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6585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2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卷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40题每小题1.5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对醋酸菌、酵母菌和HIV病毒共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都能通过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生物体中的嘌呤数都不一定等于嘧啶数

C.都在宿主细胞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D.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都属于个体层次

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构成生物膜的化合物都含有C、H、O元素,其功能主要取决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B.核糖体是所有细胞生物共有的细胞器,间接体现了蛋白质的重要作用

C.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需要的原料有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D.蛋白质可以行使催化、调节、免疫、运输等功能

3.miRNA是细胞内一类不编码任何蛋白质的小RNA,在动物体内包裹在囊泡中随血液循环流通,找到配基因后,与其mRNA的识别区互补杂交,进行转录调控作用。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miRNA可以调控基因的表达B.miRNA是一类单链脱氧核糖核酸

C.miRNA可以作为信号分子传递信息

D.miRNA通常以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

4.下列有关实验处理和结论,正确的是

A.用甲基绿染液能将口腔上皮细胞DNA染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在经研磨和离心提取到的乳酸菌细胞质基质中加入葡萄糖后能产生ATP

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专一性

D.洋葱表皮细胞可作为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材料

5.如图所示,图1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图2表示甲、乙两种小分子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基酸以协助扩散方式运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B.氨基酸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受载体蛋白的限制

C.图2中的乙从胞内运输至胞外的方式与Na+运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相同

D.若图2中的两种物质表示C02和O2,在浆细胞内外的分布则甲为O2,乙为CO2

6.酶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酶都含有N元素,酶能够为底物提供能量,从而让反应更容易进行

B.由于酶的专一性,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的条件下快速进行

C.酶制剂适于在低温(0〜4℃)下保存,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D.可以用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

7.2018年我国科学家实现全球首例人类自体肺干细胞移植再生:

从肺病患者的支气管中刷取干细胞,移植到肺部的病灶部位,成功实现了损伤组织的修复替代。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上述资料表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B.移植干细胞后发生了细胞分裂与分化

C.移植后的干细胞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干细胞能移植成功说明其形态结构与肺部其它细胞相同

8.孟德尔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

下列哪一项属于其研究过程中的“演绎”

A.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B.F1自交出现3:

1的分离比

C.测交预期结果:

高茎:

矮茎=1:

1D.测交结果:

30株高茎,34株矮茎

9.若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就称为复等位基因。

例如,人类ABO血型系统有A型、B型、AB型、O型,由IA、IB、i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基因IA和IB对基因i是完全显性,IA和IB是共显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ABO血型系统有6种基因型

B.一个正常人体内一般不会同时含有三种复等位基因

C.IA、IB、i三个复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A型血男性和B型血女性婚配生下的孩子,其血型最多有4种可能

10.如图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系谱图(阴影为患者)。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B.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C.该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D.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病,该父母再生一个男孩仍为患者

11.一个正常男子和一个色盲女子结婚,生下性染色体为XXY的不色盲儿子.此染色体畸变发生在什么细胞之中?

若父亲色盲,母亲正常,则此染色体畸变发生在什么细胞之中?

若父亲正常,母亲色盲,生下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色盲儿子,则此染色体变异又发生在什么细胞之中?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卵细胞、精子、精子或卵细胞B.卵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精子

C.精子、卵细胞、精子或卵细胞D.精子、精子或卵细胞、卵细胞

12.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a、b、c分别进行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B.OP的核DNA含量比MN增加1倍,原因是NO发生了受精作用

C.JK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与分开

D.CD与OP的染色体数相同

13.下列关于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噬菌体侵染细菌并经保温、搅拌与离心后,含35S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C.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可以自我复制和控制生物性状

14.为了验证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也可能发生部分交换。

将植物分生区细胞置于含有BrdU的培养基中让其不断增殖,并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细胞周期的中期细胞。

原理是DNA复制时BrdU可代替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掺入到DNA子链中,经特殊染色后,DNA的一条单链掺有BrdU着色深,而DNA的两条单链都掺有BrdU则着色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部分交换,则中期着色较浅的染色单体上一定有着色较深的部分

B.若第二次分裂前期发生部分交换,则中期着色较深的染色单体上不会有着色较浅的部分

C.若不发生部分交换,第二次分裂中期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一条着色较深,另一条较浅

D.若不发生部分交换,第一次分裂中期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一条着色较深,另一条较浅

15.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将它接种到青霉素浓度为0.1单位/cm3的培养基上,大多数菌株死亡,极少数菌株能存活下来。

存活下来的菌株经过不断选育,最后可以获得能生长在青霉素浓度为250单位/cm3的培养基上的细菌品系。

据此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抗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增殖过程中能将抗青霉素的性状直接传递给后代

B.在此过程中,青霉素起到了定向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异的作用

C.在此过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D.能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品系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变异

16.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

(1)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由于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只有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神经细胞兴奋时,有神经递质的分泌,可能为有机小分子或NO;肾上腺素既能作为激素分子也可能作为神经递质

(4)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激素合成的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5)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然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完成自由组合

(6)人的身高可能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等也有重要作用

(7)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相邻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8)模型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

A.2项B.3项C.4项D.5项

17.生长素的具体作用机理是:

生长素以扩散作用通过细胞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通过进一步信号传递促进质子泵基因的表达。

质子泵是细胞膜上转运H+的载体,被活化的质子泵可催化ATP水解将H+从膜内转运到膜外,使细胞壁酸化,酸化后的细胞壁变得松弛而有利于伸展。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在相应腺体中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形成的

B.生长素是一种信号分子,直接参与质子泵基因的表达过程

C.H+从膜内转运到膜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质子泵兼具酶和载体的功能

D.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其本身的合成不受基因组的控制

18.树线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如图1所示。

生态学者研究了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学者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

B.树线之上和之下的主要植被分别为草甸和森林,影响植被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阳光

C.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

D.该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上升幅度大小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

19.在青蒿生态系统中,科学家对青蒿做了调査研究。

下图1表示青蒿种群增长曲线,图2表示青蒿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图3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图1中的AB段对应图2中的DE段

②青蒿素可用于治疗疟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③该生态系统中青蒿与其捕食者之间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④图3中b的增加有利于土壤中积累更多的有机物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对某细胞器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其含有尿嘧啶。

据此推测,该细胞器不可能完成的生化反应是

A.CO2+H2O

(CH2O)+O2B.丙氨酸+甘氨酸

丙甘二肽+H2O

C.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D.ADP+Pi+能量

ATP

21.自体吞噬是细胞中降解和再生细胞组分的一个基本过程。

有科学家观察到细胞能够通过将自身内容物裹入到膜结构中来破坏内容物,从而形成袋状的囊泡结构,这种囊泡结构能够被运输到再循环小泡结构中进行降解,这种小泡结构称之为溶酶体。

下列哪项不属于自噬作用

A.促进新生细胞的细胞膜上各种蛋白质的降解

B.为细胞内新细胞器的构建提供原料,即细胞结构的再循环

C.衰老的细胞进入编程死亡过程中的细胞内的吞噬

D.清除降解细胞内受损伤的细胞结构、衰老的细胞器

22.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得到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的匀浆分别装入A、B、C和D、E、F六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将其中A、B、C三支试管放置于有氧条件下,D、E、F三支试管放置于无氧条件下,均保温一段时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砖红色最深的是B和E

B.用酸性重铬酸钾检验,橙色变为灰绿色的是D和F

C.能够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只有C

D.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溶液变成黄色的有A、C、D、E

23.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研究生物钟运行的分子机制方面的成就。

他们从果蝇中分离出一种能够控制节律的period(周期)基因,该基因编码的PER蛋白在晚上会在果蝇细胞内积累,到了白天又会被分解。

如图为PER蛋白的合成和分解机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科学家选择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果蝇具有繁殖快、易于培养、相对性状明显等优点

B.在大肠杆菌细胞中,过程①和②发生的场所相同

C.PER蛋白的合成离不开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生物钟运行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解决人类因昼夜节律紊乱导致的睡眠问题

24.溶酶体内的pH—般稳定在4.6左右。

当pH升高时,溶酶体膜上与H+和Na+转运有关的蛋白V-ATPase和TPC等将发生相应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其最适pH均接近4.6

B.pH为4.6时,TPC的活性受mTORCl蛋白的抑制

C.TPC通道打开时,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溶胶

D.pH升高时,更多的H+以易化扩散方式进入溶酶体

25.H7N9病毒是一种可感染人的高致病性的RNA病毒,自带RNA复制酶,其衣壳外面有一层囊膜,囊膜表面具有血凝素、神经氨酸酶等糖蛋白。

血凝素对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范围的选择起关键作用,神经氨酸酶可以协助成熟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感染新的细胞。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H7N9病毒的血凝素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以降低流感病毒感染的能力

C.H7N9病毒通过囊膜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融合侵入宿主细胞,该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D.H7N9病毒在宿主细胞内传递遗传信息的过程与HIV是不同的

26.如图为常见的两套渗透装置图(图中S1为0.3mol/L的蔗糖溶液、S2为蒸馏水、S3为0.3mol/L葡萄糖溶液;已知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但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两装置半透膜面积相同,初始时液面高度一致,A装置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刚刚开始时,装置A和装置B中水分子从S2侧进入另一侧的速度一样

B.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

C.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开始下降

D.若不加入酶,装置A、B达到渗透平衡时,S1溶液浓度小于S3溶液浓度

27.研究小组同学研究某湖泊中X深度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时,设计了如下操作:

①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标号a、b、c,并将a用不透光的黑布包起来;

②将a、b、c三个瓶子均在湖中X深度取满水,并测定c瓶中水的溶氧量;

③将a、b两瓶密封后再沉入X深度水体中,24小时后取出;

④测定a、b两瓶中水的溶氧量,三个瓶子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则24小时内X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v)mol/瓶

B.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w)mol/瓶

C.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k-v)mol/瓶

D.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vmol/瓶

28.图甲表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某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图乙表示初夏某天在遮光50%条件下,温度、光照强度、该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的日变化趋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可先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B.据图甲推测,该植物可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C.图乙中8:

00到12:

00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一定是光合作用速率减弱

D.图乙中18:

00时光合作用固定CO2速率和呼吸作用释放CO2速率相等

29.人的直发和卷发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d),DD、Dd、dd个体的头发表现分别为非常卷曲、中等卷曲、直发;高胆固醇血症由另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HH个体为正常人,Hh个体血液胆固醇含量中等,30岁左右易得心脏病,每500人中有一个Hh个体。

hh个体血液含高胆固醇,在两岁时死亡。

控制以上性状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有双方都是卷发的夫妇,生下一直发、血液含高胆固醇的孩子。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该夫妇再生一个头发非常卷曲、血液正常的孩子的概率是1/16

B.没有亲缘关系的两个人婚配,其后代患高胆固醇的概率为1/1000000

C.预测人群中h的基因频率将逐渐降低

D.若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其可能的表现型有4种,基因型有9种

30.下图表示科研人员在培育转基因抗虫棉时,将两个抗虫基因随机整合在染色体上得到三种植株,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情况如下,图中黑点表示抗虫基因,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植株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抗虫基因的染色体都是4条

B.三种植株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都可能含有两个抗虫基因

C.植株乙与丙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抗虫:

不抗虫=8:

1

D.植株乙自交与植株丙测交,其子代抗虫性状的表现型及比例相同

31.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如下,人群中这两种病的发病率均为10-4。

两种病同时发生时胚胎致死。

I3和Ⅱ8无甲病家族史,Ⅲ7无乙病家族史,家系中无突变发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Ⅱ1和Ⅲ4产生含甲病基因配子的概率分别是1/3和1/16

B.理论上,Ⅱ3和Ⅱ4结婚生出的子、女中各可能有6种基因型和3种表现型

C.若Ⅳ3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推测Ⅲ8发生染色体变异的可能性大于Ⅲ7

D.若Ⅱ1与人群种某正常男性结婚,所生子女患病的概率约为1/300

32.动物细胞的线粒体DNA分子上有两个复制起始区OH和OL。

该DNA复制时,OH首先被启动,以L链为模板合成M链,当M链合成约2/3时,OL启动,以H链为模板合成N链,最终合成两个环状双螺旋DNA分子,该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复制启动时OH区和OL区首先结合的酶是DNA聚合酶

B.合成M链和N链时方向相反是因为起始区解旋方向不同

C.复制完成后M链中的嘌呤数与N链中的嘌呤数一定相同

D.线粒体环状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与两个磷酸相连

33.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碱基间的氢键共有260个。

该DNA分子在l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多次后共消耗游离的嘌呤类脱氧核苷酸1500个。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DNA片段中共有腺嘌呤60个,复制多次后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B.若一条链中(A+G)/(T+C)<1,则其互补链中该比例也小于1

C.若一条链中A:

T:

G:

C=1:

2:

3:

4,则其互补链中该比例为4:

3:

2:

1

D.该DNA经复制后产生了16个DNA分子

34.胰岛素的靶细胞主要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GLUT4)来摄取葡萄糖,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调控GLUT4的储存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大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并不低,但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称为胰岛素抵抗。

下列关于胰岛素抵抗出现的原因的推理不合理的是

A.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结合,使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正常结合

B.胰岛素靶细胞中GLUT4储存囊泡转运至细胞膜过程受阻

C.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异常,导致胰岛素信号不能正常传递

D.胰岛素靶细胞发生基因重组,不能表达GLUI4运输葡萄糖

35.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DNA,在其增殖的过程中,先形成复制型的双链DNA(其中母链为正链,子链为负链)。

另外,以负链为模板指导外壳蛋白合成。

下图为该病毒部分基因序列及其所指导的蛋白质部分氨基酸(用图示Met、Ser等表示)序列。

(起始密码:

AUG;终止密码:

UAA、UAG、UGA)。

则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不需要解旋酶是该病毒DNA复制过程与人体DNA复制的唯一区别

B.若在基因D中发生碱基替换,则该基因控制合成蛋白质的多肽链长度可能缩短

C.不同基因之间可以相互重叠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结果

D.基因F转录合成mRNA的碱基序列为—U—A—C—U—G—U—…

36.在机体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酶,该酶作用于肝脏所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其转变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

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从而改善缺氧;另一方面又反馈性地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如图所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还能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

B.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增加可以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缺氧

C.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D.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

37.科研人员研究赤霉素(GA3)对NaCl胁迫下红小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芽长和根长的影响,实验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处理方法

芽长(cm)

根长(cm)

蒸馏水(D组)

5.60

4.26

150mmol/LNaCl溶液(S组)

1.96

1.86

S组+10mmol/LGA3

3.04

3.06

S组+30mmol/LGA3

4.08

3.12

S组+50mmol/LGA3

4.84

3.42

A.该实验只有D组为对照组

B.50mmol/LGA3是缓解胁迫的最适浓度

C.与盐胁迫下相比,实验范围内GA3的浓度均具有缓解胁迫的作用

D.实验说明加入一定浓度的GA3能使红小豆种子在盐胁迫下正常萌发

38.如图(a)表示在种子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b)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植物器官生长的影响。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需要多种激素共同参与

B.在种子解除休眠的过程中,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C.图(b)中生长素浓度相同时促进甲和乙生长的效应一定不同

D.图(b)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但促进同一种器官生长的效应可能相同

39.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生态系统在20年内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植物物种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单位:

株/平方米)。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第1年

第5年

第10年

第15年

第20年

物种1

5

10

2

0

0

物种2

1

2

5

3

3

物种3

0

1

3

8

6

A.第1-20年,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

B.若物种1和2为单子叶植物,调查其种群密度不能用样方法

C.第1-5年,物种1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第10-15年,物种1逐渐消失可能是因为其不适应弱光环境

40.下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D与B间以及D与C之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乙图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则y=20ax+5x

C.丙图中B所处的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少

D.从研究内容来看,甲、乙、丙所代表的生命系统层次分别属于个体水平、群落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41.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

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

回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