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走月亮》第一课时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4790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走月亮》第一课时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版《走月亮》第一课时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版《走月亮》第一课时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版《走月亮》第一课时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版《走月亮》第一课时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走月亮》第一课时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docx

《部编版《走月亮》第一课时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走月亮》第一课时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走月亮》第一课时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docx

部编版《走月亮》第一课时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2课《走月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走月亮》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一、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鹅、卵”等7个生字,会规范书写“淘、牵”等13个生字。

正确理解“鹅卵石、风俗、田埂”等词语。

3、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重点

1、识字、写字。

2.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

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出示月夜图片

2、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几句有关吟过古诗?

出示关于月的诗句: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3、赏完诗句,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

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散步,一起走月亮!

4、板书课题:

2、走月亮

欣赏图片

 

指名读

齐读

 

齐读课题

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关于月的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éluǎnsúyuèsuìdùshuò

鹅卵俗跃穗镀烁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

(4)图片认读生字

鹅卵石跳跃稻穗

(5)古文识字

穗,甲骨文

(又,抓持)

(禾,谷物)

(刀,收割工具),表示收割谷物时手抓谷物末端的籽实。

造字本义:

名词,从成熟庄稼上采摘的成串的籽实。

3、理解词意(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

(1)借助图片加深理解:

田埂

(2)借助语境理解:

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

风俗: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通行的风尚、习惯、礼仪等。

沟水汩汩,很得意地响着。

汩汩:

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造句:

水车转动了,河水汩汩地流入田里。

拓展象声词:

4、介绍云南洱海。

洱海,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

位于云南大理郊区,虽然称之为海,但其实是一个湖泊。

洱海北起洱源,长约42.5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9.0公里,湖面面积256.5平方公里。

洱海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之一——“洱海月”之所在。

洱海水质优良,水产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一个有着迤逦风光的风景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

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作者简介

吴然,云南人。

《春城晚报》编辑,1985年起主编该报《小橘灯》儿童副刊。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1973年在《云南日报》发表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海花》。

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出版有散文、散文诗集《歌溪》《凉山的风》《风雨集》《珍珠雨》《小鸟在歌》《走月亮》。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3、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

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4、整体感知内容。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1)那么文中写了几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呢?

是四次。

(2)“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反复出现,共出现了4次,把“我”和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自然的分成了四个部分。

请大家用“‖”给课文分段。

第一次(1-3)是在小路上走月亮。

第二次(4-5)是在小溪边。

第三次(6-7)是在田埂上。

第四次(8-9)是只是静静地走着。

走过了许多地方。

三、生字书写

出示生字:

淘牵鹅卵填庄稼俗跃葡萄稻熟

1、记生字:

开动脑筋记生字。

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生字归类

游戏:

送字宝宝回家

左右结构:

淘鹅卵填稼俗跃稻

上下结构:

牵葡萄熟

半包围结构:

(2)加一加:

熟字加偏旁

我+鸟=鹅土+真=填禾+家=稼

(3)换一换:

熟字换偏旁

填-土+钅=镇稻-和+氵=滔

跃-⻊+衤=袄

2、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淘牵鹅卵填庄稼俗跃葡萄稻熟”并讲述,组词、造句、指导:

出示生字:

淘: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注意右半部分里面为“缶”,不要落笔画。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

牵:

上半部分写小,第三笔为点,中间的宝盖要托住上面,罩住下面。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

鹅:

左右等宽,注意两部分写紧凑。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

卵:

左右均有点,不要忘记中间的竖撇。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

填:

“土”做偏旁时最后一笔为提,右边的“真”中间为三横。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

庄:

注意里面的“土”最后一横比“广”字的横稍长。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

稼:

“禾”做偏旁时最后一笔改撇为点。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

俗: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

跃:

左右结构,左右等宽。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

葡:

上下结构,注意下半部分里面是“甫”,不要忘记写最后一点。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

萄:

上下结构,注意下半部分里面是“缶”。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

稻:

“禾”做偏旁时最后一笔改撇为点。

注意右下部分“臼”里面的两横不要写成一横。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

熟:

注意上面两部分写紧凑,四点底要托住上面。

组词、造句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课堂练习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táoxǐqiānshǒuéluǎnshítiánxiězhuānɡjiɑ

淘洗牵手鹅卵石填写庄稼

fēnɡsútiàoyuèpútɑoshuǐdàochénɡshú

风俗跳跃葡萄水稻成熟

(二)比一比,组词语。

淘(淘气)稼(庄稼)俗(风俗)稻(水稻)

萄(葡萄)家(家庭)谷(谷物)滔(滔滔不绝)

 

自读课文

 

指名读要求

 

指名认读

开火车读

齐读

生字组词

开火车读

根据图片理解生字及词语

 

生了解古文

 

学生理解词意

 

生了解相关资料

 

了解作者

 

分自然段读

开火车读

 

读文后,讨论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

 

生完成游戏

 

多种方式识记生字

 

生观察字形

组词、造句

生观察字形

组词、造句

生观察字形

组词、造句

生观察字形

组词、造句

生观察字形

组词、造句

生观察字形

组词、造句

生观察字形

组词、造句

生观察字形

组词、造句

生观察字形

组词、造句

生观察字形

组词、造句

生观察字形

组词、造句

生观察字形

 

组词、造句

生观察字形

组词、造句

 

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指名说

 

学生自主练习

小组互评

本部分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识字解词,采用多种形式的识字解词方法,结合认读游戏及古文识字加深学生对于生字的记忆;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填空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个环节生字书写,通过送字回家游戏、加一加、换一换等多种形式了解字的结构,借助动画感受字的行笔顺序;第四个环节课堂练习,主要对本课的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

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抄写下来。

2、继续预习课文,选择印象最深的部分和同学们交流。

课堂小结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将我和阿妈走过的这些地方很自然串连在一起,使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自然。

那么,我每到一个地方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课。

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

板书

2、走月亮

吴然

éluǎnsúyuèsuìdùshuò

鹅卵俗跃穗镀烁

鹅卵石跳跃稻穗

淘牵鹅卵填庄稼

俗跃葡萄稻熟

《走月亮》教学设计

  一、文本分析

  1.单元横向研析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借由王维的诗句,带我们走进“自然之美”。

《走月亮》一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已从钱塘江大潮的自然奇景,走进了极具云南民族特色的风俗“走月亮”,在温情的夜色中,欣赏洱海旁月色下的乡村美景。

这篇课文既具有地域特色,又有民族风味,字里行间还饱含母女深情。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强调“边读边想象画面”。

第一课《观潮》着重于想象文字所描述的画面和声音;本篇课文则在继续想象画面、声音的同时,还要想象文字饱含的味道,由此让学生逐渐调动多种感官,不仅用眼看、用耳听,还有用鼻闻、用心想,把文字,在头脑中变成一幅幅有声有色有味的画面,为后面两篇略读课文实现“借助景物想象画面”“根据描述想象画面”的迁移运用夯实基础。

  2.课文纵向解读

  《走月亮》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

课文以“走”为线索,描写了阿妈牵着“我”在洱海畔的月光下散步的情景,在情景交融中让读者感受到文字背后浓浓的亲情。

  课文中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穿插运用,让课文的表达优美动人,极具画面感,非常适合四年级的学生在理解、感受、熟读成诵中进行积累学习。

而以“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串联全文,一咏三叹地描绘的“月亮升起图”“月下溪边图”“月下田园图”“月亮散步图”,也非常适合在本课中落实由扶到放,“边读边想象画面”的单元语文要素。

  3.助学系统简析

  这篇课文的助学系统主要包含“插图”“泡泡话”和“课后习题”“小练笔”四个部分。

  课文插图是月下小溪旁,身着民族服饰的母女手牵手散步的画面。

远处的重峦叠嶂中月亮高悬,近处树影重重中小溪流淌,眼前麦穗低垂中随风摇晃。

蓝色调的画面中温情溢出。

既能够激发孩子们对少数民族风俗的兴趣,也能透过画面初步感知背后洋溢的母女温情。

  泡泡话,指明了本段话中对于果园的想象,除了前一课所学的眼看、耳听,还引导学生将想象的角度拓展到用鼻子闻。

  课后习题共有三个部分。

习题一是朗读、背诵,给出积累句段的方法和内容。

习题二借由“月下溪水图”的句子,将教学引向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让学生在多次交流中分享边读边想象到的画面。

习题三又是一个积累优美句子的范例,借助抄写的手段,感受文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如何恰到好处地让文章更加的生动形象。

  小练笔是一个段落仿写。

从课内的所见所想,到课外自己月下的情景描写,既是对课文优美段落的内化吸收,又是对单元要素“想象画面”的迁移运用。

表面上看小练笔的月下情景和单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的内容关联并不明显,但是在小练笔中对“想象画面”的落实,以及对“描写顺序”的梳理指导,都会让学生通过在此处的练习,在后面的单元习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的自学能力,对于简单的字词、字音,课文主要内容的初步感知,都具有了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

而本单元中,阅读板块重点涉及的“边读边想象,感受自然之美”的核心要素,孩子们也并非是零起点。

  从一、二年级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到三年级试着边读边想,再到本单元的“边读边想象”,统编版教材在关于“想象”这个知识点上,给孩子们铺设了层层阶梯,帮助孩子们把“想象画面”的能力,从自.由随性地想,发展到明晰方法、多角度多感官多层次地想,螺旋式上升,完善学习方法,夯实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认识“鹅、卵”等8个生字,运用归类识字的方法,写好“淘、牵”等15个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个词语;

  2.能以“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为线索,概括课文主要段落的小标题。

  3.按照“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期盼着什么”的顺序梳理段落层次,背诵课文的第4自然段。

  4.能从“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想到了什么”等多角度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还能有感情地朗读。

  5.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什么、期望着什么”等多角度想象画面,有顺序地写下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四、教学重难点

能从“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想到了什么”等多角度多感官想象画面。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认识“鹅、卵”等8个生字,运用归类识字的方法,写好“淘、牵”等15个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个词语;

  2.能以“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为线索,概括课文主要段落的小标题。

  

(二)教学设计

  1.以题目为契机,激趣引入。

  

(1)齐读课题,提出质疑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来,齐读课题——走月亮。

  这个题目听起来可不一般,自己读两遍,读完以后,你的心里产生了哪些奇怪的问题?

对于“走月亮”你又了解多少呢?

(抽生回答)

  

(2)“走月亮”风俗简介

  以前江苏地区的妇女,在中秋夜要盛妆出游,踏着月光走上一整晚,直到天亮,因此被称为“走月亮”。

走月亮一般是结伴在月下游玩,或互相走访,或拜佛庵,或举行文艺活动。

据说苏州妇女走月亮,至少要走过三座桥,称为“走三桥”。

有的要走过更多的桥而不许重复,这就不仅动体力,还须动智力。

  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走月亮》,则是云南作家吴然介绍自己小时候和妈妈一起盛装打扮,在洱海边走月亮的场景的一篇文章。

  (3)再读课题

  带着心中对“走月亮”的好奇和期待,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学习的课文——《走月亮》。

  2.以归类为方法,大量识字

  

(1)分类

  这篇课文中要认要写的字可不少,老师已经帮大家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仔细观察,老师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

(抽生回答)

  

(2)找规律

  预设学生回答:

两排同样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一排都是左窄右宽的字,第二排都是左右等宽的字。

  没错,第一排的字要注意“左边收笔一条线,右边舒展与左连”,找到书写上的差别,记少不记多,能够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掌握规律,记住差异。

  (3)组词拓展

  下面我们请同学们来组词认读。

  3.以句子为线索,梳理结构。

  

(1)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关键句。

  把词语送进课文里,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找一找,文章中有几句直接写出“我和阿妈走月亮”的句子,用横线勾画出来。

  (生自.由朗读,勾画,并抽生分享)

  

(2)抓住“走到哪儿”,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场景

  借助关键句,我们就可以水到渠成地把课文划分为4个意义段,而找到每个部分“我”和阿妈“走到哪儿”了,就能梳理出课文的主要场景。

  快速默读全文,圈出场景地吧。

  (生默读课文,圈画,并抽生分享)

  4.以图文为对照,拟定标题。

  

(1)小组合作,图文匹配。

  探究问题:

结合课文内容,确定图片所属的段落,并为图片拟定标题。

  

  自学步骤:

  ①仔细观察图片,阅读文章,找到图片对应的段落,标注出来。

  ②结合段落内容,为图片拟定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7个字)。

  互学步骤:

  ①组内依次分享自己判定的插图归属段落及原因,最终拟定的题目及理由。

  ②组内商讨,确定组内认同的小标题和理由,并确定好上台展示的分工。

  展学步骤:

  ①任意挑选一个小组上台展示本组互学成果,小组成员要合理分工,人人展示,说清判定插图归属段落及判定原因、最终拟定的题目及理由。

  ②全班的任何小组都可对展示小组的展示内容进行质疑、补充或反驳,展示小组可在过程中据理力争,也可互相达成新的意见。

  

(2)老师总结

  “月亮升起图”“月下溪边图”“月下田园图”“月亮散步图”,在交流中达成的共识似乎更加贴近作者文字想要表达的内容呢。

  以句子为线索,可以找到划分意义段的方法;以图片为引导,又让我们感受到文字与画面相比对,也能让我们的学习更加轻松明了。

  5.以朗读为抓手,初步悟情。

  

(1)自.由朗读。

  这篇结构清楚、文质兼美的散文,通过朗读去感知其韵律美,情感美是不是会别有一番风味呢?

请大家捧起书,用声音来展现文字背后的画面,自.由地朗读课文吧。

  

(2)抽生展示读。

  预设:

学生朗读过于夸张,语调起伏过大。

  老师点拨:

想象一下,月下的母子散步应该是怎样的场景呢?

周围是安静的月光和流水,身边只有牵着的母亲的温暖的手,这么宁静温馨的场景里,声音可不要一高一低,破坏了这份美好啊。

来,淡淡地、轻轻地读,再试试。

  (3)配乐齐读。

  伴着音乐,让我们全班一起来试试,读出文字背后的画面,感受文字背后的深情。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按照“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期盼着什么”的顺序梳理段落层次,背诵课文的第4自然段。

  2.能从“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想到了什么”等多角度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还能有感情地朗读。

  3.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什么、期望着什么”等多角度想象画面,有顺序地写下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二)教学设计

  1.追问探究,抓关键词想象

  

(1)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抓关键句、图文对比、小组合作三管齐下,帮我们理清了课文的结构,那你们还记得我们梳理出来的4个小标题吗?

(抽生回答)

  

(2)借助朗读,聚焦“升起”

  我们先来读读“月亮升起图”的部分吧,谁来试试?

  (抽生朗读)

  (3)抓关键词展开想象

  读得很温馨,但是你能告诉大家月亮升起后到底照亮了哪些地方吗?

(抽生回答)谁知道那里以前怎样?

照亮以后有什么不一样呢?

(抽生回答)

  老师相机点拨:

点亮的过程是有顺序的,被点亮的景物光影的角度是有变化的……

  原来月亮不是直愣愣地升起来就完事了,在它缓缓从洱海里升上点苍山的时候,从远到近,由上到下,周围的景物都不一样了,形态变了,光影也变了。

  (4)抓关键词读出画面

  来,抓住这个“照亮了”,从温柔到肯定,越读心中的期待越浓,试着用这个朗读的重音词、情绪表达的关键词,读出月亮升起的画面吧。

  (抽生读,全班齐读)

  2.理清结果,迁移方法想象

  

(1)梳理内部结构

  当月亮越升越高,“我”和妈妈走月亮的脚步也来到了月下的小溪边,这个部分是要求背诵的。

背诵前,我们先来试着理一理这部分写了什么吧。

  请同学们迁移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将本段的内容也划分为三个部分,并拟定小标题。

  (生默读思考,并抽生回答:

“溪水流香”“水塘抱月”“洗衣做船”)

  

(2)理清作者思路

  看到眼前“溪水流香”的景色,作者就想到了“水塘抱月”的画面,并不禁想到了自己和母亲在这小溪里“洗衣做船”的场景。

你是不是一下子明白了这一段落的奥秘呢?

  来,抓住“看到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此情此景让作者心中期盼着什么”试着来背一背吧。

  (3)想象文字画面

  这会儿背得还不够熟练没关系。

虽然这段话内容很简单,可是描写的画面可不简单呢,这一个个画面里还会有怎样的场景?

和同桌分享一下你想象的画面吧。

(抽生分享)

  预设1:

生围绕“水塘抱月”,想象景物变化。

  点拨1:

“为什么是抱?

抱着月亮的小池塘是什么样的?

看起来像什么?

地上、水里有月亮,往上看,天上呢?

  点评1:

以一个词拓展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你的想象有逻辑,有顺序,有方法。

  预设2:

聚焦“洗衣做船”想象人物行为。

  点拨2:

妈妈怎么洗衣?

“我”怎么做船?

我们会在这里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玩些什么?

彼此之间会说些什么?

  点评2:

以人物为线索,你想象的画面中让我们感受到母女之间浓浓的亲情。

  预设3:

拓展出其他溪边的画面场景。

  点拨3:

是啊,抓住作者还会看到了什么,还会听到什么,还会想到什么,咱们似乎就能看到更多更精彩的画面呢。

  (4)熟读成诵

  梳理出段落的内部结构,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甚至还能延用这样的思路进行合理丰富的想象,“月下溪边图”的内容是不是已经深深刻在你的脑海里了呢?

那捧起书来再读一读,你就一定能背得更加熟练了。

  (生齐读,齐背。

  3.调动五感,多角度想象

  

(1)小组合作,打开想象

  探究任务:

  ①梳理段落结构,拟定不多于6字的小标题,在对应的地方贴上“小标题”便利贴;

  ②思考:

在每个部分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感受到了什么?

在相应的地方贴上“眼耳口鼻手脚”五官四肢图。

  自学步骤:

  ①默读“月下田园图”段落,依次完成两个任务。

  ②自主练习,做好在小组内依次交流的准备。

  互学步骤:

  ①组内成员依次分享自己划分的段落、拟定的小标题;贴上五官四肢图,并解释理由。

  ②组内商讨,确定组内认同的小标题和理由,以及对应的五官四肢图,并确定好上台展示的分工。

  展学步骤:

  ①任意挑选一个小组上台展示本组互学成果,小组成员要合理分工,人人展示,说清对探究任务的思考。

  ②全班的任何小组都可对展示小组的展示内容进行质疑、补充或反驳,展示小组可在过程中据理力争,也可互相达成新的意见。

  从“修补村道”“虫唱鱼跃”“果园飘香”“种菜栽稻”的段落结构,再到从物体的形、色、味等角度展开想象,同学们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时候,脑子中有了形状,有了颜色,有了声音,有了味道……

  4.朗读推进,感知画面蕴含的情意。

  当一幅幅画面在头脑中呈现的时候,让琅琅书声来表达我们的理解是此刻最恰当的方式了吧?

让我们再次捧起书本,在声声诵读中把母女深情根植在自己心中吧。

(老师围绕“我和阿妈走月亮”进行引读)

  5.迁移运用小练笔

  

(1)学法迁移

  学完了这篇课文,你的脑海中还留下了什么呢?

  预设1:

从看到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作者心中期盼着什么几个方面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预设2:

围绕“我和阿妈走月亮”,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想地写走月亮的经历。

  预设3:

……

  

(2)写什么?

  是啊,从作者的写作思路、表达方法上,我们都能有所收获,那么迁移这些学到的方法,借助“在哪个地方的月下”“和谁在月下干什么”,你想到了自己的哪些画面呢?

  (3)怎么写?

  挑选一个最有话可说的画面,按照眼前所见→脑中所忆→心中所愿的方法,写写和你有关的“月下情景”吧。

记住,想的时候,要学习作者打开想象的角度,回想那些故事中眼中看到的、耳中听到的、鼻子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