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误区及解决策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4469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误区及解决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幼儿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误区及解决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幼儿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误区及解决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幼儿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误区及解决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幼儿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误区及解决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误区及解决策略.docx

《幼儿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误区及解决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误区及解决策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误区及解决策略.docx

幼儿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幼儿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角色游戏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幼儿社会化情感的主要途径。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很多教师在角色游戏材料投放时容易陷入两个误区。

误区一:

材料越多越好

◆弊端一:

现场杂乱,不易整理

在“娃娃家”游戏提供的玩具材料中,有些材料并非是幼儿所需要的。

有些教师精心在娃娃家的桌子上设置一瓶美丽的花,但在游戏时却常被幼儿推挤到地上而无人理睬,反而造成了游戏秩序的混乱。

走进很多游戏进行中的“娃娃家”,我们经常看到地面、桌面杂乱无章的现象。

游戏结束后,这些材料的整理就成了问题,因为数量超出了幼儿的整理能力,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弊端二:

注意分散,难以深入

有些教师为了丰富游戏材料,投放的材料可谓五花八门。

投放种类过多的材料,尽管能吸引幼儿投入活动,但也容易导致幼儿分心,使幼儿经常是拿起一物——摆弄片刻——丢弃——换另一物。

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把玩各种材料上,就难以投入游戏情节,这显然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不一致的。

解决策略:

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定期更换与补充。

1.材料应按需投放。

各个游戏角中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应该根据特定游戏角的设置和幼儿的需要来定,可以将一些不是经常用到的材料放在“百宝箱”中,供幼儿选择性地使用,这样既能保证游戏的需要,又能保持游戏角的整洁。

2.材料应逐步添加。

很多幼儿园经常有类似“游戏角创设评比”的活动,很多教师的做法是在评比之前做足新材料,集中投放。

为避免导致幼儿分心,教师投放时应体现逐步添加的原则。

误区二:

材料越像越好

随着幼儿园的环境设置日趋齐全、先进,许多玩具也越来越逼真,很多教师误以为游戏材料越像越好,这导致了材料在使用价值上大打折扣。

◆弊端一:

功能单一,局限想象

过于逼真的材料容易带来功能单一、缺乏可变性的不足。

如“娃娃家”从厨房设备到家用电器应有尽有;医院里小小医疗箱、药瓶、X光片样样齐全;点心店里的点心、水果店的水果一应俱全。

如此丰富、逼真的材料会局限幼儿想象力的发挥,不利于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弊端二:

过于逼真,不够卫生

笔者在组织游戏中遇到过这样真实的事情:

“点心店”提供了用橡皮泥做的“饼”,上面还粘有“花生米”,看上去非常逼真,一名小班幼儿“买”了以后就直接往嘴巴里送。

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时并不是因为幼儿不懂卫生,确实因为那些材料太逼真了,不仅不利于游戏开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卫生与安全隐患。

解决策略:

在投放材料时,教师应考虑材料与幼儿学习、生活的关系,既保证游戏的开展,又有利于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提供半成品的材料。

半成品的材料更能激发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把它想成什么,它就是什么,这对于幼儿来说是件快乐的事情,对于游戏的进展来说也是有意义的。

在幼儿角色游戏过程中,当没有顾客光临的时候,一些如医生、营业员等角色就显得无事可做。

在每个游戏角里,我们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供幼儿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做一些顾客需要的材料,丰富游戏的情节。

“教师是幼儿活动材料的提供者,当幼儿对某个方面的主题感兴趣的时候,教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收集相关的材料。

”同样,在幼儿园的游戏角中,我们更要注意材料投放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走出材料投放的误区,使材料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游戏,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推荐角色游戏材料的投放要循序渐进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游戏,其中游戏材料的投放是游戏的物质基础。

幼儿年龄小,游戏时专注性较差,游戏兴趣易转移,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根据幼儿的游戏需求和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投放游戏材料,创设宽松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戏内容和游戏环境,从而推动游戏进程,不断丰富幼儿的游戏行为。

在我班的角色游戏中,“农家乐”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游戏内容,这一游戏从开学初的9月一直延续到12月,从简单的“小菜场”发展为热闹丰富的“农家乐”,逐渐形成了“小菜园”“欢乐农庄”“自助烧烤”“五彩苗圃”4个阶段的游戏主题。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和游戏需求,循序渐进地投放游戏材料,不断推动着幼儿的游戏进程。

阶段一:

小菜园

进入中班后,我们新增设了“小菜场”的游戏主题,最初为孩子们提供的游戏材料是一些常见的蔬菜和仿真水果玩具、秤、箩筐。

每次游戏时,营业员会先将蔬菜和水果按照颜色、形状分类摆放在箩筐中,娃娃家的爸爸妈妈、点心店的师傅也经常来光顾。

“我想买菜。

“买什么菜?

“蘑菇。

“买几个?

“3个。

“多少钱?

“3元。

一开始,孩子们很乐意来这里,小菜场的工作人员也忙得不亦乐乎。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买菜的顾客越来越少,工作人员总是无事可做,孩子们对固有的游戏材料失去了兴趣。

于是,我以客人的身份来到小菜场,和工作人员聊了起来:

“你们的蔬菜是在哪里种的?

我想买一些不打农药的新鲜蔬菜,可以到你们的菜园里去看看吗?

”“可是,我们这儿没有菜园。

”孩子们面露难色。

讲评中,面对这些问题,有孩子提议建造一个菜园,立刻引来了大家的热烈响应。

和孩子们一起商议后,我添加了草垫、小栅栏等材料,孩子们尝试用这些材料搭建出了小菜园,将蔬菜和水果摆放在草垫上,十分逼真。

娃娃家、小餐厅里的客人来买菜时,会特意要求工作人员挑选小菜园里的新鲜蔬菜。

小菜园里的工作人员还会热情地介绍:

“这是有机蔬菜,不打农药的,快来买呀!

”小菜园里又热闹了起来。

原先小菜场的游戏情节停滞后,幼儿急需一种新的游戏方式,材料变化不明显,将难以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操作动机。

建造小菜园的计划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幼儿借助教师提供的新材料共同布置和设计小菜园,自主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当新鲜的小菜园场景呈现在幼儿面前时,幼儿的游戏需求又一次被激发,虽然是同样的买菜内容,但投放的新材料使小菜园增添了采摘新鲜蔬菜的功能,游戏场景有了变化,幼儿的游戏热情再次被点燃。

阶段二:

欢乐农庄

玩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小菜园里每逢有顾客买菜就十分热闹,但顾客一走,工作人员就无事可做。

持续了几,有孩子提出想要照顾蔬菜的想法,于是我组织孩子们讨论:

“你们想怎样照顾蔬菜呢?

要用到哪些工具?

”“我觉得需要一把挖土的铲子。

”“我想要一把水壶来浇水。

”“我想为它们捉虫。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

我把孩子们领到材料架前:

“看看上面有什么材料可以用?

”很快,有的孩子从材料架上找来了管状积木,将它们连接起来,做成了小锄头;有的孩子把植物角中浇花的水壶拿去给蔬菜浇水;还有的孩子将彩纸剪成了许多段,放在草垫上做成了虫子。

大家还共同用废旧纸盘、纸条等材料制作了一个可爱的稻草人,放在小菜园里驱赶吃庄稼的小鸟。

这下,没顾客的时候,工作人员一会儿除草、浇水,一会儿捉虫,不再无精打采。

过了几天,买菜的小顾客提出想买一些鱼,”做鱼池,需要些什么材料呢?

”孩子们有些犯难,于是我为他们找来了一些插塑积木,孩子们尝试着将它们围拢变成了鱼池的栅栏,还共同收集制作了小鱼、螃蟹等,摆放在鱼池里。

为了能让鱼池里的鱼更新鲜,他们还想出用塑料管状积木制作成氧气管和排水管,有的孩子自发从家中带来了刷子、网兜,供工作人员清洗鱼池用。

工作人员更忙了,顾客们发现增添了鱼池等,购买兴趣也高涨起来,有着蔬菜、河鲜等丰富农产品的“欢乐农庄”就此诞生。

当教师投放草垫、小栅栏等材料之后,幼儿的游戏需求被采摘蔬菜的菜园场景激发,他们不仅围绕这些材料进行游戏,还逐渐产生了对铲子、水壶等小工具的需求与构想。

当幼儿对材料有新的想法时,教师便以积极的态度来回应他们,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并通过暗示、讨论分享等方式,梳理幼儿在材料上的需求,发动幼儿的智慧,帮助他们逐步建立以物代物的材料使用意识。

然而,在观察中我也发现幼儿对新材料很感兴趣,操作很熟练,游戏行为得到了丰富,但游戏情节仍比较单一化,缺少与其他主题的联系,我思考着还可以投放哪些材料来进一步深化游戏主题,推动游戏进程。

阶段三:

自助烧烤

这天,欢欢提到爸爸妈妈曾经带他去公园吃烧烤,里面的蔬菜串非常好吃,我意识到这是发展游戏情节的好契机。

于是,我在蔬菜和水果模型中挑选了玉米、萝卜等,并在中间穿了一根筷子,孩子们见了立刻嚷起来:

“我吃烧烤的时候就是这样的,还有烤土豆、烤香蕉,不过它们是放在烤炉上烤的。

”“那烤炉是什么样的?

”问题一提出,很快就有孩子拿出材料架上的盒子给我,“这个挺像的。

”“不过,我见过的烤炉中间是空的,上面是一根一根的。

”于是,我找来扭扭棒和孩子们共同将其一根根固定在盒子里,还用金色的纸做了装饰,逼真的烤炉诞生了。

“那么,怎么来烧烤呢?

”“你们还吃过哪些烧烤的食物?

”在讨论中,大家提出烧烤还需要刷油的刷子、各种调料瓶,还要有半成品的蔬菜和水果串。

一连几天,我带着孩子们一起收集、制作,烧烤器具终于准备齐全。

我将烧烤区布置在农庄的一侧,铺上美丽的桌布,有趣的“自助烧烤”吸引了很多顾客。

娃娃家的孩子们相继结伴,来到小菜园采摘蔬果、吃烧烤,他们对自助烧烤的形式非常喜欢。

有的孩子还想出了在烧烤区拍照、过生日的有趣情节,而原先一旁清静的“小舞台”在小菜园游戏的带动下,看表演的观众也多了起来,顾客拿着烧烤串边吃边看边聊,尤为热闹。

多个主题之间有了联系,“自助烧烤”也成为孩子们到农庄的另一个好去处。

材料提供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材料投放有时有一定的预测性,教师在蔬菜上穿一根筷子,立即赋予了材料新的意义和价值,引发了幼儿对烧烤和材料的讨论。

游戏中,教师继续观察,了解幼儿对材料的需求,及时调整材料,对原有的烧烤材料进一步添加、删减、组合等,增添的烧烤工具及半成品蔬果材料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使材料的运用恰到好处。

教师在烧烤区投放的材料,使幼儿在操作中逐渐了解了食品制作的工序,丰富了生活经验,也吸引了玩其他主题的幼儿共同参与,促进了各主题间幼儿的交往。

阶段四:

五彩苗圃

天气转冷,不少孩子从家里带来了水仙花、蜡梅、富贵竹等植物,但这些植物很快便被“遗弃”在了植物角。

如何利用这些植物培养孩子关心、照料植物的意识,并与他们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

我想到了“农家乐”主题,就和孩子们一起把这些植物移入“农家乐”区域,经过讨论,我们为它起名为“五彩苗圃”。

“这些植物叫什么名字?

有些什么用途?

代表哪些含义呢?

”我发动孩子们围绕这些问题回家与父母一起查找和收集资料,并教他们将了解到的资料用绘画表征的方式记录下来,做成温馨提示卡。

此时临近春节,娃娃家、美食店、小医院的孩子都来到这里选购自己需要、喜爱的植物花卉。

“五彩苗圃”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余还为这些植物浇水,并自制了蜡梅,供客人选择。

为了保护菜地里的蔬菜免于霜冻,他们还和老师一起为菜园装上了“暖棚”,为蔬菜宝宝挡风遮雨。

这次的材料调整虽然是教师预设的,但幼儿亲自参与了资料收集与温馨提示卡制作的过程,因此对材料的运用非常熟悉。

将植物角的材料与“农家乐”主题有机整合,有关植物的知识不再需要通过生硬的说教来教给幼儿,在有趣的“五彩苗圃”游戏情景中,幼儿很自然地获得了有关植物的知识和照顾它们的方法,增强了与植物的情感。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添加材料或组合区域之间的材料,使原先“小菜场”游戏逐渐成为丰富、热闹的“农家乐”游戏,变成了幼儿都想去玩的游戏区域。

不断递进或拓展的游戏材料,提高了游戏的延展性,有助于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操作技能、认知经验,提高了幼儿想象、创造、不断探索的能力。

当然,循序渐进地投放材料必须建立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只有观察到幼儿的实际需求,敏锐地抓住教育契机,及时调整材料的行为才是有效的。

如何投放游戏材料?

导读:

幼儿园常见的“角色游戏”、“构造游戏”、“表演游戏”都是成人研究幼儿游戏时,按幼儿游戏过程中主要游戏行为分类命名的。

新入园托、小班幼儿开展游戏,投放哪些玩具材料,才能吸引幼儿玩起来?

玩具材料投放的依据是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托、小班幼儿最接近的生活范围,以及该范围内的典型经验,是教师投放玩具材料的直接参照。

如:

“家庭”、“汽车”和“医院”是幼儿最接近的生活范围,“喂娃娃和烧饭”是家庭主题中的典型经验,“打针”是医院主题中的典型经验,“开车”是汽车主题中的典型经验,相关的玩具材料围绕这些主题呈现,就能吸引幼儿玩起来。

不同年龄段幼儿开展游戏,材料投放有何区别?

怎样才能适宜?

答:

幼儿随着年龄增长,经验越来越丰富,在游戏中表现出的表征、合作、构造、规则等行为水平随之提高。

因此,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行为有水平层次上的差异。

一般来说,形象化玩具随年龄增长而递减,低结构的材料随年龄增长而递增。

但由于发展速度的差异,同一年龄的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并不绝对同步,所以材料的投放除了有年龄上的差异更要考虑材料的弹性化,考虑同样的材料对不同年龄幼儿的潜在功能。

在同一游戏时段内,只投放同种类型的玩具好,还是投放几种类型的玩具好?

幼儿园常见的“角色游戏”、“构造游戏”、“表演游戏”都是成人研究幼儿游戏时,按幼儿游戏过程中主要游戏行为分类命名的。

然而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样玩就怎样玩。

在同一游戏时间段内,幼儿游戏常常是既有表征行为、又有构造行为、还有合作行为与规则行为,游戏行为很少孤立的出现。

如:

一个幼儿用“雪花片”搭个“吸尘器”,然后,提着吸尘器到处吸灰尘。

这里既有“构造游戏”又有“角色游戏”。

所以,教师应该为每一个不同兴趣、不同经验、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各种游戏准备可供选择的游戏材料,而不是按照成人的分类标准来组织游戏。

游戏主题环境是否需要预先固定?

小年龄班幼儿开展游戏需要在某一个阶段有一部分相对稳定的主题环境的预先布置,即固定的空间、固定的玩具材料,有利于幼儿熟悉游戏环境,使他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满足游戏的需要。

但随年龄的增长,游戏环境的构建应逐渐转向以幼儿为主,游戏主题和内容由幼儿自主决定。

游戏中玩具材料的投放方式一般有哪些?

那种方式最好?

游戏中玩具材料投放的放式有多种多样。

从游戏时间上看,可以在游戏开始以前投放和游戏过程中投放,前者依据昨天的游戏情况,后者依据当天游戏过程中产生的新需要;

从材料对幼儿发展的功能看,可考虑区隔空间分类投放,既可依据发展的领域,也可依据课程的领域;

从幼儿发展的主体意识出发,可以将各种材料集中投放,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行选择材料,自行搭配材料。

材料的投放方式是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需要的。

自主性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材料投放策略

[摘要]自主性区域游戏是在幼儿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应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投放适宜的区域材料,通过自主协商让墙面环境会说话;利用图示让游戏活动更自主;通过合理规划让材料摆放更有序;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配合让材料更生活化;通过付诸情感让材料更显互动性。

[关键词]区域游戏;区域环境;材料投放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游戏是幼儿借助对现实生活的认知、理解,在假想的情景中模仿与再造的实践活动。

[1]自主性区域游戏是幼儿自主的、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方式,是通过和游戏材料互动自发进行的无意性学习。

皮亚杰也曾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即儿童是在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2]因此幼儿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操作材料实现其娱乐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其教育功能。

[3]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一个能吸引幼儿、引导幼儿、支持幼儿活动的区域环境,采取不同的有效策略,使环境布置、材料等蕴含的教育因素发挥作用,让幼儿充分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通过自主协商让墙面环境会说话

皮亚杰提出,规则是儿童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即从规则的外部强制性走向规则的内在自觉性,因此也是规则内化的过程。

在区域游戏中形成良好的游戏规则,有益于幼儿自制力、坚持力、独立性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指南》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幼儿期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幼儿现在和今后学习与发展的质量,同时也指出同伴间协商制定游戏规则的重要性,规则的内化有利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为此,幼儿园可以充分发挥墙面的教育功能,让幼儿自主协商制定规则,然后将规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粘贴在墙上,提醒幼儿应该怎么做,如此实现让墙面说话的教育价值。

如经过协商,幼儿觉得要爱护好区域内的材料,保持游戏时安静的环境,于是他们用表示音量的符号画成规则图,贴在区角的墙壁上,以此提醒自己要轻轻拿、轻轻说。

另外,针对每个区角侧重的规则重点有所不同的实际情况,孩子们还设计了不同的区角规则图。

如科学区墙面上画的是小人的头、问号以及记录纸和笔,表示在科学区要动动脑,玩一玩,做记录;数学区墙面上画的是小人的头、小眼睛、记录笔和纸,表示在数学区要动动脑,发现秘密,做记录等。

由于这些规则都源于幼儿的自主协商,因此能够促进幼儿内化这些规则。

总之,通过协商,幼儿将制定的规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画下来,并粘贴在相应的区域墙面上,能够很好地提醒和制约幼儿在相应区角中的行为,促进其规则意识与学习品质的良好发展。

二、利用图示让游戏活动更自主

陈鹤琴曾指出:

“儿童易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我们可以利用儿童的暗示感受性来影响他们的行为和习惯,在教育上可以取得事半功倍或意想不到的效果”。

《指南》的“说明”也明确指出: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活动中进行的。

”这点明了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就是做中玩、玩中学、生活中学。

幼儿对外界实物充满好奇与兴趣,积极探索和控制外在环境,能够表现出很强的个体主动性。

[4]

区域游戏是一种自主性探索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易受暗示的心理特性,通过图示满足幼儿自主学习、玩中学的需要。

如在科学区提供自制风车、陀螺、降落伞等的制作步骤示意图,让幼儿看图自由探索制作方法;在数学区提供各种美丽序列的瓷砖、项链、手镯等图片,让幼儿自主设计序列,拼摆瓷砖、串项链等;在建构区展示生活中具有美感的建筑、桥梁、社区等图片,让幼儿自发地设计图纸,自主搭建;在美工区提供各种材料的创意作品图,如乒乓球小人,树叶贴,松果的创意,纸杯变身,梳子的舞会,鸡蛋壳大聚会等,让幼儿充分感受欣赏后,自主选择材料创作作品。

通过这样的图示暗示,可以为幼儿创设一种自我学习的环境,大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与探究欲望,让幼儿游戏活动更自主。

三、通过合理规划让材料摆放更有序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本性是有序的,因此十分强调教具摆放所形成的秩序感,强调每一个教具的摆放都要有其固定的“位置”。

幼儿园应关注教室区域环境的规划与教具的摆放有序。

[5]《指南》也特别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指出成人应为幼儿提供有利于其生活自理的条件,让幼儿有机会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图书或生活用品等。

在区域材料摆放中,教师可有意识地按照各区材料的性质进行相应的分类,以便幼儿有序收放。

如科学区可以将材料相应分为实验类、观察类、测量类、制作类。

实验类包括沉浮、光、电、磁铁等小实验材料;观察类包括树叶、种子、标本等材料;测量类包括天平、称重量等材料;制作类包括风车、陀螺等材料。

数学区可以将材料相应分为益智类、数学类。

益智类以棋类、迷宫材料为主;数学类以数的组成、排序、图形等材料为主。

通过这样合理的规划摆放,并图文并茂地贴上标识,如实验类画天平符号,观察类画放大镜,测量类画尺子,自然材料类画石头、树枝等,一方面有助于引起幼儿对文字、符号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幼儿创设了条件,让其学会主动有序摆放材料,并清楚地看到自己都做了哪些工作,接下来该做哪些工作,从而帮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培养文明习惯和社会秩序感。

四、利用家园配合让材料更加生活化

《指南》提出,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材料的种类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

[6]同时大自然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与价值,幼儿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巨大的精神愉悦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7]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低结构材料,对幼儿游戏行为的限制比较少,目标隐蔽,但对幼儿来说自主操作和创作的空间更大,幼儿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能力、兴趣,充分地进行想象,并赋予材料独特的意义。

因此,幼儿园的材料选择应以低结构游戏材料为主,尽量贴近幼儿的生活、贴近自然。

这就需要幼儿、家长、教师共同配合,收集并整理自然生活中原本可能丢弃的材料,然后将之投放到区域游戏环境中,供幼儿创造性地使用。

如用枯枝可以制作美丽的树花;用小树叶可以变出可爱的小动物;捡来的小石头可以变成好看的图案等。

这些自然生活中的材料会大大激发幼儿的兴趣、想象力与创造力,只要教师不限定游戏玩法,幼儿就可以用相同的材料玩出多种游戏,由此促进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五、通过付诸情感让材料更显互动性

《指南》倡导以幼儿的积极情绪去推动认知学习,这是因为快乐的情绪和记忆对幼儿学习至关重要。

[8]材料是幼儿活动的载体,新颖、丰富的材料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9]因此教师将材料设置于背景之中时,应让物化的环境蕴含丰富的情感内涵,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愿望。

如教师可以在科学区将幼儿收集来的各种生活材料,包括硬币、碎布、纽扣、螺丝、瓶盖、调羹、钥匙等,装饰在自制小船的船帆上,然后让幼儿进入乘坐小船的游戏情境中,手拿磁铁探索“谁吸得起来”的游戏,可以大大增添幼儿探索的兴趣。

又如在数学区,教师可以提供幼儿好朋友的照片,让幼儿进行比高矮、设计美丽项链的数学活动。

在生活区,教师可以提供班级小女生的大头像,让幼儿为好朋友编辫子,还可以摆放纸盒制作的机器人,让幼儿为机器人穿衣服、扣扣子等。

在美工区,教师更是可以赋予材料以生命,让幼儿用羽毛装饰作品,并通过与幼儿的潜心对话,让幼儿说出“天上下起了羽毛雨,真美”“纽扣做成的纽扣花,都在花园里,一朵一朵的,五颜六色真漂亮”等审美体验。

通过这样的情感刺激,愉悦幼儿情绪,促使其更好地和材料互动,有助于提升幼儿观察、思维、动手操作、语言表达、想象及创造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区域游戏的开展过程中,环境的创设与材料的投放都会对幼儿的自主学习产生影响,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活动“舞台”,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动机,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获得身心发展。

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投放的几点策略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能力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它可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是深受幼儿欢迎的活动形式之一。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投放的活动材料直接关系着幼儿的活动效果,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既要考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又要使之与幼儿的发展相适宜,不能漫无目的地随意投放。

实践中不难发现,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材料投放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教师急于求成,投放的材料或过于简单,难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或难度太大,幼儿玩不起来;二是教师的思路不够开阔,投放的材料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

三是教师投放的材料脱离幼儿的生活,幼儿在活动中缺乏相关的认知和操作经验,无法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

由此,为了使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材料投放更有效,我结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总结了以下几点策略。

材料投放注重层次性

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投放材料时,要根据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分解出若干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将材料“细化”,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

首先,材料投放的层次性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结合。

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动手能力、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有很大差异,在材料投放上也要体现差别。

如同样在建构区,教师为小班幼儿投放了很多颜色多样、形状简单的大型积木,有正(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便于幼儿搭建一些简单的造型;而在中大班,教师则投放了废旧塑料瓶、玻璃罐等不同规格和材质的材料,以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