的劳动力和单位投资新增加的劳动力明显要多于大企业,使民营企业客观上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截至2008年11月,民营企业提供了85%的城镇就业机会,但从就业的行业分布看,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吸收了近50%的就业;其次是制造业,吸收了近30%的就业;第三产业吸纳了近10%的就业机会;第三产业吸收了近10%的就业人员。

同时《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还预测“在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不断改善的前提下,未来5~10年内,民营经济每年将吸纳1000万以上新增就业人员”这将有效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3.技术创新的活跃因素 

在市场竞争的洪流中,民营企业顽强生存,而且之所以能在生存中蓬勃发展就在于其拥有巨大的创新意识和潜力,尤其是近年来,民营企业已逐渐成为“创新”的代名词:

如青岛海尔、湖南远大、北京联想、深圳华为和上海复兴等,都是由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而来的,其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的前茅。

据报道,近年间,广州总共有447项研发项目。

其中,民营企业参与了总创新活动的95.3%之多,共426项活动,在这些企业中,创新产品的销售额占总产出72.3%,毛利占总利润的49.2%。

可以说,民营企业已当之无愧成为技术与机制创新的主体。

4.维护市场要素发育和完善的重要力量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市场竞争逐渐趋于公平,伴随着民营企业的一系列兼并、收购、破产和资产置换等,使得产权市场也渐趋成熟和完善。

民营企业不断地新陈代谢,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素质、改善了经营管理方式、推动了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

这样一来,市场机制的优越性也充分得到了发挥,促进市场的充分竞争。

实践证明,在我国,民营企业利用其贴近市场、机制灵活的优势已成为促进市场发育和完善的最根本的原动力。

 

5.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媒介 

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民营企业在振兴地方经济发展、缓解地区发展不平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东部沿海地区与西北、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差距也在不断拉大。

针对这种情况,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工业布局、争取平衡地区经济发展,其中民营企业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于民营企业投资少、经营灵活,一旦遇到风险,损失也不大,同时还可以利用各地区优势,把地区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并且连带作用明显,与地区利益联系密切,因此,各地区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发展都表示支持,大都会重点扶持这些民营企业。

同时各地的乡镇企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乡镇企业通常都属于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带来了重要的渠道和方向。

一些处于城乡结合部的民营企业,它们对城乡经济的互补和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把农村的优势转换为经济发展,也使城市的经济优势转更为平衡,有效的平衡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民营企业投资现状

浙江地区处于民营企业发展的重点地区,民营经济在浙江国民经济中占到了很大一部分,许多地方甚至超过了所有经济贡献的一半,有的市、县甚至达到80%,已然成为地方经济的顶梁柱。

由于宁波地理位置的影响,对外联系密切,宁波地区的民营企业最主要的投资方式是对外投资,本节也重点来分析对外投资的现状。

滕颖(2008)中提到,“宁波市新批108家外资机构,同比增长11.34%,总投资5901.636万美元,中国投资5074.568万美元,同比增长47.25%。

108家海外机构中有49个外贸办事处,33家外贸企业,生产企业4家,15家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建筑企业5家,5个研发中心,分布在34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2006年12月底,多年来,宁波已批准境外企业和机构650家,项目总投资23558.216万美元,中国投资19254.938万美元,分布在68个国家和地区。

”[9]

(一)投资动机

浙江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动机主要是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和生产用地,以及享受东道国的优惠政策,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如下图1:

图1浙江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动机

(二)投资方式

李茜(2014)中提到,随着中国不断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方式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包括绿地投资,收购,兼并和收购,与国外公司合资等合作。

在这其中,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是两个较为显著的方式。

绿地投资,即在东道国投资成立新企业。

跨国兼并和收购,即兼并收购东道国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近几年,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中国的比例逐年增加,截至2012年,跨国并购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为我国跨国投资贡献总额达到434亿美元。

[10]

(三)投资特点

1.投资数量上升,规模偏小

民营企业在浙江省有相当大的比例,以浙江省为例,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平均项目规模是58.78万美元,中方独资为9.67万美元。

相比而言,外商投资企业在发达国家的投资平均规模为600万美元,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到海外投资的平均规模是260万美元。

因此,我国民营企业在资金实力方面一直有所缺乏,海外投资规模也偏小。

2.投资目的地集中

据统计,我国在国外设立的民营企业截至2012年已经遍布全世界179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国家、东欧及部分发达国家,欧美、亚非拉国家较少,地域集中性非常明显。

其中,生产加工类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等周边国家,技术、市场寻求型则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例如美、德、日等国家。

3.以跨国并购和合资合作为主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以跨国并购和合资合作为主要方式,因为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较弱、生产资源有限、全球的品牌基础较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等因素,民营企业必须采用最合理的方式进行投资,扬长避短。

2012年,我国的民营企业投资于海外收购的规模达255亿美元,是2008年的7倍之多,短短五年间,同比增长608%,平均单笔交易金额达到1.78亿美元。

同期,投资于海外并购的国有企业项目规模达397亿美元,在五年内比2008年上涨了484%,平均单笔交易金额达到8.2亿美元。

如图2所示:

图2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2008年-2012年

民营企业以这种对自身来说最合理最有帮助的方式,合理地投资,不断的壮大发展自我,并且成效显著。

民营企业能够不断发展,以求在将来能够更多元化的去创造财富。

总体而言,民营企业的投资特点略显单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足够大,但还是有待进一步的拓展。

(四)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SWOT分析

1.S--优势

(1)小规模技术优势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LouisT.Wells的小规模技术优势理论,与大型国有企业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虽然没有强大的科研经费作为支撑,没有独立的研发机构,但是民营企业可以与一些著名跨国公司的下属研究机构合资合作,研发针对小市场的需求,反而拥有了大型国有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

(2)高效决策优势

一个企业在对外投资抑或是国内贸易进程中的成败,取决于它是否具有高效、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决策流程。

与其他企业相比,民营企业主要是依靠长期的累计收益来进行投资活动的,而非国有资金。

这意味着,企业的决策者有更大的选择决策权限,在整个决策过程中,不必经过繁冗的审批,加快了决策速度,提高了办事效率,使得民营企业可以更加基于任何时间都能做出有效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3)投资环境优势

从1997年党中央首次提出了“走出去”战略开始,我国先后制定了很多有利于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民营企业享受着大好的市场环境支持。

例如,中共中央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以促进投资和融资,通过下放审批权限,刺激市场更活跃,激发投融资活力,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无论是对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有促进作用。

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开始渐渐的在外资管理中推行。

2.W--劣势

(1)国家政策制定的缺陷

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取消了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一些限制性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对外合作,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但是,从整体看来,我国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制度不健全。

例如李茜(2014)中举例,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管理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批准,国有企业在开展100万元以下的投资活动时需要通过省一级审批机构批准。

在相同条件下,民营企业需要跨部门,找各个负责部门层层审批,手续不仅复杂,而且时间久了,很多企业因此错过了最佳的海外投资时机。

[10]

(2)民族品牌竞争力有限

这点不只是针对民营企业,而是对于我国广大企业来讲,它们缺乏自己独特的品牌效益,在品牌竞争力方面处于劣势。

究其根源,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基本上属于模仿性质型的,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受到各种因素的阻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民营企业很大一部分上来说都是白手起家,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都无法与大型国有企业或者外资企业相比,创业初期,对于老板和员工来说薪酬都比较低,福利状况也很难对那些掌握技术,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有吸引力,人才优势明显处于劣势。

而一些民营企业由于没有技术的支持,也缺乏一定的创新产品,因而只能投资劳动密集型的行业。

像加工及贸易服务业等,这些产品可以说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更谈不上什么创新,只是一个追求“量”的过程,也没有后续衍生产品的跟进,往往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代表了这个企业的寿命长短。

综上而言,民营企业在资金、人才以及创新意识等方面不具备能在市场中突出的条件,因而一些民营企业就像滚雪球一样,把劣势越滚越大,在市场竞争中只能看着那些蓬勃发展的企业望尘莫及。

3.O--机会

(1)国外投资环境

世界许多国家政府和行业协会对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表现非常活跃,通过国家外交或私人交流的方式,推销各自的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

例如,为了既能有效规避欧盟贸易壁垒,还可以享受欧盟成员国的补贴政策,在东欧国家开展对外投资活动。

(2)国内投资形势

李茜(2014)中写到,从2001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正式将“走出去”战略写入《“十五”计划纲要》,并提出“发挥优势,鼓励对外投资,扩大国际间资金、技术、人才方面交流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手段”。

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创新对外投资的方式,加强合作,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方面的国际化,加快我国跨国公司发展,促进企业品牌走向国际”。

然后在2013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实行更开放更积极主动的战略适应经济全球化”[10],这都表明了党中央政府的领导下,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到了一个新时代。

4.T--挑战

(1)市场竞争激烈

中国加入WTO是一把双刃剑,为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带来良好的政策和优惠待遇,同时也增加了国内市场资源的竞争。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一大批跨国公司充分发挥自己在资金,技术,品牌等方面优势,纷纷进入中国国内市场,从而形成了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局面。

这对于我国所有民营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竞争压力。

(2)资金信贷支持困难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资金是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

我国民营企业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都面临很大的信贷支持压力。

民营企业在国内不能从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得到长期的稳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信贷,又基于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信息不透明,不良贷款记录等多个因素,在东道国同样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四、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根据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对民营企业作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在“目前不利于企业发展最重要的问题”一问中,列举了“资金不足”、“市场需求不足”、“缺乏营销能力”、“内部管理水平低”、“缺乏人才”、“场地不足”、“市场混乱”、“政府政策服务跟不上”等九个方面的问题,让1424家企业按重要程度依次排序,资金不足这一问题“鹤立鸡群”,有43%的企业把它列在首位,而排名第二的是“市场需求不足”共有19.6%的企业把其列在首位。

由此可见民营企业的通病就是缺乏资金。

民营企业就禁锢在这样的资金囚牢中,有心无力,只能依靠缓慢的自我积累慢慢前进,很多发展的时机也只能眼睁睁地错过。

(一)特点

从优势上而言,民营企业对个人、对地方、对国家的贡献向来都是不可替代的,而且其地位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民营企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近年来,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不断得到政府和国家的急切关注和支持,潜移默化的其在政策上的优势就开始显现出来。

民营企业本身的特点也让其在融资方面更面向全社会更广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的不断完善,体制的不断新陈代谢,政策上的加强扶持,民营企业境况不断转好,但是在表面上的优势不代表民营企业就可以安枕无忧。

扬亚琴(2009)中指出,我国民营企业目前资金匮乏而融资渠道又过于单一的窘境归根到底还是由于我国目前融资体系的不完善。

撇开融资制度,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特性也往往使其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

[2]

民营企业自身的经济特性有三个,这三大特点基本上可以说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内在因素中极其重要的三点:

(1)金融风险大。

一般资金的提供者需要明确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盈亏和发展潜力,但是由于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非常普遍,很多投资者也不放心把资金注入企业。

而且民营企业一般都是规模小,缺乏科学的管理再加上信用等级较低,经营风险很大。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民营企业的金融风险要远远大于那些大型国营企业。

(2)资金的总量需求非常庞大。

民营企业群体相对分布多且密,覆盖面广数量大,总和起来的需求量可能会达到惊人的数量;(3)单位需求资金小。

民营企业相对而言组织形式、规模都较小,虽然整体民营企业由于数量多,总的需求大,但是涉及到每个企业时,其资金所需也是有限的;

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可以说是优势、劣势并存,但是总体来说,融资难还是民营企业呈现的总体状况。

(二)融资难的原因

1.家族式的经营

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数民营企业是家族式小作坊式管理,虽然近年来这些企业的发展不可否认,但是家族化经营的现象仍旧较多,不具备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在企业管理方面还是有所欠缺。

这些实际由家族控制的民营企业,往往就是老板说了算,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名存实亡,企业内部往往是一人或几人独揽大权;多数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并没有完全“进化”,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透明度较差;

企业的财务状况、业绩以及发展前景等情况相对模糊,而银行的信贷支持是建立在透彻了解一个企业的基础上的,这样造成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故企业很难从银行贷款。

2.融资渠道狭窄

(1)内源融资捉襟见肘

国际金融公司(IFC)对我国多地共600多家民营企业做了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企业成长期还是发展期,我国民营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方式还是依靠着内部自我的缓慢积累。

在这些企业中依靠内部积累、自我融资的比例高达90.5%;仅有9.5%来自外部融资,银行贷款、非金融组织融资和其他渠道分别占4%、2.6%和2.9%[5],这些数据表明,民营企业在融资渠道方面,缺乏支持,太过单一狭窄,民营企业需要更多的把依靠自我融资的比重移向其他的融资渠道。

(2)外源融资步履艰难

股权融资门槛高,一般民营企业达不到这个规模和资金要求;虽然目前我国的股票市场正在逐步完善发展,但是债券市场的发展远远不及股票。

一些国有大企业凭借着各种各样的优势都很难在债券市场获得资金,民营企业规模小而且信用等级较低就更难了。

王艳(2014)中提到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融资模式比较[11],如下表1:

表1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融资模式比较表

民营企业(%)

国有企业(%)

贷款融资

93

84.2

票据融资

6.2

4.4

股票融资

0.8

10.8

债券融资

0

0.6

合计

100

100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金融机构中很少有专门面向民营企业服务这块的,使得民营企业在很多情况下显得孤立无援。

更糟糕的是,原先有服务于民营企业的商业银行中,考虑到民营企业的资信状况和不良贷款,商业银行自身也受到资金、项目等因素的影响,信用贷款变得更加的严格,没有了商业银行的支持民营企业更加步履维艰。

3.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银行贷款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信贷市场上,民营企业贷款需求满足率仅为30%-40%左右[7],现有的金融体系只对民营企业开放了短期信贷业务,中长期和权益性资本仍然不够,即使部分民营企业能贷得短期贷款,但是最为急需的中长期贷款和股权投资很难从正式金融体系中获得。

更不利的是,银行出于风险补偿能力的考虑,对偿贷能力低、发展不稳定、信用纪录差的企业,开始严格控制信贷业务的办理,一些商业银行只向一些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提供贷款,而且新客户的名单中往往只有知名的大型企业,民营企业被排除在外,借贷无门。

国家也想想方设法对民营企业统筹兼顾兼顾,频频出台扶持政策,但民营企业的贷款困境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温建民(2012)用贡献和得到的支持的鲜明对比,用非常简明直接的数字就概括了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国有企业得到了70%以上的银行贷款,而其对工业产值的增加幅度只有不到30%,截然不同的是,民营经济对国民生产总值(GNP)的贡献已经达到了60%之多,但是却只有30%左右的资金支持。

[1]

4.恶性循环情况普遍 

民营企业有一个恶性怪圈:

“资金缺乏→业绩恶化→信用差→资金缺乏”。

负债多所以业绩恶化,导致民营企业信用下降。

民营企业有规模小、经营灵活的优势。

但是这种优势在融资过程中却是障碍。

规模小其抗风险能力就相对较差,也就是破产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