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4890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时规范练23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2018广东四校联考,28)下面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这一现象造成(  )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6.54%

5.72%

印花布

14.25%

4.98%

棉纱

6.94%

4.86%

A.中国海关关税自主权逐渐丧失

B.中国传统棉纺业受到严重冲击

C.中国日趋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D.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B

解析根据表中棉花1843年税率为6.54%,1858年税率为5.72%,可见关税依然存在,无法体现关税自主权是否丧失,故A项错误;根据表中印花布1843年税率为14.25%,而1858年税率则为4.98%,棉纱1843年税率为6.94%,1858年税率为4.86%,可见对棉纺织业的冲击最大,故B项正确;中国日趋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应该以出口数据说明,故C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故D项错误。

2.(2018河南豫北豫南名校联考,7)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凭借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而国内标志有“福新”“茂新”等品牌产品也充斥着市场,这些无疑造成了“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的现象。

以上现象说明(  )

A.列强加紧了对华商品输出

B.国内民族企业获得长足发展

C.中国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

D.自然经济模式受到内外夹击

答案D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造成“华民生计,皆为所夺”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二是标有“福新”“茂新”这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只强调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具有片面性,故A项错误;民族企业获得长足发展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故B项错误;题干只是强调“华民生计,皆为所夺”,并不能得出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模式受到外部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和内部民族企业的排挤而逐渐解体,故D项正确。

3.(2018安徽黄山一模,7)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

英镑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C.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答案C

解析鸦片确实可以抵消一部分英国制造品的消费,但它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商品输入过多,依据价值规律价格会下降,英国总体输华值依旧会上升,这与图中的数据变化有升有降不相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848—1852年英国商品输华值呈现下降,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市场的依赖性较小所致,故C项正确;中国征收内地税,影响了英国通过扩大销售范围来增加商品输华值,但也不是英国商品输华值下降的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4.(2018江西五市八校联考,9)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

“西报有论者曰:

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

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

乃至最可笑者,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舰,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

”此材料(  )

A.表明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中积极主战

B.证明满汉地主间矛盾导致战争失利

C.深刻揭示了自强运动的结构性矛盾

D.佐证李鸿章寄于列强调停希望破灭

答案C

解析材料分析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没有涉及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中的态度,故A项错误;材料“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反映出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与满汉地主间矛盾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深刻揭示了自强运动中地方势力各行其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结构性矛盾凸显,故C项正确;材料分析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没有反映出李鸿章寄希望于列强调停,故D项错误。

5.(2018广西防城港模拟,28)洋务派初期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

即使后来建立的“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企业。

也是置于衙门的严格控制之下。

据此可以推知,洋务派(  )

A.企图借助政权力量来实现“分洋利”

B.试图通过经济垄断以达求富之目的

C.为确保洋务企业独尊地位不择手段

D.并未真正跨出“师夷长技”的坚定步伐

答案B

解析“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体现了洋务派企图用官府压制民企,没有体现“分洋利”,故A项错误;压制和“严格控制”反映了经济垄断,故B项正确;“不择手段”夸大其词,故C项错误;洋务派办企业即是“师夷长技”的体现,故D项错误。

6.(2018吉林二模,7)李鸿章的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久被清议攻诘,晚年曾心酸地自谓:

“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诽谤。

”李鸿章这段话道出了(  )

A.守旧官僚势力的强大B.最高统治者的排斥猜疑

C.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D.中国社会的愚昧与落后

答案A

解析李鸿章生存在旧的官僚体制下,他所受的“诽谤”也应出自官僚体制,故A项正确;李鸿章领导洋务运动,是得到最高统治者默许的,故B项错误;C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制度和体制方面的,与材料无关,故错误;李鸿章的话只能反映出官僚体制集团的愚昧,故D项错误。

7.(2018河南郑州一模,11)1882年,轮船招商局会办郑观应向李鸿章建议,招商局的经营管理应按股份公司成例,“由众股东公举董事、总理、协理,由总理、协理慎选总管五人,报董事会公决”;在漕粮运输方面“虽有海运委员总理,本公司亦当委一熟悉米色、公正无私之员,随同海运总理稽查,以免偷换”。

当时这一建议的目的是(  )

A.改变洋务运动民用企业的性质

B.维护和扩大商股权益

C.减少轮船招商局对市场的垄断

D.扩大官方的经营权利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提及的洋务企业是轮船招商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轮船招商局是民用企业性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由众股东公举董事、总理、协理,由总理、协理慎选总管五人”和“本公司亦当委一熟悉米色、公正无私之员,随同海运总理稽查,以免偷换”得出轮船招商局股东按规定可以参与公司管理和监督企业运营,此举有利于参股轮船招商局的股东们扩大自己的权益,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阐述的是轮船招商局股东参与管理的建议,并未涉及企业垄断市场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中郑观应的建议有助于普通参股商人在轮船招商局管理中权益的扩大,一定程度上会削减官方经营管理权,故D项错误。

8.(2018四川乐山一模,28)下表展示了我国近代“民族企业的创办”具有某些时代特征。

主要是(  )

民族企业的创办

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者

地点

1894年

源昌丝厂

祝大椿

上海

1899年

大生纱厂

张謇

江苏南通

1900年

启新洋灰

(水泥)公司

周学熙

河北唐山

1902年

保兴面粉厂

荣氏兄弟

江苏无锡

广生油厂

张謇

江苏南通

1905年

振兴纱厂

荣氏兄弟

江苏无锡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简氏兄弟

香港

A.两次工业革命同时完成B.社会性质影响近代化进程

C.受到抑商政策严格限制D.经营模式落后于世界潮流

答案B

解析近代中国直接引进外国工业革命的成果,没有完成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分布在南方通商口岸,可知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导致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不充分,故B项正确;近代中国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中国近代的民族企业,不能体现出经营模式落后于世界潮流,故D项错误。

9.(2018辽宁重点高中协作校段考,15)1872年,海外华侨陈启沅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建厂后头三年,到该厂学艺的就达一千多人;到1881年,江浦司一带就有模仿继昌隆的机器缫丝厂十家。

这可用来说明(  )

A.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C.实业救国思想盛极一时D.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的发展

答案B

解析自然经济解体是指农业中“纺”与“织”分离、“耕”与“织”分离,与材料中使用大机器生产不符,故A项错误;广东继昌隆缫丝厂是近代民族企业的代表,材料反映出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使用大机器生产的缫丝厂就发展为十家,体现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故B项正确;材料中仅体现了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增加,但数量并不多,不能反映出实业救国思想带来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企业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D项错误。

10.(2018河南豫南豫北名校精英联赛,12)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这改变了中国几千年重农抑商的传统;清政府还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商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

这一措施(  )

A.表明国家的机构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B.表明清政府开展“实业救国”维护统治

C.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为工商业者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

答案C

解析材料只是说设立了商部,并没有涉及其他国家机构的变革,故A项错误;“实业救国”是指一些爱国人士开展的挽救民族危机,创办实业的活动,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措施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设立商部和政府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商法,无法得出为工商业者提供保护,故D项错误。

11.(2018河南八市高三第二次测评,13)下面是1896—1935年中国银行设立统计表:

时 期

设立数目

百分比

1896—1911

17

4.63

1912—1916

30

8.17

1917—1923

131

35.70

1924—1927

24

6.54

1928—1935

116

31.61

年度不明

49

13.35

合计

367

100.00

此表反映近代中国银行资本(  )

A.先天不足,后天畸形B.受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影响

C.民国政府时期发展迅速D.主要为外国资本主义服务

答案B

解析“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对近代民族工业特点的概括,表格数据不能反映,故A项错误;分析表格中不同时段,1912—1916、1917—1923、1928—1935年期间银行设立较多,和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民族资本主义处于“短暂的春天”、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的经济建设需要等相关,故B项正确;中国的银行数量在1924—1927年的设立百分比处于下降趋势,故C项错误;从表格看不出中国银行资本为外国资本主义服务,故D项错误。

12.(2018河北承德联校期末,14)1948年10月30日,《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挤购行列中,甲客突然回头问乙客:

“你预备买什么?

”乙想了一下,反问:

“你要买什么?

”甲告诉他:

“有什么买什么。

”此报道客观上反映了(  )

A.上海民众得疾病者众多B.政府放开了药品的管制

C.通货膨胀下的抢购风潮D.美国物品在中国的畅销

答案C

解析材料只是反映西药房门前挤购人数多,无法得出得疾病者的人数,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政府对药品的态度,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后期,由于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严重,且材料中挤购人群中甲客购物盲目抢购,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商品是哪国的,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8湖南邵阳期中,23)大生企业的兴衰成败极为发人深思,值得我们深入地探索研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筹办纱厂、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开垦苏北沿海滩涂荒地时,张謇都是依靠股份制向社会集资。

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他“考诸上海各厂,而加以斟酌”,使纱厂在开创之始就建立了一套精干的企业管理机构。

张謇选拔人才重才学,重品行,而“不问贵贱,不问年龄,不问所操何业,不问男女”。

当兴办实业初见成效时,他用企业盈余兴办近代教育事业,创办职业教育机构是大生企业集团培养中低级职员的最佳途径。

——摘编自陈争平《近代张謇的企业

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二 大生纱厂在发展过程中进行了种种外延式的多元化扩张,先后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物力创办了六十多家企业。

大生企业始终奉行的是“厚利股东”“得利全分”的分配策略,严重堵塞了大生企业集团资本自我积累的途径,使企业“严重失血”。

大生企业利用张謇的特殊身份地位和与达官显贵的密切关系,交通官府,借助官府的力量来竭力加以排斥和阻止外地企业和商人在通海地区与大生企业进行竞争,力图保持大生企业在通海地区独家经营的特权。

然而,由于多年独家垄断经营无人竞争,大生企业的竞争能力也就日益削弱。

——摘编自金其桢、黄胜平《大生集团与荣氏集团

兴衰成败之道探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大生企业走向衰败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大生企业的兴衰历程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创新:

实行股份制;重视加强企业经营管理;重视选拔人才;发展与实业相关的教育。

有利因素: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2)原因:

盲目多元化发展;分配政策不当,不注重自我积累;借助官府垄断市场、排斥竞争,削弱了企业竞争力。

(3)启示:

企业经营中要注重制度创新,要着眼长远;积蓄发展后劲(要把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恰当地结合起来);要勇于竞争,善于竞争。

14.(2018河南安阳一模,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 间

事 件

约1815—1835年

欧洲商业帝国向中国出口鸦片的价值增加了5倍

1840年

为了对付中国中断贸易,英国封锁中国的港口

1842—1844年

《南京条约》结束了鸦片战争,中美签订《望厦条约》,中法签订《黄浦条约》

1850—1859年

世界贸易额增加了80%

1860—1861年

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19世纪50年代

2.5万中国人生活和工作在加利福尼亚

19世纪60—

90年代

中国开展洋务运动

1870—1900年

世界工业产量增加4倍;世界造船业增加了2倍;世界贸易额翻了一番

1877年

维多利亚女王接受印度女皇的称号

1878—1913年

欧洲帝国的总面积翻了一番,总人口从3亿增加到5.5亿

1894—1895年

日本打败中国并占领台湾

——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

《世界:

一部历史(下)》整理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示例一

论题:

近代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逐步走向近代化。

阐述:

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然后向欧美其他国家扩展,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生产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欧美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在华取得特权后,向中国疯狂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在外来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清政府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民族资本家创办近代企业;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激进民主主义者在西方“民主”与科学”旗号下,掀起新文化运动。

近代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逐渐步入近代化。

示例二

论题:

近代中国由封闭到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阐述: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严禁对外贸易,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清政府妥协,《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外来商品输入使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和发展。

《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输出资本,加大对华经济侵略。

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解析该材料论述题较为开放,主要论及的是中西关系在近代史时期的发展演变,一方面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则是中国的近代化,只要言之有理并且结合史实论证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