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体系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4634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德育体系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小学德育体系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小学德育体系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小学德育体系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小学德育体系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德育体系实施细则.docx

《中小学德育体系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德育体系实施细则.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德育体系实施细则.docx

中小学德育体系实施细则

桂林市中小学德育体系实施细则(试行)

一、前言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德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

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教社政〔2005〕11号),近几年来,我市各中小学在构建德育体系的研究中,结合校情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德育体系,但纵观各校的德育体系,仍存在着德育目标划分还不够准确,内容安排还不尽合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简单重复和脱节等问题。

整体规划具有时代风格、符合中小学生特点的、适应我市“文化立市”发展战略需要的学校德育工作新体系,成为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桂林市中小学德育体系实施细则(试行)》采纳了众多学校的意见,确立了以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等五项要素为纬,以各项要素的不同层次为经,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德育目标体系。

这一体系总的共同的特征是:

德育目标层次化、德育内容序列化,德育途径多样化、德育方法科学化、德育评估规范化、德育管理制度化。

德育系统整体功能得到优化,特色更加鲜明,机制更为完善。

全市各中小学校在贯彻落实《桂林市中小学德育体系实施细则(试行)》的过程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人文精神,充实、创新德育内容;要结合学校实际,坚持分层实施、有效衔接、循序渐进、整体推进,充分体现和发挥学校德育的生机与活力;要坚持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作为基本实施途径,按照“德育途径,对应内容;一项内容,多条途径;有主有辅,协调配合;分工合作,形成合力”的要求,整合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党团队和学生会工作、劳动与社会实践、课外活动、校外教育、家庭与社会教育等,形成功能互补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德育体系;要明确全员育人的要求,推进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在关心、帮助人中教育、引导人;要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促成长。

现将《桂林市中小学德育体系实施细则(试行)》予以公布,并从2010年1月1日起试行。

全市各中小学应自觉遵守、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可根据学校的实际加以充实,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以便作进一步的完善。

2009年12月

 

二、内容

(一)小学

德育目标

德育内容

德育课程

德育活动

方法途径

1.教育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

3.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1.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

2.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

3.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4.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

5.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

6.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教育和安全教育。

1.品德与生活课。

2.品德与社会课。

3.环境教育课。

4.法制教育课。

5.成长教育课。

6.安全教育课。

7.心理健康教育课。

8.综合实践活动。

9.主题班会、队会。

10.其它课程中的德育因素。

德育活动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体现生动有趣,动手动脑,突出情感体验的特点:

1.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感受家乡变化、欣赏自然风光等活动,培养和增强小学生的爱国情感。

2.开展介绍名人名言和英雄人物事迹等活动,激励小学生树立远大人生志向。

3.开展学习身边的榜样、遵守课堂纪律和学校纪律等活动,规范小学生行为习惯。

4.开展校园读书月活动,通过传唱新儿歌新童谣、做游戏等各种课内外文体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基本素质。

......

 

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

2.在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3.开发和挖掘德育校本课程,并加以应用。

4.全员参与德育教育活动。

5.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专项活动。

6.利用现有条件和创造条件,建设校园绿色网站,拓展德育渠道。

7.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使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

8.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充分发挥其在帮助、教育学生中的引导作用。

9.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各中队、大队中积极开展学生活动。

10、加强法制教育和安全自护教育,采取有效措施,抓好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

11.做好每学年至少一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充分发挥《学生成长记录册》的作用。

1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3.进行德育评优表彰。

小学一年级

德育目标

德育内容

德育课程

德育活动

(一)思想品德目标:

1.通过入学教育,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

2.初步培养爱亲敬长、热爱集体、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

4.初步懂得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品质要求。

(二)道德行为目标:

1.热爱劳动,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学校各项纪律。

关心和爱护同伴,乐于帮助他人。

3.乐于参与有意义活动。

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到家乡和自然的美。

4.初步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良好习惯。

为保护学校、社区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

1.初步养成自信、诚实,做事认真、不敷衍,追求上进的心理品质。

2.让学生喜欢学校生活,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

3.培养学生的探究心理,保护学生好奇心,敢于提问和回答问题。

1.基本行为规范教育:

《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班级规章制度的教育,以及课堂行为规范教育。

2.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

3.热爱集体教育:

教育学生在集体中能合作、平等相处,爱护公共财物,听从集体决定,初步具有集体荣誉感。

4.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5.热爱劳动、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6.基本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

7.安全、卫生教育:

初步懂得自我保护的基本常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初步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8.心理健康教育。

 

1.品德与生活课。

2.环境教育课。

3.成长教育课。

4.安全教育课。

5.心理健康教育课。

6.综合实践活动。

7.主题班会、队会。

8.其它课程中的德育因素。

1.新生入学培训:

了解校纪、校规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热爱学习的教育活动。

2.课堂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上课认真听课、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回答问题、按时完成各项作业等。

3.开展旨在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爱亲敬长、热爱班集体等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各种教育活动。

4.开展帮助学生了解校史、熟悉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爱校的情感、为校争光的愿望,学会利用学校设施解决自身问题和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5.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尊重国旗、国徽,学会唱国歌,初步培养爱国情感。

6.开展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内外文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端正认识、初步学会交往与合作、增进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基本素质。

7.在确保安全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开展各种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体验活动。

8.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设计开展形式多样而又富于教育意义的主题班(队)会活动。

9.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帮助学生矫正不良情绪和心理。

小学二年级

德育目标

德育内容

德育课程

德育活动

(一)思想品德目标:

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2.热爱集体,珍惜和爱护班集体荣誉。

3.热爱学习、热爱科学。

4.初步具有自信、诚实、团结、求上进、勤俭节约等良好品德。

5.进一步懂得要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道理。

(二)道德行为目标:

1.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养成讲究文明礼貌等良好行为习惯。

2.懂得尊敬老师、爱亲敬长,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

3.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具有一定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

4.积极参与各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养成动脑、动手的好习惯。

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成果。

(三)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

1.分辨是非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

2.勇于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3.具有好奇心,乐于探究,敢于探究和质疑。

4.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1.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继续进行《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班级规章制度的教育,以及课堂行为规范教育。

2.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

3.热爱集体教育:

教育学生在集体中能合作、平等相处,爱护公共财物,听从集体决定,珍惜集体荣誉。

4.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5.热爱劳动、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6.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引导学生乐于帮助同学、朋友、他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

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7.安全、卫生教育:

使学生懂得自我保护的基本常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初步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8.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正确看待自己的成长变化,初步学习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

 

1.品德与生活课。

2.环境教育课。

3.成长教育课。

4.安全教育课。

5.心理健康教育课。

6.综合实践活动。

7.主题班会、队会。

8.其它课程中的德育因素。

1.利用主题班队会进行爱国主义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旗、国徽的含义,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变化。

2.开展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活动。

3.开展旨在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爱亲敬长、热爱班集体等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各种教育活动。

4.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尊重国旗、国徽,培养爱国情感。

5.开展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内外文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端正认识、初步学会交往与合作、增进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基本素质。

6.在确保安全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开展各种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体验活动。

7.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设计开展形式多样而又富于教育意义的主题班(队)会活动。

8.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帮助学生矫正不良情绪和心理。

9.开展自我保护的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懂得和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训练等。

10.开展旨在培养劳动技能和习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小学三年级

德育目标

德育内容

德育课程

德育活动

(一)思想品德目标:

1.爱惜自己的名誉,初步形成正确的荣辱观,诚实守信,初步做到自尊自爱、热爱科学、热爱劳动。

2.在生活中,初步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宽容的品质。

3.热爱集体,初步形成集体观念,懂得个人服从集体。

4.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初步形成爱国情感。

(二)道德行为目标:

1.初步养成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纪律的习惯。

2.初步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热爱劳动,学着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好事。

3.尊敬关心父母,孝敬长辈,听从师长正确的教导,不随意顶撞,学做家务事。

4.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为集体活动献计策。

(三)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

1.初步形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

2.与人交往时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学习宽容对待他人。

3.初步具有自护能力,掌握基本的适合年龄特征的自救本领。

1.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班级规章制度的教育,以及课堂行为规范教育。

2.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

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

3.热爱集体教育:

教育学生在集体中能合作、平等相处,爱护公共财物,听从集体决定,珍惜集体荣誉。

4.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教育:

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5.热爱劳动、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尊重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劳动,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6.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引导学生乐于帮助同学、朋友、他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

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

7.安全、卫生教育:

使学生懂得自我保护的基本常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8.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正确看待自己的成长变化,发扬自己的优势;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学习反省自己的行为,初步学习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基本方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人平等交流。

9.开展民族知识启蒙教育,形成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

1.品德与社会课。

2.环境教育课。

3.法制教育课。

4.成长教育课。

5.民族团结教育课。

6.安全教育课。

7.心理健康教育课。

8.综合实践活动。

9.主题班会、队会。

10.其它课程中的德育因素。

1.开展旨在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爱亲敬长、热爱班集体等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各种教育活动。

2.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如以图片和讲故事的形式交流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了解代表祖国的典型标志和象征及其为国争光的优秀人物。

3.开展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内外文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端正认识、初步学会交往与合作、增进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基本素质。

4.在确保安全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开展各种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体验活动。

5.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设计开展形式多样而又富于教育意义的主题班(队)会活动。

如举行有关善恶、美丑、荣辱等分清是非的辨析活动。

6.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学习矫正不良情绪和心理。

7.开展自我保护的系列教育活动,强化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习惯,定期组织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训练等。

8.开展旨在培养劳动技能和习惯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感恩。

9.以校为本,开展校园读书月等具有学校特色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小学四年级

德育目标

德育内容

德育课程

德育活动

(一)思想品德目标:

1.能够自尊自爱,初步学会自立自信自强,勤奋好学、乐观向上、相信并崇尚科学、热爱劳动。

2.具有讲文明、有礼貌、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热爱学校的品质。

3.集体观念进一步增强,初步学会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4.初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二)道德行为目标:

1.自觉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2.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爱护公共设施,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3.初步学会合理消费,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勇于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

5.讲文明、懂礼貌、尊敬父母和长辈、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和他人,能够与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三)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

1.初步懂得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2.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如:

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等。

3.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4.自我保护能力逐步提高,掌握更多的自助自救本领和方法。

1.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继续坚持《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班级规章制度的教育,以及课堂行为规范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懂得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3.集体主义教育:

教育学生在集体中能合作、平等相处,体谅他人;服从集体决定,珍视集体荣誉,勇于承担对集体的责任。

4.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教育:

引导学生用行动报答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初步具有家庭责任感。

5.热爱劳动、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教育学生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尊重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劳动,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

6.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体谅他人、乐于助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讲究诚信。

7.安全、卫生教育:

使学生懂得更多的自我保护的常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珍爱生命。

8.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正确看待和评价自己,发扬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在自尊、自爱的基础上学会自省,初步学会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人平等、和睦相处。

9.开展民族知识启蒙教育,形成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

1.品德与社会课。

2.环境教育课。

3.法制教育课。

4.成长教育课。

5.民族团结教育课。

6.安全教育课。

7.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

8.综合实践活动。

9.主题班会、队会。

10.其它课程中的德育因素。

1.开展诚信系列教育活动,如组织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事例,交流所得,设置诚信考场等。

2.组织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强化安全意识:

如自救自护演练,安全知识竞赛等方式。

3.开展家庭美德教育活动,如开展“与父母长辈沟通”的主题活动,讨论怎样用平和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处理与长辈之间的矛盾。

4.开展“维护同学团结”的主题活动,针对同学中常出现的摩擦和冲突进行讨论,尝试解决。

5.组织开展法制教育专题活动,如观看影视片,作法制报告,问题行为的辨析等。

6.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走进祖国”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了解我国历史上重大发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观看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成就的影视片,出专题版报等。

7.以校为本,开展校园读书月等具有学校特色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小学五年级

德育目标

德育内容

德育课程

德育活动

(一)思想品德目标:

1.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了解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初步树立振兴中华的志向。

2.热爱中国共产党,崇敬革命先烈,初步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

3.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4.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按规则行事的意识。

5.初步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崇尚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品质。

(二)道德行为目标:

1.自觉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为中低年级同学做榜样。

2.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爱护公共设施,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3.初步学会合理消费,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盲目跟风、讲究时髦。

4.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勇于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主动为集体建设出谋划策。

5.举止文明、礼貌待人、尊敬父母和长辈、尊敬老师,关心、尊重他人,能够与同学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三)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较为健康的心理,包括兴趣爱好广泛、性格良好、意志坚强、情趣健康等。

2.形成在自尊、自爱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自信、自强。

3.进一步学会与人相处,初步形成尊重他人,平等交流,懂得合作的道德品质。

1.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继续坚持《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班级规章制度的教育,以及课堂行为规范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

使学生初步懂得个人、家庭的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的道理。

3.热爱中国共产党和崇敬革命先辈的教育。

4.集体主义教育:

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自觉服从集体决定,珍视集体荣誉,勇于承担对集体的责任。

4.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教育:

引导学生用行动报答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关心家庭生活,初步具有家庭责任感,学会为父母分忧。

5.热爱劳动、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教育学生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增强环保意识。

6.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体谅他人、乐于助人,主动照顾老年人和残疾人;讲究诚信。

7.安全、卫生教育:

使学生懂得更多的自我保护的常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珍爱生命。

8.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压力、冲突和挫折;在自尊、自爱的基础上学会自省,初步学会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平等、和睦相处、真诚相待。

9.开展民族常识教育,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必要性的基本认识。

1.品德与社会课。

2.环境教育课。

3.法制教育课。

4.成长教育课。

5.民族团结教育课。

6.安全教育课。

7.心理健康教育课。

8.综合实践活动。

9.主题班会、队会。

10.其它课程中的德育因素。

1.组织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在面对学习上压力,遇到与老师、家长、同学的矛盾和冲突,遭受挫折时,所采取的应对办法的经验交流活动。

2.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牢记历史、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系列教育活动,参观历史博物馆,观看爱国电影,学唱抗日救亡等传统歌曲等。

3.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思想行为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4.组织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

如自救自护演练,安全知识竞赛,安全隐患的查找等。

5.开展“我是学校、班级的主人”班队会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

6.以校为本,开展校园读书月等具有学校特色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小学六年级

德育目标

德育内容

德育课程

德育活动

(一)思想品德目标:

1.教育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

3.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

4.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二)道德行为目标:

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拒绝不良生活习惯,远离毒品,反对邪教。

2.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学会正确处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3.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

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处理学习与玩耍的关系,具有初步的自控能力。

2.进一步养成与巩固健康、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3.心中有他人和集体,能正确处理自我、他人与集体三者的关系。

1.法制教育:

让学生简单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初步养成守法意识。

2.爱国主义教育:

使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进一步明确个人、家庭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