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全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全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临泽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商贸流通业是商品流通和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仓储业,并涉及交通运输业等。
商贸流通业及商品市场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是工农、城乡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决定经济运行速度和效益,直接反映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程度及市场经济的成熟度。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现代流通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已经越来越成为扩大内需、指导生产、引导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临泽县委、县政府在认真审视县情和经济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确定了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的发展理念和“举生态旗、做水文章、走特色路”的基本思路,为全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明确了定位、指明了方向。
如何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是当前加快我县县域经济发展亟需破解的难题。
一、基础和条件
近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引导、多方投资、加强监管、城乡统筹”的原则,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市场体系,强化协调服务,使全县商贸流通业有了较快发展,为促进经济增长、扩大消费、增加就业、满足城乡群众物质生活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1、充分发挥区位比较优势,活跃消费市场,流通规模不断扩大
我县是东连张掖市、武威市进入省会兰州,西接高台县和酒泉市,直通新疆的重要通道。
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公里,基本形成了以连霍高等级公路为主框架,以国、省干线公路为辐射,以县乡村三级公路为脉络,以运输站场为连接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五横四纵”交通运输网络。
近年来,全县上下立足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活跃城乡消费市场,努力扩大流通规模。
至2012年底,全县各类商业网点累计达2659个,流通企业累计达217家;建成大中型超市20家、酒店宾馆9家、综合商业街1条、综合批发部30家、集贸市场9个、交易点4个、专业市场1个。
已基本形成专业市场和乡镇集贸市场并举,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相配套的多层次、多门类商品市场体系和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城乡流通网络,基本满足了全县各层次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009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亿元和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
其中:
批发零售业亿元,同比增长%;住宿餐饮业4011万元,同比增长%。
随着铁路枢纽建设的全面提速,临泽作为全市乃至全省重要区域性交通枢纽的作用日益显现,发展现代物流业面临难得机遇。
2、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增加产品产量,产加销体系逐步完善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增加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扶持力度,着力打造现代化玉米制种、全省优质蔬菜生产、绿洲奶肉牛养殖、“金张掖红提”葡萄生产、红枣原产地保护“五大基地”,加快培育地方特色产品,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全力以赴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加快构筑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不断壮大工业经济实力,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为商贸流通业提供了充裕的工农产品。
止2012年底,发展设施农业4157亩,累计建成日光温室万亩,钢架大棚万亩;发展高原夏菜万亩,蔬菜生产面积达万亩;新建奶肉牛养殖小区6个,新发展规模养殖大户1020户,肉牛饲养量突破20万头;发展设施葡萄1820亩,建成红提葡萄专业村10个,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万亩,设施农产品总产达万吨;玉米制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加工番茄面积3万亩,产量万吨;果园面积万亩,产量万吨;生猪饲养量万头,肉牛饲养量万头,肉类总产量达万吨。
依托农产品资源,建成以玉米加工为主的规模以上企业4家,年加工转化玉米能力17万吨;以种子繁育加工为主的种子企业8家,种子加工能力达18万吨;以番茄加工为主的蔬菜加工企业1家,日处理番茄3000吨;以乳制品加工为主的畜产品加工企业2家,年处理液态奶万吨,屠宰加工肉牛2万头;规模较大的红枣加工企业4家,生产能力3万吨。
2009年,加工玉米种子万吨,柠檬酸万吨,食用酒精8461吨,番茄酱万吨,乳制品6471吨,饲料万吨,培育出了雪晶柠檬酸,雪莲全脂甜奶粉,西域、圣泽红枣枸杞汁等甘肃名牌产品,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全县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3个,入社会员9100户,占总农户数的%,辐射带动农户万户。
基本形成了“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和“订单式”经营方式,大大提高了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同时,立足丰富的矿产品资源,建成规模较大的矿产品加工企业7家,2009年,加工生铁万吨,富锰渣10万吨,水泥万吨,锰铁合金8580吨,有效地补充了市场需求。
随着金冠公司5万吨棉浆粕生产线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建设,预计未来全县工业仍将保持高位增长,将进一步拓展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空间。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流通平台,流通环境明显优化
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举生态旗、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立足于治水、节水、活水,着力实施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以此为突破口,引领城镇化建设,城市道路、供排水、供热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绿化、美化、亮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文品位和服务功能逐步提升。
结合旧城改造,建成县府街、滨河路、文化路、健康路、八一路、商业步行街等城区商业街区,使商用临街门店数量成倍增长。
结合流通领域民营化改制改革,改造建成临百、天鼎、天盛、兰新、金叶、百信、新时代等大中型超市和新合作百惠、天鼎、万佳、银先金贸步行街等购物中心,成为引领城镇居民购物消费的主要场所。
结合城郊村改造,建成东关农贸市场、农机建材市场、小康路餐饮市场等专业市场,初步形成了东至工业开发区、南至乐民小区、西至沙河镇政府、北至兰新铁路的城区商贸流通业重要区域。
结合集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改造扩建了7个乡镇集贸市场,部分规划建设了商业功能区;改造建设标准化农家店150家,连锁配送店35家,镇村覆盖率达98%,基本实现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动。
随着一批城镇建设招商引资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城市人气、商气和文明程度,吸纳消费群体集聚。
4、建立健全流通服务网络,提升配套功能,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一是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人流、物流快速畅通。
全县现有各类汽车1674辆,其中,客车122辆,货车1552辆。
全年完成客运量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0884万人公里;货运量166万吨,货运周转量7912万吨公里。
二是邮电通信业务快速增长,资金流、信息流方便快捷。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万元,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31282户,固定电话普及率%,全县移动电话用户84625户,互联网络用户6367户,100%的村配备了计算机设备,并实现了与县乡公务网的互联互通。
三是旅游资源开发迈出新步伐,旅游经济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通过大力发展丹霞地貌观光、生态休闲度假、红色胜迹和佛教文化“四大精品”旅游,有力地带动了餐饮、娱乐、住宿等服务业发展。
。
按照全市“2012宜居宜游•旅游发展年”总体部署,突出宜居宜游主题,以体制创新、规划编制、项目建设、创建提升、宣传促销为重点,着力改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环境、提高发展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倾力打造“中国枣乡•七彩丹霞•戈壁水乡•红色圣地”旅游名片,全县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中国枣乡、七彩丹霞、戈壁水乡、红色圣地”四张旅游名片效应不断显现,全县接待游客万人次,增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增长%,占GDP的比重达7%,旅游经济创最好水平。
四是金融运行健康平稳,促进了银政银企的互利共赢。
县内有农行、工行、农村合作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设点,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金融服务网络。
5、转变传统商贸流通方式,发展新型业态,现代流通业发展前景广阔
城乡涌现出了一批大型超市、连锁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等新型零售模式。
连锁经营、购物中心、专卖店、便利店等现代商贸流通业态逐步取代传统的商贸流通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生产生活服务。
各类农副产品运销协会、流通组织及个体运销队伍不断壮大,配送、代理、租赁等经营方式逐步普及,电子商务经营模式正在兴起。
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国家将现代物流业作为唯一的服务行业纳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以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为中心的西北物流区域是九大物流区域之一;省委提出“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使张掖成为连接“兰白”都市经济圈和“西翼”——河西新能源基地的重要结点和支撑点;市委、市政府将张掖在全省新的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基本定位确立为“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并作出“以建设生态安全屏障为背景,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快速发展;以立体交通枢纽为支撑,积极搭建经济发展平台;依托通道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把服务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城镇就业的重要产业来培育,不断提高三产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的决策部署。
国家、省、市的政策和决策部署,为我们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问题及对策
我县商贸流通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身需求相比,在规模总量、发展速度、经济效益、贡献率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
1、对商贸流通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主要表现在:
部分干部和群众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繁荣区域经济、拉动消费需求的重要作用,在思想上不同程度的存在“重生产、轻流通”,“重工业、轻商业”的观念,没有把发展流通业放在与抓农业和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还远远不够。
2、消费主体缺乏支撑,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主要表现在: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市场变化影响,部分骨干企业产品市场需求不足,工业经济正常运行面临较多困难,拉动消费需求不旺;一、二产业从业人员收入较低,预期收入不明确,难以拉动消费总量的提升,制约了消费需求的扩张;受地缘条件和商品品种选择性小等因素影响,购买力外流进而影响了本地消费的持续增长。
3、商业网点缺乏规划,重复建设问题显现。
主要表现在:
由于流通业放开较早,其发展受市场牵引倚重,而受政府规划指导倚轻,加之商业网点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存在着布局定位、流通业态和结构趋同的现象,造成商业网点建设随意性大,商贸资源分布不均匀,重复建设,过度竞争,“小、散、多、乱”问题突出,城市分区功能定位不清,设施简陋,档次偏低,服务功能差。
4、行业竞争能力较弱,城乡市场发展失衡。
主要表现在:
县内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商贸流通龙头企业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现有市场多为日用消费品市场,要素市场和服务市场不足;县内绝大部分农产品需外销,但尚未形成适应不同农产品特点的流通体系;县境内缺少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商品丰富、信誉高的大型综合市场,居民消费环境、消费条件亟需改善;商贸流通企业内部经营机制还不健全,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缓慢。
5、政府引导扶持不够,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长期以来,商贸流通业发展几乎处于一种自我发展调节状态,行业和制度建设与工农业发展的强大政策支撑形成明显反差,对商贸流通业扶持力度亟待增强;行政审批手续较为繁琐,个别执法单位和人员缺乏公平、公正、合理的理念,服务意识还不够强,这些都制约了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为推进我县商贸流通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应从我县区位条件、产业发展、消费需求等情况出发,按照“服务县内、辐射周边、面向省外”的指导思想,以打造标志性商贸区域、增强商贸中心区集聚辐射力和提升核心商圈品位形象为重点,全力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形态先进”的大商贸、大流通平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具体工作中,应搞好“一个规划”,建好“两个车间”,打造“三条商贸流通线”,建设“四类市场体系”,强化“五项措施”。
搞好“一个规划”,即全县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
按照“城内大市场、城郊大卖场、城外大物流、城中特色街、农村及社区便民店”的思路,遵循“系统分析、整体设计,结合县情、突出特色,前瞻规划、持续发展,各业共生、协调推进”的原则,根据县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正在编制的“十二五”规划,围绕提升城市中心功能、增强县城辐射带动作用,科学制定全县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全县商贸流通业规范、持续、健康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建好“两个车间”,即建好农产品和工业品“两个车间”,为市场提供充足的商品,为居民持续增收、增强购买力奠定基础。
农产品生产方面,继续推进农民增收重点工程行动计划,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做优做强农作物制种、轻工原料、特色果蔬和草畜四大特色优势产业。
突出“精品化”和“无公害”,制定和完善特色农产品地方标准,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标准化管理,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着力培育红枣、番茄、葡萄、肉苁蓉、高原夏菜、供港蔬菜六大品牌产品,建设“绿洲蔬菜之乡”、“绿洲瓜果之乡”。
工业品生产方面,着力提升壮大农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矿产品和建材业,稳步发展精细化工业,推进煤炭资源开发。
鼓励、引导企业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围绕新产品研发和产业链延伸,加大科技投入,推进产学研结合,走“以质量培育品牌、以品牌占领市场”的路子,实现工业经济带动商贸流通业、商贸流通业促进工业经济的良性循环、互动发展。
打造“三条商贸流通线”:
一是依托正在建设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合理布局物流网点,配套完善中转联运设施,建设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物流园区,逐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及城际通道与县内道路的无缝对接和高效贯通,打造铁路现代物流通道。
二是依托连霍高等级公路,在出入口和进出城干道的公路运输节点,建设综合物流中心、物流转运中心、货运站场和特色餐饮服务市场,将县城小康路建设成为临泽特色商业带,打造高速公路现代物流通道。
三是积极争取312国道县城段改造扩建项目,配套完善给排水、照明、供热、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增强整体功能。
结合道路改扩建工程的实施,建设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和建筑建材、特色农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打造国道城区段现代物流通道。
同时,组织实施县乡集贸市场(退市还路)工程,提升乡镇集贸市场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水平,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
建设“四类市场体系”:
一是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支持城市流通企业建设农村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整合基层供销社网点资源,加快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络;鼓励各类批发企业与农村零售企业合作,开展商品配送,发展农村自愿连锁经营,逐步形成以县城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服务网络。
设立农副产品指导服务中心,为名优产品提供生产、收购、运输、销售、储存、加工一条龙服务,使名优产品形成规模并向生产基地发展。
加强农资品牌建设,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行为,创建让农民“放心、称心、省心”的农资品牌,服务农业生产。
二是探索建立现代物流体系。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标准化建设,加快建设和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集市场信息、仓储、配送、多式联运及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支持连锁、批发代理、第三方物流和工业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积极引进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流通企业,发展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加快建立综合性与专业性并存的多层次、多类型物流配送体系,促使全县商贸流通业向现代化、信息化迈进。
同时,强化划行归市管理,引导发展特色商业街区,加快发展连锁超市、品牌专卖和新兴物流业态。
三是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结合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推动现有蔬菜、红枣、畜产品等市场的改造升级,不断扩大市场的辐射半径。
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延伸经营链条,通过建立农产品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建设农产品采购和物流中心等方式,建立起农产品进入城市市场的快捷流通渠道。
积极开展农商对接,探索和推广“超市+基地”、“超市+农村流通合作经济组织”、“超市+批发市场”、“超市+社会化物流中心”等方式,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充分发挥供销社在组织网络和市场开发方面的优势,组建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经营、组织和带动能力的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四是健全旅游市场服务体系。
以大沙河城市水域景观带为核心,将县城打造成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购物消费为一体的旅游消费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快以丹霞景区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宣传促销,完善服务体系,精心打造“枣乡临泽•七彩丹霞”旅游品牌;立足我县生态旅游景区及城郊、乡镇所在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等资源,引导城乡居民投资兴办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项目,满足广大游客休闲消费的需求。
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和提升酒店餐饮、运输、商贸、文化等产业配套发展。
强化“五项措施”:
一是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搞活流通,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是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
随着县城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县城的聚集效应和溢出效应将越来越明显,商贸中心的地位将逐步凸现,为现代流通业迎来了发展良机。
为此,要教育引导全县上下充分认识发展商贸流通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无商不活”的意识,在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以商贸流通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使商贸流通业逐步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是制定政策,健全机制。
在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基础上,制定相应配套政策措施,在资金、土地、水电等方面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特别是对新办或整合提升的商贸企业,享受新办工业企业一样的优惠政策。
建立商贸流通业发展奖励机制,对发展商贸流通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集体)和个人,县委、县政府予以重奖,以促进商贸流通业做大做强。
工商、公安、土地、供电、供水、城管、环保、质监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职责,共同扶持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逐步形成扶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
三是完善设施,提升功能。
改造商业设施,提升经营档次,引导社会资源加大对商贸流通企业的投入。
县上每年确定一批重点商贸流通设施改造建设项目,财政、金融部门进行重点扶持。
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结合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完善道路、给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照明以及其他配套设施,增强城市服务功能。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域,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形成“磁场效应”,吸引人流、物流和资金流汇聚临泽。
四是扩大开放,招商引资。
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下大力气引进县外管理先进、资金雄厚的大型商贸企业进驻我县,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的方式,加快发展一批现代流通企业。
大力支持本县商贸企业的发展,引导其引入现代管理方式打造现代商贸企业,鼓励扶持其在县内设总部,县外设分店,积极开拓县外市场特别是周边市场,增强自身实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引导现有零售、批发企业实行业内整合,增大规模,提升地位和影响力,增强向外扩张能力。
五是加强领导,靠实责任。
结合政府机构改革,从“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需要出发,整合政府行政管理资源,建立政府领导、流通主管部门为主、各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促进流通业发展工作领导机构,统一协调和指导全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形成职责分明、有法可依、联动高效的为“大市场、大流通”服务的行政管理体系。
要明确乡镇及部门在推进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具体责任,并列入任期实绩考核内容,严格考核,奖优罚劣,使各级、各部门有目标、有责任、有压力、有动力,真正实现“商贸活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