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西南大学教育学作业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6259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西南大学教育学作业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度西南大学教育学作业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度西南大学教育学作业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度西南大学教育学作业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度西南大学教育学作业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西南大学教育学作业答案.docx

《度西南大学教育学作业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西南大学教育学作业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度西南大学教育学作业答案.docx

度西南大学教育学作业答案

1、(B)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A.四书B.学记C.五经D.礼记

2、衡量教育测量的质量,可以采用信度、(c)、难度、区分度4个指标。

A.经度B.纬度C.效度D.长度

3、(B)是根据国家性质和法律建立起来的教育机构系统和教育规范系统的总称。

A.教育法规B.教育制度C.学校制度D.学生手册

4、学校教育制度简称(A),它规定了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与联系。

A.学制B.学时C.课程D.课时

5、最早提出终身教育理论的是法国成人教育专家(A)。

A.保罗·郎格郎B.杜威C.布鲁纳D.巴班斯基

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C)。

A.马列主义B.毛泽东思想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邓小平理论

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说教育具有(D)。

A.无限性B.一般性C.短期性D.长期性

8、结合课程管理体制的多极化趋势,我国学校课程可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B)。

A.课程B.学校课程,又称校本课程

C.地方课程D.国家课程

9、在学校的正式课程中,主要有两种课程类型即学科课程和(A)。

A.活动课程B.学习课程C.劳动课程D.课外课程

10、(B)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出发点。

A.为人民服务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

C.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材D.一切为为学生的身心发展

11、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A)。

A.演示法或参观法B.感知法C.表演法D.

1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和(A)等。

A.教育B.人类C.文化D.政治

13、教育评价的类型按评价功能分为:

诊断性评价、(A)、总结性评价.

A.形成性评价B.一般性评价C.特殊性评价D.导向性评价

14、确立教育目的的原则有:

(A)、偏移性原则、时代性原则。

A.统一性原则B.一致性原则C.正向性原则D.统一性原则

1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被称为(A)。

A.发现法B.演示法C.参观法D.

16、中国近代以来教育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是(D),也称六三三学制。

A.学制B.癸卯学制C.新学制D.壬戌学制

17、(A)是关于怎样组织教学活动的问题,教学活动总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实现的,其中的人与物的因素、时间与空间的因素的不同的组合,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学习和研究教学组织形式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A.教学组织形式B.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C.学校与教师的关系D.学生与学校的关系

18、教育目的的特点有:

客观性、(A)时代性。

A.抽象性B.主观性C.实在性D.

19、教育能力是指班主任为成功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具备的能力。

包括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A)和实际操作能力。

A.独立创造能力B.C.学习能力D.写作能力

20、现阶段我国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主体性原则、(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循序渐进与适度超前相结合原则、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A.生成性原则B.一般性原则

C.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D.个体性原则

21、教育评价的功能有:

(C)、指导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

A.评价功能B.批评功能C.诊断功能D.学习功能

22、(A)是对学校教育内容、标准和进程的总体安排。

A.课程B.学生C.教师D.作息

23、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制是(B)。

A.壬戌学制B.癸卯学制C.六三三学制D.新学制

24、(D)是第一个试图把教育建立为一门科学的理论家,也是最早将教育建立在心理学体系上的人。

A.斯金纳B.奥尔波特C.弗洛伊德D.赫尔巴特

25、校本课程亦称(B),是以学校为基础而开发的课程。

A.课程B.学校课程C.地方课程D.课时

26、巴班斯基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出发,提出了“教学教育过程(A)”的概念。

A.最优化B.一般化C.高级化D.低级化

27、教育评价按评价方法分为(AB)。

A.定量评价B.定性评价C.价值评价D.客观评价

28、开展主题性班级活动的原则有以几个方面:

目的性原则(ABCD)。

A.计划性原则B.多样性原则C.趣味性原则D.主动性原则

29、构成教育活动的要素包括(ABC)教育方法手段、教育环境等。

A.受教者B.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措施

30、学校管理基本内容包括(ABCD)。

A.学校资产管理B.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C.教学与科研管理D.班级与课堂管理

32、我国先后又建立了癸卯学制(BCD)戊辰学制。

A.国家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辛酉学制D.壬戌学制

33、研究报告和论文的题目一般具有三个特征:

(ACD)。

A.简洁B.大方C.准确D.新颖

34、教育评价的类型按评价范围分为(ACD)。

A.宏观教育评价B.主观教育评价

C.中观教育评价D.微观教育评价

35、常用的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包括(ABCD)四种方式。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

36、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它包括(ABCD)。

A.师生间的工作关系B.师生间的人际关系

C.师生间的组织关系D.师生间的情感关系

37、结合课程管理体制的多级化趋势,我国学校课程可划分为(ABD)。

A.地方课程B.学校课程C.社会课程D.国家课程

38、教育的属性包括:

永恒性、生产性、历史性、继承性(ABC)。

A.相对独立性B.长期性C.民族性D.社会性

39、最早提出终身教育论的是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朗格朗。

A

1.A.√2.B.×

40、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是产婆术或问答法。

A

1.A.√2.B.×

41、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A

1.A.√2.B.×

42、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不以学生的主动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为主来安排的课程。

B

1.A.√2.B.×

43、教育价值是指教育具有满足个体或者社会需要的属性,其重要体现是否有效地实现教育目的、目标。

A

1.A.√2.B.×

44、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不是利托而诺。

B

1.A.√2.B.×

45、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和教育。

A

1.A.√2.B.×

46、《民主主义与教育》不是杜威的代表性教育著作。

B

1.A.√2.B.×

47、要素主义教育思想是典型的教育目的上的社会本位论。

A

1.A.√2.B.×

48、著名的教育史家孟禄不是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B

1.A.√2.B.×

49、1920年,美国的帕克赫斯特施实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叫做道尔顿制。

A

1.A.√2.B.×

50、康德不是第一个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正式讲授的。

B

1.A.√2.B.×

51、A按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划分,可以把课程分为选修课与必修课。

1.A.√2.B.×

52述新型课程管理的建构。

答:

(1)课堂管理目标的确定,任何有效的课堂管理都是从明确目标开始的。

(2)课堂管理的环境建设,课堂管理的环境建设包括有形的物质环境建设和无形的心理环境建设两个方面。

(3)课堂管理手段的运用――沟通:

沟通是信息的交换。

良好的师生沟通是课堂管理产生效能的关键。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沟通这一管理手段,采用简单、有效的图像、符号等作为载体,使沟通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当中;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保持一种真诚、信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沟通;此外,教师还要主动积极地创造利于沟通的良好气氛,并对学生的沟通行为做出及时的反馈。

(4)课堂管理有效进展的保证――激励:

激励的方式有利用物质剌激作为鼓励手段的物质激励;有利用精神因素作为鼓励手段的精神激励;也有利用人际间的情感联系作为鼓励手段的情感激励。

教师要善于综合利用这三种激励方式,使其产生有效的效果。

53、简述教育评价的功能。

答:

教育评价有以下功能:

(1)诊断功能。

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教育者为调控进程必须通过教育评价找出问题关键只所在。

(2)指导功能。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指导,领导者对教师进行指导,其恰当的指导必须依据教育评价。

(3)通过教育评价可以使教育者知道自己的功过,使教育者和学生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使上级领导了解学校的成绩和不足,所以教育评价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具有激励功能。

(4)导向功能。

学校都要实现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

教育评价方案中的指标体系都有明确的指标项目和评价标准,指出了学校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因此教育评价具有导向功能。

54、简答什么是潜在课程。

答:

潜在课程是指学校内部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式课程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各种教育因素的总和。

55、简答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答: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56答:

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

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

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

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

依靠教育科学指导教育实践,遵循规律成为现代教育活动的基本理念。

总之,从总体看,现代教育比之于古代教育,富于高度的革命性。

这与古代教育的停滞性和保守性形成鲜明的对比。

57、简述教育目的是什么。

答:

正如教育被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一样,教育目的也相应地分为两种:

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和狭隘意义上的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这一实践活动所造就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的质量规格所做出的一种总的设想与规定。

 

  狭义的教育目的,即学校教育的目的,它规定了社会对学校教育这一实践活动所造就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的质量规格,是教育者对教育活动所培养的人的规格的总预期。

58、简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首先,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

一是文化作为教育的内容,影响教育内容的状态,影响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二是文化影响教育的模式、方法与手段等,特别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其教育的内容选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采取的方法手段等都有显著差异。

其次,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是巨大,既可以通过对文化的传递、发展、交流、整合,而促进文化的发展;也会因为教育不当而导致文化的扭曲、缺失,甚至中断。

59、论述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答:

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核心作用。

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2分)

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首先,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的,是学校与工、农、商等其他部门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1.5分)其次,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它所占时间最多,工作比重最大,教学的计划性、系统性比其他途径更强,能更充分地发挥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1.5分)再次,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让学生掌握间接经验是教学的特色与功能,它可以迅速、有效地将人类积累起来的文明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智慧,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对社会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1.5分)最后,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要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1.5分)

我们必须正确理解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以教学为主,说明教学是学校教育主要的中心工作,而不是惟一的工作,学校的其它工作应围绕中心工作来组织开展。

学校在保证教学的时间、秩序、质量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其他教育途径,使多种途径协调发挥育人的功能。

(2分)

60、论述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影响。

1990年联合国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1996年经合组织提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作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从教育等各个方面作好准备,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接受知识经济的挑战。

知识经济作为信息社会的经济形态,在目前的发展中,它初步呈现以下特征:

知识分子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智力资源为第一资本,知识拥有者是社会的知本家;知识资本在社会发挥主导作用,知识分子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经济趋于知识化、无形化、一体化;产生集生产、生活、研究、市场于一体的新技术社会区;“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灵魂、精神支柱。

总之,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创新性、集成性是当前知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比较显著的特征。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它的出现对教育的影响、冲击是空前的,它要求教育对社会转型的适应需要,避免所培养人才成为不懂得时代变化、发展的“庸才、蠢材”;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要,不能培养素质不适应于时代需要的“废人”。

为此,教育必须进行系统的改革:

确定知识经济价值观----包括认识到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把重视知识、尊重人才落到实处,不断地学习知识、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不但地更新知识。

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通过普及基础教育,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重视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来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

加速知识的社会运用转化----即要使科学技术迅速转化现实生产力,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发展科技中的作用加强,社会有效地促进科技的生产力转化。

改革现行教育体制----建立现代大教育体系,形成开放、灵活、高效的教育管理体制,使教育终身化成为现实,人们能够不断地工作、不断地学习。

改革现行学校教育----为增强学校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现代人才,学校教育应当重视学生适应于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教育,能够有效地运用计算机学习、工作、生活;重整教育内容,把最新的科学技术纳入课程教学,实现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改革教育方法与手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动第学习、探索,特别是为学生的自主创新活动提供宽松的空间;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如美国的比尔盖茨的创业事迹、清华大学的创业教育等)。

改变知识教育策略----要纠正过去偏重于硬知识(“是什么的知识”:

Know-What、“为什么的知识”:

Know-Why)教育、轻视软知识(“怎么做的知识”:

Know-How、“谁有知识”:

Know-Who、“知识的时间与地点”:

Know---When/Where)教育的现象,要求硬知识教育与软知识教育并重,甚至把软件知识教育放在硬知识教育的前面,教育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掌握运用方法,学会学习。

61、论述网络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答:

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技术及其教育运用的普及,推动着教育理论的发展,引起人类教育在理想与目标、内容与课程、教师与学生、方法与手段、管理与评价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变革。

但是,教育有其历史继承性,即使到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在过去社会中的许多教育现象还会存在,一些重要的教育特征被保留;同时,社会的新变化又教育发生变革,出现新质。

鉴于人类对已有教育之特征有过较为充分的认识,因此,此处主要谈谈网络对教育的影响。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信息则主要是以光驱、软盘为载体、以光电形式呈现,以网络、计算机等为传递技术;这种教育信息的存在方式则可称为“数码存在”;其特点是教育信息自身表达方式的可动性,能够对信息做具有“动感性”的技术操作。

数码存在出现的意义在于教育存在的创新,是教育存在的一次重大革命;并将由此形成教育信息的数码存在与原纸存在的并存状态。

教育信息数码存在的出现引起了新的教育界面----人机界面的出现。

这是一种“教师----机器----学生”模式的教育界面(简称“人机界面”);即教师与学生不处在同一时空(即异时空性),他们之间被教学机器隔开,师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教育活动(即称“网络教育”)。

人机界面出现的意义在于教育能够超越时空限制,教与学可在时间上同步/异步、空间上可异地----特别是能够进行教与学同步的异地教育。

因此,可以说,网络技术的教育运用已经引起了教育实践系统的巨大变革,也将引起教育理论体系的重大发展。

“人机界面”的网络教育,由于信息是通过网络传送的,教育活动则在具有虚拟性的网络上进行,因此在这种网络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网络教育场,师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间接的、虚拟化的教育活动。

网络教育场的特点在于教育场是开放的,信息交往是多向互动的,但师生之间的情绪情感、人格态度影响较弱。

根据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运用的研究,网络教育场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五化”、“三性”。

“五化”即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教育过程智能化;“三性”即开放性----异时空特征、非线性----个人化行为、交互性----参与者互动。

基于网络的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性特征,以其流动性的异时空代替地域性的同时空教育,足以在未来社会形成普遍化、社会化、国际化的教育网络场。

总而言之,未来教育将是无所不在的。

网络教育虽然是教师与学生在网络上的“面对面”,但是实际上仍然是“对面不相识”。

因此,网络教育还存在如下缺陷:

一是疏于品德教育,二是缺乏人格示范,三是缺少情感感染,四是易误导注意力,五是有损身体健康:

即显示器发出的荧光引起视力下降、紫外线导致抵抗力降低,沉溺于网络而成为“网虫”者运动减少则容易引起身体发胖、脊柱弯曲与腕关节炎等疾病;且网络教育交往的隐蔽性、开放性易诱发变态行为。

六是诱发网络犯罪.

基于以上对网络教育与面授教育的优点与缺陷的分析,在网络教育已与面授教育并称为“教育活动的两个家族”的现实下,教育的未来发展的答案自然是二者的整合。

因此,未来的教育将是:

①网络与课堂并举。

同时空的面授教育与异时空的网络教育并举,将网络的优势与课堂的优势互补,创造更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

②完成师生角色观的转变。

教师的角色作用由“授”到“导”,学生的角色由“受”到“取”(即被动到自动),同时调动师生的主体性。

③发挥网络“知识海洋”作用。

利用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以及网络的内容开放性、过程非线性,让学生在知识“海洋”中翱翔,促进学生智商的发展。

同时改造网络,重视师生间、生生间的友情链接,让网络高技术而产生高接近,实现互主体间的一“网”情深,消解隔膜。

④发挥学校“品格沙龙”作用。

利用学校场景的真实性以及面授的品德教育、人格示范、情感熏陶作用,让学生在“沙龙”中感染,促进学生情商的发展。

同时,也可运用网络的丰富信息,增强影响力、说服力,为品德形成、人格成长与情感发展教育提供充分有力的知识基础。

62、结合现实试论述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影响。

答: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观产生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包括:

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教育三层。

(2分)

通过教育立法促进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主要是通过教育立法,促进教育持续、稳定、平衡、协调地发展。

包括完成教育立法、制定科学的教育发展规划、选择科学的教育指导思想、确定可行的教育培养目标、建构合理的建议结构体系、安排合理的教育内容、实现教育过程的优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教育过程实施依法治教等方面。

(2分)

学校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教育---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设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轴,根据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提供相应的教育,特别是使得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享受、学会工作、学会交往、学会做事;通过教育使得学生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发展自己;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全面的发展基础,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使得学生能够为适应职业的需要、享受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地学习。

(4分)

社会要个体可持续发展而推进教育终身化---学校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通过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才是促进人类个体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2分)

2011年秋季西南大学《教育学》作业题及答案2

一、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

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

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2.探究学习

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3、个案研究法

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casestudymethod)亦称个案历史法。

追踪研究某一个体或团体的行为的一种方法。

它包括对一个或几个个案材料的收集、记录,并写出个案报告。

在现场收集数据的叫做“实地调查”。

它通常采用观察、面谈、收集文件证据、描述统计、测验、问卷、图片、影片或录像资料等方法。

4.《大教学论》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所著《大教学论》(《GreatDidacticofComenius》)(1632)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主要观点:

反对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系统阐述适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观点,包括教育的目的、作用、制度、内容和途径。

提出教学必须“遵循自然”,并论证教学的“简易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速性”等原则。

为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二、简答

1.简述转化后进生的方法

答:

转化后进生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要使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工作取得实际效果,就必须调查研究,掌握后进生的特点,找准导致他们暂时落后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1分)

(2)寻找闪光点,增强自信心。

自尊心的满足和自信心的树立对推动后进生的进步至关重要。

老师要注意鼓励后进生,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和表扬,让他们得到尊重,重拾信心。

(1分)(3)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教师要主动亲近后进生,用爱感染他们。

讲道理要深入浅出,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使他们感到真实可信,从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1分)(4)抓住时机。

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要善于抓住转变时机。

教师要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勇敢冲击。

(1分)(5)注意反复,坚持不懈。

后进生的个别转化教育是长期性的工作,进步过程也不会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