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近视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3631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近视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预防近视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预防近视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预防近视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预防近视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近视教案设计.docx

《预防近视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近视教案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防近视教案设计.docx

预防近视教案设计

预防近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让同学们知道晶状体的作用和近视形成的原因以及危害.同时让同学们知道预防近视的方法和科学的用眼.

教学重点:

预防近视的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教学难点;介绍晶状体的调节作用,使学生知道人能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依靠的是厚薄变化.

课前准备:

人的眼球\眼球成像示意图\眼球内远成像示意\假性近视成像示意图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人的眼睛为什么能看见东西?

是什么在帮助眼睛看见东西?

二、学习新课:

1、晶状体的概况

在晶状体上肌肉控制晶状体厚薄.当肌肉放松晶状体变薄,人就能看清近处的东西.肌肉放松时,晶状体变薄,眼睛能看清远处的地方.

2、假性近视

原因:

看书或写字时间太长,看书写字时眼睛距书本太近或看书写字时光线太暗、太亮,都会使晶状体上的肌肉过度疲劳,造成晶状体暂时不能恢复应有的薄的程度,从而看不清远处的东西。

3、怎样预防近视

A.作到“二要”和“六不要”。

B.字迹端正,纸张清洁。

C.做好眼保健操

D.注意营养和锻炼

E.定期的检查视力。

三、布置作业:

1、思考与练习的填空题。

课后小结:

同学们明白了晶状体的工作方法和假性近视的形成,更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及时的保护视力.

 

预防近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本册教材《凸透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眼睛怎样看到各种物体,近视眼(假性近视)的原因及预防近视的各项措施的原理;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系列。

  课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指导学生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启发学生思考视觉与光的关系,粗略地了解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第二部分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近视(假性近视)的成因及预防近视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

  1、让学生认识眼球的构造;

  2、使学生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3、了解近视的成因,以及保护视力的方法。

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向学生进行眼的卫生保健教育,培养其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教学难点:

  了解近视(假性近视)成因

    二、说教具  

为了较好地突出本节的教学重点,并巧妙地突破难点,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课前准备好以下教具:

多媒体课件一份;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挂图;远视眼及其矫正的挂图;

三、说学生  

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通过探究初步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是随着物距的减小而增大的。

  

学生虽然对眼睛和眼镜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基本上属于在生活中耳闻目睹所形成的感性认识,还缺少从物理光学的角度对眼睛和眼镜进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这种情况下留存他们头脑中的相关知识其实是模糊的和容易泛化的,有待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习和领会新的内容,进行过滤,并将其中的正确的感性认识上逐步升为理性认识。

  

学生对教材编写意图是懵懂无知的,所以对课本上的“ 视力的矫正”的目的和思路可能很糊涂,他们的活动难免有“凑热闹”的成份,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已经具备的对透镜的感性认识,结合多媒体课件素材,将提问示、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进行合理组合,努力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学法  

根据教学要求,将教材中的内容及教学挂图、视频和动画资源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在阅读、比较、和操作中有意识地综合各种相关信息,获取新的、比较系统化的相关知识,既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保健意识,提高自我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问:

what’sthis?

Thiseyes!

(学生讨论回答)

谈话:

健康的眼睛才能看清楚物体,那么眼睛的结构是怎样的?

它又是怎样看见物体的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眼睛的科学。

(板书课题:

眼睛的科学)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1)认识眼球的构造。

播放眼球的构造动画   ①谈话:

首先要了解眼睛的构造。

你认为眼睛由哪几个部分构成?

其中哪部分最重要?

(学生讨论)

  ②讲解:

眼睛外部是眼睑,眼睑边长有睫毛,眼睑内是眼球。

眼球是眼睛最重要的部分,眼睑、睫毛都是保护眼球的。

  ③下面,我们来观察眼球的构造。

(播放眼球的构造的录像) 下载

  ④出示眼球模型、动画或挂图,分别请几名学生指出眼球各部分的名称。

  ⑤教师分别讲述眼球各部分的名称与作用。

  瞳孔:

眼球的前部有一个小孔,叫做瞳孔,瞳孔是外界光进入眼球的通道。

  晶状体:

瞳孔后面是晶状体,晶状体是透明的,外形很像凸透镜。

  视网膜:

眼球的外部叫眼球壁,眼球壁有三层,内层是视网膜。

视网膜含有很多感光细胞,既能感知光的强弱,又能感知光的色彩。

  视神经:

视神经是连接视网膜和大脑的通道,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

  

(2)认识晶状体的作用。

  ①讨论:

外界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通过晶状体进入眼球后,会怎么样?

(成倒立的像)

  ②演示:

凸透镜成像与眼球成像的对比动画或者出示挂图 下载

  ③问:

晶状体相当于什么?

(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什么?

(纸屏)

  ④讲述:

外界物体通过晶状体成像到视网膜,人眼才能看见周围的物体。

  (3)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①讨论:

在一间漆黑的屋子里,你能看见周围的物体吗?

这说明要看得见物体,需要什么?

(光)

  ②播放录像或动画(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下载

  ③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④教师小结:

我们周围的物体,有的自己发光,有的能反射别的物体的光。

当它们发射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球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物体。

  2、认识近视的成因及预防近视的方法。

  

(1)眼球成像模拟实验。

  ①讲述: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双健康的眼睛,健康的眼睛才能看清周围的物体。

如果眼睛受了伤或有了病,特别是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有了病,人就看不清、甚至完全看不见周围的物体。

例如少年儿童的多发病——近视,就是由于晶状体有了病。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近视的成因。

  ②教师讲解实验过程:

  a先用凸度较大的凸透镜实验:

让蜡烛通过凸透镜,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想一想:

在这个实验中,哪几个部分相当于眼睛?

它们分别相当于眼睛的哪个部分?

哪个部分相当于眼睛看到的物体?

  b将蜡烛离“眼睛”远一些,在“视网膜”上还能形成清晰的像吗?

  c换用凸度较小的凸透镜,观察“视网膜”上的像怎样?

(变清晰了)

  ③学生分组实验。

  ④讨论:

通过实验,凸透镜凸度的变化比作晶状体,晶状体是怎样变化的呢?

(晶状体变厚或变薄)

  ⑤讲解:

凸度较大的凸透镜成像时蜡烛离凸透镜较近,凸度较小的凸透镜成像时蜡烛离凸透镜较远。

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当我们的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凸度要大一些才能看清楚物体,而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凸度要小一些才能看清楚。

  (2)认识近视的成因以及近视的预防。

  ①讨论:

人的眼睛是怎样调节晶状体的凸度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呢?

  ②讲解:

人眼可以自动调节晶状体的凸度,所以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可以看清楚,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来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健康的眼睛晶状体调节力强,远近物体都能看得清。

  ③问:

近视是怎样形成的呢?

(播放录像:

近视的形成) 下载

  ④讲解:

近距离的看书时,晶状体的凸度较大,牵引晶状的肌肉总处于紧张状态,时间长了,肌肉就会疲劳,久而久之,就会失去调节能力,再看远处的物体时,肌肉就不能放松,晶状体的凸度就不能变小了,在视网膜上就不能形成清晰的像,这就是近视。

  ⑤讨论:

怎样预防近视呢?

  ⑥请你说一说:

怎样预防近视?

  a看书写字不要离书本太近,时间不要太长,休息注意远眺。

  b躺着、走路、吃饭、坐车时不要看书。

  c不要在强光下或太暗的地方看书。

  d认真做眼保健操。

  ⑦播放录像:

做眼保健操

三、巩固

  1、教师概述全课。

  2、问:

  

(1)眼球的构造是怎样的?

  

(2)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3)怎样预防近视?

3、扩展学习:

远视眼是怎么回事?

【教学思考】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而合理开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对眼睛和眼镜的感性认识,遵循了教材的编写思路,运用谜语和同学熟悉的相关场景调适课堂气氛,保持学生积极乐学的心态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点儿特色。

 

《预防近视》课后自评

在课前,我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章,认真的钻研了教材,并准备了眼球模具,大量的相关图片,以满足学生感性认识的需要,在课堂上,我用了大量的比喻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形象化。

总的看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积极参与,达到了互动的效果,也达到了本节课教学目的。

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有些概念性的名词学生很难理解,我也没能很好的解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解决这一问题。

 

《预防近视眼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引起近视的原因及如何预防近视眼的形成。

教学重点:

如何预防近视眼的形成。

教学难点:

纠正不正确的读书写字姿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电脑播放游戏“比眼力”,引导学生说出看不清所出示的词语的原因。

(二)教师归纳看不清的原因是近视眼,并引导学生说出想了解有关近视眼的哪些内容。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眼睛的作用是什么?

(二)眼睛有什么特征?

眼睛在看6米以外的东西时,不用加强屈光度便能看清楚,但看6米以外的东西时,就必须加强屈光才能看清。

(三)近视眼形成的原因

(1)小组讨论:

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学生汇报,大家补充,教师并及时板书。

①遗传因素:

近视眼是一种隐性遗传疾病,父母患近视其子女患近视的可能性就明显增加,所以有上述情况的同学要倍加爱护眼睛,预防近视。

②睡眠不足:

小学生每天睡眠应保证多少小时?

谈一谈造成睡眠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③营养素缺乏:

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哪些?

适当多吃哪些食物对眼睛有好处?

(希望同学们注意营养均衡,做到合理膳食,防止营养系缺乏。

④不注意用眼卫生,课件出示用眼卫生定义。

小组讨论:

不注意用眼卫生包括哪些内容?

观看短片:

不注意用眼卫生

(3)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有哪些不注意用眼卫生的习惯?

看近距离的东西持续时间太长,中间又无适当休息,就会使眼睛因长时进行调节活动而疲劳。

久而久之,收缩的肌肉便不能自然放松,使眼睛只适合看近物面出现近视状态。

学生不注意读书写字姿势、字迹模糊色浅,在光线太强太弱的环境下看书写字,躺在床上、走路、坐车看书等等不良习惯。

都易使屈光调节活动加强、使眼肌持续地紧张收缩而且由于过度特久地调节活动,造成了代谢产物的蓄积,进而剌激眼肌加强收缩。

(4)如何预防近视眼?

科学用眼:

1、读书写字注意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2、走路或乘车时不要看;3、不要躺着或趴着看;4、劳逸结合,用眼时间不要过长,应每隔50分钟左右休息10分钟。

注意用眼卫生:

1、不要长时间近距离读写、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网等;2、不要在光线太强太弱时读写,建议使用台灯照明用40W白炽灯泡,台灯应放在左前方一尺左右距离;室内照明40W日光灯应距离桌面1。

4米;3、看电视应有节制,眼距离以电视机对角线6倍以外观看,一般看40分钟休息10分钟;少玩电子游戏、电脑等,据有关资料显示它们的危害是电视的5倍。

补充营养:

1、少吃甜食和辛辣食物,糖分摄入过多在体内血液环境中呈酸性,易造成因血钙减少,影响眼球壁的坚韧性,促使眼轴伸长,导致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

2、少吃零食,零食中大多加有防腐剂、色素等添加剂,食用过量百害无一益。

3、避免偏食,偏食是诱发青少年视觉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常常会导致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宏量元素摄取不足,影响发育和健康。

4、多吃水果、蔬菜、豆类、动物肝脏等,合理地获得天然糖分、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加强运动:

1、学生在学习阶段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为消除视疲劳应经常性望远,多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2、每天坚持做永康保健操,以达到缓解眼疲劳,消除调节紧张,恢复眼调节机能,预防近视发生。

(四)教学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较好地掌握了近视眼形成原因和预防方法,从而提高了同学们自觉做好眼保健操的积极性,督促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看到身边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爱护眼睛,预防近视吧!

三、本课作业:

你有哪些不良的看书写字习惯,能指出和纠正吗?

 

《酸奶的制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会制定活动设计方案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参与的能力。

3、通过了解酸奶的有关知识,来培养探究意识

4、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重点:

酸奶的制作方法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把握牛奶、乳酸菌等辅助材料的配置比例。

教学准备:

     1.学生去咨询家长、访问加工厂、查阅资料,了解酸奶的相关知识。

 

     2.师生准备鲜牛奶、现成的酸奶、电磁炉、容器、白砂糖等辅助材料 。

     3.教师的设计方案以及上课用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问题:

许多小朋友对酸奶是“爱不释手”。

那么关于酸奶的知识,到底知道多少呢?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探讨一起来获得许多有益的知识,好吗?

二、引导思考问题,确定研究主题。

1、让学生将书上的内容作为参考,小组讨论后提出本小组的研究主题。

2、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同学们仔细听,教师边解释边向正确地方向引导。

同时总结活动的主题并进行归类。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活动内容进行研究。

A、 酸奶有什么特点?

(第一小组)

B、 酸奶的种类有哪些?

(第二小组)

C、 酸奶和牛奶有什么区别?

(第三小组)

D、 酸奶是怎么制作的?

(第四小组)

三、让交流设计活动方案

1、想想,你们小组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来完成你们的活动主题。

2、小组交流。

3、根据方案中的内容来分小组制定方案。

4、介绍各自方案。

全班分成四个活动小组,每组有八人。

每组决定分工合作,两人一组,在前两周分头查找资料,到学校图书室查,上网查,到工厂查,问家长。

查完后再会和,整理资料。

第三周各小组决定展示活动成果,有小组长介绍。

5、实施方案,汇报成果。

(1)、第一、二、三、组汇报他们搜集的资料。

(2)、第四组汇报方法:

将牛奶烧开,到入洗净不带油渍的容器内,待牛奶放至温热时,将一小盒原味酸奶倒入搅匀,盖上容器盖,夏天放置八小时左右就做成了。

酸奶做成后放入冰箱冷藏室内,吃起来效果更好,同时酸奶不至于越变越酸。

需提醒您的是:

a.牛奶量为够你喝两天为宜,约500毫升,做多了放置的时间过长,酸奶会变得太酸,那样就不好喝了。

b.容器最好选市场上卖的那种冰箱和微波炉兼用保鲜盒,这种容器密封效果好,酸奶不易变质。

c.做酸奶时不要放糖,吃时再放,口感更好。

(3)、第四组汇报完后还让大家品尝了他们提前做的样品,效果还可以。

(4)、第四组当堂为大家展示:

a教师为学生插好电磁炉并把鲜奶煮开。

关掉电磁炉。

b待牛奶稍冷后,学生继续做,把一小盒原味酸奶倒入搅匀,盖上容器盖。

“需等待3小时,夏天为8小时最好。

c解释:

“牛奶量为两天最好,约500毫升。

请大家3小时后品尝。

回家做时,最好是放到冰箱或冰柜里冷冻一下,吃时在放点糖,效果会更好。

四、学生自我评价。

1.你喜欢这次活动吗?

2.你和同学合作得怎样?

1.很好2.一般3.不好

3.我的收获

1.很多2.一点3.没有

五、小结活动。

这次活动,我们调察了酸奶,品尝了酸奶,还亲手制作了酸奶。

回去整理后第四周来我们总结成册。

同学们说的好,做的美。

希望你们今后多观察、多实践、多总结,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

六、布置作业:

回家试着做黄瓜酸奶。

温室效应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应该主动掌握有关温室效应的基本内容,

2、能力目标:

学会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能上网浏览、收集必要的信息,还要重视消化吸收这些材料,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环境意识。

 

教学手段:

运用网络教学

 

教学过程:

 

过程1:

老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再来研究一下“温室效应”。

前面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温室效应的一些基本知识,也找了一些关于温室效应的资料,许多同学自己也在网络上找到了一些资料,还有的同学在留言簿里发表了精彩的言论。

今天,我们利用这个公开教学的机会,对温室效应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交流,使我们能更清楚地认识温室效应,并且想想我们能做些什么……

 

过程2:

教师提问:

首先我们复习一下“大气的保温效应”的一些基本知识,提问:

(1)、什么是大气的保温效应?

(学生回答)

A、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可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能量贮存于大气中。

B、大气逆辐射又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教师总结:

正是这种关系,才使得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这里我们大家需要明确的是,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都是由太阳辐射转化而来的,因此,归根结底,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地面和大气)的能量源泉,而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2)、什么是温室效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由于人类活动不断地向大气排放CO2等气体,加强了保温效应,使地球的热量收支失去平衡,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就叫温室效应。

   教师总结:

什么是温室?

就是用玻璃封闭起来的养花房,里面不用人工加热,但是温度却比外面高得多,于是人们就把玻璃起到的这种保温作用,叫作温室效应,这是最初的温室效应的内涵。

而现在,它的引申意义已“今非昔比”。

 

(3)、大气的保温效应和温室效应的意义能否等同?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大气的保温效应和温室效应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应加以区别。

   据1999年版的《辞海》,20世纪初期前,人们曾误认为玻璃温室(不经过人工加热的养花房)的保温机制与大气这种保温机制相同,因而将它称为“温室效应”。

其实早在1909年美国物理学家伍德分别用岩盐(对长波辐射都透明,不会截留长波辐射)和玻璃(有透过短波辐射而截留长波辐射的能力)做成温室(花房)试验,结果两个温室内的温度一样高。

这表明温室的保温作用,主要不在于是否阻截或吸收长波辐射,而在于其玻璃或岩盐壁阻止室内(暖)外(冷)空气以对流或湍流方式的交换。

据研究,这种阻止空气在室内外热交换作用,比大气保温气体吸收长波辐射致暖作用大3—4倍。

所以严格地说,“温室效应”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但是现在人们已经认可了“温室效应”的说法,所以大气的保温效应和温室效应可以说是等同的了。

 

过程3:

   上节课,我提出了四个问题,分别请四组同学到图书馆、网上等查找资料,思考并回答,今天在这里我们一起探讨探讨,请同学们先准备一下。

 

学生:

(操作:

找出各方面信息浏览,有些打开留言簿留言。

时间:

5分钟)

A、老师:

有关温室效应的成因有多方面的的说法,请研究这个方面的学生展示研究成果。

(学生边回答边操作电脑)

(时间:

5分钟)

学生应从CO2、O3、CH4、N2O、CFCn等多方面探讨。

(教师提示各个方面、要求学生有数据、实例等说明。

)(网站里有冒纳罗亚观象台的一些资料)

 

教师总结:

(1)、CO2、O3等,其含量虽然只有1/10000---1/1000,但其保温作用十分强烈。

(2)、根据南极冰芯气泡中CO2含量的取样分析,以及雪中氧18(18O)同位素与当地温度关系,人们已得到15万年来CO2含量与气温的复原系列,发现CO2的含量和气温有极好的正相关。

证明15万年以来,高(低)CO2含量始终和暖(冷)地面气温连在一起。

CO2含量增加的原因:

①工业革命以来煤和石油等矿物燃料燃烧后排入大气的CO2;

②主要由于生物体燃烧等生物源造成的CO2排放。

③还有如人口增长、毁林毁草等造成环境吸收CO2的能力下降。

(3)、氟氯烃化合物(CFCn)

在制冷工业发展前,大气中没有氟氯烃这种气体成分。

大气中氟里昂11(CFC11)开始出现于1945年以后,氟里昂12(CFC12)开始出现于1935年以后。

 

举例:

金星表面的高达447℃。

为什么会这样热?

过去以为能使金星保持凉爽的金星云层恰恰是使金星保持酷热的根源。

金星的大气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00倍,大气中97%以上的成分是二氧化碳。

同时,金星大气中还有一层厚达20-30千米的由浓硫酸组成的浓云。

二氧化碳和浓云只许太阳光通过,照到金星表面,使金星表面变得很热,但却不让热量透过云层散发到宇宙空间。

被封闭起来的太阳辐射使金星表面变得越来越热。

据测定金星上的大气压约为地球大气压的90倍,相当于潜到水下900米时所承受的压力。

任凭你有钢筋铁骨,到了金星也会粉身碎骨。

金星上终年的高温、高压使金星的岩石都暗暗发红,真是个恐怖的世界。

 

B、老师:

温室效应产生以后,肯定会带来一些方面的影响,可能有一些有利的影响,也可能有一些不利的影响,请学生展示研究成果。

(学生边回答边操作电脑)

 

学生:

 

教师总结:

(1)、利:

①可以使中纬度地区大气降水量减少,高纬度地区降水量增多;②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大量的CO2;③可以增加海洋中的鱼类。

(2)、弊:

①使全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例:

由于受到温室效应和周期性潮涨的双重影响,西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大部分地方,将被海水淹没,包括首都的机场及部分住宅和办公室,因为图瓦卢最高的地方不过海拔米,所以低洼地方将全部没顶。

 

②瑞典研究人员指出温室效应造成传染病急剧增加。

 

③一些专家不安地指出,林木生长力的加强并不一定意味着林木的生长状况更"健康"。

他们认为,植物生长的"过热"最终有可能使植物变得"虚弱"。

气候变暖的可怕后果之一是,一些害虫和有害真菌的致病力会得到加强。

法国农业部的有关机构指出,特别是在布列塔尼地区,"栗树的癌肿病形势最近有所发展,这很可能是由于气候的变暖"。

这种源于亚洲的、50年代传入法国的真菌出现在树皮里,它能使树木枯萎。

 

④可以使史前的病毒发作,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纽约锡拉丘兹大学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家杂志》中指出,早前他们发现一种植物病毒TOMV,由于该病毒在大气中广泛扩散,推断在北极冰层也有其踪迹。

于是研究员从格陵兰抽取4块年龄由500至14万年的冰块,结果在冰层中发现TOMV病毒。

研究员指该病毒表层被坚固的蛋白质包围,因此可在逆境生存。

 

   这项新发现令研究员相信,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儿麻痹症和天花等疫症病毒可能藏在冰块深处,目前人类对这些原始病毒没有抵抗能力,当全球气温上升令冰层溶化时,这些埋藏在冰层千年或更长的病毒便可能会复活,形成疫症。

科学家表示,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些病毒的生存希望,或者其再次适应地面环境的机会,但肯定不能抹煞病毒卷土重来的可能性。

 

总之,温室效应中有利也有弊,但总的说来弊大于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