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经总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6336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经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劳经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劳经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劳经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劳经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经总复习.docx

《劳经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经总复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经总复习.docx

劳经总复习

第一章:

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以效用价值论为基础,在上述四个假设前提条件下,研究如何有效地配置稀缺的劳动资源的学科。

4个假设条件:

以效用价值论为基础,以假设人具有理性,资源具有稀缺性,效用具有递减性,信息具有完全性

二、劳动力的特性:

其一,劳动力和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

其二,劳动力的形成和再生产是社会劳动的结果。

劳动力具有生理特征:

1.劳动力的形成是以消费社会劳动为条件的。

2.劳动力的形成周期较长,现代社会至少需要16年。

3.劳动力不能储存。

4.劳动力的生命必须得到维持,必须保证每天最起码的维持生命的收入或物质条件。

5.劳动力具有生命周期和生理间歇周期。

其三,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起着能动性的作用。

三、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

四、劳动力市场特性:

1、劳动者及其家庭个体的动机和行为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有重要的影响。

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是供给者,企业是需求者2、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以及就业和工资决定的机制,受到一定的制度结构的制约。

结论: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五、劳动经济学的意义:

1、从宏观方面看,劳动经济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

劳动经济学理论为政府有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从微观方面看,劳动经济问题是影响企业效益、组织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劳动经济学为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3、个人:

理性地认识劳动力市场的各种现象

六、实证研究方法(认识客观现象,说明现象是什么)的四个过程:

1.确定所研究的对象,分析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搜集并把相关事实资料进行分类。

2.设定假设条件3.提出理论假说4.验证

七、如果市场成功地促进了所有可能的互惠交易,就产生了帕累托效率(ParetoEfficiency)。

劳动力市场是促进这种自愿互惠交易。

八、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价值判断是指互惠的交换。

互惠是从社会的角度看没有人遭受损失的交换,互惠包括三种情况(帕累托最优):

1.参与交换的各主体均受益;2.参与交换的部分主体受益,但无人受损;3.参与交换的部分主体受益,部分主体受损,但受益大于受损,如果受损者能得到补偿,此种交换即转换成第二种情况。

九、妨碍实现自愿互惠交易的三种障碍:

1.信息障碍:

由于信息缺陷或信息偏误;使市场主体不能进行互惠交换2.体制障碍:

交换本身是互惠的,但实际存在的某种惯例、政策及体制安排,阻碍互惠交换的实现3.市场缺陷:

潜在的交换是互惠的,但由于市场自身的缺陷,或者交换参与的主体由于观念或习惯的干扰无法进行交换。

十、实证研究的作用是预测人们的行为选择;规范研究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十一、实证研究的局限性:

1、实证研究的数据资料和信息分享的平台没有搭建起来2、从事劳动经济的研究队伍很小,且现有的研究者也大都长期受传统的生产关系经济学的影响,缺乏现代经济分析理论和方法训练。

第二章:

一、现代劳动经济学意义上的含义:

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二、我国劳动力市场统计分类:

1、劳动力资源、经济活动人口(实际参加社会劳动)、非经济活动人口(未实际参加社会劳动)2、从业人员(就业者);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3、城镇失业者4、城镇调查失业率5、城镇登记失业率6、潜在劳动力资源的八个部分

三、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及其构成:

定义:

配置劳动力并且协调就业决策的市场称为劳动力市场。

构成:

劳动力、用人单位、劳动力市场组织者

四、失业者:

劳动力中那些没有获得报酬职业的人。

就业者:

在技术上定义为正在受雇用的哪一部分劳动力。

规模效应:

由于生产规模(产量)的变化而引起就业量的变化。

替代效应:

1若生产中需要两种要素,由于某种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而引起的一种生产要素对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替代,称为替代效应。

2由于工资的变化而引起资本相对价格的变化,导致劳动力和资本之间发生替代关系。

保留工资:

低于该工资工人将拒绝接受这一职位或辞职。

经济租金:

与保留工资相比较,个人工资超过其保留工资的数量就是他的经济租金。

五、劳动力市场的类型:

1、按劳动力市场范围划分:

区域劳动力市场;产业劳动力市场;职业(工种)劳动力市场;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2、按照职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划分:

国家公务员市场;职业经理市场;专业技术人员市场;普通劳动力市场3、按照市场的竞争自由度划分:

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

六、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以劳动力供求状况和价格为核心的市场要素2、非经济因素:

以工会、政府为核心的组织要素和以文化、习俗为中心的社会要素

七、劳动力市场的运行:

从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方面分析。

结合书上48、49页的图及分析。

劳动力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变化还有均衡工资的变化结合笔记上的16张图

八、影响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因素:

产品需求量;工资率和资本价格的变化;可获得的技术选择。

九、市场供给存在两种情况:

第一,如果其他职业市场的工资率不变,那么,某一个特定职业市场的劳动力供给与该市场现行工资率具有正相关的关系。

第二,如果其他职业市场的工资率发生变化,将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十、对企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水平的,这样说明了雇主是完全可以相互替代的,企业必须支付市场工资率。

十一、市场出清工资:

或市场均衡工资,是自由运行的市场最终的通行工资率,即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工资率。

十二、均衡的破坏:

1、导致均衡工资率上升的因素:

1)供给曲线不变,需求增加2)需求曲线不变,供给减少3)两条曲线按上述方向同时移动;2、导致均衡工资率下降的因素:

1)需求曲线不变,供给增加2)供给曲线不变,需求减少3)两条曲线按上述方向同时移动;3、市场均衡工资率变化不确定:

1)两条曲线同时右移2)两条曲线同时左移

第三章:

一、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派生需求,是由于对某一最终产品需求而导引出的需求,是消费者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派生出来的。

二、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1、技术因素:

生产函数:

表明了投入量和产出量的依存关系、投入要素间的配比关系;技术系数:

固定技术系数、可变技术系数2、时间因素:

短期、长期、超长期3、企业目标:

利润最大化、效用最大化4、社会制度安排:

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如社会保障制度、最低劳动标准、工会、歧视)

时间因素假设条件(表)

时间范围

变化的要素

固定不变的要素

短期

劳动

资本和技术

长期

劳动和资本

技术

超长期

劳动、资本而后技术

三、完全竞争下的劳动力需求基本假设条件:

1、假定所有的工人是同质的,即在技术上以及一切有关的方面都是一样的。

2、假定企业是追求最大化利润的3、假定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都为竞争性市场,MRL=P,MCL=W

四、企业使用劳动力的原则:

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边际收益)和必须追加支付的成本(边际成本)必须相等。

如果MRPL≠MCL:

1.如果MRPL>MCL,就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2.如果MRPL

五、边际产品MP:

一个单位的该投入所带来的实物产出变化,被成为该投入的MP。

边际收益MR:

每一实物产出所带来的收益的变化。

边际收益产品MRP:

一个单位的某种投入所产生边际收入。

MRP=MPxMR

劳动的边际产品:

MPL=∆Q/∆L︱K∆意味着“某方面的变化”,|K意味着“保持资本不变”。

资本的边际产品:

MPk=∆Q/∆K︱L(Q是产量)

六、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MR=PMRP=MCMCL=WMRPL=MPL·MRL=MCL=W

MRPL=MPL·P=WMC是边际成本,P是价格,W是工资

七、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基本思想:

随着一种生产要素越来越多地增加到固定数量的另一种要素上,第一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最终将会下降。

MPL是理解短期DL曲线的中心概念,也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主题。

这表明在短期,资本不变,随着劳动的增加,MPL先上升,后下降。

如图

产量Q

八、完全竞争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

劳动力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

工人数

MRPL

 

雇用劳动力的利润最大化规律是:

MRPL=W或MPL·P=W[MPL=W/P]雇用一个MRPL>W的工人总是能够增加企业的利润,同样,雇用一个MRPL

所以,为使利润最大化,企业应该沿着它的下降的MRPL曲线增加雇用人数,一直到雇用最后一个工人时边际收益产品刚好等于工资率为止。

(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原则)

W2

W1

L2

L1

雇佣量

工资率/MRPL

 

结论:

不论工资率如何,利润最大化的雇用水平都是由MRPL曲线上MRPL=W的那一点表示的。

这说明:

第一,在短期中,企业的MRPL曲线就是它的劳动力需求曲线,就是说,MRPL曲线表示在每个可能的工资率下,企业将雇用的劳动力数量。

第二,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是右下倾的,即工资率和提供的雇用人数之间存在着相反的或负的关系。

九、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生产目标:

利润最大化(产量最大化,即选择生产多少产品。

成本最小化,即在可能的最低成本下生产产品)。

工资率影响着这两个决策,因而决定着企业使用的劳动力数量。

十、等产量曲线的定义:

是以图形表示的可以用于生产同一产出数量的劳动力和资本的所有组合。

资本量(K)

Kc

Ka

Kb

Lc

Lb

La

Lb

La

La

劳动力(工时)图3.4

0

十一、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保持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既定数量的劳动力增加所允许的资本减少被称为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MRTS=∆K/∆L|Q,∆意味着“某方面的变化”,|Q意味着“保持产出不变”。

MRTS是负的,因为如果L增加,那么要想保持Q不变,必须使得K有所减少。

十二、切点Z的意义:

等产量线在Z点上的斜率=等成本线在Z点上的斜率(一条曲线在某一点上的斜率=曲线在这一点上的切线的斜率);等产量线在任一既定点上的斜率就是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K/∆L|Q),也可以写成:

这个等式表明:

在劳动力的增加量足以将产出提高一个单位时,为了达到降低一单位产出的目的所需要减少的资本数量。

(上面的等式中的两个∆Q可以相互抵消且保持产出水平不变。

十三、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个基本要求:

MRTS=-MPL/MPK等成本线的斜率=-(W/C)(在图3.4中,W/C等于10/20或0.5=75/150=OB/OB′)。

因此,在Z这一以成本最小化方式生产Q*的点上,下列等式是成立的:

MRTS=-MPL/MPK=-W/C变为:

W/MPL=C/MPK→([∆L/∆Q]•W=[∆K/∆Q]•C)等式W/MPL=C/MPK满足利润最大化的两个等式要求:

W/MPL=P;C/MPK=P--MPL•P=MRPL=W;MPK•P=C,W/MPL=C/MPK的经济含义是理解资本调整会对厂商的劳动力需求产生何种影响的关键所在。

等式的含义:

要想实现利润最大化,厂商必须对它的劳动力和资本同时进行调整,以使得运用劳动力来生产一个单位的额外产出时所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运用资本来生产一个单位的额外产出时所带来的边际成本。

十四、在生产中,要素之间存在两种关系:

替代关系和互补关系。

两种投入要素是相互替代的:

另一种投入品的价格上升,既定DL右移或左移,取决于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的作用力度。

DL左移,规模效应>替代效应,总互补关系;DL右移,替代效应>规模效应,总替代关系。

两种投入要素是互补的:

必须被同时使用,减少一种投入要素的使用也要减少另外一种投入要素的使用。

不存在替代效应,只有规模效应,总互补关系。

十五、劳动力需求确定的原则:

如果一家厂商是追求成本最小化的,那么它在长期中使用的所有投入要素的数量都应达到:

无论使用哪种投入要素来生产一个单位的额外产出,所产生的边际成本都是一样的。

W/MPL=C/MPK的一般化表述:

对任何一种劳动力的需求都将是其自身工资率以及所有其他种类的劳动力、资本以及供给品的工资率或价格(通过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发挥作用)的函数。

十六、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力需求:

卖方垄断企业产品市场上,垄断:

MRL

一般雇佣原则:

MRPL=MRLxMPL=W,MPL=W/P

卖方垄断企业雇佣原则:

MRPL=MRLxMPL=W,(MRL/P)xMPL=W/P,MRL/P<1

所以,卖方垄断企业DL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在完全竞争企业DL曲线的下方,雇佣水平低于完全竞争企业。

十七、买方垄断企业:

产品市场上,完全竞争:

MRL=P劳动力市场上,垄断,MCL>W

一般雇佣原则:

MRPL=MRLxMPL=MCL买方垄断企业:

MCL>W,说明劳动力的边际成本曲线

位于劳动力供给曲线的上方,曲线的形状类似,更向右上方倾斜,所以,MRPL>W

结论:

1、买方垄断企业的雇佣水平和工资率低于完全竞争下的市场均衡雇佣水平和工资率2、买方垄断企业的DL曲线不存在,其工资率和DL取决于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形状3、由于存在劳动力流动成本,劳动力市场通常存在买方垄断行为

十八、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

是指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比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比数值。

十九、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某类劳动力的工资率(W)变化1%而引起的该类劳动力就业量L(劳动力需求量)百分比变化。

E=∆L%/∆W%=(∆L/L)/(∆W/W)

类型:

五种情况

(1)完全无弹性,E=0

(2)缺乏弹性,01(5)完全有弹性,E无穷大

二十、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B类劳动力的工资率(W)变化1%而引起的A类劳动力就业量L(劳动力需求量)百分比变化。

交叉工资弹性为正值,两类劳动力的关系总替代;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两类劳动力的关系总互补

二十一、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

(一)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定理,即决定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的因素

(二)派生需求定理的应用:

1、工会在什么情况下,更能为会员赢得工资增长?

2、对政府扩大就业量的政策有何启示?

3、自身工资弹性定理不能直接用于交叉工资弹性,因为在交叉弹性的情况下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相反,但是分析的原理是相通的。

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述情况将使得某类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大:

1当最终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那么用来生产这种产品的劳动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也就越大。

2其他生产要素对劳动要素的替代越容易,则劳动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就大。

3如果与劳动力要素协同生产的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越富有弹性,那么对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就越大。

4如果总成本中劳动成本所占的比例越高,那么劳动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就越大。

从经验命题角度来看,上述定理中的前三条总是成立的,最后一个命题在有些情况下不成立。

第四章:

一、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劳动力参与率是反映劳动市场活动水平的一项总指标。

劳动参与率=劳动力÷工作年龄人口

二、劳动力参与率的意义:

1劳动力参与率指标在研究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时有着重要的作用2这类数据可用来制定就业政策并确定培训需要3这一指标也计算男女人口的预期工作寿命和进入,退出经济活动的比率提供了基本数据4这些数据对于制定社会保障制度的财务计划也有着重大的意义5这一指标也可用来了解不同类别的人口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

三、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1人口规模2人口的自然结构3劳动者的个人身体条件

(二)经济因素:

1劳动者的工作偏好2经济周期波动(三)社会制度因素:

1劳动制度2工资制度3社会保障制度4其他制度因素

四、通过闲暇的需求分析来分析劳动力供给:

把劳动者看成消费者,在劳动和闲暇之间选择以满足自己最大化的愿望。

五、一般商品的需求函数:

对一般商品的需求(D):

机会成本(C)和财富(V)的函数:

D=f(-C,+V)

机会成本:

商品的价格财富:

用收入表示f:

个体需求与变量C、V的函数关系

六、闲暇的需求函数:

DL=f(-W,+Y),其中DL:

个体对闲暇时间的需求W:

工资率,即闲暇的市场价格,闲暇的机会成本。

Y:

总收入f取决于人们对闲暇的偏好,与W和Y无关。

W和Y左方的符号表示:

一个变量不变,另一个变量变化时对闲暇的走向。

个体对闲暇的需求是工资率的减函数,是总收入的增函数。

七、收入效应:

在工资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收入的变化引起的工作时间的变化。

工作时间:

H

收入效应=∆H/∆Y|W‾<0。

∆H与∆Y走向相反,收入效应为负。

如果收入增加,工作时间减少;如果收入减少,工作时间增加。

八、替代效应:

在总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工资的变化引起的工作时间的变化。

替代效应=∆H/∆W|Y‾>0

∆H与∆W走向相同,替代效应为正。

通常,工资率变化会导致两种效应。

九、为什么个体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

为什么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在工资率较低的时候有正的斜率,在工资率较高时有负的斜率。

这种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隐含的假定就是,在低工资率下,劳动者希望额外增加收入的愿望很大以至于替代效应超过了收入效应。

当工资率超过莫伊数值以后,劳动者的收入足够高以至于他对更高的工资率采取的反应是愿意购买更多的闲暇而减少工作时数,即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

用一般语言来说即,当工资的提高使人们富足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人们会更加珍视闲暇。

因此当工资达到一定高度而又继续提高时,人们的劳动供给量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劳动者可以自由进出劳动力市场,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上,现有的工人也许提供较少的劳动,但高工资也会吸引新的工人进来,因而总的市场劳动供给一般还是随着工资的上升而增加,从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仍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十、无差异曲线的定义:

是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或效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组合点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的五个特征:

1无差异曲线具有负的斜率2凸向原点3存在一个无差异曲线组合图,在该组合图中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离开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具有更高的效用4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不会相交5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不同的形状

偏好差异的原因:

1个人性格的差异2人们所从事工作类型的差异3闲暇的相对价值不同

十一、预算约束线的定义:

将工作时数和收入的各种组合在二元坐标体系内描述下来就可以得到预算约束线。

预算约束线的性质:

斜率为负;斜率等于负工资率;工资率变化、无非劳动收入,预算约束线的变化;工资率不变、有非劳动收入,预算约束线的变化

十二、运用图解分析个人工作决策: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斜率在某个工资范围内为正,在另一个范围内为负。

在图4-1中,只要工资率低于W*,个人希望的工作时间随工资率的增加而增加,替代效应占优势,然而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下,工资率提高会导致工作时间的减少,收入效应占优势,形成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

这是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一个重要特性。

十三、工作-闲暇模型的不足:

1、没有反映人们利用时间资源的实际状况2、没有考虑家庭成员对个体劳动力供给决策的影响3、忽略了整个生命阶段不同时期的劳动力供给决策

十四、等效用曲线(家庭等产量曲线)及其特点:

等效用曲线表示所有产生相同效用的时间与商品(劳务)组合的曲线。

特征:

等效用曲线斜率反映了一个人在家庭商品的生产中家务劳动时间和购买商品或劳务之间的权衡。

为负,说明家务劳动时间和购买商品或劳务之间是可以替代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等效用曲线较为陡峭(看重家庭)、较为扁平(看重工作)

十五、家庭的预算约束线:

反映个人购买商品或劳务与家务劳动时间的组合。

预算约束线斜率表示增加1小时有酬工作时间所增加的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即有酬劳动的工资率。

十六、交叉替代效应:

是指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家庭中某成员工资水平变化对另一些成员工作时间的影响。

妻子工资率上升对丈夫劳动时间的影响:

有两种情况:

一是,妻子工资率增加带来的家庭收入增加,对于丈夫而言,是非劳动收入增加,产生收入效应,劳动时间减少;二是,交叉替代效应,是指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家庭中某成员工资水平变化对另一些成员工作时间的影响。

1替代关系,即妻子与丈夫对市场工作时间的需求是相互替代的,当妻子工资率上升,导致妻子工作时间增加时,丈夫会减少工作时间,家务劳动或闲暇时间增加。

2互补关系,即妻子与丈夫对市场工作时间的需求是互补的,当妻子工资率上升,导致妻子增加工作时间时,丈夫也会增加工作时间,二人共同减少家务劳动或闲暇时间。

理论上无法预测,是替代关系还是互补关系,是一个经验问题。

通常,有孩子的家庭,呈现替代关系。

十七、影响何时退休选择的因素:

1退休金的多少,收入效应;2延迟退休的工资收入,替代效应;3偏好。

政府、企业采用退休政策控制劳动者的退休年龄。

十八、缩减工作时间的两种方式:

一是直接方式,消减每天、每周的工作时间;二是间接方式,通过带薪休假、带薪节假日、工间休息等方式缩减工作时间。

发达国家20世纪30年代前以直接方式为主,之后以间接方式为主

十九、家庭生产是怎样影响劳动力供给的?

家庭的目的是配置每个家庭成员的时间以使整个家庭的效应最大化。

家庭的时间配置:

市场工作,家务劳动,闲暇三者之间进行选择。

①非劳动收入增加,收入效应,市场工作时间减少,家务时间增加,闲暇时间增加。

②如果一个家庭最初由丈夫主要从事市场性工作,妻子主要从事家务,现在假设,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妻子从事市场性工作的工资水平大幅上升,会对该家庭的时间支配模式产生的影响。

a,对妻子,工资率上升:

替代效应,市场工作时间上升,家务时间下降,闲暇时间下降;收入效应,市场工作时间下降,家务时间上升,闲暇时间上升。

妻子如何选择,取决于他的偏好。

b,对丈夫,非劳动收入增加:

收入效应:

市场工作时间下降,家务时间上升,闲暇时间上升;交叉替代效应:

1)替代关系,即i,j市场工作时间的需求是相互替代(一增一减)的,i的工资上升,工作时间上升→j工作时间下降,家务时间上升,闲暇时间上升。

2)互补关系,即i,j市场工作时间的需求是相互互补(同增同减)的,i的工资上升,工作时间增加→j工作时间增加,二人共同减少家务闲暇时间。

理论上通常无法预测,但通常有孩子的家庭里呈现替代关系。

第五章:

一、人力资本的定义及其特点:

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它具有五个特征:

1人力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2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3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性4人力资本具有积累性5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

二、人力资本投资的定义:

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叫人力资本投资。

三、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

(1)各级正规教育

(2)在职培训活动(3)健康水平的提高(4)对孩子的培养(5)寻找工作的活动(6)劳动力迁移

四、人力资本投资一般决策模型。

Q=(Q是净现值r是贴现率)

模型假定,人们在进行教育和培训选择时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并抱有终身观点的决策主体,做决策时会对近期投资成本与未来的预期收益现职进行比较。

只要预期收益大于成本,就继续追加人力资本投资,只有当追加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与追加的成本相等甚至比后者还低时,才会停止追加投资。

两种计算:

净现值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