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5280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A卷.docx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A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A卷.docx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A卷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题文)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他认为当时的欧洲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为此他写作了《名人传》。

我们在初中阶段还学过其他法国作家的作品,如都德的《最后一课》、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等。

B.《水浒》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课文《智取生辰纲》就选自《水浒》。

C.《荷叶母亲》的作者冰心,是我国现代散文家、小说家。

《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奖。

这两首散文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歌颂了母爱。

冰心的《繁星》《春水》是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而写成的。

D.“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篇幅一般不长。

如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的《马说》、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B.“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

C.那时我也不免要做个白日梦:

“如果袋中有钱够多么好!

到三阳春吃碗热热的排骨大面,回来这里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弹簧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

二、字词书写

3.阅读下面的语句,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为句子空缺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1)索溪峪的山,是一种pángbó的美:

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峰峦起伏,绵亘蜿蜒。

这种美,是一种不拘一格、令人心荡神驰的美:

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或旁逸斜出,自成姿态,崛起题毫“斜山”。

(2)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

它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     (

A.铸成

B.铸造)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      (

C.闪现

D.闪动)出来被我们看见。

4.阅读《山地回忆》中的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咂破,浸湿毛巾,等我cā()完脸,毛巾也就冻tǐng()了。

有一天早晨,括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

(1)给下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浸____    

cā(____)完脸

冻tǐng(____) 

抹____

(2)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上天种的花

古草

①记得小时候,奋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异样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袓弟仨惊奇地叫起来。

②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植物,以前从没见过,它白白的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肥嘟嘟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

整个模样,像一把白色的伞,忍不住用手轻轻地触摸它。

我叮嘱弟弟妹妹小心点,唯恐一不小心,碰坏了它。

它的形状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有点类似,但那种狗撒尿而形成的植物,长着灰不啦叽、薄薄的几乎没有一点厚度的叶片,细而痩弱的茎杆,看着就让人生厌,没过两天就被太阳晒得蔫巴了,无精打采地耷拉下它被风干而裂成几个口子的叶片,最终萎缩、瘫倒在地面上。

③眼前这个是什么呢?

从没人种植,怎么凭空生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

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住它,又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

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和那“狗尿苔”是一类的,但“狗尿苔”有毒不能吃,这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呢,好好看着它,再停两天就可以采下来了。

④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似的,心里美滋滋的,只有到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了世上还有和肉一样好吃的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

为了防止鸡、鸭、小猪来糟踏,我们就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个破碗扣着它,我们就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以防它惨遭袭击,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欢喜。

⑤终于成熟了。

我们把长成的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下到面条锅里的时候,我们就双手支着小脑袋,眼巴眼望地等着饭菜飘香的时刻。

⑥往日只洒些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好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

绵软、滑溜、细膩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的香,但却没有肉的油膩,也确实是少见的爽口,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丰韵的身上了,只可惜太少了,每人碗里只有可怜的几片。

⑦后来眼睛就格外留意潮湿的墙根处了,居然又幸运地遇到了几个盛开如花的大蘑菇。

⑧“妈妈,这样好吃的蘑菇,为啥别人家里没有呢?

⑨母亲认真地想了一下说:

“孩子,这是上天种的花啊,他看咱家的孩子乖,就把他种的花,移给了咱几棵。

”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的头,慈祥地笑着。

⑩是么?

怪不得只我们家有呢,一时我们就骄傲地昂起了头。

读了两年书的母亲,大字不识几个,也就会写几个歪歪斜斜的字而已,给我们讲不来做人的大道理,更不会讲“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感化我们,但她的“上天爱乖孩子”的道理,通俗易懂,我们欣然接受了。

想啊,我们是乖孩子,上天都知道,上天怜惜我们的清苦,把他心爱的花,都赏给我们吃呢。

   

(11)早不记得我们那时是不是真的很乖,但从此.我们时时都在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做得听话、懂事,不惹母亲生气。

在家里.每当有好吃的东西的时候,我们不争不抢,你推我让。

在外面,我们不淘气,不惹厌,友善地和身边的每个人相处,母亲满意的笑容,就常常在脸上挂着了。

(12)其实我们不知道“人在做,天在看”的说法,但总认为有一双意味深长的眼睛,时刻在天上严肃地注视着,自己是一览无余地暴露在那双法力无边的视力之内,所以我们坦诚做人,不偷不拿,不骗不坑,我们爱自己的手足和亲人,进而去爱他人,爱这个人间。

(13)如今我们都已长大,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融入到洪大的人流中,就像一滴水涌入江河毫不起眼,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

我们都得到了上天种的花。

(选自《智慧》,有改动)

5.阅读选文第①一⑩段,完成下面表格。

事件发

展过程

A_____

B____

采摘蘑菇

品尝蘑菇

人物内

心变化

C____

紧张欢喜

D____

满足骄傲

6.选文第②段描写“狗尿苔”的样子,有什么作用?

7.选文第⑨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8.选文第11段画线的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9.选文第⑨段和第13段中“上天种的花”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甲)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

“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

“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之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

“嗟呼,此真将军矣!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

(选自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乙)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选自司马迁《李将军列传》)

附注:

乙文加横线字词(岁:

年。

 镞:

箭头。

 因:

于是。

 辄:

总是。

 乏绝:

缺水少粮 尽:

全部的人  宽缓不苛:

宽厚不苛刻。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意思:

①天子且至

②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③因复更射之

④度不中不发

11.下列加点词与其他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已而之细柳

B.天子为之动

C.匈奴闻之

D.以为虎而射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②士以此爱乐为用。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位将军的人物形象特点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唐德宗)贞元中,咸阳人或上言:

“臣见白起①,令臣奏云:

‘请为国家捍御西陲。

正月,吐蕃②必大下,当为朝廷破之以取信。

’”既而吐蕃入寇,边将败之,不能深入。

上以为信然,欲于京城立庙,赠司徒。

李泌曰:

“臣闻‘国将兴,听于人。

’今将帅立功而陛下褒赏白起,臣恐边臣解体矣!

若立庙京城,盛为祈祷,流闻四方,将长巫风。

今杜邮有旧祠,请敕府县葺之,则不至惊人耳目矣。

且白起列国之将赠三公太重请赠兵部尚书可矣。

”上笑曰:

“卿于白起亦惜官乎!

”对曰:

“人神一也。

陛下傥③不之惜,则神亦不以为荣矣。

”上从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白起:

战国时秦国名将。

②吐蕃:

古代藏族建立的地方政权。

③傥:

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A.

⑴咸阳人或上言             ⑵上以为信然

15.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且白起列国之将赠三公太重请赠兵部尚书可矣。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陛下傥不之惜,则神亦不以为荣矣。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7.从文中看,李泌是一个怎样的人?

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五、情景默写

18.

(1)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4)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观沧海》一诗中,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甲)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乙)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9.甲诗中的“________”一句点明标题中的“秋暝”;乙诗中“________”一句交代了“春行”的方式是骑行。

20.下列对两首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B.两首诗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写景。

C.两首诗描写了相同色彩的景物。

D.两首诗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抒情。

七、综合性学习

21.综合性学习。

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成年人使用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各类数字媒介的阅读率为24.5%,  其中更有约2.8%的人只阅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

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刘稳说:

“上大学后开始接触新媒体,主要有手机报浏览新闻或直接浏览网页,以及看电子书。

这种新媒体作用于人们无聊的、碎片的时间,方便而快捷,操作也容易,更利于随身携带,见缝插针地阅读。

” 

材料二:

有媒体记者走访了兰州多所高校的图书馆,发现成排的经典名著上落着稀薄的灰尘。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员表示,现今“90后”大学生借阅图书,尤其是经典图书的概率逐年下降。

大四学生周颖说,“身边读经典的人越来越少,大家趋于‘快餐文化’。

班里同学知道张艺谋的《红高粱》,却不知道莫言的《红高粱家族》,这是‘纸质’经典阅读的悲哀。

”的确,电子书籍出版迅速、成本较低、方便阅读方便携带、适应了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纸质书籍。

当代大学生在阅读方面重电子书,轻纸质书,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材料三:

专家认为:

人类历史几千年的文明,赖书本得以记载,靠读书人得以薪火相传;人类文明的精华部分,皆浓缩在公认的经典里了。

因此,惟有回归纸质阅读才可以称得起是真正的阅读,才能承担起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

(1)电子阅读为何备受广大读者青睐?

(2)人们若长期重电子书,轻纸质书,有何不足?

(3)在班级举行纸质阅读的交流活动,你会向同学们推荐哪一部作品?

并说出你的推荐理由。

八、作文

22.作文

物质上的珍藏,给人一种踏实感;精神上的珍藏,给人一种甜蜜感。

美丽的、美好的,可以珍藏;真挚的、真诚的,可以珍藏。

最温馨的珍藏是回忆,最难忘的珍藏是真情。

一纸贺卡,一张照片,一支钢笔,一枚邮票;一个微笑,一席话语,一缕思念,一次感动……经过珍藏,陶冶了人的精神,升华了人的思想。

请以“珍藏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班名。

(3)书写工整规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二、字词书写

1、

2、

三、现代文阅读

1、

四、文言文阅读

1、

2、

五、情景默写

1、

六、诗歌鉴赏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