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课题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4248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巧板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巧板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巧板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巧板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巧板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巧板课题研究报告.docx

《七巧板课题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巧板课题研究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巧板课题研究报告.docx

七巧板课题研究报告

二年级四班

想一想,看一看七巧板中三角形两个一组,可分成几组?

研究报告:

我按照顺序排列的方法,先看看和1号三角形拼成一组的分别是:

1——2、1——5、、

1——6、1——7。

再看2号三角形拼成一组分别是:

2——5、2——6、2——7。

(由于2和1这一组已在前面统计过了,所以这组就不在统计。

5号拼成一组分别是:

5——6、

5——7。

6号拼成一组是:

6——7。

最后数一数得知一共可以拼出10组。

二年级四班

 

研究报告:

七巧板的历史

   七巧板也称是七巧图,智慧板,是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

七巧板由七块板组成,完整图案为正方形:

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是两块小三角形、一块中三角形和两块大三角形)、一块正方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

用七巧妙板可以拼出1600种以上的图案,其中有些是容拼成的,而有些却有些抽象。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

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

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

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

到了明代基本定型。

明、清两代在民间广泛流传,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中写道“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

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

   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

李约瑟说它是“东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至今英国剑桥大学的图书馆里还珍藏着一部《七巧新谱》。

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特竟用象牙精制了一副七巧板。

法国拿破仑在流放生活中也曾用七巧板作为消遣游戏。

谁能想象到七巧板居然会跟拿破仑·波拿巴、亚当、杜雷、爱伦坡特以及卡洛尔等名人发生关系?

实际上他们全都是七巧板的狂热爱好者。

   当然,七巧板不仅仅只是一个派遣娱乐的玩具,七巧板的好处与用处可谓数不胜数。

以下是七巧板部分的好处与用处:

形状概念、视觉分辨、认智技巧、视觉记忆、手眼协调、鼓励开放、扩散思考、创作机会。

无论在现代或古代,七巧板都是用以启发幼儿智力的良好伙伴。

能够把幼儿对实物与形态之间的桥梁连接起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形状分析及创意逻辑上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现在被家长们广泛采用来帮助小孩学习基本逻辑关系和数学概念。

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各种几何图形、数字、认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了解毕氏定理。

七巧板还可以教导小朋友辨认颜色,引导小朋友领悟图形的分割与合成,进而增强小朋友的手部智能、耐性和观察力。

亦可用以说故事,将数十幅七巧板图片连成一幅幅的连贯图画,即可当漫画般说故事给小朋友听。

 

二年级四班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个研究任务是“七巧板”,我玩过七巧板,觉得很有意思,既然老师让研究,我就来找找看它为何这么有趣吧。

通过拼摆一些图形发现,虽说只有小小7块图形,但它们拼在一起时会出现多种图形,比如说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就可以不一样。

可以是一个正方形,还可以是一个大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组合在一起也可以不同

 

  

可是同样的两个图形,为什么拼在一起会不同呢?

通过不停的拼拆,我发现,原来只要将它们不同的边拼在一起就会有不同图案,那这小小的7个图形,每个图形至少都有3条边,四边形还有4条边,如此组合,会出现好几百种图形,怪不得它们可以拼出那么多图案呢,这就是我的研究报告。

二年级四班

 

老师布置了研究七巧板的课题后,我就特别想知道七巧板的组成部分,于是找来了七巧板模型进行观察,我发现,七巧板一共是有七块图形组成,5个三角形和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组成,这些图形拼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大正方形。

所以我就到着想,把正方形如何裁剪成这些小图形。

首先,我照着拼摆成正方形的七巧板画了一个模型,然后把它们拼在一起的线描了出来,通过观察,我发现可以将它们分成几个部分来操作,先沿对角线减成两个三角形,然后再将剩下的三角形顶点与对边对齐分成两部分,然后把剪出的大平行四边形再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剪成正方形和三角形,另一部分剪成平行四边行和三角形。

  但我在制作时发现有一些地方容易做的不是很规范,妈妈于是和我一起研究,为了做的更加规范,我们决定借助直尺将正方形的四条边平均分成四份,然后将其点连接再进行裁剪,这时制作出的就比较规范了。

 二年级四班

 

老师布置了七巧板的认识后,我特别想知道七巧板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七巧板,于是我就从一些课外书上查阅资料,但没有什么收获,于是决定去请教爸爸妈妈,但爸爸妈妈也知道的不多,这时,妈妈提醒我可以借助电脑来查找,于是,晚饭后,爸爸妈妈陪我一起用电脑搜集到了有关七巧板的资料,现整理如下:

七巧板也称“七巧图”、“智慧板”等,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

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

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

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

古书中写到“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

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

”到了18世纪,七巧板流传到国外,很多名人都热衷于它,比如所巴拿马,拿破仑。

至今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里还珍藏着一部《七巧新谱》。

现在的七巧板则是由一块正方形切割为五个小三角形和两个四边形,将其拼凑成各种事物图形,可一人玩,也可多人进行比赛。

二年级四班 

我研究的是如何制作七巧板,我是通过折叠法来制作的,首先裁出一个正方形,然后对折,将其裁开,变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

  再将其中的一个三角形进行对折,裁剪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

   再将另一个三角的两条等边取中点,对折裁剪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将平行四边形对折裁剪成两个相等的四边形。

 

   将刚才裁剪出的四边形的短边顶点与对边中点相连接对折裁剪开,分成一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将另一个四边形短边顶点垂直于长边对折裁剪成一个正方形和三角形。

    这样,通过折一折,剪一剪,一副七巧板就制作完成了,但我在制作中发现,通过这样的对折裁剪会出现裁剪不整齐的现象,这就会导致七巧板拼起来不是那么的紧密。

研究报告:

刘丰华研究的是七巧板的拼组,郑佳乐、马靖博、丁亦菲和孙煜洁则是分别研究制作八巧板,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制作八巧板,九巧板和十巧板。

(通过多媒体现场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