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4288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汽车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汽车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汽车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汽车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

《汽车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

汽车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04年第2季度汽车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TheI

二○○四年第二季

 

汽车automobile

CONTENTS

第一部分上半年汽车行业基本运行情况

一、汽车行业步入稳定快速发展阶段

二、汽车产销增长较快,但增幅趋缓

1、汽车产销增幅趋缓,库存急剧增加

2、主要车型产销分析

3、汽车重点企业的产销分析

三、汽车行业的经济效益增速减缓

四、重点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幅减缓,但高于汽车行业平均水平

第二部分重点问题分析

一、宏观经济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分析

二、《汽车产业政策》鼓励汽车产业做大做强

三、治超政策推动达标载货车企业产销两旺

四、汽车价格解读:

汽车暴利时代已经结束

第三部分下半年汽车工业发展趋势预测

一、汽车产销保持较快增长,拐点尚未出现

1、轿车销量预计在250万辆左右

2、客车销量预计在140万辆左右

3、载货车销量预计在150万辆左右

二、下半年不会出现大规模降价活动

三、《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配套政策将相继出台

四、厂商加快整合、经销商加速分化

1、重点企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中小厂商加快整合

3、汽车经销商经营加速分化

 

第一部分上半年汽车行业基本运行情况

一、汽车行业步入稳定快速发展阶段

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和行业发展承续了2003年以来形成的良好态势,整体呈现出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活力比较强的发展趋势。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9万亿元,同比增长9.7%,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二季度分别增长9.8%和9.6%。

良好的宏观经济增长态势为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汽车工业上半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上半年我国累计生产汽车267.71万辆,同比增长27.10%;累计销售汽车255.36万辆,同比增长24.15%。

但是,为了及时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抑制部分行业投资过快,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

宏观调控使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在这种大气候下,作为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密切关联的汽车产业增长景气也在4、5月份连续下降。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产业发展跟踪研究短期预测模型”分析显示,5月末我国汽车工业景气指数只有144.11点,比1季度末下降14.57点,较去年同期下降13点左右。

二季度汽车增长景气的波动主要源于轿车市场需求连续下降,由于轿车在汽车市场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已达44.3%),抵消了今年载货车与客车的良好市场表现。

二、汽车产销增长较快,但增幅趋缓

1、汽车产销增幅趋缓,库存急剧增加

与去年同期相比,汽车产销增长速度出现回落,产销同比增幅分别下降7.03和7.84个百分点。

从一、二季度比较,一季度和二季度产销总量基本相当。

一季度,累计产销汽车129.96万辆和127.77万辆,二季度累计产销137.75万辆和127.59万辆。

二季度产量比一季度多出7.79万辆,而销量则比一季度减少0.18万辆。

从各月产销变动情况来看,呈现出较明显的波动。

一季度,仍然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其中3月份的产销量为上半年最高。

从4月开始,汽车产销呈现逐月下降趋势,其中5月降幅最大,环比超过20%;6月虽然继续呈现下降趋势,但环比降幅明显缩小,分别为1.41%和4.06%。

以上现象表明,二季度来我国汽车市场已经结束前两年的“井喷”爆发式增长,进入稳定规律性的快速增长阶段。

汽车市场出现“逆转”的主要因素是:

①前期累计的补偿性消费均已释放,需求大幅度减弱;②持续的降价严重挫伤了消费者对车价的信心,加重了持币待购心理;③贷款购车门槛的提高将部分消费者拒之门外,使市场规模缩小;④包括油价、保险等费用上涨以及交通环境恶化,使得用车成本上升;⑤还有对2005年汽车进口配额取消、关税进一步“探底”的期待。

今年上半年,不仅汽车产销量增幅趋缓,同时,受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汽车新产能释放等因素的影响,汽车行业还出现了产销率下降和汽车库存急剧增加现象。

截至6月底汽车产销率为95.38%,其中轿车产销率为90.84%。

与之相对应的是,上半年我国汽车库存比去年底增加12.36万辆,其中轿车库存增加11.41万辆,轿车库存量占全部汽车库存量的92.3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到2007年,全国各类汽车的生产能力将达到惊人的1400万辆,其中轿车占据了大部分份额。

这说明扣除银根紧缩、信贷减少、持币现象等因素的影响,在今后几年内,我国汽车产销率也将继续下降,消化库存是中

国汽车业优先解决的问题。

2、主要车型产销分析

(1)轿车产销增幅有所下降,但在各车型品种中产销比重依然保持首位

上半年,轿车累计产销124.61万辆和113.2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37%和31.59%。

与上年同期相比,轿车产量增幅下降67.16个百分点,轿车销量增幅下降50.85个百分点。

从各月汽车销售情况来看,一季度,仍然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其中3月销量为上半年最高,从4月开始,轿车需求呈现逐月下降趋势,其中5月降幅最大,环比超过20%;6月虽然继续呈现下降趋势,但降幅明显缩小,为5.84%。

造成轿车销售阶段性调整的原因是:

其一,汽车消费信贷收紧影响实际购买力。

宏观调控带来银根紧缩,汽车消费贷款也受到相应冲击。

4月30日,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作为防范风险的一种手段,近期多家银行抬高了购车贷款的门槛,或提高首付比例,或缩短还款年限,甚至列出停贷小名单。

根据相关报道,部分银行把骗贷比例较高的30万元以上轿车和还款能力较差的5万元汽车消费贷款停掉。

其二,持币待购导致汽车需求回落。

产生持币待购的原因首先是国家宏观调控影响消费预期,作为奢侈品的轿车消费首当其冲。

国家统计局7月7日发布的公报显示,6月全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0.1点,比3月份下降5.3点。

其中,代表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满意程度的“满意指数”,已从3月的96点下落至6月的92点。

满意指数下滑主要缘于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及汽车购买时机评价的变化,购车适当时机的消费者比3月下降38%。

其次,2005年配额取消致使消费者对国产、进口轿车进一步降价抱有较大预期。

此外,对国家汽车消费政策的过度期望与缺乏实际实惠的反差,也很大程度影响到潜在消费者变为真实消费者的决心。

其三,汽车外部环境影响轿车需求增长。

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所造成的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交通紧张等三大社会问题也日渐明显,汽车工业的发展对社会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已不可小视。

其四,前期累积的消费需求已阶段性释放。

2002年轿车销量增长57%,2003年销量增长75%。

客观上应承认,随着基数的逐渐增长,长期保持如此高的增速是不现实的。

尽管轿车的销量增幅有所下降,但在九类车型中,轿车销量所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依然最高,为44.33%,以下依次为轻型载货车、微型客车、轻型客车、重型载货车、中型载货车、微型载货车、中型客车和大型客车,它们所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分别为16.26%、15.36%、9.38%、6.43%、3.49%、3.40%、0.90%和0.45%。

(2)中型和重型载货车产销增势明显,轻型载货车增幅有所回落

上半年,载货车累计产销75.42万辆和75.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70%和23.79%,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销同比增幅分别高出11.53个百分点和18.62个百分点。

在载货车各品种中,中型载货车同比增长最快,上半年中型载货车累计产销8.97万辆和8.91万辆,同比增长25.16%和28.62%,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势相当迅猛;重型载货车上半年累计产销16.72万辆和16.42万辆,同比增长11.77%和15.66%,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销同比增幅分别高出7.15个百分点和13.17个百分点;轻型载货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略有回落,上半年累计产销41.62万辆和41.53万辆,同比增长25.34%和24.75%,产销同比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低0.92个百分点和5.23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微型载货车产量继续呈现下滑趋势,但降幅有所减缓,与此同时,销量却呈现明显增长态势,上半年累计产销7.93万辆和8.59万辆,产量同比下降7.70%,但销量却增长31.33%,产量降幅比上年同期低1.14个百分点,而销量上年同期为负增长。

从上半年载货车销量的环比增长变动情况看,各类车型销量基本表现出先高后低的发展态势,2月份中、重、轻型载货车销量增幅达到最高点,而5月份销量降幅则达到最低点。

初步分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国民经济继续维持高位运行,是载货汽车市场平稳回升的主要原因。

2003全年GDP增长率9.1%,2004年第1季度GDP增长率9.8%,第2季度GDP增长率9.7%。

这对主要用作生产资料的载货车汽车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其次,3月份以来,全国开始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市场上大部分轻型载货车存在“大吨小标”现象,成为此次治理的重中之重,直接导致了轻型载货车产销增幅的下滑。

但随着治理工作的深入,迅速提升的公路运力、逐步提高的公路运价、逐步改善的公路道路等等,对加快旧载货车产品的更新和换型速度有促进作用,从而扩大的载货车的需求,尤其是重载、中载的需求,而轻载开始逐步向中载、微载过渡。

再次,国民经济发展步子加快,导致全国物流量大幅度增长。

据统计,200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值达29万5437亿元,同比增长27%(按现价计算),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速;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3%,占全社会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3.1%。

2003年公路货运周转量稳步回升,全年达7010亿tkm,同比增长3.4%,2004年第1季度同比增长8.7%。

此外,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物流业越来越多地进入国内市场也促进了国内物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载货车市场的发展。

最后,国家实行“扩大内需”和开展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开发大西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淮河治理、青藏铁路、奥运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公路网络建设等),推动载货汽车市场复苏。

此外,专用车市场的发展带动了载货车市场的发展。

载货汽车是专用汽车发展的主要基础,载货车或其底盘附加专用装置后成为专用汽车。

进入21世纪以来,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各领域对运输与施工作业车辆及装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以专业化和高效化为重点,从而扩大了对专用汽车品种与数量的需求,继而拓展了载货车的应用领域。

(3)客车产销整体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但轻型客车产销增幅则明显下降

2004年上半年,客车累计产销67.86万辆和66.6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64%和13.63%。

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量增幅提高15.61个百分点,但销量增幅降低2.41个百分点。

从客车各品种来看,与上年同期相比,轻型客车产销增幅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上半年累计产销24.38

万辆和23.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22%和17.43%,产销同比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低26.79个百分点和20.78个百分点;中型客车上半年累计产销2.27万辆和2.29万辆,同比下降5.84%和1.06%,但与上年同期相比,降幅有所缩小。

与轻型和中型客车相比,大型客车和微型客车则呈现出明显的增长势头,上半年,大型客车累计产销1.15万辆和1.1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44%和50.66%,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销同比增幅分别提高29.88个百分点和34.28个百分点;微型客车累计产销40.07万辆和39.2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79%和11.59%,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销增幅较为明显。

造成大型客车销量上升和中型客车销量下降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客运运力过剩,客车市场供严重大于求。

特别是在交通部加强对客运车辆的超载检查后,由于五一、十一、元旦、春节及其他节假日时间较多,导致客运公司在购车时过多考虑节假日运输情况,购车时选择座位多些的大型客车。

而在浙江512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后,各地车管部门加强对车辆质量的检查,前几年由于客车参与等级评定时受到比功率的限制,因而不少客车企业隐瞒客车装备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不少产品不能销售。

其次是银行及金融机构紧缩信贷,造成已订车辆无法及时提车。

今年国家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又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

造成汽车消费还贷能力差的原因是去年的非典让不少个体货运人没能及时向银行归还贷款而造成恶性循环,实质上客运与货运投资风险及利润回报有很大出入。

再次是受交通部JT/T489-2003《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划分》标准和《道路汽车外廓尺寸、总质量与轴荷限值》国家强制性标准影响,该标准将客车外廓尺寸长度定为13.7米;长度大于11米客车,外廓尺寸宽度为2.55米。

对采用空气悬挂结构车辆,轴荷可提高15%。

因此符合JT/T325-1997标准的高级客车将不再被承认。

该标准于去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由于标准实施的滞后效应,引起客车销售滞后。

最后,在客运竞争中,公路客运处于不利地位。

2004年4月20曰《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实施,允许航空运价降幅到45%;火车提速及设施改善,也挤压客运市场:

2004年4月18日全国铁路第5次大面积提速,最高车速可达160km/h(下一次为200km/h),使乘客觉得适服、安全、卫生、价钱实惠、服务周到。

而公路客运由于以往实施“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交费成本难以降下来,很难与“铁老大”竞争。

从2003年旅客周转量7679亿人km、同比下降1.6%的数字即可以看出这一趋势。

另外,今年9月可能实行欧Ⅱ排放标准也影响了上半年的客车销售。

3、汽车重点企业的产销分析

2004年上半年,产销超过5万辆的企业共有12家,累计产销汽车226.34万辆和214.64万辆,约占汽车产销总量的84.54%和84.06%;产销超过8万辆的企业共有7家,累计产销汽车196.62万辆和185.63万辆,约占汽车产销总量的73.44%和72.69%;产销超过20万辆的企业共有5家,累计产销汽车176.83万辆和166.24万辆,约占汽车产销总量的66.05%和65.10%。

这5家企业中,长安集团、北汽集团累计产销量首次超越东风集团,排名仅次于一汽集团和上汽集团,说明在政策鼓励发展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的情况下,接近大型汽车企业集团标准(市场占有率达15%)的汽车企业加快扩大市场占有率,前3家产业集中度将逐步下降,而前5家汽车企业集中度将会保持上升的趋势,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的竞争则更加剧烈。

2004年上半年,传统上三大集团(一汽集团、上汽集团、东风集团等)汽车产销依然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其中:

一汽集团累计产销汽车49.60万辆和43.86万辆,同比增长15.67%和9.85%,约占汽车产销总量的18.53%和17.18%,轿车累计产销31.15万辆和25.53万辆,约占轿车总产销量的25.00%和22.55%;上汽集团上半年累计产销汽车48.20万辆和43.96万辆,同比增长33.99%和24.09%,约占汽车产销总量的18.42%和17.21%,轿车累计产销36.72万辆和32.37万辆,约占轿车总产销量的29.47%和28.60%;东风集团上半年累计产销汽车26.36万辆和25.25万辆,同比增长6.77%和3.94%;约占汽车产销总量的9.85%和9.89%,轿车累计产销12.06万辆和11.36万辆,约占轿车总产销量的9.68%和10.04%。

2004年上半年,三大集团累计产销汽车124.16万辆和113.08万辆,占汽车产销总量的46.38%和44.28%。

其中:

载货车累计产销26.98万辆和26.53万辆,占载货车产销总量的35.86%和35.11%;客车累计产销17.24万辆和17.29万辆,占客车产销总量的25.41%和25.96%;轿车累计产销79.93万辆和69.25万辆,占轿车产销总量的64.14%和61.17%。

表1-12004年上半年三大汽车集团分车型产销情况

(单位:

辆)

主要品种

一汽集团

东风集团

上汽集团

产量

销量

产量

销量

产量

销量

载货汽车

128020

126970

117367

114214

24430

24145

其中:

重型货车

54928

54232

52818

51264

536

219

中型货车

31662

32432

33809

33363

0

0

轻型货车

33754

32333

30737

29571

0

0

微型货车

7676

7973

3

16

23894

23926

客车

56508

56363

25549

24779

90375

91767

其中:

大型客车

1488

1476

1066

1008

703

693

中型客车

2851

3045

2781

2768

36

36

轻型客车

11665

11778

21702

21003

2874

2203

微型客车

40504

40063

0

0

86762

88835

轿车

311461

255277

120647

113555

367215

323681

合计

495989

438610

263563

252548

482020

439593

数据来源:

中国汽车协会

三、汽车行业的经济效益增速减缓

上半年,库存迅速增加,汽车价格大幅度下降使汽车行业销售收入增长幅度开始下降,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停止减征消费税又提高了汽车行业的生产成本,因而导致了上半年汽车行业利润率开始下降。

据汽车行业5684家企业月度经济指标快报数据显示,前5个月,全行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但主要指标增速与1季度相比继续回落,增速减缓。

1、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回落,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小幅增长

前5个月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42.60亿元,同比增长6.76%,低于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水平(18.10%)11.34个百分点,增幅比1季度回落15.79个百分点。

全行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4573.62亿元,同比增长25.85%,增长额为939.51亿元,增幅比1季

度提高3.66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4450.68亿元,同比增长26.51%,增长额为932.73亿元,增幅比1季度提高1.59个百分点。

从前五个月各小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的情况看,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和汽车发动机制造业是带动行业工业增加值较快增长的主要力量,1-5月这两个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额分别为32.22亿元和13.84亿元,对全行业工业增加值的贡献度达到86.00%。

从1-5月各小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来看,汽车发动机制造业和摩托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较高,分别为40.10%和21.8%,高于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水平;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为13.6%和2.60%,低于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水平;改装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与上年同期比较则下降了20.53%。

表1-22004年1-5月各小行业工业增加值完成情况

行业名称

企业数(个)

工业增加值(万元)

增长率

(%)

增长额

(万元)

贡献率

(%)

2004年1-5月

2003年1-5月

合计

5684

842602l

7892511

6.76

533510

100

汽车制造业

129

4309976

4200663

2.6

109313

20.48

改装车制造业

494

468312

589265

-20.53

-120953

-22.67

摩托车制造业

1009

472572

387984

21.8

84588

15.85

汽车发动机制造业

41

483433

345064

40.1

138369

25.94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

4011

2691728

2369535

13.6

322193

60.39

数据来源:

中国汽车协会

2、产品销售收入增速减缓

受汽车销售增幅下滑和价格下降的影响,上半年汽车产品销售收入的增幅也出现减缓趋势。

前5个月,全行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466.74亿元,同比增长27.92%,增幅低于去年14.93个百分点,也

低于全国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水平(33.70%)5.78个百分点。

前5个月各小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与上年同期相比均保持增长,但各小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均低于全国销售收入增长水平,增幅同1季度相比三个小行业出现回落,两个小行业保持增长。

表1-32004年1-5月汽车行业各小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情况

行业名称

销售收入增长率(%)

变动百分点

2004年1-4月

2004年l-5月

合计

28.43

27.92

-0.51

汽车制造业

29.75

28.87

-0.88

改装制造业

14.39

13.32

-1.07

摩托车制造业

29.27

30.55

1.28

汽车发动机制造业

34.05

30.09

-3.96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

28.53

29.54

1.01

数据来源:

中国汽车协会

3、利润、利税总额增速继续回落

一方面产品销售收入增速减缓,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和停止减免减征消费税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

在双重因素的作用下,上半年汽车行业的利润利税总额增幅继续回落。

前5个月,全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61.90亿元,同比增长11.71%,增幅比1季度回落了3.29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588.60亿元,同比增长12.02%,增幅比1季度回落了6.62个百分点。

其中: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为83.45亿元,同比增长23.98%,增幅比1季度回落了2.10个百分点:

应交增值税143.24亿元,同比增长6.76%,增幅比1季度回落了15.79个百分点。

前5个月,汽车行业的五个小行业实现利润同比继续保持增长。

其中:

摩托车制造业的利润增长率在全行业中最高,同比高达97.19%,其次依次是汽车发动机制造业、零部件制造业、改装车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利润增长率同比分别为42.25%、25.70%、13.15%和0.48%。

各小行业利润增幅同1季度相比,除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上升了

7.67个百分点外,汽车制造业、改装车制造业、摩托车制造业和发动机制造业则分别回落了8.65、0.29、11.50和13.22个百分点。

4、应收帐款净额、产成品资金继续较快上升

宏观调控、银根紧缩使汽车厂商、经销商回笼资金难度加大,从而导致汽车企业应收帐款净额的迅速上升。

五月末,全行业应收帐款净额为1979.78亿元,同比增长26.05%,增幅比1季度末上升6.44个百分点;五月末,全行业产成品资金为584.14亿元,同比增长22.57%,增幅比1季度末上升3.88个百分点。

五月末,全行业应收帐款净额和产成品资金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34.99%,比1季度末上升了2.86个百分点。

四、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