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保师考核答疑 081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5536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保师考核答疑 08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质保师考核答疑 08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质保师考核答疑 08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质保师考核答疑 08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质保师考核答疑 08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保师考核答疑 0815.docx

《质保师考核答疑 08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保师考核答疑 0815.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保师考核答疑 0815.docx

质保师考核答疑0815

压力容器质保师考核答疑

2010.08.15

第一部分

一、质量保证工程师在压力容器制造中的地位和作用——压力容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1、什么是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工程师

根据法规标准的要求,从事压力容器制造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对压力器制造的安全质量负全责,并在管理层中授权和任命一名经资格培训考核合格、持有资格证书并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备案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负责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贯彻实施压力容器法规标准和质量保证手册的各项规定,对压力容器制造全过程的安全质量进行“策划、指导、协调、控制、保证、监督、检查、验证、评审、改进”,集质量—技术—管理于一体的专职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叫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工程师。

持证上岗资格证书有效期为四年。

2、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工程师的九条职责

(一)协助厂长(经理)制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二)负责指导本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各系统的工作,对各系统工作,按照质量保证手册的规定进行监督和检查;

(三)组织贯彻、执行有关压力容器的法规、标准、技术规定;

(四)严格不合格品控制,建立健全内外质量信息反馈和处理系统;

(五)定期组织质量分析、质量审核,协助厂长(经理)组织管理评审工作;

(六)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行使质量否决权,保障和支持质量保证体系工作人员的工作,有越级向上级行政主管、安全监察机构反映质量问题的权力和义务;

(七)对质量保证体系的工作人员定期组织教育和培训;

(八)负责组织制定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上、作业(工艺)文件及记录表卡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九)审签产品合格证。

3、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工程师的六项基本条件

(一)质量保证工程师应由压力容器技术负责人或企业管理者代表担任,并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二)质量保证工程师应是企业管理层中成员;

(三)熟悉《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要求;

(四)熟悉有关压力容器法规、标准和技术条件,具有较全面的压力容器专业知识;

(五)具备公正、廉洁、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六)质量保证工程师必须由本单位从事压力容器技术工作或技术管理工作的具有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

4、压力容器质量保证工程师的作用

是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集设计、作业(工艺)、材料、理化、焊接、热处理、无损检测、检验与试验、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等质控系统责任工程师的“班长”和保证压力容器制造安全质量的“总管”。

5、压力容器质保师要掌握和注意的几点

(一)了解压力容器法规标准体系

(二)新法规、标准出台或原法规、标准已经修订替换要做哪些工作?

(三)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保持和完善

(四)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5)怎样正确处理和解决压力容器制造质量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经验的应用。

二、质保工程师的理论考核

1、考核内容

(一)应熟悉压力容器制造相关的基本基础知识,包括容器介质、材料、结构、力学基础、工艺、热处理、腐蚀、焊接、无损检测、检验等。

(二)应熟练掌握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法规、规定及有关文件:

(三)应熟练掌握压力容器制造相关的标准、规范并及时掌握压力容器行业相关的标准信息。

(四)能够正确解决压力容器制造中常见的实际工程问题;

(五)、掌握质量管理体系及相关知识。

2、基础理论知识考核—闭卷内容

(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基础知识

(二)压力容器基础知识:

介质特性、金属学和压力容器材料

上述两部分是第一天和第二天的课程。

(三)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基础知识(总则)

(四)GB150基础知识(1-3章)

(五)质保工程师的基本要求

3、专业理论知识和质量管理水平—开卷

考核范围在教材中

第二部分闭卷答疑

一、压力容器介质基础知识—压力、温度、特性(燃、毒、腐蚀性)

1、介质

温度:

定义:

宏观上,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微观上,温度是物体分子的不规则热运动温烈程度的反映。

温度愈高,物体分子的不规则热运动愈激烈。

反之则下降,当温度达到绝对零度时,分子热运动则完全停止。

温度的度量:

温度的量度实质上是温差的量度。

国际上规定的温度分度方法称为温标,是为了量度物体温度的高低而对温度零点和分度方法所作的规定,也就是温度的单位制。

摄氏温标C和热力学温标T关系

T=C+273.15℃

压力:

 

  垂直作用于流体或固体界面单位面积上的力。

 压力单位:

国际单位:

“牛顿”,简称“牛”,符号“N”

 压强:

“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换算:

 1帕(Pa)=1N/m2

  1兆帕(MPa)=145磅/英寸2(psi)=10.2千牛/厘米2(kN/cm2)=10巴(bar)=9.8大气压(atm)

介质压力:

绝对压力、表压力与负压力

当容器内介质的压力等于大气压力时,压力表的指针指在零位。

当容器内介质的压力大于大气压力时,压力表的指针有读数。

此时压力表的读数就是容器内介质压力超出大气压力的部分,即表压力,简称表压。

当容器内介质的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力时,称为负压力或真空,简称负压。

只有当表压力是负数时,绝对压力才有可能小于大气压力,而出现负压。

通常所说的容器压力或介质压力均指表压力而言。

容器内介质的实际压力称为绝对压力,

2、介质特性

2.1介质的燃烧性

2.1.1燃烧的定义

压力容器中的工作介质(原料、成品或半成品)不少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且多以气体和液体状态存在,故极易泄漏和挥发,尤其在生产过程中,工艺操作条件苛刻,有高温、深冷、高压、真空,许多加热使温度都达到和超过了物质的自燃点,一旦操作失误或因设备失修,便极易发生火灾与爆炸事故。

因此,一方面应防止介质在容器内发生剧热的化学反应,另一方面则应防止介质外漏,以避免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发生燃烧与爆炸。

燃烧的定义:

物质剧烈氧化而发光、发热的现象。

燃烧是一种放热常伴随发光的化学反应,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

2.1.2燃烧条件:

燃烧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如汽油、液化石油气,木材等.②助燃物。

凡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均称为助燃物。

如空气中的氧,氯、高锰酸钾等。

③着火源:

凡是能引起可燃物质发生燃烧的热能源,均称作着火源。

如明火、摩擦,撞击、高温表面,自然发热、化学能、电火花、聚集的日光和射线等。

2.1.3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蒸气或可燃粉尘和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这个遇到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通常用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来表示。

可燃粉尘则以毫克/升表示。

 

爆炸危险介质的定义:

气体或液体蒸汽、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且其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限与下限的差值大于或者等于20%的介质。

2.2介质毒性

毒物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或引起某些器官或系统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病变的现象,叫做中毒。

按HG20660《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的规定分为:

极度危害:

最高容许浓度<0.1㎎/m3

高度危害:

最高容许浓度0.1~<1.0㎎/m3

中度危害:

最高容许浓度1.0~<10㎎/m3

轻度危害:

最高容许浓度≥10㎎/m3

工业有毒物质的危害程度按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分极度危害(Ⅰ级)、高度危害(Ⅱ级)、中度危害(Ⅲ级)和轻度危害(Ⅳ级)。

常说的剧毒流体,即相当于极度危害物质。

 

2.3腐蚀性

腐蚀性介质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容器材料造成损坏的损害的介质

2.3.1腐蚀的定义

由于材料与环境反应而引起的材料的破坏或变质.

二、压力容器基础知识

1、压力容器的压力源

容器所盛装的,或在容器内参加反应的物质,称之为工作介质。

常用压力容器的工作介质是各种气体、水蒸汽或液体,所以我们这里主要讲气体介质的压力来源。

压力来源可以分为气体压力的产生或增大,它来自容器内或容器外二类。

容器的介质压力产生于器外时,其压力源一般是气体压缩机或蒸汽锅炉。

容器的介质压力产生于器内时,其压力源:

液化气体容器就是介质的饱和蒸汽压,由于化学反应产生的压力

2、压力容器的基本要求

2.1.强度:

金属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常用的强度判据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强度是在压力的作用下不允许产生塑性(永久)变形,是涉及安全的主要问题。

2.2.刚度:

刚性是在外力作用(制造、运输、安装与使用)下产生不允许的弹性变形,如法兰(密封)、管板等;

2.3.稳定性:

在外力作用下防止突然失去原有形状的稳定性,如外压及真空容器。

2.4.耐久性

2.5.密封性

3、压力容器的工艺参数

压力容器的工艺参数是由生产的工艺要求确定的,是进行压力容器设计和安全操作的主要依据。

压力容器的主要工艺参数为压力和温度。

3.1各压力定义

这里主要讨论压力容器工作介质的压力,即压力容器工作时所承受的主要载荷。

压力容器运行时的压力是用压力表来测量的,表上所显示的压力值为表压力。

在各种压力容器的规范中,经常出现工作压力、最高工作压力和设计压力等概念,观将其定义分述如下。

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也称操作压力,系指容器顶部在正常工艺操作时的压力(即不包括液体静压力)。

最高工作压力。

系指容器顶部在工艺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最大表压力(即不包括液体静压力)。

压力超过此值时,容器上的安全装置就要动作。

容器最高工作压力的确定与工作介质有关。

设计压力。

系指在相应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容器计算壁厚及其元件尺寸的压力。

一般不小于最高工作压力,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不同规范对设计压力的选取原则可能会略有差异。

《容规》规定容器的设计压力,应略高于容器在使用过程中的最高工作压力。

装有安全装置的容器,其设计压力不得小于安全装置的开启压力或爆破压力。

3.2各压力容器的厚度

计算厚度计算厚度是指按150公式计算得到的厚度。

需要时,尚应计入其他载荷所需厚度

设计厚度指计算厚度与腐蚀裕量之和

名义厚度指设计厚度加上钢材厚度负偏差后向上圆整到钢材标准规格的厚度。

即标注在图样上的厚度

有效厚度指名义厚度减去腐蚀裕量和钢材厚度负偏差。

4、压力容器的分类

压力容器的型式繁多。

根据不同压力容器可有许多分类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4.1按压力分类按所承受压力(P)的高低,压力容器可分为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四个等级。

具体划分如下:

▪1.低压容器,0.1≤P<1.6MPa;

▪2.中压容器:

1.6≤P<10MPa;

▪3.高压容器,10≤P<100MPa;

▪4.超高压容器:

>100MPa。

4.2按类别分类一、二、三类

5、压力容器是有那几部分组成

压力容器一般是由筒体(又称壳体)、封头(又称端盖)、法兰、接管、人孔、支座、密封元件、安全附件等组成。

它们统称为过程设备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大都有标准。

其典型过程设备有换热器、反应器、塔式容器、储存容器等。

6、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有哪些

压力容器本体中的主要受压元件,包括壳体、封头(端盖)、膨胀节、设备法兰,球罐的球壳板,换热器的管板和换热管,M36以上(含M36)的设备主螺柱以及公称直径大于或者等于250mm的接管和管法兰。

三、容器制造基础知识(材料、工艺、焊接)

1、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金属的力学性能

所谓力学性能是指金属在外力作用时表现出来的性能。

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及疲劳强度等。

金属的工艺性能

工艺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对不同加工工艺方法的适应能力。

它包括铸造性能、锻压性能、焊接性和切削加工性能等。

2、C、Mn、Si、S、P特性

最佳答案

1、碳(C):

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0.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

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

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

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3、锰(Mn):

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提高强度和硬度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4、磷(P):

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

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5、硫(S):

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

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

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

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

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3、塑性变形、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金属零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

弹性变形

受力物体的全部变形中在除去应力后能迅速回复的那部分变形。

弹性变形的重要特征是其可逆性,即受力作用后产生变形,卸除载荷后,变形消失。

这反映了弹性变形决定于原子间结合力这一本质现象。

 

4、抗拉强度、屈服点、硬度、韧性

(1)强度

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荷(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过量塑性变形或断裂)的性能。

由于载荷的作用方式有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形式,所以强度也分为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等。

各种强度间常有一定的联系,使用中一般较多以抗拉强度作为最基本的强度指标。

(2)屈服点(σs)

  钢材或试样在拉伸时,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即使应力不再增加,而钢材或试样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称此现象为屈服,而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即为屈服点。

抗拉强度(σb)

  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从开始到发生断裂时所达到的最大应力值。

它表示钢材抵抗断裂的能力大小。

(3)硬度:

  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或痕的能力。

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一般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

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4)韧性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韧性。

表征金属材料在断裂前塑性变形和裂纹扩展时吸收能量的能力,是金属材料强度和塑性的综合性能指标。

韧性就是反映材料对缺口或微观缺陷敏感程度的一种性质。

表征材料韧性的主要参量有冲击吸收功、冲击韧性、脆性转变温度和无塑性转变温度以及断裂韧性等。

 

拉伸试验的方法是用静拉力对标准试样进行轴向拉伸,同时连续测量力和相应的伸长,直至断裂。

根据测得的数据,即可求出有关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面收缩率等力学性能。

塑性:

断裂前金属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能力称为塑性。

塑性指标也是由拉伸试验测得的。

常用金属材料拉伸时最大的相对塑性变形(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来表示。

伸长率(δs)

  材料在拉断后,其塑性伸长的长度与原试样长度的百分比叫伸长率或延伸率。

5、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

 碳溶解在铁的晶格中形成固溶体,碳溶解到α——铁中的固溶体叫铁素体,溶解到γ——铁中的固溶体叫奥氏体。

铁素体与奥氏体都具有良好的塑性。

当铁碳合金中的碳不能全部溶入铁素体或奥氏体中时,剩余出来的碳将与铁形成化合物——碳化铁(Fe3C)这种化合物的晶体组织叫渗碳体,它的硬度极高,塑性几乎为零。

  从反映钢的组织结构与钢的含碳量和钢的温度之间关系的铁碳平衡状态图上可见,当碳的含量正好等于0.77%时,即相当于合金中渗碳体(碳化铁)约占12%,铁素体约占88%时,该合金的相变是在恒温下实现的。

即在这种特定比例下的渗碳体和铁素体,在发生相变时,如果消失两者同时消失(加热时),如果出现则两者又同时出现,在这一点上这种组织与纯金属的相变类似。

基于这个原因,人们就把这种由特定比例构成的两相组织当作一种组织来看待,并且命名为珠光体,这种钢就叫做共析钢。

即含碳量正好是0.77%的钢就叫做共析钢,它的组织是珠光体。

珠光体是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

其形态为铁素体薄层和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也称片状珠光体。

用符号P表示,含碳量为ωc=0.77%。

在珠光体中铁素体占88%,渗碳体占12%,由于铁素体的数量大大多于渗碳体,所以铁素体层片要比渗碳体厚得多.在球化退火条件下,珠光体中的渗碳休也可呈粒状,这样的珠光体称为粒状珠光体.

6、热处理:

是指将钢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钢的组织结构,获得所需要性能的一种工艺.

热处理特点:

热处理区别于其他加工工艺如铸造、压力加工等的特点是只通过改变工件的组织来改变性能,而不改变其形状。

热处理适用范围:

只适用于固态下发生相变的材料,不发生固态相变的材料不能用热处理强化。

热处理三大工艺参数:

热处理基本工艺曲线保温时间加热温度时间冷却临界点①加热温度②保温时间③冷却速度。

◆PSK:

共析线PSK线又称A1线。

铁碳合金在727℃(PSK线)发生共析反应,冷却时反应结果生成共析体,它为铁素体与渗碳体的两相机械混合物,称为珠光体。

共析转变温度称为A1温度。

GS线,奥氏体中开始析出铁素体或铁素体全部溶入奥氏体的转变线,称A3温度。

ES线,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限度线,称Acm温度。

实际加热时钢铁的临界点往往高于Fe-Fe3C平衡图上的临界点,冷却时则低于平衡图的临界点。

习惯上以A表示平衡图上的临界点,以法文加热的首字母c及冷却的首字母r分别标志加热和冷却,Ac表示加热时的临界点,Ar表示冷却时的临界点。

•有关钢的热处理的名词

  1.钢的低温退火(去应力退火),低温退火是在低于Ac1点进行的,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使它慢慢冷却。

退火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残余应力;同时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

  2.钢的正火正火是将钢加热到Ac3(奥氏体中开始析出铁素体或铁素体全部溶入奥氏体的转变线)30-50℃或更高温度以上,使钢全部转变为均匀的奥氏体,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它能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渗碳体,对于亚共析钢正火可细化晶格,提高综合力学性能,对要求不高的零件用正火代替退火工艺是比较经济的。

7、压力容器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强度、刚度、稳定性、耐久性、密封性

压力容器失效常形式:

①强度;②刚度;③稳定性。

四、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基础知识(总则)

适用范围(不含特殊规定)

压力容器范围

安全附件

压力容器类别

五、GB150基础知识(1-3章)

压力、温度、厚度

 

六、安全监察基础知识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内容

(1)特种设备的定义:

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2)压力容器定义:

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

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

氧舱等。

(3)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它包括由国务院制定和发布的以及由国务院各主管部门制定,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条例属于行政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条例作为行政法规,可设定行政许可

3.1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行政许可的四个特征分别为:

它是行政机关的管理性行政行为;它是对社会实施的外部管理行为;它是依申请产生的行为;它是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条例作为行政法规,可设定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法第十条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3.2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法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包括:

人身罚(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

行为罚(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财产罚

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有: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四)责令停产停业;

 (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4)行政规章:

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有关部、委及国务院授权的直属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或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城市的人民政府,依照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规章设定行政处罚

(5)条例从制度上、体制上、措施上防止事故的发生。

明确以下规定

①明确特种设备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全面负责;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生产、使用在特种设备安全方面的义务和法律责任。

规定有关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检验检测过程中各类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和行政强制措施。

②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明确法律责任和监督、约束机制。

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必须依法对特种设备安全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

③对涉及特种设备安全的事项,以预防为主,事先严格控制,强化政府监管和行政许可措施;统一进口特种设备和国内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制度,实行统一立法、统一监管;发挥全社会的力量,综合治理、严格监督等,都是为了有效地遏制事故,防止和减少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所确定的具体法律制度。

(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安全监察是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的政府行政机关为实现安全目的而从事的决策、组织、管理、控制和监督检查等活动的总和。

安全监察活动,是为了公众安全,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以政府的名义并利用行政权力进行的,不受部门或行业的限制,行为比较超脱、客观。

(7)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确立行政许可和监督检查两大安全监察制度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制度包括:

①特种设备的生产必须获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充装)。

②特种设备使用必须通过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登记核准、作业人员考核发证)。

③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必须通过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检验检测机构核准、检验检测人员考核发证)

监督检查安全监察制度包括:

①强制检验制度。

特种设备制造过程、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监督检验;使用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