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面向对象上补充案例.docx
《第3章 面向对象上补充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 面向对象上补充案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章面向对象上补充案例
第三章补充案例
案例3-1定义学生类
一、案例描述
1、考核知识点
编号:
00103002
名称:
类和对象
2、练习目标
掌握类定义的方式
掌握如何在类中定义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
3、需求分析
在面向对象的思想中最核心就是对象,在程序中创建对象的前提是需要定义一个类。
为了让初学者掌握类的定义方式,本案例将设计一个表示学生的类,该类具有表示姓名的属性name和表示年龄的属性age,同时还具有表示说话行为的方法speak(),用于输出学生的姓名和年龄。
4、设计思路(实现原理)
1)使用class关键字定义一个表示学生类型的类,类名为Student。
2)在Student类中定义两个成员变量name和age,分别用来表示姓名和年龄。
其中,name的数据类型为String,变量age的数据类型为int。
3)在Student类中定义一个表示说话行为的speak()方法,用于输出学生的姓名和年龄。
二、案例实现
classStudent{
Stringname;
intage;
voidspeak(){
"我的名字是"+name+",今年"+age+"岁");
}
}
三、案例总结
1、Java语言严格区分大小写,class和Class是不同的,在定义类时只能使用class关键字
2、在Student类中,成员变量name是String类型,String表示一个字符串,后面的章节会详细讲解
3、思考一下:
自己定义一个手机(Phone)类,在类中定义品牌(brand)和价格(price)属性,定义打电话的call()方法,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classPhone{
Stringbrand;
doubleprice;
voidcall(){
"hi,howareyoudoing");
}
}
案例3-2同一对象被多个变量引用
一、案例描述
1、考核知识点
编号:
00103003
名称:
对象创建与使用
2、练习目标
掌握如何创建类的对象
掌握如何使用两个或者多个变量引用同一个实例对象。
3、需求分析
在程序中,一个对象可能在多处使用,这样就可能需要有多个变量来引用这个对象。
为了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对象的创建和使用,本案例将基于案例3-1,创建三个学生对象,它们的引用变量分别是s1、s2和s3,首先分别使用s1和s2引用,为name和age赋值,然后调用speak()方法,最后将s2变量赋值给s3,s3也调用speak()方法。
4、设计思路(实现原理)
1)编写Example01类
2)在main()方法中,创建Student类的第一个对象,其引用变量为s1,使用s1调用name和age变量分别为它们赋值为“张三”和“19”,然后调用speak()方法。
3)创建Student类的第二个对象,其引用变量为s2,使用s2分别为name和age赋值为“李四”和“20”,然后调用speak()方法。
4)创建Student类的第三个对象,其引用变量为s3,将s2的值赋给s3,然后使用s3调用speak()方法。
二、案例实现
publicclassExample01{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Students1=newStudent();
="张三";
=19;
();
Students2=newStudent();
="李四";
=20;
();
Students3=newStudent();
s3=s2;
();
}
}
运行结果如图3-1所示。
图3-1运行结果
三、案例总结
1、Students3=s2这句代码的作用是将s2引用的内存地址赋值给s3,换句话说,就是使变量s3和s2引用了同一个Student对象,因此()方法和()方法打印的结果相同。
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这句代码的含义,下面通过一张内存图来演示,具体如图3-2所示。
图3-2内存图
2、可以使用两个或者多个变量引用同一个实例对象,只要通过其中一个变量对该对象的属性进行修改,使用其它引用变量访问时,访问的都是修改后的属性。
案例3-3类的封装
一、案例描述
1、考核知识点
编号:
00103004
名称:
类的封装
2、练习目标
了解为什么要对类进行封装
了解如何实现类的封装
3、需求分析
在案例3-2中,s1对象的年龄是可以随便赋值的,如果将age的值赋值为-30,显然违背了事实。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我们需要对类进行封装,防止外界对类中的成员变量随意访问。
为了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类的封装,本案例将使用private关键字对成员变量name和age进行私有化,同时分别提供一个setName(Stringn)和setAge(inta)方法用于外界的访问,其中setAge(inta)中需要对age进行判断。
4、设计思路(实现原理)
1)编写测试类Example02,将属性age的值设为-30,演示不合理现象。
2)对Student类进行修改,将name和age属性使用private修饰,然后定义getName()、setName(Stringn)、getAge()和setAge(inta)四个对外访问name和age的方法。
3)在setAge(inta)方法中对传入的参数进行检查,如果输入值为负数,则打印出“设置的年龄不合法”,如果不为负数,才将其设置为age属性的值。
4)对Example02类进行修改,在main()方法中创建Student类的实例对象,通过调用对象的setName(Stringn)和setAge(inta)方法来设置的name属性和age属性值,并调用speak()方法。
二、案例实现
1、定义Example02类,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classExample02{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Students1=newStudent();
="小新";
=-30;
();
}
}
运行结果如图3-3所示。
图3-3运行结果
从上图可以看出,当将age的值设置为-30后,程序不会报错,但却违背了现实。
2、对Student类进行封装,其代码如下:
classStudent{
privateStringname="张三";
privateintage=19;
publicStringgetName(){
returnname;
}
publicvoidsetName(Stringn){
name=n;
}
publicintgetAge(){
returnage;
}
publicvoidsetAge(inta){
法名([参数…])的方式调用普通的成员方法,但是在普通的成员方法中不能使用this([参数…])的方式来调用构造方法。
案例3-7垃圾回收机制
一、案例描述
1、考核知识点
编号:
00103008
名称:
垃圾回收机制
2、练习目标
掌握垃圾回收机制的特点
掌握垃圾回收相关的方法
3、需求分析
垃圾对象会占用一定的内存空间,当垃圾对象积累到一定程度后,Java虚拟机会自动进行垃圾回收。
但是,如果希望程序可以及时通知Java虚拟机回收垃圾对象,可以通过()方法强制启动垃圾回收器回收垃圾。
为了让初学者熟悉垃圾回收机制,本案例将演示如何通过()方法强制启动垃圾回收器回收垃圾。
4、设计思路(实现原理)
1)对Student类进行修改,在类中对finalize()方法进行重写。
2)编写测试类Example07,创建若干个Student对象,然后调用()方法通知垃圾回收期回收垃圾,为了确保可以看到垃圾回收的过程,可以在类中编写一个简单的循环语句,延长程序执行时间。
二、案例实现
1、对Student类进行修改,代码如下所示:
classStudent{
publicvoidfinalize(){
"垃圾对象被回收了");
}
}
2、定义Example07类,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classExample07{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newStudent();
newStudent();
();
for(inti=0;i<1000000;i++){
态方法名”的方式访问,也可以通过“对象引用变量.静态方法名”的方式访问,例如本例中的静态变量className,通过或者这两种方式访问都是可以的,不过更推荐使用前一种方式。
3、思考一下:
定义一个Person类,在类中定义两个String类型的成员变量name和nationality(国籍),变量nationality使用static关键字修饰为静态变量,其值为“中国”。
定义Example09类,在类的main()方法中创建Person类的两个实例对象,并打印出这两个对象的姓名和国籍。
(1)定义Person类,代码如下所示:
classPerson{
Stringname;
staticStringnationality="中国";
}
(2)定义Example09类,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classExample09{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Personlily=newPerson();
="丽丽";
Personlucy=newPerson();
="露西";
+"的国籍是"+;
+"的国籍是"+;
}
}
运行结果如图3-14所示。
图3-4运行结果
案例3-9静态方法中访问类的成员
一、案例描述
1、考核知识点
编号:
00103010
名称:
静态方法
2、练习目标
了解在静态方法中只能访问类的静态成员,而不能访问非静态成员。
3、需求分析
在程序中经常会调用方法,但静态方法之间、静态方法和非静态方法之间,它们是否能够互相调用呢请编写一个测试类,在类中定义若干个静态方法和非静态方法,通过方法之间的相互调用,演示静态方法和非静态方法的调用情况。
4、设计思路(实现原理)
1)编写Example10类,在类中定义两个静态方法staticMethod1()、staticMethod2(),两个非静态方法nonStaticMethod1()、nonStaticMethod2()
2)在Example10类中,针对定义的四个方法进行互相调用,观察调用情况。
二、案例实现
1、定义Example10类,在类中定义上述的四个方法和一个main()方法,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classExample10{
staticvoidstaticMethod1(){
"静态方法1");
}
staticvoidstaticMethod2(){
"静态方法2");
}
voidnonStaticMethod1(){
"非静态方法1");
}
voidnonStaticMethod2(){
"非静态方法2");
}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
}
2、对静态方法staticMethod1()进行修改,在方法中访问静态方法staticMethod2()。
在main()方法中调用静态方法staticMethod1(),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classExample10{
staticvoidstaticMethod1(){
"静态方法1");
staticMethod2();
}
staticvoidstaticMethod2(){
"静态方法2");
}
voidnonStaticMethod1(){
"非静态方法1");
}
voidnonStaticMethod2(){
"非静态方法2");
}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
}
}
运行结果如图3-15所示。
图3-5运行结果
从运行结果可以看到,程序正常执行,这说明在静态方法中可以访问静态方法。
3、对静态方法staticMethod1()进行修改,在方法中访问非静态方法nonStaticMethod1(),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classExample10{
staticvoidstaticMethod1(){
"静态方法1");
nonStaticMethod1();
}
staticvoidstaticMethod2(){
"静态方法2");
}
voidnonStaticMethod1(){
"非静态方法1");
}
voidnonStaticMethod2(){
"非静态方法2");
}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
}
}
运行结果如图3-16所示。
图3-6运行结果
从错误提示信息可以看到,发生错误的原因是在静态方法中访问了非静态的方法。
4、在staticMethod1()方法中,将代码“nonStaticMethod1()”注释掉,并对非静态方法nonStaticMethod1()进行修改,在方法中分别调用静态方法statiMethod1()和非静态方法nonStaticMethod2()。
在main()方法中创建Example09的实例对象,调用nonStaticMethod1()方法,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classExample10{
staticvoidstaticMethod1(){
"静态方法1");
部类.静态成员”的方式访问静态变量staticField和静态方法staticMethod(),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classExample13{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
}
运行结果如图3-20所示。
图3-7运行结果
3、对类Example13进行修改,在main()方法中创建静态内部类Inner的实例对象,使用类型的变量inner引用,通过变量inner访问非静态变量nonStaticField和非静态方法nonStaticMethod(),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classExample13{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inner=new();
();
}
}
运行结果如图3-21所示。
图3-8运行结果
三、案例总结
静态内部类中可以定义静态成员和非静态成员,如果要访问非静态成员,必须通过静态内部类的对象或者对象的引用变量。
如果要访问静态成员,则可以直接通过“外部类.静态内部类.静态成员”的方式,不需要创建静态内部类的实例对象。
案例3-13方法内部类访问局部变量
一、案例描述
1、考核知识点
编号:
00103015
名称:
方法内部类
2、练习目标
掌握方法内部类中访问的局部变量需要使用final关键字修饰
3、需求分析
在方法内部类中可以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变量,同样,在方法内部类中也可以访问其所在方法中定义的局部变量,但是局部变量必须使用final关键字来修饰。
为了方便初学者学习方法内部类,本案例将编写一个方法内部类,演示如何在方法内部类中访问局部变量。
4、设计思路(实现原理)
1)编写Example14类,在类中定义一个test()方法,test()方法中定义一个int类型的局部变量num,其值为5。
2)在test()方法中定义一个方法内部类Inner,在Inner类中定义一个show()方法,方法中访问局部变量num。
在test()方法中创建内部类Inner的实例对象,调用其show()方法。
3)在Example14的main()方法中,创建Example14的实例对象,使用变量e引用该对象,通过变量e调用test()方法。
二、案例实现
1、定义Example14类,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classExample14{
voidtest(){
intnum=5;
classInner{
voidshow(){
"局部变量num的值为"+num);
};
}
Innerinner=newInner();
();
}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Example14e=newExample14();
();
}
}
运行结果如图3-22所示:
图3-9错误提示信息
从错误提示信息可以看到,发生错误的原因是方法内部类中访问的局部变量num没有被声明为最终类型,即没有使用final关键字修饰。
对程序进行修改,将局部变量num使用final关键字修饰,再次运行程序,运行结果如图3-23所示。
图3-10运行结果
三、案例总结
方法内部中访问的局部变量必须使用final关键字修饰,否则程序在编译时会发生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