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七 单 元 整 体 教 学 设 12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4749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 七 单 元 整 体 教 学 设 1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 七 单 元 整 体 教 学 设 1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 七 单 元 整 体 教 学 设 1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 七 单 元 整 体 教 学 设 1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 七 单 元 整 体 教 学 设 1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 七 单 元 整 体 教 学 设 123.docx

《第 七 单 元 整 体 教 学 设 1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 七 单 元 整 体 教 学 设 123.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 七 单 元 整 体 教 学 设 123.docx

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123

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在进行本组教学时,应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把了解到的故事和想到的问题,Xkb1.Com

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在“展示台”中,用各种形式展示本组语文学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本组教材预计11课时。

其中,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课时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课时27、《乌塔》1课时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1课时。

复习2课时

学情分析及策略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他们对世界及自身开始了思索,有所得,也有困惑.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犹如良师,为他们指明方向,解除困惑.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如情景再现、角色扮演、想象画面等,同时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具体分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在每课教学的最后中,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人物的诸多优秀品质,并产生仿效的意识。

3、对文中的人和事有自己的认识和分析。

4、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课题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理解词语,归纳并掌握理解词语的简单方法,如联系上下文、换词法、分解组合法等。

2、感受“衣衫褴褛”“耀武扬威”等四字词语的效果,并学会简单使用。

3、抓住重点段落体会“中华不振”,体会周恩来为振兴祖国而读书的情感,激发自己为中华腾飞而读书的志向。

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重

重难点

1、感受四字词语的效果,并学会简单使用。

2、抓住重点段落体会“中华不振”,体会周恩来为振兴祖国而读书的情感,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出示周恩来同志的照片,简介周恩来。

2、周恩来同志能为共和国的缔造和成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立下卓著的功勋,是和他少年时代的经历息息相关的。

周恩来同志从小就心系民族振兴,立下从危难之中拯救国家的远大志向,刻苦学习。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周恩来同志少年立志的故事。

板书课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解题:

“中华”在这里指中国,“崛起”就是兴起。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为了中国的振兴而学习。

二、学习词语,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1、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课件出示:

轻声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

生完成后,全班交流。

2、感受四字词语的效果。

师:

让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用词的。

[课件出示:

伯你说界地是个没处说理的地方,因为中华不振,周恩来听后疑惑不解,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和同学闯进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租界,看到那里的巡警耀武扬威与得意扬扬的洋人相互勾结,欺压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国妇女。

这时才真正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

]

学生默读课文后回答。

师:

大家看,这些红色的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师:

作者用上这么多的四字词语,你再小声读一读,感觉一下,这样用词有什么样的效果?

师:

“周恩来亲眼目睹,租界里耀武扬威的巡警和得意扬扬的洋人相互勾结,欺压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国妇女”。

读着这样的句子,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课件边出示:

这些四字词语不仅使文章富有文采,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很容易地想象到它所描写的人物和当时的情境,既生动又传神。

]

下面我们来用一用。

[课件出示:

周恩来中华不振,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师:

文中两次提到“中华不振”,分别是哪两次?

师:

既听说又看到,我们能用什么词来概括?

生填完后齐读填空。

师:

其实这三小段就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所以我们还能借助这些四字词语来概括课文内容。

[课件边出示:

我们还能借用这些四字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

三、利用课文补白,练习使用四字词语及说话。

1、运用四字词语。

师:

让我们再来研究一个词语。

[课件出示:

再次默读,找到文中与“中华崛起”意思完全相反的词。

]

[课件出示:

再次默读,从哪看出“中华不振”,把它划出来。

]

生边默读边画。

划好后指名学生回答。

师:

看到大多数学生都划了这一段。

[课件出示:

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

指名读。

师:

让我们再走近些,[课件出示:

让我们蹲在这个不幸的妇女身边,听她哭诉。

被轧死的:

可能是她的老母亲,她

可能是她的丈夫,她

可能是她的小儿子,她]

生回答,进行四字词语的训练。

[课件出示:

让我们走到耀武扬威的巡警跟前,这个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可怜的妇女训斥了一通。

我们先狠狠地煽他一记耳光,然后质问他:

]

如:

你还是中国人吗?

简直就是外国人的一条走狗!

[课件出示:

让我们站起来,用愤怒而又轻蔑的眼神告诉这个得意的洋人:

哼!

]

如:

哼!

你别高兴得太早了,早晚有一天,我们会把你们赶出去!

学生回答,进行说话训练。

让我们用上我们的感情大声地读出我们的愤怒!

师生共读

2、理解内容,提升认识。

师:

中国的巡警局给她讨回公道了吗?

师:

这是为什么?

(板书问号)因为中华不振呀!

(板书叹号。

师:

这个洋人受到惩处了吗?

师:

这是为什么?

(板书问号。

)因为中华不振呀!

(板书叹号。

师:

这些围观的中国人帮同胞讨回公道了吗?

师:

这是为什么?

(板书问号。

)因为中华不振呀!

(板书叹号。

3、写下感受,升华认识。

师:

同学们,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中国岂止这一件两件呀?

[课件出示图片: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等],边出示图片边解说。

师:

在上海的一处租界,公园门口摆着这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你作何感想?

师:

在汉口租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像犯人一样的“号衣”来伺候这些洋人们,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师:

还有更过分的,租界里的洋巡补居然拿中国人当活靶子,练习射击,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师:

这些周恩来也都看到了,他从租界回来后,常常一个人沉思,他在想什么请你写下来。

师提示:

难道他仅仅是概叹中华不振吗?

我想,他想得更多的是自己该做些什么吧?

生下课后写,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师:

上节课我们讲到年少的周恩来看到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租借地,而国人却。

这些周恩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从租界回来后,常常一个人沉思,他在想什么呢?

请同学们把你课下写得内容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指名2——3人读。

二、补充课后资料,深化认识。

1、[课件出示:

周恩来所想:

这一次去了租界以后,给我的触动很大:

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给不了一个中国妇女以起码的公道;

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让洋人在一个中国妇女面前专横跋扈(hù);

更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在光天化日之下,一群中国人面对一个洋人,竟不敢给自己的同胞声张正义。

这一桩桩触目惊心的事实强烈刺激着我的心,国家不兴才遭受奇耻大辱,我一定要让中国崛起。

]。

学生齐读。

师:

这种想法一直在周恩来的心中激荡着,直到有一天,魏校长在修身课上问:

“诸生为何而读书”,周恩来才恍然大悟,清晰而坚定地回答(指名学生回答)请女生全体起立,清晰而坚定地回答(女生回答)请男生全体起立,铿锵有力地回答(男生回答)

2、师:

周恩来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请大家看课后资料袋中的资料,更进一步地了解周总理。

学生自由阅读课后资料。

师:

周恩来的一生都在为之奋斗,全世界有这么多家银行,却没有他一分存款,全天下有这么多可爱的孩子,却没有他一个儿女,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

在他逝去的时候,十里长街站满了为他送行的群众,联合国也为之降半旗,以示哀悼。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人,以及中国那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

现在中国已经崛起,未来中国的腾飞要靠你们这些少年,让我们也立志:

[课件出示:

为中华之而读书!

]

如:

为中华之军事腾飞而读书!

为中华之医药发展而读书!

师:

我们中华就像一条巨龙,在周恩来等有志之士的努力下已经觉醒,昂首,现在即将腾飞,让我们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吧!

(教师板书:

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学生齐读。

师:

让我们为中国的腾飞而读书吧!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外荐书:

阅读《周恩来传》更多地了解这位伟人。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

1、我们已经了解总理小时候的故事,让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更多人成长的故事吧。

2、分小组,说说你想了解那些人成长的故事,你打算用什么渠道去了解。

说说你

六、写字

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啊!

教学小记:

 

课题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作人。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师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两位作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让我们通过读课文来了解。

3、板书课题: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4、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试读课文,自学生宇新词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正音巩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结合积累,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

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

黄昏客厅余晖蕴含摇曳莫名其妙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读词语和生字卡片。

4、重点指导书写:

篇、翻、糊,几部分要写紧凑(课件演示)。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组织朗读比赛,要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读读、想想、画画。

边默读边想边画:

叶老是怎样批改“我”的作文的?

我有何感受?

2、读读、说说。

a、分组读读各自所画的句子,说说从这些语句中可以品味出叶老是个怎样的人。

b.指名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及温暖(做人与作文)。

c、指导朗读:

表达出对叶老的崇敬之情读书。

3、议议、记记。

a、分组议议:

通过看叶老为“我”批改作文,参照课后的批改稿,联系个人实践总结今后写作文、改作文的方法。

b.全班交流修改作文的方法。

自己动笔在笔记本上记方法。

深读课文,突破难点

1、通过比较,体会内涵。

将直接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引导学生抓住两个语句中的不同点进行对比,体会描写爬山虎是为了表达“我”当时的心情。

2、感悟词句,升华感情。

抓住“绿”字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使学生感悟出作者对叶老的感情。

相机指导朗读进行评价。

3、积累语句,丰富语言。

把描写爬山虎的语句抄在积累本上。

朗读、背诵这些语句。

通读课文,回归整体

通读课文,思考:

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解决揭示课题时的疑问。

布置综合性学习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中都会遇到一些良师益友。

失败时他们会激励我们要振作,重新再来;成功时他们会劝慰我们要谦逊,成绩只代表过去。

想一想他(她)给我们的帮助,写下来,并用学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进行修改,最后把文章送给他(她),以表达自己的谢意。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

27*乌塔

教学目标

1、认读6个生字,以及“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筋疲力尽、电话号码”等词语。

2、读懂课文,学习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重难点

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看图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欧洲地图。

2、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筹划,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个小姑娘就是课文的主人公——乌塔。

(板书课题)

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各自轻声读课文。

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可查字典、词典。

2、赛读生字词:

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精疲力竭。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4、四个同学组成小组;每个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大家对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讨论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

自读课文,深入体会

1、乌塔是一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德国小姑娘。

再读课文,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乌塔独立生活的意识。

2、读读议议:

a、在初次见面的部分,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乌塔做事有生活经验,从容不迫?

b.在地图上找出乌塔在欧洲游历的地点,读读、议议乌塔为什么不怕危险?

c.分角色朗读“我”与乌塔对话的部分,体会乌塔的自主意识。

了解主题,展开讨论

1、乌塔的哪些话或哪些做法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见解。

2、说说自己打算从哪件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和父母商量,先从哪些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把课文第二部分变为对话,练习分角色朗读。

课题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以及“冒昧、疏远、采访、寂寞、分析、飘飘然、行只影单、和睦相处、患难与共、受益匪浅、年少气盛、年逾古稀”等词语。

2、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3、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

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结合生活,理解课题

1、教师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课题: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学生体会,模仿举例,理解课题。

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感知内容

1、学生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生字词:

柯岩冒昧寂寞和睦分析患者告诫受益匪浅年逾古稀

3、再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用什么形式,主要介绍了什么事。

深读课文,质疑归纳

1、读读议议。

a、信中主要提出了什么问题?

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和体会。

b、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展开想象,合情推理。

2、读读悟悟。

a.朗读课文。

b.感悟柯老师信中语气的特点:

真诚、耐心。

3、读读想想。

a、自己归纳书信的格式,发现去信与回信的异同。

b.合作交流,教师小结。

课后延伸,拓展训练

辩论会:

结合本班主要问题由师生共同商定论题,自由组成正反方,展开辩论。

课题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2、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3、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4、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5、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

重难点

1、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2、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

相信大家在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及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许多感想,今天就让我们在一起畅所欲言吧!

2、阅读习作的三个提示,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3、根据相同选题,组成若干个小组合作交流,注意倾听,互相补充、完善。

a、成长的故事可以采用编演短剧或配乐讲故事等形式交流。

b.“从《乌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经历与乌塔进行对比,着眼于乌塔的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评家长的束缚。

c.围绕“如何与周围人交往”或“怎样才能过个有意义的生日”进行讨论,或举行一场小型辩论会,搜集一些资料,用事实来说服人。

4、按确定的方案进行演练。

5、全班交流。

6、共同评议。

a、引导学生发现小伙伴的长处和进步,善意地提出问题和改进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评价。

b.谈谈听了他人的成长故事后,自己有何打算。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同学们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自主选择习作内容,把最有感触,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一、认真审题,写出特点。

三项习作,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习作时要注意把特点体现出来。

1、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

要求写得既有趣又能给人以启发。

写时还要把事情交待楚,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对最能体现有趣和给人以启处要写具体。

2、“从《乌塔》想起的”中“想”的内容从何而来呢?

a、“想”从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中来。

从《乌塔》中想到什么呢?

关键是逐字、逐句、逐段读懂《乌塔》一课所反映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只有读得精,才能想得深。

b.“想”从联系生活实际中来。

把《乌塔》所反映的成长中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事实说话,不能空发议论。

c.“想”从丰富的联想中来。

《乌塔》揭示了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由这些问题生发去,谈一谈在成长中遇到的其它问题。

3、写回信应注意格式:

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五个部分。

回信的特点主要表现写正文时先要回答来信中的问题,再写自己想要告诉对方的事情。

回答问题时要悄意切,要用事实说话,少谈或不谈大道理。

二、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三、放声朗读,进行修改。

引导学生运用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中学到的修改方法。

四、学生交流,互相评议。

尊重同学,虚心听取意见。

五、誊写作文。

教师交代格式和书写要求。

 

第三课时作文讲评

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a、内容充实具体。

b.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c、运用了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语句通顺。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3、鼓励学生投稿。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小林、小东的对话,想想自己从中有何发现。

2、指名朗读。

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各自的发现。

a、读书时,深入地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常常问个“为什么”,往往能发现问题。

b.解决问题时可采用:

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实际情况等方法。

4、扩展练习。

a、谈自己怎样读书的实例。

b.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读书方法。

c.鼓励在今后的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法。

日积月累

1、采取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名言。

2、小组交流各自对名言的理解。

3、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归会成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人要不断学习才能明白事理,完善自我成为国家的栋梁。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业上的精深造诣,出于勤奋,做事情成功在于多动脑筋、想办法。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时间一去不复返,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4、背诵名言。

5、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他名言,鼓励平时积累。

板报上专辟一角,每周写一句名言。

1、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自己可随时看到的地方,激励自己。

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归纳展示内容。

2、小组讨论展示内容、展示形式,提出建议,确定本组展示形式。

3、班长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4、举行“成长的故事”展示会。

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