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新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鲁教版化学新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化学新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1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化学新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给我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
在科研的同时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情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学生的层次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教学中要以抓基础,教方法,多学多练,为中考全面胜利扫清障碍。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
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2)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
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
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
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4)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
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
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5)精心组织每次单元测验、考试
化学知识的学习也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基础的理论知识如概念、定义、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
需多次的记忆,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所以,每一次的测验,质检等考试中要注意这方面的考察,并让学生们一个个过关。
五、教学进度安排(另附)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第1周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2~3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复习、单元考试
第4~6周
第二章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课题2氧气
课题3制取氧气
复习、单元考试、第一次质检
第7~9周
第三章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课题2原子的构成
课题3元素
复习、单元考试
第10~11周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爱护水资源
课题2水的净化
课题3水的组成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复习、单元考试、第二次质检
第12~13周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复习、单元考试
第14~15周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复习、单元考试
第16~17周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与灭火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复习、单元考试、第三次质检
第18~19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下册)
课题1金属材料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复习、单元考试
第20~21周
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单元备课(上)
单元教材地位
本单元作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内容,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物质构成的粒子观。
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认识学会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单元目标
本单元主要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体验化学的奇妙,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知道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部分:
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第三部分:
初步学会某些基本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认识化学的一些基本观念。
重点:
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
难点:
学会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探究实验的设计,准确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
学法建议
1.重视科学探究,掌握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科学探究包括: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数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基本环节。
2.重视化学实验,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注重比较,认清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本单元涉及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比较,认清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判断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单元教学
计划
节次
教学时数
主要知识点
探究活动
第1节
2
化学改变了社会;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概念;利用化学反应的目的;绿色化学观念;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
观察化学改变了社会的事实;思考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第2节
2
科学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从实例中归纳科学探究要素;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反思探究过程。
到实验室去
2
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实验室安全规则;实验操作基本方法。
取用药品,对物质加热、称量,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复习、测试
2
见单元备课(下)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学习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感受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②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③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②通过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体会化学的魅力。
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相关知识
⑴小学自然: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又会发生很多变化。
⑵小学中所学到的关于塑料、纤维、钢铁、食品、药品等物质的知识。
⑶小学中所学到的关于植物生长和动物的生命活动现象。
重点
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难点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方法、技巧
与规律小结
⑴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
⑵加强记忆:
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
学习时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⑶注重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思维误区
本节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是: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而不是发生的现象。
组成与构成不同:
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等微粒构成,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本节知识结构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课题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第周
年月日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认识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联系实际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对课本中的插图充满了好奇,对学习化学充满了憧憬,怀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
他们对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心存疑惑,教师要注意引导。
学生对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的辨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关注学习方法。
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
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关键点
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去判断,不能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判断。
教学媒体
化学教育的多媒体素材,木头、纸、石头、塑料、橡胶、纤维等;
演示实验:
镁条、酒精灯、火柴、坩埚钳、石棉网、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镊子、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锌粒、硫酸铜溶液。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板书设计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1.天然材料:
如木材、石料、棉花等
2.人工制造材料(化学制品)
如:
塑料、玻璃、纤维等。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
物质的燃烧,粮食酿酒,食物腐烂等。
2.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
矿石粉碎,冰雪熔化等形状、状态发生的变化。
观察实验1—实验4:
现象:
3.化学变化的特征:
有新物质生成。
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
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本质区别: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1.天然材料
如:
木材、棉花、石料、石油、羊毛等
2.化学制品
如:
塑料、玻璃、橡胶、不锈钢等
(三大合成材料:
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结论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第一课时)
了解:
天然材料与人工制造材料
结论:
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绝大多数是人造材料,它们都属于化学制品。
衣服(纯棉的除外)、汽车的零部件、化肥、农药、除草剂、各种塑料制品都是化学制品。
逐一说明
土坯、茅草房→玻璃、砖瓦房→钢筋水泥混凝土塑钢和新型建筑涂料等构成的楼房
结论:
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活动探索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活动天地P2
观察教室:
哪些材料是天然的?
哪些材料是人工制造的?
观察P3页彩图并思考:
化学制品的广泛存在与应用。
假想:
如果你来到一座与世隔绝、没有化学制品的荒岛上,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举例说明:
房屋建筑材料的变迁?
观察P4页彩图:
了解沙子、石油、煤炭的部分用途。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
2.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结论:
都有新物质生成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如:
物质的燃烧,粮食酿酒,食物腐烂,金属生锈,金属的冶炼等。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
矿石粉碎,冰雪熔化等。
物理变化一般是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1.点燃镁条——发光、放热
2.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锌粒与盐酸反应——冒气泡
4.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分析P5彩图中的三种变化的共同点。
活动天地P5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P5并总结
1~4
(注意观察化学现象的方法:
仪器、物质在反应前后的颜色、状态、反应中的现象等)
判断:
某一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交流共享P61、2
比较、分析、举例
拓宽了解
理解:
一定、不一定的含义
课题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课型
新授
2课时
第周
年月日
教
学
目
标
1.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伟大作用。
2.了解:
化学变化的能量观——化学变化会放出或消耗能量;化学研究的目的观——利用化学反应可获得新物质或能量;化学的科学价值观——化学科学的两面性;绿色化学观。
3.了解化学研究的范畴。
4.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
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比较抽象,而建立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是化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最特征的思维方式。
教材在第一节就引入分子、原子的知识,目的是“先入为主”,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开始就建立这种思维方式。
重点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化学的概念
难点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关键点
采用对比的方法、模拟化的方法,利用影视资料,把不可见的变为可见的,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
教学媒体
有关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视频资料;元素周期表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对比探究法
板书设计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1.天然材料
2.人工制造材料(化学制品)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2.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的特征
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6.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
常表现为热能、光能、电能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
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获得有用的物质或能量
7.绿色化学:
化学对环境的承诺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等小微粒(微观)
水:
H2O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氢气:
H2
氧气:
O2
铁:
Fe铁是由铁原子构成。
2.物质的组成——元素(宏观)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铁是由铁元素组成。
组成与构成的区别:
3.化学:
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教学过程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并举两例
2.化学变化的特征
3.两种变化的关系
思考并回答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6.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
7.绿色化学
(新授)
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常伴随热、光、电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
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获得有用的物质或能量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了解:
举例: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例子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例子
仔细阅读P7多识一点:
了解优点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等小微粒
水:
H2O
氢气:
H2
氧气:
O2
铁:
Fe
2.物质的组成——元素
3.化学
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如分子、原子等)构成。
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又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
(常见的气体、液体物质一般由分子构成;常见的金属一般由原子直接构成)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如: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元素是宏观概念,论种不论个;
原子、分子是微观粒子论种又论个。
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小结:
说明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名称:
水、氧气等
铁、铜、铝等
理解
记忆下列化学符号:
H2O,H2,O2,CO2,CO,Fe,Si
拓宽了解
能否说分子大,原子小?
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二氧化碳的组成与构成。
区别:
组成与构成
组成:
宏观——元素
构成:
微观——分子、原子
阅读P9长话短说
挑战自我P9
练习
小知识
从全球范围看,当前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
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
①合成高效化肥;②开发新型高效医用药品;③研制快速降解的塑料;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能情况下分解水制取氢气;⑤研制人造皮肤和血管;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⑦在无毒无害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⑧开发新型制冷剂代替氟里昂;⑨消除汽车有害尾气、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⑩研制开发超导材料等。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学习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靠的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②知道科学探究的步骤,会写探究活动报告并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⑵过程与方法
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并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进行活动反思。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爱好化学的情感。
相关知识
⑴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⑵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
重点
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
探究实验的设计
方法、技巧与规律小结
⑴明确科学探究的环节:
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并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其中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⑵注重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设计题注重实验操作的综合性、可操作性、知识的综合应用性。
在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验操作的基本知识,懂得操作的原理和实验的一般步骤。
⑶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接受信息的能力:
需要学生会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应用结合起来,需要学生善于积累知识,并关注化学科技成果,解答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题干“顺藤摸瓜”。
思维误区
本节内容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是:
现象与结论混为一谈,这是初学者在描述现象时最易犯的错误。
本节知识结构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课题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第周
年月日
教
学
目
标
1.明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述问题)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2.通过对发现问题、表述问题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欲望。
3.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4.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已经明确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知道了物质发生的变化和构成物质成分的基础上来认识怎样学习化学的。
因此怎样学好化学是学生热切关注的,此时的求知欲也是非常强烈的。
但对于怎样发现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又怎样明确地提出问题,准确地表述出问题并不明确,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所以学生急于想知道怎样解决提出的问题。
教师要因势利导地帮助、引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的积极性应该是非常高涨的。
重点
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
探究实验的设计
关键点
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究,让学生分组完成不同的实验,以学生交流、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评价,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媒体
多媒体素材、烧杯、蜡烛、秒表、火柴等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
1.问题的发现和提出——科学探究的起点
2.化学之谜
3.金刚石、石墨与C60的组成、结构及性质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1.探究蜡烛燃烧时间与烧杯容积的大小关系
⑴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⑵猜想或假设→⑶实验探究→⑷收集证据→⑸得出结论→⑹评价、反思
2.探究蜡烛的长短与燃烧时间的影响实验
实验自变量→实验因变量→控制变量→结论
(蜡烛高度)(燃烧时间)(两只同样的烧杯)
3.怎样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教学过程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从问题开始
1.问题的发现和提出——科学探究的起点
2.金刚石与石墨的组成、结构及性质差异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第一课时)
1.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
2.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⑴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
⑵学会质疑,凡事好问“为什么”,不轻信现成的结论。
⑶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
⑷善于观察。
⑸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