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4534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docx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docx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第一部分、住院患者VTE防治工作的意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rmbi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lumonarythromboermbilism,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thrombosisDVT)两种主要形式,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很高,是院内非预期死亡及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院内VTE涉及多个科室,与患者卧床、高龄、基础疾病或并发症、手术或损伤有关。

VTE是可防可治的,针对VTE高危因素主动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发展成VTE;已经发生了VTE也要进行正确的评估,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第二部分、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成员架构

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

人员组成:

医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职责:

1.参与制定本医院院内VTE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病监督实施。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基本标准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院内VTE防治的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确定院内VTE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防治工作中的责任。

5.其他院内VTE防治管理的重要事宜。

6.组织开展院内VTE方面的科研工作。

院内VTE防治质控办公室

人员组成:

医务部、业务部、护理部、信息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职责:

1.对有关院内VTE防治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进行检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内VTE防治培训并考核。

各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

人员组成:

科室主任及指定人员或联络员。

职责:

1.科主任为科室内VTE防治管理第一负责人,对科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中的培训、考核及VTE发生负有管理责任。

2.质控医生监督填报本科室院内VTE相关表格。

3.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本科室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科室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

4.协助各科室完成院内VTE防治的诊疗过程。

5.协助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部分、院内VTE预防建议

院内VTE预防建议的基本原则

1.由于VTE的发生是十分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采取预防措施前必须进行个体

化评估,权衡抗凝与出血的利弊,并认真研读药物及器械相关说明书;

2.如预防过程中出现药物使用禁忌症或其他特殊情况,请及时邀请专业科室医生

会诊;

3.即使采取VTE预防措施之后,仍有可能发生VTE。

一旦发生,应采取相应治疗

措施;

4.预防性抗凝药物使用后可能出现出血并发症。

一旦发生出血,应采取相应治疗

措施;

5.建议各临床科室根据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本科室已有专业指南

(如骨科),请遵循该专业指南执行。

 

院内VTE预防措施介绍

基本预防措施

l.常规进行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的患者教育。

2.积极的活动可以减少VTE的发生。

对于VTE风险为低危的内科疾病和活动不受限的小手术患者,仅需鼓励及早进行主动与被动活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一般无需应用药物预防措施。

3,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以及血脂。

机械预防措施

l.机械性预防措施

机械性预防措施包括:

梯度压力弹力袜(GraduatedCompressionStockings,GCS)、间歇气囊压迫CntermittentPneumaticCompression,IPC)装置以及足底静脉泵(Venousfootpumps,VFP)。

使用机械方法预防VTE发生的原理为:

促使静脉血流加速,减少下肢静脉血液瘀滞。

机械性方法可减少部分患者发生DVT的危险,但疗效逊于抗凝药物,其最大优势在于没有出血并发症。

目前,没有一种机械方法被证实能减少死亡或PE的危险。

这些设备应尽可能在双腿应用,且一直持续到可以开始使用药物预防为止。

单独使用机械性预防措施仅适用于合并凝血异常疾病、有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极高危患者单独应用疗效差,推荐与有效的抗

凝治疗联合应用。

 

下列情况禁止使用机械性预防措施:

l)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下肢严重水肿;2)新发生的下肢近端DVT、血栓性静脉炎;3)下肢局部严重病变、下肢血管严重硬化或其他缺血性血管病及下肢严重畸形。

2.腔静脉滤器(inferiorVenaCavalFilters,IVCF)

不建议常规植入IVCF作为预防措施,即使是VTE高危患者也不推荐常规使用。

适应症:

近端DVT,全剂量抗凝治疗有禁忌症或者近期接受大手术的患者。

 

药物预防措施

1.普通肝素

皮下注射低剂量普通肝素(Low-DoseUnfractionatedHeparin,LDUH)常用剂量:

5000U每日2次,皮下注射。

一般情况下无需监测APTT。

2.低分子量肝素(LowMoIecularWeightHeparin,LMWH)

一般情况下无需常规血液学监测。

因为低分子肝素制备时采用不同的解聚方法,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药代动力学、抗凝特征、推荐的治疗方案是不同的。

每种LMWH都应被视为一种独立的药物。

不同制剂需要参照各自产品说明书中的推荐为准。

以下为不同种类常见低分子肝素的区别:

低分子肝肾

平均分子量(道尔顿)

抗Xa/Ⅱa活性比

依诺肝素

4500

3.6

达肝素

6000

2.5

那屈肝素

4300

3.2

亭扎肝素

6500

1.5

不同低分子肝素抗凝预防的剂量推荐:

药物

中危剂量

高危剂量

用法

依诺肝素

20mg

40mg

每天一次,皮下注射

那屈肝素

2850iu(0.3ml)

38iu/kg

每天一次,皮下注射

达肝素钠

2500u

5000u

每天一次,皮下注射

外科患者VTE预防

内科患者VTE预防

起始给药时间

对多数手术患者,推荐术后l2-24小时第一次皮下注射

当患者有高度血栓形成倾向时,需考虑术前

l2小时给药一次,术后l2小时开始规律应用

入院评估后,符合高危即可开始抗凝

持续给药时间

外科手术患者预防一般应持续7-10天

对于骨科大手术,推荐4-5周

7-14天,或直到危险因素去除

3.磺达肝癸钠(FondaparinuX)

磺达肝癸钠是一种人工合成戊糖,能选择性的抑制凝血因子xa

适应症:

用于量寛关节置要(THR):

全膝关节置换(TKR)、量覧部骨折术(HFS)的围手术期预防。

术后需要留置硬膜外导管注射止痛剂的患者应用磺磺达肝癸钠的安全性尚未得到证实。

建议连续硬膜外止痛时不使用磺达肝癸钠。

剂量:

每日2.5mg,皮下注射。

4.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包括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爱多沙班、达比加群等,治疗窗宽,剂量固定,无需常规的血液学监测。

当发生低剂量普通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时可作为替代药物。

目前国内批准的适应症:

接受择期量宽膝关节置换术的成人患者预防DVT,利伐沙班预防用药剂量:

10mg口服,每日一次。

预防疗程长短依据每个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或所接受的手术类型而定。

对于接受競关节手术的患者,推荐疗程为5周;对于接受膝关节手术的患者,推荐疗程为2周。

5.维生素K拮抗剂(VKAs)

vKAs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但由于VKAs起效慢,因此在急性期往往与肝素合用。

应调整华法林的剂量,以达到目标INR范围2.0-3.0,易受食物或药物影响,不常规作为短期预防药物。

6.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物,根据目前证据,不建议単独应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

药物预防安全性的考量:

如果出现以下任何一种因素,则患者可能不能应用抗凝药物,此时需考虑换用其他预防措施

□是否有活动性出血?

□是否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

□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

□是否有HIT或HIT病史

□是否血小板计数<100,000/mm^3

□是否口服抗凝药、血小板抑制剂(如NSAIDS、氯吡格雷、水杨酸)?

□肌酐清除率是否正常?

如正常,请填写肌酐清除率值_____

 

住院患者VTE预防的推荐流程

患者入院/转科/病情变化

内科患者VTE危险分层

手术住院患者VTE危险分层

CapC

基本预防措施

中/高危

低危

极低危

低危

高危

机械预防

评估出血风险

评估出血风险

72h内再评估VTE及出血风险并个体化调整

机械性预防措施

必要时知情同意

LMWH/LDUH+机械预防

抗凝延长至4周

(Caprini评分)

(Padua评分)

(≥3分)

(1-2分)

(0分)

(<4分)

(≥4分)

肿瘤患者

外科住院患者VTE及出血风险评估流程与预防策略

评分

病史

实验室检查

手术操作

1分/项

□年龄41-60岁

□计划行小手术(<45分钟)

□大手术史(1月内)

□肥胖(BMI>25kg/m²)

□不明原因或反复自发性流产

□妊娠期或产后(1月)

□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

□内科患者需卧床(持续<72小时)

□炎性肠病史

□下肢水肿

□下肢静脉曲张

□严重的肺部疾病,含肺炎(1月内)

□肺功能异常(COPD)

□急性心肌梗死

□充血性心力衰竭(1月内)

□脓毒症(1月内)

2分/项

□年龄61-74岁

□大手术(>45分钟)

□石膏固定(1月内)

□腹腔镜手术(>45分钟)

□患者需要卧床>72h

□关节镜手术

□恶性肿瘤(既往或现患)

□中心静脉置管

3分/项

□年龄≥75岁

□抗心磷脂抗体阳性

□VTE病史

□VTE家族史

□凝血酶原20210A或因子VLeiden阳性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

□狼疮抗凝物阳性

□其他先天获得性已栓倾向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

5分/项

□脑卒中(1月内)

□择期人工髋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急性脊髓损伤(瘫痪)(1月内)

□髋关节、骨盆或腿骨折

总分

合计评分

外科手术患者VTE危险分层

VTE风险分层

普外科手术

非常低危

Caprini 0

低危

Caprini 1-2

中危

Caprini 3-4

高危

Caprini ≥5

外科住院患者大出血并发症危险因素评估表

(具有下列任何一项,则为出血高风险或出血会导致危重后果的人群)

常规危险因素

手术特异性危险因素

出血并发症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的手术

□活动性出血

□既往大出血病史

□已知、未治疗的出血疾病

□严重肾功能或肝功能衰竭

□血小板减少症

□急性脑卒中

□未控制的高血压

□腰椎穿刺、硬膜外或脊髓麻醉的前4小时或麻醉后12小时内

□同时使用抗凝药、抗血小板治疗或溶栓药物

腹部手术:

□男性,术前血红蛋白水平<13g/dL,恶性肿瘤,复杂外科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脓毒症、胰瘘、前哨出血

肝切除术:

□肝切除的大小、合并肝外组织的切除,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术前血红蛋白几血小板计数较低

心脏手术:

□使用阿司匹林

□术前3天内使用氯吡格雷

□BMI<25kg/m^2,非择期手术,放5个以上的支架,老龄

□老龄,肾功能不全,非搭桥手术但心脏体外循环时间较长

胸部手术:

□全肺切除术或扩张切除术

□开颅手术

 

□脊柱手术

 

□脊柱创伤

 

□游离皮瓣重建手术

 

非骨科手术住院患者VTE预防措施推荐

非骨科手术住院患者VTE风险评估(Caprini评分结果)

高危(≥5分)

是否同时存在高出血风险或会导致严重后果

延长LMWH预防至4周

是否为肿瘤患者?

LMWH/LDUH+机械预防

LMWH/LDUH或机械预防

机械预防

中危(3-4分)

低危(1-2分)

∙极低危患者(Caprini0分)除一般预防外无需常规机械或药物预防。

骨科大手术患者(全髋、全膝关节置换及髋骨骨折手术)VTE预防措施推荐

无高危出血风险的人群

合并高危出血风险的人群

药物预防

低分子肝素

磺达肝癸钠

NOAC(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不适用于髋部骨折手术的VTE预防)

低剂量普通肝素

调节剂量VitK抑制剂

阿司匹林

IPCD或不预防、直至出血风险消除可加用药物预防

或IPCD(间断充气加压装置)

或药物联合机械预防

内科住院患者VTE及出血风险评估流程与预防策略

内科住院患者VTE风险评估表(Padua评分)

1分/项

□年龄≥70岁

□心脏和(或)呼吸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和(或)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感染和(或)风湿性疾病

□肥胖(BMI≥30kg/m^2)

□正在进行激素治疗

2分/项

□近期(≤1个月)创伤或外科手术

3分/项

□活动性恶性肿瘤,患者先前有局部或远端转移和(或)6个月内接受过化疗和放疗

□既往VTE(排除浅表静脉血栓)

□活动减少,患者身体原因或遵医嘱活动学卧床休息至少3d

□已知具有易栓倾向

合计评分

                                                          (≥4分 高危  <4分 低危)

Padua得分

内科住院患者VTE危险分层

≥4

高危

<4

低危

内科住院患者出血危险因素评估表

有1项即为出血高危

2项及以上即为出血高危

□活动性胃肠道溃疡

 

□入院前3个月内有出血事件

 

□血小板计数<50X10^9/L

□年龄≥85岁

□肝衰竭(INR>1.5)

□严重肾衰竭

□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或心脏病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中心静脉导管

□风湿性心脏病

□癌症

□男性

内科住院患者VTE预防措施推荐

VTE高危内科住院病人(Padua评分≥4分)

是否同时存在高出血风险或出血会导致严重后果

否是

GCS/IPC

机械预防

LMWH/LDUH

药物预防

第四部分、院内DVT的诊治建议

DVT的诊断流程

阴性

阳性

进一步影像学检查

阴性

排除诊断

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性评估

低度可能性

D-二聚体检测

常规抗凝治疗,专科会诊

中、高度可能性

超声检查

诊断DVT

阴性

超声检查

排除诊断

阳性

阳性

阴性

排除诊断

WellsDVT评分≤0分

WellsDVT评分≥1分

诊断成立

阳性

诊断DVT

*对于初步超声检查阴性但临床仍不能排除DVT者,应动态复查超声或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

 

下肢DVT的临床特征评分(Wells评分)

肿瘤

1

瘫痪或近期下肢石膏固定

1

近期卧床>3天或近4周内大手术

1

沿深静脉行走的局部压痛

1

全下肢水肿

1

与健侧相比,小腿肿胀大于3cm

1

既往DVT病史

1

凹陷性水肿(症状侧下肢)

1

有浅静脉的侧枝循环(非静脉曲张)

1

类似或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相近的诊断

-2

≥3分即为高度临床可能性

临床可能性

评分

低度

≤0分

中度

1-2分

高度

≥3分

若双侧下肢均有症状,以症状严重的一侧为准

 

DVT的治疗方案

DVT或PE患者抗凝治疗基本原则

腿部DVT或PE且无癌症的患者

腿部DVT或PE且合并癌症的患者

推荐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阿哌沙班或依杜沙班)进行长期(3个月)抗凝治疗

未接受NOACs者建议维生素K拮抗剂

推荐使用低分子肝素长期(3个月)抗凝治疗

对于接受延长治疗的腿部DVT或PE患者,没有必要再3个月后换用抗凝药物

DVT或PE患者抗凝治疗时程

腿部近端DVT或PE

腿部远端DVT或PE

由手术因素触发

长期抗凝:

3个月

推荐长期抗凝:

3个月

由非手术的一过性危险因素(如雌激素治疗,妊娠,腿部受伤等)触发

无论出血风险高低,均推荐长期抗凝:

3个月

首次发作的非触发性(发病原因不明)VTE

1.低或中度出血风险:

推荐长期抗凝(无计划终止日期)

推荐长期抗凝至少3个月

2.高出血风险:

推荐长期抗凝:

3个月

在抗凝终止一个月后,病人的性别和D二聚体水平将影响是停止或延长抗凝治疗

二次发作的非触发性(发病原因不明)VTE

1.低或中度出血风险:

推荐延长抗凝(无计划终止日期)

2.高出血风险:

长期抗凝:

3个月

活动性肿瘤相关VTE

无论出血风险高低,均推荐延长抗凝(无计划终止日期)

所有接受超过3个月延长抗凝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评估是否继续治疗

 

DVT急性期溶栓治疗

对于急性中央型或混合型DVT,在全身状况良好,预生存期超过1年,出血风险较小的前提下,首选导管接触性溶栓。

如不具备导管溶栓的条件,可进行系统性溶栓。

 

DVT急性期的其他治疗方案

一.手术取栓

出现股青肿时应立即手术取栓。

对于发病7天以内的中央型或混合型DVT患者,全身状况良好,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也可手术取栓。

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适应症:

对于抗凝治疗有禁忌或有并发症,或在充分抗凝情况下扔出现PE者

对于接受抗凝治疗的急性DVT或PE患者,不建议使用下腔静脉滤器。

 

第五部分、院内PE诊治建议

疑似PE患者的诊断流程

PE初始危险分层

非高危患者

排除新发心律失常、血容量下降、脓毒血症后,收缩压<90mmHg,或收缩压下降≥40mmHg并持续15分钟以上

高危患者

休克或持续低血压?

临床疑似PE可能

 

非高危患者确诊PE流程

确诊肺栓塞

排除肺栓塞

CTPA或V/Q显像

D-二聚体

高度可能性(≥2分)

低可能性(0-1分)

评估肺栓塞临床可能性(临床判断或Wells评分)

可疑非高危PE患者(不伴低血压或休克)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PE临床可能性评估

临床情况

简化版

□既往PE或DVT病史

1

□心率≥100bpm

1

□过去四周内有手术或制动史

1

□咯血

1

□肿瘤活动期

1

□DVT临床表现

1

□其他鉴别诊断的可能性低于PE

1

合计评分

临床概率(两分类法)

PE可能性低

0-1

PE高度可能性

≥2

 

高危患者确诊PE流程

可疑高危PE患者(伴低血压或休克)

 

是否具备行CT肺动脉造影的条件?

 

否是

超声心动图

 

CT肺动脉造影

右心室超负荷

具备增强CT检查条件

未增加增加

缺乏其他检查阳性阴性

寻找其他病因

寻找其他病因

肺栓塞治疗

病情不稳定

 

基于危险度分层的急性PE诊疗策略

疑似肺栓塞病人

 

初始危险分层

休克或低血压

是否

高危患者诊断流程

非高危患者诊断流程

 

确诊肺栓塞

临床风险评估

 

确诊肺栓塞sPESI≥1sPESI=0

中危患者

进一步危险分层

右心室功能;生物标志物

 

二者均阳性二者之一为阳性或均为阴性

高危患者

低危患者

中低危患者

中高危患者

 

抗凝;住院治疗

抗凝;监测;考虑补救性再灌注治疗

早期出院;门诊随访

再灌注治疗

 

PE严重程度指数评分(PESI或sPESI)及分级

指标

原始版本

简化版本

年龄

以年龄为分数

1分(>80岁)

男性

+10分

-

肿瘤

+30分

1分

慢性心力衰竭

+10分

1分

慢性肺部疾病

+10分

脉搏≥110bpm

+20分

1分

收缩压<100mmHg

+30分

1分

呼吸频率>30次/分

+20分

-

体温<36℃

+20分

-

精神状态改变

+60分

-

动脉血氧饱和度<90%

+20分

1分

合计评分

 

PE严重程度分级

PESI

sPESI

危险度

Ⅰ级

≤65分

0分

低危

Ⅱ级

66-85分

Ⅲ级

86-105分

≥1分

中危

Ⅳ级

106-125分

Ⅴ级

>125分

 

PE的治疗方案

PE患者抗凝治疗原则及时程

见DVT患者抗凝治疗相关部分内容

PE溶栓治疗

伴有休克或低血压(如收缩压<90mmHg)的急性PE患者,出血风险不高;

开始抗凝治疗后病情加重的急性PE患者,未发生低血压且出血风险低

备注:

无低血压的PE患者,如症状严重或存在明显的心肺功能障碍,应密切监测病情是否加重。

发生低血压,表明有溶栓治疗的适应证。

对于初始仅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如心肺功能恶化(如症状、生命体征、组织灌注、气体交换、心脏标志物等),但尚未发生低血压,风险获益评估时倾向于溶栓治疗。

PE的其他治疗方案

一.肺动脉血栓手术取栓术

适应症:

1.大面积PE,肺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次全堵塞,不合并固定肺动脉高压者(尽可能通过血管造影确诊);

2.或有溶栓禁忌症者;

3.或经溶栓和其他积极的内科治疗无效者。

二.经导管血栓清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