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实训报告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3626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压模具实训报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冲压模具实训报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冲压模具实训报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冲压模具实训报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冲压模具实训报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冲压模具实训报告1.docx

《冲压模具实训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压模具实训报告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冲压模具实训报告1.docx

冲压模具实训报告1

 

冲压模具实训报告

 

 

 

 

 

 

 

冲压实验实习报告

课程班级姓名学号成绩第一步:

组长:

潘剑辉

组员:

钱建斌;方麒鹏;张雨;林学流;何孟达;林建山;

输入记录:

张雨;资料查询:

钱建斌,潘建辉。

1:

工艺性分析:

由何孟达;林学流;潘建辉完成。

其中:

潘建辉负责材料与形状的分析独立完成。

林学流负责尺寸的分析查表独立完成。

何孟达负责精度的分析查询独立完成。

2:

工艺分案:

分案一:

由钱建斌,潘建辉,林建山,提出。

分案二:

由林学流,方麒鹏提出。

分案三:

由何孟达,张雨提出。

完成后进行讨论得出了最佳的分案。

3:

模具结构类型设计由方麒鹏,何孟达,林建山,完成。

何孟达负责计算尺寸公差,并分析是否适合冲载。

方麒鹏负责查询数据,林建山进行最后工艺分案及确定。

4:

工艺计算:

林学流,建斌,潘剑辉完成。

其中:

建斌负责排样,学流,剑辉负责完成其他计算。

5:

零件的设计:

方麒鹏,孟达,建山完成。

其中麒鹏负责3类结构零件图。

孟达负责3类结构工艺零件。

林建山负责:

查数据。

6:

选择压力机:

由林学流一人完成。

7:

画装配图

?

视图公差由何孟达负责。

?

排样图由建斌负责。

?

材料与热处理这块由何孟达和张雨完成。

?

由组长进行最后归纳得出总结。

9:

制作说明书:

方麒鹏与张雨共同完成。

第二步:

—.工艺分析

?

材料:

该冲栽件的材料为黄铜H62半硬态,有较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压。

?

形状:

该冲压栽件为方形件,厚度0.8mm,适合冲栽,形状简单,孔边距为0.83mm,凸模允许的最小厚壁为2.3,所以该冲栽件不可以一次冲孔成型,不使用复合膜工序,冲栽最小半径为0.5大于0.35t,适合冲栽。

?

尺寸精度:

零件图上未注公差尺寸的按IT14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

零件外形:

尺寸17mm的公差为﹣0.11,属IT12级。

尺寸1.7mm的公差为﹣0.06,属IT12级。

尺寸34mm的公差为﹣0.16,属IY12级。

尺寸12.2mm的公差为±0.11,属IT12级。

尺寸5mm按IT14级可查公差为0.3.

孔心距:

尺寸26mm的公差为±0.105,属IT12级。

尺寸18mm按IT14级可查公差为±0.21.

孔心距:

尺寸3mm的公差为±0.1,属IT13级。

尺寸2.5mm的公差为±0.125,属IT14级。

零件内形:

尺寸2.2mm的公差为+0.14,属IT13级。

尺寸2.6mm的公差为+0.06,属IT12级。

二.工艺方案

该零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

先落料后冲孔,采用单工序级进模生产;

分析:

对零件的公差等级不高,不满足零件的精度要求,且需要两副模具,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使用过程不安全,需采用安全措施,但制造成本低。

方案二:

冲孔落料复合冲压,采用复合膜生产;

分析:

只需一副模具,冲压件的形状精度和尺寸容易保证,冲件被顶刀模具工作面上,需要用手工或机械排除,生产效率低,操作时出件困难,可能损坏弹簧缓冲机构,使用过程也不安全,需要采用安全措施,冲裁复杂零件时,成本比级进模低。

方案三:

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分析:

生产也只需要一副模具,制造精度满足零件最高要求,工序间的自动选料可以自动排除冲件,生产效率高、且使用过程比较安全,广泛用于尺寸较小的冲件,冲裁比较简单的零件时,比复合模的制造成本低。

结论:

综上分析,该零件比较适合使用方案三冲孔—落料连续冲压的级进模生产

第三步:

3.排样设计

两工件间的搭边:

a=1.2mm

工件边缘搭边:

a=1.5mm

步距为:

7.9mm

条料宽度:

B=(Dmax+2a1)0

-

?

=(34+2×1.5)0

-

15

.0

=370

15

-

.0

确定后排样图如图所示:

一个步距内的材料利用率η

η=A/BS×100%

=156.2÷(37×7.9)×100%

=53.46%

查板材标准选800mm×1000mm的黄铜板,每张黄铜板可剪栽为20张条料(39mm×1000mm),每张条料可冲2800个工件,则η总为:

η总=ηA1/LB×100%

=2800×156.2/800×1000×100%

=54%

即每张板材的材料利用率为54%

第四步:

4冲压力与压力中心计算,

㈠冲压力

落料力:

F=1.3Ltτ

=1.3×115.544×0.8×300

=36.049

其中τ为抗剪强度,根据黄铜H62半硬,查表得τ=300.

冲孔力F1=1.3L1tτ。

=1.3×2×2π(2.2+2.6)×300

=23.512KN

其中L1为四个孔的周长

卸料力FX=KX×F

=0.05×36.049

=1.802KN

其中根据材料黄铜,查表得KX=0.05

推件力FT=NKTF

=η/t×0.05×36.049

=13.518KN

其中根据材料黄铜及厚度,查表得KT=0.05η=7.5.

总冲栽力F总=F+F1+FX+FT

=36.049+23.512+1.802+13.518

=74.881KN

㈡压力中心:

如图所示:

工件x方向对称。

故压力中心Xo=17mm

=5×4.2×8.5×1.7+1.7×0.85+17×0+1.7×0.85+5×4.2+10.9×6.7+﹙12.2×4.7+10.9×6.7+8.5×1.7+6.908×9.7×2+8.164×9×2﹚÷﹙5+8.5+1.7+17+1.7+5+10.9+12.2+10.9+8.5+6.908×2+8.164×2﹚

=558.162÷111.55.

=5.004mm.

其中:

L1=5mmY=4.2mm

L2=8.5mmY2=1.7mm

L3=1.7mmY3=0.85mm

L4=17mmy4=0mm

L5=1.7mmy=0.85mm

L6=8.5mmy=1.7mm

L7=5mmy=4.2mm

L8=10.9mmy=6.7mm

L9=12.2mmy=4.7mm

L10=10.9mmy=6.7mm

L11=6.908mmy=9.7mm

L12=6.908mmy=9.7mm

L13=8.164mmy=9mm

L14=8.164mmy=9mm

计算时,忽略未标注圆角R=0.5mm

由以上计算可得冲压件压力中心的坐标为(17,3.926)

第五步:

5.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

落料部分以落料凹莫为基准计算,落料凸模按间隙值配制;冲孔部分以冲孔凸模为基准计算,冲孔凹模按间隙值配制。

即以落料凹模,冲孔凸模为基准,凸凹模按间隙值配制。

表1刃口尺寸计算

第六步

工作零件结构尺寸:

落料凹模板尺寸

凹模厚度:

H=Kd(≥15mm)

=0.45×34=13.6mm

取15mm

凹模边壁厚:

C=≥(1.5~2)H~

=(1.5~2)×15

=(22.5~30)

取30mm

凹模板边长:

C=B+2C

=34+2×30

=94

查标准:

GB2859.1-81凹模固定板宽B=70mm.故却凹模外形为100×70×32

凹模尺寸:

凹模长度L=h1=22mm.

落料:

冲孔尺寸

L=h1+h2+h3+h

=30+20+10+8

=68

其中:

h1-凸模固定板厚,h2-固定卸料板厚

h3-导料板厚度h-增加长度。

第七步。

其他模具零件结构尺寸。

根据倒装复合模形式特点:

凹模板尺寸按冷冲模国家标准,确定其他模具模板尺寸列于表2: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