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7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1讲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案鲁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3643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8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7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1讲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7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1讲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7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1讲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7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1讲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7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1讲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7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1讲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案鲁教版.docx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7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1讲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案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7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1讲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案鲁教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7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1讲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案鲁教版.docx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7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1讲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案鲁教版

第一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考纲

考点

知识细化

能力要求

应用实践

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区位的含义

分析区域环境特征,考查农业区位

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能结合实例一一列举

剖析某种农业生产方式,考查农业区位及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结合所见所闻进行分析

结合农业生产的统计分析,考查农业区位及变化

农业区位选择与农业地域的形成

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

准确判断主导因素

分析农业布局示意图,考查农业区位选择

农业地域的含义、形成

结合具体区域的农业特点,考查农业地域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在区域图中,找准位置、分析特点

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联系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

分析某种农业生产的发展,考查农业区位选择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特点

评价某地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1.结合区域分布图或具体区域的农业生产,考查农业地域类型

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特点

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形成条件、特点

区分大牧场放牧业与我国传统畜牧业的差异

2.结合相关示意图,考查农业地域类型

3.结合统计图表分析,考查农业地域类型

乳畜业的形成条件、特点

总结归纳乳畜业的分布特征

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农业生产的特点

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2.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

技术条件

冷藏、良种、化肥、机械

3.主导因素的阶段变化

(1)古代: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

(2)现代:

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特别提醒]

自然条件是农业区位选择的基础因素,相对较为稳定,但可以被人类活动改造和利用。

农业技术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较快,如交通运输条件的完善和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会促进农产品销售地域范围的扩大。

二、农业地域类型

1.农业地域类型

(1)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2)分类

2.水稻种植业

(1)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2)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①需投入大量劳动力。

②单位面积产量高。

③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

④机械化水平和商品率较低。

(3)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①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

②地势较平坦。

③丰富的劳动力。

④市场需求量大。

⑤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种植经验。

3.商品谷物农业

(1)概念:

一种以生产小麦、玉米等谷物为主,产品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2)商品谷物农业的显著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3)分布:

主要分布于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

4.混合农业

(1)概念:

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

(2)分布: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的南非,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也属于混合农业。

[特别提醒]

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和国外有很大不同,我国是以国营农场为主,而国外的经营方式一般以家庭农场为主。

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如果能保持合理的强度,土地资源可以为人类持续利用。

2.不利影响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

1.农民“靠天吃饭”,说明农业生产中,自然因素始终占主导地位。

(×)

2.我国南稻北麦的种植格局的形成主要是受气候的影响而形成的。

(√)

3.我国没有出现商品谷物农业区。

(×)

4.北京、上海城市周边的畜牧养殖属于乳畜业。

(√)

二、区域认知——读图填空

读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农业生产

主导因素

“珠三角”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

气候(热量)

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

水源

横断山区、五台山的立体农业

地形

城郊的乳牛、花卉、蔬菜

市场

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

科技

2.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农业生产

限制因素

中亚地区发展棉花种植

水源

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

气候(热量)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种植粮食作物

气候(光照)

三、地理实践力——趣味思考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反映了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区是典型的大牧场放牧业,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 不对。

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区目前还是传统的畜牧业,还不具备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等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

2.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地区土地流转的推进,各地都出现了许多的种粮大户,请分析这是商品谷物农业的表现吗?

[提示] 不是,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条件之一是地广人稀,其特点应该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这些种粮大户所进行的农业生产,生产规模增大,商品率提高,但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并不是很高。

 (2018·海南高考)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❶。

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❷。

据此完成

(1)~

(2)题。

(1)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生产技术先进 B.交通运输便捷

C.自然条件优越D.生产成本低廉

(2)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  )

A.满足国内需求B.拓展国际市场

C.提高研发水平D.增强国际影响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❶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

❷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

教材

寻因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取得区域农业竞争优势,每个区域应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综合

判断

(1)由信息❶可知,荷兰的区位优势为生产技术先进。

与荷兰相比,山东生产成本更低,荷兰纬度较山东高,自然条件并不优越;荷兰在交通上与山东相比无优势

(2)由信息❶和❷可知,在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市场因素最终决定农产品的类型和产量,山东蔬菜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可拓展欧洲市场。

荷兰与中国相距遥远,产自荷兰的蔬菜若要运到中国,其运输和保鲜成本较高;提高研发水平不是根本目的;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不会增强国际影响

[尝试解答] 

(1)A 

(2)B

1.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运输、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和效率,所以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是决定性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2.农业区位因素变化产生的影响

3.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分析方法

(1)整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或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即从有利、不利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关键因素法

①主要因素:

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完整、全面地列出。

②主导因素:

影响某区域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即没有这种因素该农业就不可能在该区域分布。

③限制性因素:

类似于木桶原理的短板,其他条件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此条件为限制性因素。

(3)发展分析法

①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

市场是最富于变化的因素,市场的大小、区位、产品的价格、竞争对手以及政府政策等都从不同侧面影响市场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区位。

②交通运输、技术条件的变化: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产品运输时间,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地在地域上出现分离,逐渐形成跨地区以致世界性的农业区域专业化。

命题视角一 分析区域环境特征,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莼菜,又名湖菜,具有深绿色椭圆形叶子,浮生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嫩叶可供食用,是一种珍贵的蔬菜。

莼菜完全靠手工生产。

浙江杭州西湖、湖北利川市和重庆石柱县是我国三大莼菜生产基地。

据此回答1~2题。

1.最适宜莼菜生长的环境是(  )

A.湿寒的山谷B.肥沃的土壤

C.池塘湖沼D.多雨的丘陵

2.重庆石柱县农业发展经历了水稻—黄连—莼菜种植的变化。

重庆石柱县农产品种植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壤B.气候

C.地形D.市场需求

1.C 2.D [第1题,由莼菜浮生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可知,最适宜其生长的环境为池塘湖沼。

第2题,市场需求决定了农业的类型和规模,故市场需求的变化是当地种植业进行调整的主要原因。

]

命题视角二 剖析某种农业生产方式,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及变化

(2019·成都模拟)“空中菜园”是指以楼顶或阳台为依托,建设出来的蔬菜种植园。

在自家的楼顶、阳台利用泡沫箱或其他箱体种蔬菜,不仅能充分利用空间,还能在夏天获得降温防暑的功能。

城市的“空中花园”发展为“空中菜园”,它既是放心食材的自供地,也是舒缓都市压力、回归绿色自然的快乐园地。

读图,完成3~5题。

3.在箱体底部铺上煤渣,然后在煤渣上再铺土壤种植蔬菜,这种做法的原因主要是(  )

A.铺煤渣节约土壤

B.铺煤渣增加土壤中的空气

C.铺煤渣增加土壤肥力

D.铺煤渣导水、箱底储水,实现储水自引功能

4.开辟城市“空中菜园”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A.光照B.土壤

C.水源D.热量

5.城市绿化由“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主要原因是(  )

A.为家庭提供观赏景观

B.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

C.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D.为调节局地小气候

3.D 4.B 5.C [第3题,在箱体底部铺上煤渣,然后在煤渣上再铺土壤种植蔬菜,主要是为了导水、箱底储水,实现储水自引功能。

第4题,开辟城市“空中菜园”是在楼顶、阳台上,楼顶、阳台多为水泥面,因此限制性自然因素是土壤。

第5题,城市绿化由“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主要原因是多元化、个性化需求,C项对。

为家庭提供观赏景观,应以花园为主,A项错。

与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无关,与城市蔬菜价格高有关,B项错。

将花园改为菜园对调节局地小气候影响不大,D项错。

]

命题视角三 结合农业生产的统计分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2019·成都模拟)如图示意近50年新疆绿洲农田区三种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例。

三种作物中,棉花的生长周期要明显长于小麦和玉米。

据此回答6~8题。

6.与新疆南部相比,新疆北部大规模种植棉花的限制性因素是(  )

A.地形B.热量

C.水源D.光照

7.促使新疆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积温的年际波动B.生态退耕的需要

C.灌溉技术的改良D.市场需求的变化

8.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最可能导致新疆(  )

A.粮食总产量下降B.棉花价格下降

C.农业耗水结构改变D.土壤盐碱化加剧

6.B 7.D 8.C [第6题,棉花种植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新疆南部属于暖温带,新疆北部纬度较高,属于中温带,热量不足。

棉花是耐旱作物,地形、水源、光照不是主要限制因素。

第7题,促使新疆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