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复习进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6000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复习进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复习进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复习进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复习进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复习进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复习进程.docx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复习进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复习进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复习进程.docx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复习进程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学习中心:

大连学习中心

层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

土木工程

年级:

年季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5年6月15日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模正日益增大,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使工程能长久的安全使用下去,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众多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应用面之广,使用次数之多是很少见的。

尤其中近年来,一种较新的混凝土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且运用到许多实际工程项目中,那就是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Concrete,HPC)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列举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内外研究应用中的重要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随着我国建筑向高层化、大型化、现代化的发展,HPC必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建筑工程材料。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绿色,发展,背景

 

引言

从1824年波特兰水泥发明开始,混凝土材料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以水泥为胶结材的混凝土也取得了具大的发展,由普通混凝土向高性能混凝土发展。

从20世纪以来,混凝土就己成为房屋建筑、桥梁、水利、公路等现代工程结构首选材料,混凝土作为土木工程中最大宗的人造材料,其用量巨大。

据统计,当今我国每年混凝土用量约109m3,并且随着我国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用量将继续快速增长。

人类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又一种新型混凝土涌现出来。

混凝土能否长期作为最主要的建筑结构材料,其本身必须具有高强度、高工作性、高耐久性等性能,因此高性能混凝土是现代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Concrete,HPC)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基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出的一种全新概念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为首要设计指标,这种混凝土有可能为基础设施工程提供10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

区别于传统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工程安全使用期、经济合理性、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益,因此被各国学者所接受,被认为是今后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

 

1绪论

高性能混凝土是现代高强混凝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使用新型的高效减水剂和矿物掺和料,是混凝土达到高性能的主要技术措施,前者能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增大坍落度,控制坍落度损失,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工作性;后者能填充胶凝材料的孔隙,参与胶凝材料的水化,除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外,还改善混凝土的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将粉煤灰作为矿物掺和料,既改善了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同事又充分利用了工业废料,有效地节约了资源和能源,减少了环境污染,如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方向,促进了混凝土技术的健康发展。

本文目的,对典型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及工程应用进行描述,对新型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原料、设计配比、工程应用的论证,以及对新型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展望。

2典型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及工程应用

高性能是在1990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对混凝土提出的新的要求。

而高性能混凝土也是今后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

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国内外的提法不尽相同,但概括起来,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1、高耐久性,能在正常使用环境下具有超长的使用年限和较小的维护费用;在特殊要求的使用条件下,能满足抗侵蚀、抗冻融等抵抗恶劣使用环境下的特殊要求。

2、高施工性能,能在具体的施工条件下,顺畅地完成混凝土的运送和浇注,能得到密实性和均匀性优越的混凝土结构。

3、较高强度,能满足设计承载力所提出的强度要求,且具有足够的后期强度增长能力,并保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强度要求。

4、高体积稳定性,混凝土凝结前不分层、不离析,硬化后体积变化小,具有较好的抗裂能力。

5、能满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本章主要对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发展动向进行讨论,重点分析其特点和工程应用范围。

2.1典型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2.1.1超高强混凝土的特点

在我国,一般把C10~C5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称为普通强度混凝土,C60~C9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C100及C100以上的混凝土称为超高强混凝土。

在混凝土中掺人超细粉物质,可以使硬化水泥石结构致密,孔径细化,改善界面结构,具有高的抗渗性、耐久性和强度,即在混凝土中掺人超细粉物质可以改善高强混凝土的结构并提高其性能。

国外已成功研制了立方体抗压强度可达200MPa~800MPa超高强活性细粉混凝土,其抗拉强度也可达25MPa~150MPa,它是一种超高强混凝土,并且这种混凝土在工程实际中也得到了应用。

2.1.2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绿色混凝土的“绿色”涵义为:

节约资源、能源;不破坏环境,更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子孙后代。

且能满足其需要。

所谓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指通过材料研选、采用特殊工艺、制造出来的具有特殊结构和表面特性的混凝土;既能减少环境负荷,又能与环境协调,它具有能适应动、植物生长,对调节生态平衡、美化环境景观,为人类构造舒适环境。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指应具有以下特点的混凝土:

可满足混凝土的可持续发展,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开发;比传统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可选择资源丰富,能耗小的原材料;能大量利用工业废弃资源,实现非再生性资源的可循环使用和有害物质的从低排放;适合人居,对人体无害。

2.1.3机敏型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混凝土具有自身诊断、自身控制、自身修复等机敏能力功能的机敏型高性能混凝土,如自密实混凝土、内养护混凝土、承受高温的高强混凝土。

机敏混凝土是一种具有感知和修复性能的混凝土,是智能混凝土的初级阶段,是混凝土材料发展的高级阶段。

智能混凝土是在混凝土原有的组成基础上掺加复合智能型组分使混凝土材料具有一定的自感知、自适应和损伤自修复等智能特性的多功能材料,根据这些特性可以有效的预报混凝土材料内部的损伤,满足结构白我安全检测需要,防止混凝土结构潜在的脆性破坏,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2.1.4普通混凝土的高性能化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

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要求,对下列性能重点予以保证:

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

为此,高性能混凝土在配置上的特点是采用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且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

    普通混凝土的高性能化在公路路面研究上有其重要作用,但国内外大量研究与生产应用的高性能混凝土均属于高强度水泥混凝土,基本上是C60以上,此时面临的问题出现了,就是高强度导致了高脆性,如果直接用于路面有不可克服的缺点。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高性能混凝土必须具有高的耐久性。

同时高性能混凝土也应具有高的强度。

但仅仅是高强度,还不一定具有高耐久性。

耐久性是高性能混凝土的最重要技术指标。

它还要与使用的环境相结合,采取相应的对策,例如掺入矿物质超细粉。

2.2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应用

如前所述,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现状,各种方法和技术还相对落后,仍需要在工程实践中不断使用和检验。

因此,本节主要阐述的是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要求、工程应用范围以及简单应用实例。

2.2.1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合比

1、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

  1.1水泥 

  

(1)水泥的强度等级。

高性能混凝土水泥的强度等级必须高,以减少水泥的用量。

配制C60或更高强度的混凝土要选用52.5强度或更高强度等级的水泥,配制C50的混凝土也要选用42.5等级的水泥。

水泥强度等级的选择要与采用减水剂和活性超细粉的种类、品质及施工工艺结合起来。

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选用减水率较大的减水剂及比表面积较高的活隆超细粉。

可适当选用强度低一点的水泥。

 

  

(2)水泥的品种 

  配制高性能混凝土要采用C3A含量低、强度等级高的水泥。

而因生产成本等因素,不同强度和性能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应选用不同强度等级及不同品种的水泥。

要采用硅酸敖水泥等。

在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工程,要注意由于水化热温升过大导致的破坏,选用中低热水泥。

 

  为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等性能,我国研究开发一些新型的水泥,如调粒水泥、球状水泥、活化水泥等。

使水泥水化后的水泥石结构有利强度发展,提高水泥强度。

 

  (3)水泥的用量 

  水泥用量不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还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及收缩变形等性能。

水泥用量低,混凝土的强度降低,而水泥用量太高,可能发生水化热释放过高,导致混凝土收缩、变形和蠕变性的增加。

水泥用量通常以控制在500~620kg/m3为适合,水泥用量要看混凝土要求的强度等级及活性超细粉的性能、掺量确定。

 

  1.2骨料 

  中、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一般胶凝材料与骨料间的界面强度是薄弱环节;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特别是C80及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骨料强度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控制因素。

骨料强度和表面性能及骨料的级配对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较大。

 

  

(1)粗骨料(石子)。

要选用质量致密坚硬、强度高的粗骨料,优先采用碎石以改善与硬化水泥浆体的界面物理结合,也要采用卵石。

针、片状骨料的含量越少越好,通常要小于5%。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要比普通混凝土小些。

最大粒径的减小可减少骨料与硬化水泥浆体界面应力集中对界面强度的负面影响,同时要增加浆体与骨料界面的黏结。

因减小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增加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比表面积,增加硬化水泥浆体与粗骨料的界面面积,使混凝土承受载荷时受力均匀,可提高混凝土强度。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要控制在10-20mm。

 

  

(2)细骨料(砂)。

细骨料应选择石英含量高、颗粒形状浑圆、洁净、具有平滑筛分曲线的中粗砂,细度模数要控制在3左右,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C60的高性能混凝土,可在2.4左右。

 

  1.3掺合料 

  掺合料的加入能提高混凝土强度,改善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最有效的活性超细粉是硅灰。

因它SiO2含量高并颗粒细,所以,活性高。

硅灰已成为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尤其是高强度等级(C90以上)高性能混凝上的最佳材料。

因它细度高,表面积大,通常介于12000-25000m3/kg),所以,为减少拌和用水,要与高效减水剂联合使用。

掺量为5%-15%,不可超20%。

 

  近年来,对矿渣超细粉、粉煤灰超细粉、沸石超细粉等具有不同程度火山灰活性的天然、人工矿物的超细粉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运用的研究发现,把这些物质加工到规定细度,就能作为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活性超细粉应用。

以上物质的细度按比表面积,至少要大于600m2/kg,比表面积越大,对混凝土性能改善作用就越大。

矿渣超细粉、粉煤灰超细粉已大量使用。

 

  1.4高效减水剂 

  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高效减水剂应与使用的水泥具有较好相容性,为确保拌和物有较大流动性,高效减水剂的减水率不应小于1/5,尤其是配制泵送高性能混凝土,减水率不应小于1/4,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经时损失应小。

 

  减水剂还与减水剂的掺量、掺入时间、水灰比、水泥种类、骨料种类和数量及砂率有关。

所以,减水剂的选用要进行试验确定。

 

  2、配合比设计 

  高性能混凝土不但要提高混凝土强度,还要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体积稳定性、工作性和经济性等因素,原材料的选择和组合的范围宽,它的配合比设计较复杂。

特别是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理解还有不同,对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还没有统一成熟方法,一般以试验和经验为主。

 

  2.1配合比设计原则 

  在进行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要坚持以下要求:

 

  按设计要求正确选用原材料;按耐久性要求选用掺合料,可选用一种或几种复合使用,这种效果较好。

尽量多使用掺合料,降低水泥用量;在满足设计强度条件下,降低水泥用量和胶凝材料浆体体积,提高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要选用高效减水剂,也可掺加复合型外加剂,满足对工作性能的要求;采用尽量低的水胶比和最优的砂率。

 

  2.2配合比参数的选择 

  常用的C60-C80和大流动度的高性能混凝土,可参考的配合比参数如下:

 

  

(1)水泥用量。

配制C60及以上强度等级的高性能混凝土适合用5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不适合超过500kg/m3,一般控制在450k以下。

 

  

(2)砂率。

它混凝土强度和性能、可泵性等均有一定影响。

砂的级配和细度模数、胶凝材料用量、粗骨料粒径等均会影响砂率。

要求可泵性要好,砂率要略大些,而砂率太高会使强度不高。

在粗骨料为碎石时,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砂率适合为37%左右。

 

  (3)掺合料。

配制高性能混凝土要掺加掺合料,掺量一般为:

粉煤灰(I级)22%左右,磨细矿渣25%,F矿粉8%左右,硅粉10%左右。

也可复合掺用。

在混凝土强度等级较低时,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的掺量也适合加大。

 

  (4)用水量。

高性能混凝土的用水量取决于对混凝土拌和物流动度的要求,在流动度符合施工要求的条件下,要减小用水量,多在100~160kg/m3。

 

  (5)水胶比。

高性能混凝土均掺有掺合料,它的抗压强度与水胶比呈线性关系。

因高性能混凝土均掺有高效减水剂,水胶比较低,一般为0.30。

 

2.2.2环保型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应用范围

混凝土材料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如制造水泥时燃烧碳酸钙排出的二氧化碳和含硫气体,形成酸雨,产生温室效应,进而影响环境。

据调查城市噪声的三分之一来自建筑施工,其中混凝土浇捣振动噪音占主要部分。

就混凝土本身的特性来看,质地硬脆,颜色灰暗,给人以粗、硬、冷的感觉,由混凝土的构成的生活空间色彩单调,缺乏透气性,透水性,对温度,湿度的调节性能差,在城市大密度的混凝土建筑物和铺筑的道路,使城市的气温上升。

新型的混凝土不仅要满足作为结构材料的要求,还要尽量减少给地球环境带来的负荷和不良影响,能够与自然协调,与环境共生。

因此,作为人类最大量使用的建设材料,混凝土的发展方向必然使既要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要考虑环境因素,有利于资源、能源的节省和生态平衡,环保型的混凝土成为了混凝土的主要发展方向。

1)低碱混凝土

pH值在12~13,呈碱性的混凝土对用于结构物来说是有利的,具有保护钢筋不被腐蚀的作用。

但对于道路、港湾等,这种碱性不利于植物和水中生物的生长,所以开发低碱性、内部具有一定的空隙、能够提供植物根部或生物生长所必须的养分存在的空间、适应生物生长的混凝土是环保型混凝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目前开发的环保型混凝土主要有多孔混凝土及植被混凝土。

多孔混凝土也称为无砂混凝土,它具有粗骨料,没有细骨料,直接用水泥作为黏结剂连接粗骨料,其透气和透水性能良好,连续空隙可以作为生物栖息繁衍的地方,而且可以降低环境负荷,是一种新型的环保材料.植被混凝土则是以多孔混凝土为基础,然后通过在多孔混凝土内部的孔隙加入各种有机、无机的养料来为植物提供营养,并且加入了各种添加剂来改善混凝土内部性质,是的混凝土内部的环境适合植物生长,另外还在混凝土表面铺了一层混有种子的客土,提供种子早期的营养。

2)透水混凝土

透水性混凝土与传统混凝土相比,透水性混凝土最大的特点是具有15%一30%的连通孔隙,具有透气性和透水性,将这种混凝土用于铺筑道路、广场、人行道等,能扩大城市的透水、透气面积,增加行人、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减少交通噪声,对调节城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维持地下土壤的水位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透水性混凝土使用的材料有水泥、骨料、混合材、外加剂和水,与一般混凝土基本上相同,根据用途、目的及使用场合不同,有时不使用混合材和外加剂。

反映透水性混凝土性能的指标有孔隙率、透水系数、抗压强度、抗冻融循环性和干缩等。

3)吸收分解NOx的光催化混凝土城市工业和交通的发展,会导致城市的空气的质量的下降。

燃烧燃料也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危害最大的是NOx.NOx(主要有NO,NO2,N2O)可引起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及光化学烟雾等破坏地球生态环境和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及其动植物的发育一系列问题。

光催化混凝土是绿色建材中的一种,它含有二氧化钛催化剂,因而具有催化剂,能氧化多数的有机和无机的污染物,尤其是工业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NO,气体,使其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起着空气净化、美化环境的作用。

2.2.3机敏型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应用范围

机敏混凝土是一种具有感知和修复性能的混凝土,是智能混凝土的初级阶段,是混凝土材料发展的高级阶段。

智能混凝土是在混凝土原有的组成基础上掺加复合智能型组分使混凝土材料具有一定的自感知、自适应和损伤自修复等智能特性的多功能材料,根据这些特性可以有效的预报混凝土材料内部的损伤,满足结构白我安全检测需要,防止混凝土结构潜在的脆性破坏,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近年来,损伤自诊断混凝土、温度自调节混凝土及仿生自愈合混凝土等一系列机敏混凝土的相续出现,为智能混凝土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自诊断智能混凝土

自诊断智能混凝土具有,压敏性和温敏性等性能。

普通的混凝土材料本身并不具有自感应功能,但在混凝土基材中掺入部分导电相组分制成的复合混凝土可具备自感应性能。

目前常用的导电组分可分为3类:

聚合物类、碳类和金属类,而最常用的是碳类和金属类。

碳类导电组分包括石墨、碳纤维及碳黑;金属类材料则有金属微粉末、金属纤维、金属片及金属网等。

2)自调节机敏混凝土

自调节机敏混凝土具有电力效应和电热效应等性能。

WittmannFH在1973年首先研究了力由变形产生电、电力,由电产生变形效应。

WittmannFH在做水泥净浆小梁弯曲时,通过附着在梁上下表面的电极可检测到电压,且对其逆反应一电力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梁产生弯曲变形,改变电压的方向时,弯曲的方向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机敏混凝土的力电效应、电力效应是基于电化学理论的可逆效应,因此将电力效应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的传感和驱动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它们实施变形调节。

例如,对于平整度要求极高的特殊钢筋混凝土桥梁,可通过机敏混凝土的电热和电力自调节功能进行调节由于温度自重所引起的蠕变;机敏混凝土的热电效应使其可以方便的实时检测建筑物内部和周围环境温度变化,并利用电热效应在冬季控制建筑物内部环境的温度,可极大的促进智能化建筑的发展。

3)自修复机敏混凝土

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大多数结构是带裂缝工作的。

含有微裂纹的混凝土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是能够自行愈合的,但自然愈合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受混凝土的龄期、裂纹尺寸、数量和分布以及特定的环境影响较大,而且愈合期较长,通常对较晚龄期的混凝土或当混凝土裂缝宽度超过了一定的界限,混凝土的裂缝很难愈合。

国内的研究表明,掺有活性掺和料和微细有机纤维的混凝土破坏后其抗拉强度存在自愈合现象;国外研究混凝土裂缝自愈合的方法是在水泥基材料中掺人特殊的修复材料,使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损伤时,自动利用修复材料(粘结剂)进行恢复甚至提高混凝土材料的性能。

美国伊利诺伊斯大学的CarolynDry采用在空心玻璃纤维中注入缩醛高分子溶液作为粘结剂,埋人混凝土中,制成具有自修复智能混凝土。

当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损伤时,空心玻璃纤维中的粘结剂流出愈合损伤,恢复甚至提高混凝土材料的性能

 

3新型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及工程应用

混凝土能否长期作为最大宗的建筑结构材料,关键在于能否成为绿色材料,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以下特征,更多地节约熟料水泥,减少环境污染,更多地掺加工业废渣为主的细掺料,更大地发挥高性能的优势,减少水泥与混凝土用量。

混凝土的绿色含量,着眼于混凝土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良好的性能与环境协调性,已成为混凝土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本章主要就一些新型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进行详细分析,阐述其主要概念、绿色化途径、优缺点及发展展望等内容。

3.1高性能混凝土绿色化的途径

生产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一般技术途径是:

在常规材料和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优化骨料级配,减小孔隙率,采用合理的水胶比和水灰比:

采用新型高效减水剂减少混凝土的单方用水量。

增大坍落度和控制坍落度的经时损失:

采用适当掺量的超细矿物粉料,或超细复合矿物粉掺和料。

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是技术途径的实现过程和表现形式。

3.2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地球生态环境由于人类的活动而遭到巨大破坏,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现在必须重视环境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模式,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全面协调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问题,适时制定了中长期节能规划。

在规划中建筑业被列为节能与环保的重点行业。

有资料表明:

建筑业在我国资源、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0%,40%,成为主要的环境污染源。

建筑业中混凝土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泛的建筑材料。

普混凝土是以砂石为骨料的水泥基复合材料,水泥是其中主要的胶凝材料。

普通混土质量大、抗拉强度低、生产过程劳动强度大、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性。

2004年我国水泥产量是9.7亿吨,如果全部用来生产混凝土,按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泥300kg,砂子0.5m3,石子0.8m3计算,可以生产13.9亿m3混凝土,需要砂大约7亿m3,石子大约ll亿m3,这样就要消耗巨大自然资源和能源,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我国已探明可用于生产水泥的石灰石总储存量约45亿t,形势不容乐观。

面对自然资源不断减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普通混凝土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人们对混凝土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和发展新型绿色混凝土已成为当务之急。

绿色混凝土由于具有良好的性能与环境协调性,已成为混凝土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加快发展绿色混凝土,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是建筑业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在加快研究与开发的同时也要重视绿色混凝土的宣传推广工作,尽快普及应用到建设工程中,充分发挥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HPC的发展,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习惯了普通混凝土的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够,阻碍了HPC广泛应用。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已基本被接受,而中低强度高性能混凝土还没得到工程人员的普遍认可,这就为中低强调高性能混凝土的普及带来很大障碍。

主要原因是对造价和性能的认识不到位在文献指出中低强度混凝土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同时,人们应该认识到“优质工程必须要高性能”。

混凝土在整个工程费用中占的比重本来很小,考虑到工程质量,施工方便,耐久性等,HPC即便略增加一些成本,还是值得的,要算大帐,要综合考虑HPC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

为适应我国“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国家应完善规范,制定相应强制性的法规来大力推广HPC的应用。

 

在绿色环保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混凝土能否长期作为最主要的工程结构材料,关键在于能否成为绿色建筑材料,于是GHPC便将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