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发展工业的报告记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4167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黔东南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发展工业的报告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黔东南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发展工业的报告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黔东南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发展工业的报告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黔东南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发展工业的报告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黔东南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发展工业的报告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黔东南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发展工业的报告记录.docx

《黔东南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发展工业的报告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黔东南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发展工业的报告记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黔东南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发展工业的报告记录.docx

黔东南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发展工业的报告记录

黔东南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发展工业的报告记录

作者:

日期:

(黔东南府发〔2008〕29号)

州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

各县市人民政府,凯里经济开发区和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管委会,

构: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建设与黔东南生态文明试验区相适应的现代工业体系,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大工业总量、优化工业结构、提升质量和效益,形成发展工业经济与节约资源能源、促进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相协调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实现工业经

济又好又快发展,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生态文明崛起之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近年来,我州围绕特色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市场导向,不断壮大优势产业,调整、提升现有工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但是,由于我州工业基础差、起点低、总量小,目前工业发展存在问题较多,发展矛盾较为突出。

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业主导能力弱,工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低,一、二、三产业未形成协同带动;二是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三是企业名牌少,知名度不高,创新意识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四是优势资源未有充分利用,产业发展与资源开发不相适应;五是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六是区域发展不协调,县域工业基础薄弱。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是改变欠发达、欠开发”州情现状、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重要途径。

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当前和今后我州

工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各级各部门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

深刻认识工业强州”战略的重要性,明确发展新型工业在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中的主导作用,增强发展工业的自信心、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把发展工业摆到重要的位置上来。

要深化对州情的再认识,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加快工业发展步伐。

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创新发展思路,在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中努力

探索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实现全州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优化工业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

主题,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按照工业强州”发展战略和四

圈一区”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框架,走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相适应的生态工业发展道路,以特色农产品、电力、电冶、森工、重晶石、建材、中药材、旅游八大产业”为重点,加快调整

和优化升级全州工业产业结构,加快建设经济产业带和工业聚集区,努力培育一批大企业、

大集团和优势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格局。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努力,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州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70亿元,工业调整结构、提

升高耗能等传统产业发展水平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十一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在年均20%左右。

-十一五”期末工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以上。

3

--十一五”期末工业年提供的税收达到20亿元左右。

-十^一五”期末人均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670元提高到2010年的1600元。

十一五”期末工业发展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万个。

--十一五”期末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产业进一步突显。

-十一五”期末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2.08吨标煤下降到1.66吨标煤以下,降低

20%;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2%,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各项控制指标任务。

十一五”期末建设30个销售收入亿元企业,其中实现年销售10亿元以上的企业或企业

工业经济的整体质量、行业发展、产业结构、总体实力实现较大跨越。

集群4-5个。

优化工业结构,

集区的关系,按照

经济产业带办工业;

(三)基本要求。

推进新型工业化,一要坚持科学规划,正确处理好城市经济圈与工业聚四圈一区”发展战略框架和两高”通道规划布局工业聚集区,围绕城市和二要坚持生态环境优先,正确处理好保护青山绿水与发展工业经济的关系,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准入政策,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围绕生态资源办工业;三要坚持

大资源办大产业,正确处理好优化资源配置与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关系,摸清资源家底,集中

创办工业聚集区和循环经济工业区,围绕优势资源办工业;四要坚持发展特色经济,正确处

理好一、二、三产协同带动的关系,围绕农、林、牧业和旅游办工业;五要坚持扶优扶强企业政策,正确处理好改造提升现有工业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关系,重点发展带动力强的优势项

目,引导、鼓励和扶持企业技改扩能、节能减排降耗和开发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围绕现

有企业发展壮大工业经济。

加快发展工业,要坚持好”字当头,能快则快,大力推进工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围绕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来发展工业,把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摆在首位,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节能环保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立足体制机制创新,完善

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

三、加快工业经济聚集区建设,构建工业发展平台

建设工业经济聚集区,形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的通道经济带、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

工业区,是构建工业发展平台,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需要,是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必然选择。

按照四圈一区”经济发展战略框架、资源分布、经济通道建设和工业发展基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全州工业布局,加快推进以凯里经济开发区、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和黎从榕产业带两

区一带”为重点的工业聚集区建设。

(一)以凯里经济开发区为中心,带动凯里炉山、丹寨金钟、台江革一、麻江谷硐工业聚集区发展。

凯里经济开发区产业定位为机械电子、制药、特色食品、民族旅游产品等环保型产业,

努力打造电子元器件孵化科技园。

开发区分生活居住区、教育科研区、风景游览区、仓储物

流区、高新产业区、综合工业区六个功能,其中高新产业区主要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鼓励

类项目,重点以科技含量高,前景好的生物医药、电子、食品、农业产业化及农产品加工为方向,发展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

凯里炉山工业聚集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黑色、有色产业,承接中东部及凯里城区部分

4

产业转移。

丹寨金钟工业聚集区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畜牧食品加工、新型制药、旅游商品等,

承接东部无重大污染产业转移。

台江革一工业聚集区重点发展旅游商品、新型制药、生态食品、民族家纺织造等产业。

麻江谷硐工业聚集区重点发展化工、冶金、制造等产业。

(二)把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逐步培育成为区域性次中心级新兴工业城市。

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定位以资源为依托,走工业集群式发展、集约化经营、集中性服务之路,努力构建工业发展平台,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电力能源、冶炼、铝制品、化工、建材、制造、林产加工等为特色的重工业和以酿造及土特产品加工业为特色的轻、重工业相应发展、门类不断增多、基础不断增强的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推进新

型工业化城镇建设。

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分为核心区和功能区,核心区包括青溪、羊坪镇以

及岑巩县新兴城区和大榕;功能区包括天柱邦洞、三穗县城西南面、剑河屯州。

核心区要突

出发展,积极推进核心区、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布局分工。

(三)依托两高”通道,着力打造黎从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经济带。

加快黎平、从江、榕江、丹寨为重点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聚集区域的规划与建设步伐,以林产工业、绿色食品、药品制造、电冶等产业为重点,加快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形成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工聚集区,带动农副产品、绿色特色食品、旅游产品上规模、上档次,带动特色产业集群化,增强黎平、榕江、从江、丹寨城镇化进程的拉动力。

重点发展:

轻型材料、高密度板材、高档次办公用品、高档家具、玻璃制品、铝制品等新型材料加工业;电子、电器、小五金等制造业;服装、鞋帽、皮革制品、民族旅游商品等轻工业;水果、蔬菜、牛羊肉制品等特色食品基地和加工贮运业;医药、保健用品制造业。

建设一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标准厂房、仓储和加工业品、地方名特产品、旅游商品、中药

材产品交易市场,构建两高"通道经济和特色工业经济带。

对引进的资源型、环保节约型、科技型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将重点布局在工业功能区建设。

鼓励各县市引进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项目落户各类工业功能

区。

四、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重点和布局

(一)特色食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1.发展方向。

突出名、特、优”品种,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和农户为主体,以原料基地为依托,培育新兴实体与扶持现有骨干企业相结合,产品产业布局,扩大基地规模,提升加工能力,整合和发挥

⑴围绕100万亩茶叶基地建设,努力发展茶叶名优品牌。

整合打造雷公山”牌银球茶、脚尧茶、野生茶、雀舌茶等系列产品。

以雷公山品牌茶叶产品为龙头,同时,推动雷山、黎平、丹寨重点产区,岑巩主产区和台江、黄平等县茶叶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加工能力的重组整合,引导和扶持茶叶产业生产及深加工走集团化经营的路子,形成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开

5

拓市场的集团经营模式。

十一五”期末,中高档茶叶加工能力达到4800吨,年实现销售收

入4.8亿元以上,实现税收5000万元以上,解决2000个以上就业岗位。

⑵以贵州青酒集团青酒”系列新增万吨白酒技改扩建项目为主线,推动中高档酒产品扩

十一五”期末,力争全州白酒产销量达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以上,上缴税金7000万元以上,解决1300个就业岗位。

能和做大做强。

重点发展洞藏青酒、普通青酒、中低档青酒和特许青酒,将洞藏青酒作为品牌战略核心,加大高中档酒的开发力度,努力将青酒发展为全国知名品牌。

适度发展榕江侗

乡蜜、天柱五蛇酒、从江从酒、黎平老酒等高中低档普通白酒。

大力开发

⑶以凯里酱菜厂食品醋、凯里三辣明洋食品公司食品红酸汤项目改造为契机,

饮料醋和酸系列食品。

在榕江、麻江、雷山等县建设特色蔬菜基地50万亩,并积极发展面

向大中城市的特色生态蔬菜、山野菜食品工业,发展城郊农业工业化产业。

加快名优米、名

优果品、果汁、冬笋、秋笋、干笋、山核桃、山野菜、天然饮用水、红蒜、方便休闲等生态

食品发展步伐。

十一五”期末,形成年加工干鲜蔬菜、山野菜3万吨能力,干鲜果蔬食品工

业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左右,实现税收2000万元以上,解决2000个以上就业岗位。

⑷在建设100万头香猪、50万头香羊基地的基础上,加快我州特色畜牧禽水产肉食品加工。

按食品企业规范要求,建立健全食品企业质量、卫生安全体系,努力开拓珠三角”产品

市场,积极发展草地畜牧加工业,切实加快黄平兴华食品牛老大”品牌食品、丹寨年屠宰分

装1200吨牛肉、剑河县白香猪、从江香猪品牌和从江小香鸡、三穗麻鸭、天柱螺鸭饲养加工步伐。

积极发展卦治电站等非景区湖面网箱养鱼及其加工业,努力推动腌鱼、腌肉、酱菜

等特色食品加工产业提升改造,重点解决生产规模,加工能力和产品包装等问题。

并根据从

江、榕江、黎平等县小黄牛大量繁殖,以及饲养已形成一定规模实际,着力解决小黄牛的屠宰、分类、包装、储藏、加工等问题,积极发展生畜分割肉、冷却肉、包装肉,开发方便、

安全的肉类食品。

十一五”期末,我州特色畜牧、禽、水产、肉食品年销售收入达4亿元左

右,实现税收2000万元,解决1000个以上就业岗位。

⑸在50万亩油茶林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整合黎平、锦屏、天柱、从江茶油粗放加工模式走集团化经营路子。

大力推进高产油茶基地建设,扶持2户以上精制茶油企业提高加工能

力和市场竞争力。

十一五”期末,力争形成年产1.5万吨精制茶油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

入2亿元,实现税收3000万元,解决600个以上就业岗位。

⑹开发马铃薯、预糊化淀粉生产工艺,发展全粉、精粉和适应工业化生产的变性淀粉及衍生物产品。

开发精米加工新产品,发展免淘米、强化米及各种配制米的生产。

支持企业发展果蔬汁、茶饮料,开发天然、营养、有益健康的饮料新品种。

(二)竹木产品深加工业。

1.发展方向。

100万亩竹林基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林浆、林纸、林板木竹产品加工业和林化工业,组建林浆集团、林板集团,积极开拓高档家具、

6

按照大资源、大产业”和分类经营、调整结构、生态提质、产业提速的思路,推动森工企业的重组与集团化经营。

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正确引导林业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确保州内重点骨

干加工企业用材指标。

在建设500万亩工业用林、

竹木制品和利用现有森工企业产品为原料的高附加值精深加工。

2.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

⑴依托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2008年投资75.40亿元开工建设年产30万吨漂白硫酸盐针

叶木商品浆和30万吨高档涂布白卡纸为基础,2008年冬启动建设纸林基地350万亩,力争

2010年完成林浆纸一体化项目,辐射、拉动全州原料林基地培育和发展,推动再生纸的再

利用,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实现税收3.4亿元,解决1200个就业岗位。

⑵在黎平侗族原生态文化及三板溪湖苗族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

内选址建设年产20万立方米高密度纤维板、年产10万立方米刨花板、年产500万平方米复合

实木地板生产线,近期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1亿元以上,解决2000个就业岗

位。

⑶以黎平森泰公司年产3000吨岐化松香为主,推动剑河、麻江、岑巩等县松脂油加工

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支持岑巩和凯里等县市香精、香料企业做大做强,实现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实现税收1000万元以上,解决800个以上就业岗位。

2008年前完成

⑷对现有244户森工企业,由州林业局、州经贸委组织实施新一轮整合,松散型或半紧密型企业集团,林区县整合为2-3户,非林区县整合为1户企业集团。

锦屏县作为省级林改试点县,要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木材要素交易市场,强化市场配置资源

在精深加

利用,加强市场调节,在资源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等方面充分发挥税收等杠杆作用,

工项目上可适当放宽。

全州林产加工企业(集团)不超过30户,每户加工生产能力不低于3

万立方米,木材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0%,新引进加工项目必须是消化延伸现有企业产品终端产品或直接生产终端精深产品的生产企业,切实推进森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实现优势资源向

优势产业发展的转变。

⑸围绕林竹基地建设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竹编、竹木雕、竹木工艺家居制品、藤编、草编制品加工业,走短、平、快生态工业发展路子,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新型建材业。

1.发展方向。

保护环境、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改造提升水泥等传统建

智能化新型建材、无机非金属材料、特种水泥、页岩烧结空心砖、

玻璃纤维、特种玻璃等新型产品。

加速淘汰落后的水泥生产能力,

按照等量淘汰的原则,加快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建设,加快建筑、工艺装饰用石材、陶瓷产品、新型建材业健康、快速发展。

2.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

⑴在原凯里第二水泥厂厂址投资4亿元建设一条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淘汰

凯里瑞安水泥有限公司3.5X145米湿法回转窑和3.0X11米机立窑生产线。

项目投产后实现销

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

售收入3亿元。

⑵利用黔东火电厂粉煤灰在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新建一条日产产线,建设年产2.4亿块标准墙体砖、新型墙体材料项目,实现粉煤灰的资源综合利用。

目投产后可实现销售4亿元。

⑶在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建设年产231万箱高档釉面装饰瓷砖、年产40万件高科技工业

7

6户左

⑷利用锦屏、凯里、从江、剑河、岑巩、天柱等县市丰富的石材资源,集中建设

右的青石、花岗石、大理石年产20万立方米建材产品企业和石刻、石雕、石砚项目,推动

我州城市建设用、装饰用、工艺用石材产品项目的开发,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左右,创

税1000万元以上,提供400个就业岗位。

⑸在从江、黎平选址建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工业聚集区”的同时,在工业聚集区内选址建设一条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满足工业聚集区建设和次中心城市的建设需求,

占领黔、桂、粤等省份边界市场。

公司及生产线,形成220万重箱浮法玻璃生产能力,解决凯里玻璃厂原职工的再就业。

(四)重晶石化工业。

1.发展方向。

利用丰富的重晶石资源做大钡化工、重晶石微粉等产品,鼓励开发系列化、规格化、专用化和精细化碳酸钡产品。

加强矿石管理,优化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切实把

我州打造成国内乃至亚洲最重要的重晶石化工生产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基地。

2.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

⑴加快天柱辛集钡盐公司三期碳酸钡、硫脲及钡系列下游产品氢氧化钡、氯化钡、聚合硫、硝酸钡、钡锶的建设。

启动天柱祥坤瑞重晶石超细微粉、硫酸钡及其下游重晶石深加工

系列产品项目建设。

力争天柱辛集钡盐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年产1万吨硫脲项目年内完

工,形成年新增销售收入9000万元,总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达到2.5亿元,实现税收2500

万兀。

⑵支持镇远金钡化工有限公司在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新建年产

20万吨硫化钡项目,在

一期年产5万吨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力争与贵州核工业新原实业公司达成投资意向,尽快实

现20万吨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2亿元,实现税收2000万元,解决800个就业岗位。

⑶支持黄平天泉化工有限公司规划年产5万吨氯化钡等钡盐系列产品,使一期工程完成

后形成年产8000吨氯化钡、3000吨氢氧化钡、5000吨硫氢化钠生产能力。

年实现销售收入

3600万元,项目全部建成年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实现税收1000万元,解决300个就业岗位。

(五)冶金工业。

1.发展方向。

以做大、拉长、加宽、增厚”为目标,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严格市场准入标准,控

制新增产能,淘汰落后技术设备,逐步推进小、劣、低高能耗企业有序退出,支持优势企业

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

积极推进和引导铁合铁企业走集团化经营模式,推进施秉恒盛

6户大型集

硅业电冶联合体、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镇远西秀冶金集团、贵州亿祥矿业集团、黎平洪州工业园区洪州硅业总公司、黔东南州广盛冶金集团、岑巩金源冶金有限集团公司等团的组建,并作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切实做强做大电冶产业,使设计生产

能力由2006年的114万吨调整为60万吨,销售收入由2005年的21亿元,增加到40亿元左右。

利用丰富的铝钒土和钒矿资源,加快形成铝及铝工业从铝土矿到铝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延

伸链,支持和鼓励开发预拉伸板、结构型材、精密锻件、超硬铝合金等高性能结构的铝合金

8

材料生产技术和铝工业产品。

加快五氧化二钒试点工作。

2.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

29亿元建设年产40万吨多晶硅、有机硅生产线步伐,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实现税收10亿元,解决3000个就业岗位。

⑵以现有钛铁、镍铁、低碳锰铁为铁合金产业结构调整试范性项目为基础,加快已获行

业准入企业开发生产特种铁合金、多晶硅、单晶硅、硅微粉等高附加值、深加工的产品。

进投资1.2亿元、年产1万吨高钛铁合金项目建设。

⑶重点支持镍铁、铬铁、钼铁、低碳锰铁合金等特种铁合金、钛合金、多晶硅、单晶硅

开发

等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重点支持推广铁合金精炼技术,生产低碳、低磷、低硫、微碳等多种精炼铁合金产品企业;重点支持开发高纯硅铁等市场短缺品种品级,

重点支

氮化系列铁合金、各类复合金、各类合格粒度的铁合金和包芯线用合金等产品企业;持加快对品位低、有害杂质含量高的铁合金原料处理技术的开发应用,完成对粉尘、烟气、废水的治理及综合利用企业。

⑷加快年产80万吨氢氧化铝项目建设,一期建设年产40万吨氢氧化铝。

配套建设氧化

铝、电解铝、铝加工,形成从原料到铝型材的项目延伸链。

在促进铝土矿产资源最大化利用

的同时,切实引导和推进凯晟铝业、阳光铝业的资产重组,实现与新建年产80万吨氢氧化

铝项目的联合,适时促使异地搬迁,推进铝工业的产业集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铝加工、铝制品企业集团。

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2亿元以上,

解决2000个左右就业岗位。

⑸利用从石煤中回收五氧化二钒企业试点方案,加快三穗、镇远、黄平、台江试点县年产1000吨五氧化二钒的建设。

在试点基础上,再引进5-6户企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实现税收1.2亿元,解决2000个以上就业岗位。

(六)能源工业。

1.发展方向。

稳步发展能源工业,力争到2010年,全州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00万千瓦以上,发电量达

到128亿千瓦时以上,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以上,实现税收3.8亿元以上,解决2000个左右

就业岗位。

2.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

100

坚持水”、火”并举,优先发展电力支柱工业。

坚持科学规划,加快三板溪水电站

万千瓦实现全部并网发电和卦治15万千瓦、白市42万千瓦等骨干水电站建成发电,全面推进清水江流域革东以上、都柳江干流及其他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加快黔东火电厂一期机组建

成发电;做好施秉恒盛公司自备电热4X16万千瓦电厂项目前期筹备工作;启动凯里发电厂

异地迁建2X100万千瓦清江电厂项目选址、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

(七)电子、纺织、制造业。

1.发展方向。

加大对具有广阔市场需求传统产业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步伐,

的改造力度,优化产品和技术结构,提高劳动生产力,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提高工艺和技术

9

装备水平,增强企业快速反应能力。

2.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

⑴引进具有投资实力的电子、电器生产企业,建设凯里经济开发区集韩国特色建筑、绿

色生态于一体的高新电子工业及技术产业研发城,努力打造电子元器件孵化科技园。

⑵加快推进贵州丰球磁材有限公司整体异地迁建技术改造项目,实现软磁4500吨/年、

永磁7000吨/年的规模,并加快磁性材料下游产品开发,达到年销售收入1.8亿元,创税1000

万元以上,解决300个就业岗位。

⑶在切实抓好桑茧基地建设的同时,加快黄平县飞利丝绸有限责任公司自动缫丝技术改

造,在目前1万亩基地的基础上增加至2万亩,产能从自动缫800绪增加到3200绪,产量由70吨增加到280吨,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

⑷全力加快原凯里纺织有限公司资产重组步伐,弓I进资金1.9亿元将现有4.2万锭生产能

力,异地扩建至10万锭生产能力,并配套投资3600万元建设年产2万吨再生聚酯终结生产线。

投资完成后销售收入达5亿元,创税4000万元,解决1600个就业岗位。

⑸创造条件积极引资建设烟包为主的彩印生产项目。

(八)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加工业。

1.发展方向。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步伐,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优化产品和技

整合

术结构,提高劳动生产力,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提高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企业快速反应能力。

围绕建设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大州目标,发挥民族文化和生态特色旅游优势,

民族

民族民间研发加工资源,着力打造民族旅游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大力拓展民族刺绣、

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

饰品、民族服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