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4778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语文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语文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语文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语文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语文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语文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6课《猫》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

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文章的体裁,能区分写实与虚构作品。

5.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6.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

现代作家郑振铎的小说数量不多,总共才20余篇,但特色鲜明,因而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有其无可替代的价值。

《猫》选自《家庭的故事》,《家庭的故事》处处展示同情弱小者的人道情怀,即使错打了一只猫,主人公也深自谴责,并为它的死而深感难过。

就作家的思想状态来看,这个时期的郑振铎主要信奉民主主义与人道主义。

另外,郑振铎早在1922年就说过:

“我们要求‘真率’,有什么话便说什么话,不隐匿,也不虚冒。

我们要求‘质朴’,只是把我们心里所感到的坦白无饰地表现出来。

”这话固然是对诗歌说的,却亦概括了他的创作风格。

小说也不例外,在《猫》中亦有直接体现。

写实小说《猫》,写了“我”三次养猫的故事,小说既有生活情趣,又含人生哲理。

三只猫的外貌、性情各不相同;三只猫无一例外的亡失,却带给“我”不尽相同的感受。

小说描写生动,抒情笔墨虽有浓淡,然而情态毕现;不同心情和感情浓度,都表达的恰如其分。

全文详略得当,重点在第三只猫,“以事系人”,告诉人们:

仅根据一点可疑的迹象,就得出主观臆断是错误的,依靠自己的强势话语权和暴力进行随意的惩戒只会伤害无辜生命。

小说体现了人类及人类以外小小的心灵的“伟大与广博”的爱,体现了人性美,彰显了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2.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课文,讲述“我”养三只猫的故事,感知课文内容;朗读揣摩直抒胸臆的抒情文字,引导学生体会、理解“我”的情感变化及原因;通过细读课文,朗读品味“我”冤苦第三只猫的词语或句子,探究作者究竟想说什么,讽喻什么,乃至从哲理层面要表达什么。

3.教学难点

运用沉入词语、创设情景的方法,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力,要求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我们的猫蜷伏在邻家屋脊上”的情形,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领悟小说彰显的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知道什么:

学生对动物有关的文章和话题比较感兴趣,而且小学阶段学习过老舍先生的《猫》,这些有利于学生联系已有体验进入文本;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了小说内容。

2.根据确定的教学重难点,预测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什么):

朗读品味“我”冤苦第三只猫的语句,探究作者究竟想说什么,讽喻什么,乃至从哲理层面上要表达什么时,需要情景创设、铺垫追问,便于层层深入;而练笔训练,则需要以正确领会第三只猫的亡失原因和带给“我”的感受为前提,并注意发挥情景创设的作用,为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创设条件。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污涩、酸辛、诅骂、怅然、蜷伏、忧郁、屋脊、惩戒、妄下断语、畏罪潜逃”等词语;学生通过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并通过口语交际活动,训练提高学生表达、倾听的能力。

2.学生浏览课文,能勾画出三只猫亡失后,抒发“我”内心感受的语句,朗读品味中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细读课文,能圈画批注“我”冤苦第三只猫的词语或句子,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感受,进而理解第三只猫悲惨遭遇的根本原因;

3.通过练笔训练,加深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情感体验和共鸣,启发学生带着一颗平等的心、博爱的心、善待生命的心拥抱生活、敬畏生命!

【教学方法与媒体】以自主学习、情景体验为主的课堂教学类型ppt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情导入,构建动场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曾经学习过老舍先生的《猫》。

瞧!

“它要是高兴,能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或是在你写稿子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老舍笔下的猫温柔可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的写实小说《猫》。

(提示:

学生书写“铎”字)

二、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朗读词语,默读训练,同位间讲述故事(口语交际活动)

1.请一位同学大声朗读ppt中的词语;齐读一遍(提示:

坐直身子、字正腔圆)

2.【导学】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家中地位及结局几个方面讲述故事。

(提示:

默读课文要做到,不发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一气呵成,还要边读边思考。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工具书。

3.学生独立思考后同位间相互讲述;找1-2名学生展示(提示:

讲述的同学要力求完整生动;另外一位同学要注意倾听和补充)

【设计意图】达成教学目标1

三、自主学习、交流探究

【学生活动】研读课文,朗读品味,交流体验

1.【导学】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勾画出三只猫亡失后,抒发“我”内心感受的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2.学生独立思考

3.【互动交流】反复读,好好品

重点指导朗读第30自然段。

预设:

学生自由读、单个学生展示、教师朗读和齐读相结合,情感渐进,读出深深的自责、难过、愧疚之情,反复朗读中体会“我”的感受及变化。

预设:

我的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4.【导学】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那我为什么会“更难过得多”呢?

学生思考交流

5.【导学】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圈画批注“我”冤苦第三只猫的词语或句子,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互动交流

重点品读第27自然段

【情景创设】用富含情感的语言创设理解第三只猫遭遇的情境。

【追问】那“我”为什么没有经过调查,就武断地认定是这只猫吃了芙蓉鸟呢(妄下断语)?

根本原因是什么?

【情景创设】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达成教学目标2

四、教学总结与深化,综合建模

【学生活动】发挥想象,练笔训练,加深体验

1.【导学】“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老师将原文改为“两个月后,那只猫忽然死在屋瓦上”。

请同学们先读一读,沉入词语,体会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之处。

2.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3.【教学评价】请你发挥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我们的猫蜷伏在邻家屋脊上”的情形。

4.【当堂检测】3—5分钟学生练笔;3—5名学生展示交流,有感情的朗读自己的文字(配乐钢琴曲《眼泪》)

5.【情景创设】让我们一起想象:

黑石为强,瓦色如墨。

瑟瑟的晚风中,高高的屋脊上,只有那只瘦骨嶙峋的猫,形影相吊的咀嚼着生命的苦楚,悄无声息的走向死亡。

这幅画面永久的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

6.齐读小说最后三个自然段。

7.【教师小结】达尔文说,对动物的人道是人类所能继承的最高贵的美德!

其实,读郑振铎的猫就是读一幕世态人情的百科全书!

小说用20个自然段详细写了第三只猫的故事,他让我们思考:

强者如何对待弱者,人如何与万物相处;他让我们反思:

做人处事,要饱含一颗平等的心!

8.Ppt出示

回家的路上,不要因为兴致所至,就轻慢地划掉路旁的花朵。

环绕我们周围的,也是有生存意识的生命,他们都深深地渴望圆满和发展。

只有当悲悯之心涵盖一切生命时,才能达到最恢宏最深邃的人性光辉!

——艾伯特·史怀哲

【设计意图】达成教学目标3

【板书设计】

郑振铎

亡失冤苦

偏见人道

以《猫》为例,反思如何建构科学选择教学目标的能力

——基于课标、重难点教学内容、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设计与陈述

“教学改革如果不扎根在传统教育经验的土壤里,它是不能结出果实的;传统经验如果没有得到改造,它是没有出路的。

”[1]语文教学改革更是如此,当改造的方向沿着“以学为主”行走的时候,更多地关注课堂的主人,关注学情,关注学生在有限课堂时间里的收获,就成为主要的评价点。

那么,在这个评价点上,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的科学设计和陈述成为重要课题。

下面,我想结合《猫》(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设计过程,就这个问题的反思与发现,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对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的基本认识

(一)教学设计

加涅曾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中界定为: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

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

”[2]美国前教育学术学会主席史密斯等在《教学设计》一书中指出:

“教学设计指将学习与教学的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教学评价计划的系统化和反思性过程”。

[3]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包括宏观和微观水平的教学设计,我们常说的课堂教学设计(备课)属于后者。

一般认为,教学设计过程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之前,“教学设计”称之为“教案”,一个词语的改变意味着理念的变革。

“案”更多的代表僵硬、一成不变;“设计”在词典中的意思是“在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

我以为,“设计”与“案”相比较,体现出了灵动丰富、指向明确的内涵倾向。

(二)教学目标

西方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专家一致认为:

任何教学理论至少必须回答三个问题:

一是把学生带向哪里?

二是怎么把学生带向哪里?

三是怎么确信学生已经到哪里?

回答第一个问题的结果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预期学生学习结果。

“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者行为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

”[4]教师实施教学之前,必须明确他所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学校有目的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其重要性有如目的地之于走路,靶心之于射箭。

或者可以将教学目标形象的比喻成旅行者将要到达的目的地,任何旅行者在行进中必须明确自己目的地的准确方向和位置,不然,要么颇费周折,要么南辕北辙,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

教学亦如此,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当教学行为脱离教学目标时,无论他的行为多漂亮、多丰富,都视之为无效。

由此可以理解,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

指导教学活动的设计、指导学生学习、指导教学评价。

我以为,这里面至少包含了两个重要的一致性:

一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与教学目标一致,活动设计的目的要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二是,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教学目标要一致,目的是验证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由此,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准确、具体、可评价、可操作就是关键和首要问题,然后是分层次,能用学科语言描述。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陈述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从微观角度界定,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指学科教师对学生所作出的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的决定。

在具体操作中,我认为,做好这个决定必须分析三个起点——课标、重难点教学内容和学情。

1.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的研制人员在宏观层面上做出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的决定。

他们的依据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科发展的现状、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师开展一切教学行为的标准,改造的过程也体现为“跟着经验走”变革为“跟着课标走”。

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在提高自己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课程标准的能力,即选择课程标准具体目标的能力。

鉴于《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特点,为使其在微观层面的可操作性更强,我将2011版新课程标准进行了具体化,主要包括学生运用工具书识字词、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的教学目标,可细化为10个具体的目标,如下:

①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②能熟练的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③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

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④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文章的体裁,能够区分写实与虚构作品。

⑤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说明文、科技作品和非连续性文本。

⑥诵读文言诗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⑦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能独立完成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清楚明白;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能根据需要进行缩写、扩写和改写。

⑧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能制定活动(研究)计划、搜集资料、体验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⑩能制定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能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设计《猫》时,我选择了目标①②③④⑦⑧,用以指导《猫》的设计和教学。

2.重难点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材料”的简称,是实现《语文课程标准》目标的载体。

根据课程标准10项具体目标所指向的领域,分析、选择教材(文本)的重点、难点,用以确定教学重难点。

教材分析,实际上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这里的教材重难点和教学重难点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猫》的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确定如下:

①教材分析

现代作家郑振铎的小说数量不多,总共才20余篇,但特色鲜明,因而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有其无可替代的价值。

《猫》选自《家庭的故事》,《家庭的故事》处处展示同情弱小者的人道情怀,即使错打了一只猫,主人公也深自谴责,并为它的死而深感难过。

就作家的思想状态来看,这个时期的郑振铎主要信奉民主主义与人道主义。

另外,郑振铎早在1922年就说过:

“我们要求‘真率’,有什么话便说什么话,不隐匿,也不虚冒。

我们要求‘质朴’,只是把我们心里所感到的坦白无饰地表现出来。

”这话固然是对诗歌说的,却亦概括了他的创作风格。

小说也不例外,在《猫》中亦有直接体现。

写实小说《猫》,写了“我”三次养猫的故事,小说既有生活情趣,又含人生哲理。

三只猫的外貌、性情各不相同;三只猫无一例外的亡失,却带给“我”不尽相同的感受。

小说描写生动,抒情笔墨虽有浓淡,然而情态毕现;不同心情和感情浓度,都表达的恰如其分。

全文详略得当,重点在第三只猫,“以事系人”,告诉人们:

仅根据一点可疑的迹象,就得出主观臆断是错误的,依靠自己的强势话语权和暴力进行随意的惩戒只会伤害无辜生命。

小说体现了人类及人类以外小小的心灵的“伟大与广博”的爱,体现了人性美,彰显了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②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课文,讲述“我”养三只猫的故事,感知课文内容;朗读揣摩直抒胸臆的抒情文字,引导学生体会、理解“我”的情感变化及原因;通过细读课文,朗读品味“我”冤苦第三只猫的词语或句子,探究作者究竟想说什么,讽喻什么,乃至从哲理层面要表达什么。

③教学难点

运用沉入词语、创设情景的方法,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力,要求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我们的猫蜷伏在邻家屋脊上”的情形,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领悟小说彰显的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3.学情分析(学习任务分析)

大力倡导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美国教学设计专家乔纳森的专著《教学设计的任务分析法》中指出:

“尽管任务分析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过程,但它是经常被曲解、被误解,执行得最差和被忽视的过程”。

[5]教学任务分析也称学习任务分析,基本方法是从终点目标出发,用倒推的方法揭示达到终点目标所需要的子目标,并分析他们的学习类型和条件。

依据科学取向的教学论,教学任务分析,如果人们期望通过教学形成学生的某种能力,那么教学设计者首先必须对构成这种能力的知识的学习类型及其层次关系进行透彻分析,一旦这样的分析完成了,而且其合理性得到理论和经验的支持,那么教学的步骤和方法就有了科学的依据了。

我在进行“学情分析”时,习惯从“学生知道了什么”“学生自己能够解决什么”和“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什么”三个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已知内容为基础,根据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内容,预测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和多数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内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

“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6]“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作为学生非自主学习的内容,更不是教师讲解和学生探究学习的内容,而是学生未知、将知内容的桥梁,发挥铺垫和促进学习深入的作用;“学生自己能够解决什么”可列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内容,作为教师减少不必要的课堂讲授,减少占有课堂时间的内容;“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什么”则是教师精讲、引导学生探究交流,促进学生发现的内容,亦是教学重难点部分;而预测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和多数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内容,则有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根据以上理解,《猫》的学情分析确定如下:

【学情分析】

①学生已经知道什么:

学生对动物有关的文章和话题比较感兴趣,而且小学阶段学习过老舍先生的《猫》,这些有利于学生联系已有体验进入文本;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了小说内容。

②根据确定的教学重难点,预测学生在朗读品味“我”冤苦第三只猫的语句,探究作者究竟想说什么,讽喻什么,乃至从哲理层面上要表达什么时,需要情景创设、铺垫追问,便于层层深入;而练笔训练,则需要以正确领会第三只猫的亡失原因和带给“我”的感受为前提,并注意发挥情景创设的作用,为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创设条件。

4.基于课标、重难点教学内容、学情分析为起点的教学目标设计

综上1、2、3的内容分析,以此为起点设计教学目标。

这个过程涉及了学科教师选择课标具体目标、选择重难点教学内容、选择学生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已知、未知、将知的能力,这三项选择能力的水平直接决定教学目标设计与陈述的质量,即准确、具体、可操作、可评价、可操作的程度如何。

(二)教学目标的陈述

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教学内容是外在的,存在于教材或者教师身上;学习结果是内在的,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

我们要通过课标与教材的分析、选择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即确定教什么或者学习什么。

教学目标必须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掌握水平两个维度来确定。

陈述目标的句子在组织与表达上,必须陈述学了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才能称之为“目标”。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马杰指出:

“写得好的目标应该具有三个要素:

一是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能说什么);二是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三是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

”[7]“要成为结果,它们必须与某种类型的知识相结合形成一个目标”。

[8]以安德森为首的8人小组重新修订了布鲁姆1956年制定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学,该分类学将认知领域的教学内容归结为四类知识:

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

学生的掌握水平被划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级水平。

这就为教学目标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更为科学和便于运用的框架。

由此,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陈述问题就是学习结果的分类和各个结果的掌握深度的确定问题。

基于这种认识,陈述教学目标时,我尽量使用准确的行为动词陈述目标。

所谓行为动词所描写的行为是可以观察的、外显的,如背诵、指认、划出、默写等,像思考、体验、感悟之类的词语是非行为动词。

举例来讲,假设语文教师在教学目标中说:

“学习课文,提高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这就是一个含糊不清的说法,不能给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以具体的指导。

现在,将其修改为“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圈画出表现人物形象特点的词语和句子;并通过品味赏析这些词语和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概括)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能进一步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这个人物。

”修改后的教学目标强调了学生学习之后的行为变化(反应)和产生这种变化的条件(刺激),如此让教师自己明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怎样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变化以及变化的程度,并得以观察、测量、评价这种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此,课堂教学的方向明确,必然沿着有效教学的路子行走。

基于这种理解,《猫》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①正确朗读“污涩、酸辛、诅骂、怅然、蜷伏、忧郁、屋脊、惩戒、妄下断语、畏罪潜逃”等词语;学生通过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并通过口语交际活动,训练提高学生表达、倾听的能力。

②学生浏览课文,能勾画出三只猫亡失后,抒发“我”内心感受的语句,朗读品味中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细读课文,能圈画批注“我”冤苦第三只猫的词语或句子,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感受,进而理解第三只猫悲惨遭遇的根本原因;

③通过练笔训练,加深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情感体验和共鸣,启发学生带着一颗平等的心、博爱的心、善待生命的心拥抱生活、敬畏生命!

教学目标确定之后,就可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了,活动设计要考虑活动的目的、程序、策略和评价四个要素,要为教学目标服务,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章熊《21世纪语文教育展望》1999年

[2]《教学设计原理》作者:

R·M·加涅,W·W·韦杰,

K·C·戈勒斯,J·M·凯勒 译:

王小明庞维国陈保华汪亚利校审皮连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6月版

[3]《教学设计》P·L·史密斯、T·J·雷根著,庞维国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7-1

[4]《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加涅(R.M.Gagne,1916—2002)1970年出版

[5]《教学设计的任务分析法》乔纳森著杨心德,徐钟庚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0-01

[6]戴维·保罗·奥苏贝尔(DavidPawlAusubel,1918-)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7]《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马杰1962年

[8]《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修订版)安德森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6课《猫》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依据2011版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猫》的教学要考虑以下具体目标,用以指导教学过程活动的设计。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

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文章的体裁,能区分写实与虚构作品。

5.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6.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6课《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现代作家郑振铎的小说数量不多,总共才20余篇,但特色鲜明,因而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有其无可替代的价值。

《猫》选自《家庭的故事》,《家庭的故事》处处展示同情弱小者的人道情怀,即使错打了一只猫,主人公也深自谴责,并为它的死而深感难过。

就作家的思想状态来看,这个时期的郑振铎主要信奉民主主义与人道主义。

另外,郑振铎早在1922年就说过:

“我们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