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6273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docx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docx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资本

答:

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是一种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2.资本的总公式

答:

资本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运动形式,即G—W—G'。

3.价值增值过程

答:

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劳动时间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4.剩余价值

答:

由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体现了投资者与工人的某种经济关系。

5.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答: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是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包括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继续的那部分劳动,如包装、保管以及货物运输等。

非生产劳动指所有与创造物质财富无关的劳动。

6.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答: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指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变换了它的物质形态转移原有的旧价值,并不改变自身的价值量。

可变资本指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劳动力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发生了价值量的增值,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7.剩余价值率

答: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了实际使用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即工人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

8.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答: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必要劳动指在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内所耗费的劳动。

剩余劳动指工人为投资者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内所耗费的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实体。

9.超额剩余价值

答:

超额剩余价值:

单个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社会价值出售从而得到的剩余价值。

10.绝对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答:

绝对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价值生产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劳动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指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11.剩余价值规律

答:

剩余价值规律: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进行生产的目的就是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尽可能地增加对劳动者的剩余劳动的占有。

12.简单协作

答:

简单协作:

许多劳动者在同一个生产过程和在同一投资者指挥监督下有组织地共同协作劳动的一种劳动形式。

13.机器协作

答:

机器协作:

许多台同种的工具集合在一个工厂里,由同一个动力机产生动力,通过传统机构把它们带动起来生产同样产品的生产形式。

14.业主制

答:

业主制:

在这类企业中,出资人是企业财产的唯一所有者,同时又是企业经营者的一种小规模的企业组织。

l5.合伙制

答:

合伙制:

一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投资并分享收益、共同监督和管理的企业制度。

l6.股份合作制

答:

股份合作制:

股份经济和合作经济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企业制度。

l7.公司制

答:

公司制:

随着大规模资本联合、协作生产而产生的,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明晰、以法人财产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

l8.工资

答:

工资:

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反映着不同的生产关系。

19.奖金

答:

是劳动力价值的一种转化形式,其实质是对劳动者超额劳动支付的价值。

20.津贴

答:

是对特殊条件下工作的劳动者的额外劳动和对某种艰苦劳动的补偿。

21.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答:

计时工资是指按照劳动时间来支付工资的形式,是基本的工资形式。

计件工资是指按照标准质量的劳动成果的数量支付工资的形式,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22.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答: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是指劳动者实际得到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是指劳动者用货币工资所能实际买到的消费资料和劳务,反映着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都呈上升趋势。

二、判断题

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

【答案】√

【解析】

2.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因此货币都是资本。

()

【答案】×

【解析】

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等价交换与价值形成的矛盾。

()

【答案】×

【解析】

4.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

【答案】√

【解析】

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

【答案】×

【解析】

6.在初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不具有商品属性。

()

【答案】×

【解析】

7.价值增值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表现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

【答案】√

【解析】

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劳动都是生产性劳动。

()

【答案】×

【解析】

9.生产劳动就是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

()

【答案】×

【解析】

10.增值是资本的基本职能,因此,公有制条件下的公有资本也要增值带来剩余价值。

()

【答案】√

【解析】

1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数量界限就是保证投资者基本脱离生产劳动。

()

【答案】√

【解析】

12.个别资本家只要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便可以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

【答案】×

【解析】

1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

【答案】√

【解析】

14.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使商品便宜,并通过商品便宜来使工人本身便宜,是资本的内在冲动和经常的趋势。

()

【答案】√

【解析】

15.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

【答案】√

【解析】

16.剩余价值规律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规律,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并发生作用。

()

【答案】√

【解析】

17.股份公司是一种资产组织形式,本身并不表明所有制的性质。

()

【答案】

【解析】

18.企业管理既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自然属性,又具有实现资本所有权的社会属性。

()

【答案】√

【解析】

19.工资的实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

【答案】√

【解析】

20.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

()

【答案】×

【解析】

三、单项选择题.

1.作为资本的货币,其流通公式是()。

A.W—G—W

B.W—G—W'

C.G—W—G

D.G—W—G'

【答案】D

【解析】

2.资本流通的目的是()。

A.满足消费的需要

B.为了使价值增值

C.为了创造剩余价值

D.为了追求使用价值

【答案】B

【解析】

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

A.等价交换与价值形成的矛盾

B.等价交换与价值增值的矛盾

C.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D.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矛盾

【答案】B

【解析】

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掌握足够的货币

C.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D.扩大商品交换市场

【答案】A

【解析】

5.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社会条件是()。

A.劳动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和没有生产与消费资料

B.劳动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和具有生产与消费资料

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和消费资料但是没有生产资料

D.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和没有生产与消费资料

【答案】A

【解析】

6.现代市场经济的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D.使用价值创造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答案】B

【解析】

7.在价值增值过程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

A.前者不转移价值而后者转移价值

B.前者转移价值慢而后者转移价值快

C.前者价值增值少而后者价值增值多

D.前者不发生价值增值而后者发生价值增值

【答案】D

【解析】

8.大规模资本联合协作生产的企业制度是()。

A.业主制

B.合伙制

C.公司制

D.股份合作制

【答案】C

【解析】

9.从对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关系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A.计件工资是基本的工资形式

B.计时工资只是变相的计件工资

C.计件工资只是变相的计时工资

D.计时工资是按照劳动时间支付工资的形式

【答案】D

【解析】

10.从对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关系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A.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始终是一致的

B.实际工资与名义工资之间存在差异

C.名义工资增加实际工资一定同比增加

D.名义工资呈上升趋势而实际工资则呈下降趋势四、多项选择题

【答案】B

【解析】

四、多项选择题

1.从对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A.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转化为资本

B.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C.货币要转化为资本,必须能带来剩余价值

D.剩余价值是在生产中产生的

E.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但也不能离开流通

【答案】CDE

【解析】

2.从对G—w—G'资本总公式的分析中可以发现,()。

A.资本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的

B.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D.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

E.在流通中购买特殊商品劳动力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答案】ABDE

【解析】

3.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在于,()。

A.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商品为媒介

B.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

C.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

D.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

E.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

【答案】BD

【解析】

4.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A.劳动力的实际使用能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

B.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C.劳动力的实际使用能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D.对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即劳动过程

E.劳动力有人身自由但无法生产资料

【答案】ABCD

【解析】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价值()。

A.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B.不能低于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量

C.具有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D.表现为维持劳动力自身和家属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及教育费用

E.所包含的物质内容的范围、数量和质量在日益扩大提高

【答案】ABCDE

【解析】

6.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A.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

B.劳动过程和私人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C.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支配

D.工人和资本家共同进行管理

E.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是强制性的

【答案】ACE

【解析】

7.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公有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私人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E.表现为公有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答案】ACE

【解析】

8.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观点出发,生产劳动是指()。

A.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

B.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

C.为资本家生产或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

D.直接增值资本的劳动或直接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

E.人们的一切活动包括资产阶级的剥削活动

【答案】CD

【解析】

9.剩余价值()。

A.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B.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

C.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D.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是公有资本和公共财产的源泉

E.体现了投资者与工人的某种经济关系

【答案】ABCDE

【解析】

10.生产全面自动化的出现没有改变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原理的原因是()。

A.自动化机器代替不了人的劳动

B.自动化机器能够代替人的劳动

C.自动化机器仍然是属于不变资本

D.率先使用自动化机器的企业获得的是超额剩余价值

E.制造和使用自动化机器的工人的劳动是复杂劳动

【答案】ACDE

【解析】

11.资本是()。

A.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一个历史的范畴

C.厂房、机器等生产资料

D.表现为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

E.支付雇佣工人工资的货币

【答案】ABDE

【解析】

12.资本的本质特征和属性是()。

A.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的价值

C.不是物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D.垫支性、增值性和运动性

E.资本的生命力在于运动

【答案】ACDE

【解析】

13.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办法有()。

A.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B.增加雇佣劳动者数量

C.压低雇佣工人工资

D.加强雇佣工人劳动强度

E.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答案】ABCDE

【解析】

14.相对剩余价值是()。

A.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延长工作Et实现的

B.在工作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C.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E.劳动力价值提高的结果

【答案】BCD

【解析】

1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

A.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构成社会生产的一般基础

D.绝对剩余价值是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的

E.相对剩余价值是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的

【答案】BCE

【解析】

16.超额剩余价值是()。

A.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本企业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

D.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

E.由先进的机器设备创造的一种暂时的现象

【答案】ABCD

【解析】

1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A.单个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结果

B.一个行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E.个别企业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答案】DE

【解析】

18.剩余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原因是()。

A.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社会资本运行的各个环节

B.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矛盾发展全过程

C.剩余价值规律表明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实质

D.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

E.剩余价值理论是理解全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一把钥匙

【答案】ABC

【解析】

19.工资()。

A.一般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B.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D.是市场型按劳分配的结果和实现形式

E.主要形式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答案】ABCDE

【解析】

20.企业管理生产过程的两重性是指()。

A.制造产品的社会劳动过程

B.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

C.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自然属性

D.具有实现资本所有权的社会属性

E.研究企业内生产力的合理组织问题

【答案】CD

【解析】

五、辨析题

1.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因此,货币本身就是资本。

答:

错误。

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不仅在流通形式上有区别,而且作为货币只在一般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目的是实现不同商品交换;作为资本的货币,目的是经过流通使预付货币的价值增值。

货币只有当它作为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时,才成为资本。

2.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

答:

正确。

剩余价值的生产离不开流通过程,即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

但剩余价值生产是在生产领域中由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而产生的。

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答:

正确。

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

它作为具体劳动,能创造出使用价值;作为抽象劳动,不仅能创造新价值,而且能创造出超过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4.生产劳动就是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

答:

错误。

生产劳动是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它包括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继续的那部分劳动(如包装、保管以及货物运输等)。

5.在人与自然的物质转换过程中,人们所投入的一切劳动即是总体劳动。

答:

错误。

在人与自然的物质转换过程中,只有人们所投入的必要的、有效的共同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总体劳动。

6.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是价值增值的必要条件,因此不变资本也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答:

错误。

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只是变换了它的物质存在形式,通过劳动者的具体劳动转移了原有的旧价值,并没有改变自身的价值量。

因此,不变资本作为活劳动的吸收器,是价值增值的必要条件,但本身不会发生价值增值,所以,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六、案例分析题

1.案例内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一些居民由于手中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因此成为“资本家”。

从其货币财富的来源看,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一些人通过自身劳动能力与智力的超常发挥,在合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的条件下,取得了大量的超过他人的收入量,这些收入资本化后就使其变成了资本家。

二是一些人通过占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或社会条件,垄断性地取得大量的超过他人的收入,而成为资本家。

三是一些人通过社会不允许的欺诈、阴谋盘算、巧取豪夺等不道德、不仁义的手段,占有或是剥夺了他人的财产而成为巨富的资本家。

案例问题:

(1)什么是资本?

资本有哪些特征与属性?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界限是什么?

(3)请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上述现象合理与否。

(4)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民营资本家的经营活动是否存在剥削?

答:

(1)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是一种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从资本的价值运动形式看,资本具有一般共同属性:

一是垫支性;二是运动性;三是增值性。

资本与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表现为不同的社会属性,这体现资本的特殊性质。

(2)资本的数量界限保证投资者基本脱离生产劳动,这时投资者才能成为资本家。

资本家是拥有足够资本量,以至可以依据其资本额的直接收益满足自身生活需要和扩大再生产或再投资需要的资本所有者。

(3)第一,如果通过自身的努力,积累起来了超过他人的资本,这种资本的形成途径就是合理的,是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社会应当大力推崇这样的资本家形成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它是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大力量之一。

由这种资本去增值自身,只要增值过程中,没有暴力、没有阴谋盘算,其收益就是合理的。

在政策k应该保护这些个人正常资本的形成,保护他们正常的资本收益权。

第二,对于那些通过占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形成的收入大大超过他人而成为资本家的人来说,通常情况下,他们的收入中也有他们的大量的体力与智力支出在内。

但由于各种条件的不同形成的资本较大量的积累,并不是来自于资本所有者的劳动能力与智力,它不应该被资本所有者全部占有。

实际上,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本身就是社会财富,它应当由社会的每个成员所共有,因此,对于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得到的超高收入,应当通过政策的途径对其进行必要的社会扣除。

第三,至于那些通过非正常途径取得超高收入而成为资本家者,由于收入的形成和资本的形成中,充满了不平等、不道德、不仁义,甚至充满了残酷的掠夺与占有,它既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范,也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相冲突。

因此,对于这样的收入形成的资本应坚决取缔。

(4)承认和有效地保护个人对合法的私有财产的占有关系,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能把私有财产同剥削关系完全等同。

剥削是以不平等方式(非市场关系)支配和控制他人的剩余劳动。

它主要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通过强制的暴力和阴谋盘算而剥夺他人的生产资料、流通资料甚至于生活资料的行为,以及凭借由此形成的生产资料、流通资料的所有权,无偿占有他人劳动的行为。

二是资产所有者或资本使用者超出其所有权权益或使用权权益限定而无偿占有了他人权益的行为。

2.案例内容:

2001年2月18日,南昌市正式发布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其中包括经理、技术人员和工人等38种通用工种的劳动力价格。

劳动部门是在调查了200多家企业、118个工种和10万在岗职工工资情况以后,制定出此工资指导价的。

这种指导价分别列出了各类工资的高、中、低三个档次不同的工资标准。

由求职者与用工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商定。

案例问题:

请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上述做法是否必要。

答:

(1)由政府劳动部门指定工资指导价,可以为劳动力供求双方确定劳动报酬提供较合理的市场参考依据,有利于正确确定工资标准,可以避免一些企业压低工人的工资,使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

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引导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2)但各地都制定工资指导价,由于各地的工资指导价不同,必将造成不平等竞争,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

(3)在劳动力市场还不十分发达,特别是受到户籍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劳动力还没能实现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之间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的情况下,实行工资指导价,会减少就业机会,影响企业效率的提高和社会资源有效利用以及生产者之间平等竞争原则的实现。

(4)工资制度放开市场化运作。

由企业与劳动者按照市场规则谈判决定。

政府劳动部门不断完善和规范劳动力市场,并提供法律、就业、工资等信息服务。

 

3.案例内容:

2000年11月28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依据这个办法,在自己该拿多少钱的问题上,职工有了发言权。

此办法适用于国内所有的企业,涵盖所有劳动者,并且劳资双方原则上每年协商一次。

在此之前,为解决日益突发的劳资矛盾,许多企业就已经推行了工资协商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案例问题:

(1)工资的本质及社会主义工资是什么?

(2)你认为工资协商办法有哪些优点?

答:

(1)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反映着不同的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工资是社会主义市场型按劳分配的结果和实现形式,其实质是按劳分配制度下归劳动者用于个人生活需要的必要劳动的转化形态。

(2)优点之一,工资协商是最实际的民主管理。

劳动者通过支付劳动换取合理的工资报酬的权利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法治社会一项基本人权,在我们国家又是一项宪法权利。

劳动与报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等价交换的关系,报酬的合理性成为实现等价交换的唯一前提。

工资是职工权益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因此,工资协商是带有全局性、核心性的“维权”工作。

优点之二,使劳动者、经营者和企业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企业不仅是老板的,也是工人的。

没有企业的兴旺,就没有企业职工的富裕。

工资协议通常是遵循一定的规则的。

比如,职工的工资增长目标的实现要与企业全年利润指标的实现挂钩;经营者年薪的基数和倍数要与职工的工资增长指标的实现挂钩。

这样不仅为职工工资增长提供了一个客观标准,也有利于调动劳动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

职工即使为了自己加薪,也不能不关心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经营者为了自己多拿钱.也得先考虑如何实现职工的加薪目标。

七、问答题

1.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的产生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