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研促进教学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1451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科研促进教学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以科研促进教学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以科研促进教学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以科研促进教学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以科研促进教学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科研促进教学心得体会.docx

《以科研促进教学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科研促进教学心得体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科研促进教学心得体会.docx

以科研促进教学心得体会

以科研促进教学心得体会

第1篇:

以科研促教学

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

我校充分发挥了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与功能,运用教育科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下面以我参与的课题《小学语文古诗吟诵教学研究》为例,结合自身的教科研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个简单的汇报。

一、用先进的理念引领教育方向

先进的理念,支撑着整个学校,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更能支撑起我们每个教师的精神世界。

淮河路小学以“润”为文化核心。

学校以无声之“润”实现“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的办学宗旨。

在学校理念的引领下,我们不断学习,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和丰富文化积淀,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丰厚文化的底蕴,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二、借教师发展学校促进专业成长

专家走进淮小,启动淮河教师与名校教师结对指导。

借力“北京师范大学—淮河路小学教师发展学校”项目积极参与以“名师引领践行灵动课堂”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全国优秀教师、首批语文特级教师、教育专家张伟多次莅临淮河路小学进行阅读教学指导;先后学习了“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小学语文‘球形’阅读教学原理与应用”“关于‘H’型小说教学”“三联两定”教学等专题报告。

在张伟教授理论的指导下我执教了《唯一的听众》得到张教授的高度评价。

我校灵动课堂形态在专家理论指导下逐步丰满。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志勇以《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和《如何撰写研究论文》为题进行了一天的互动交流。

在开放式小组活动中朱教授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引导老师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一让我们深刻理解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方法。

同时强化了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知识,培养了教育科研意识。

三、用敏锐的眼光审视自身教学。

任何伟大的研究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

教科研也不例外,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这是开展教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

在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一套科学、灵动、务实的课堂评价体系在助力提升课堂效率上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校选择了“高效课堂评价体系的研究”作为学校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

在经典诵读时,我们发现运用吟诵的方法进行古诗教学,激发小学生热爱古诗文;理解和欣赏古诗文,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因此,我们就确立了“小学语文古诗吟诵教学研究”围绕研究的目标我们确定了本课题的主要研究问题有1.激发学生学习吟诵古诗的兴趣

2、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探索古诗吟诵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吟诵规则

3、通过古诗吟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与家庭社会、学校管理、教与学、新课程改革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应该用明锐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

只有将教研与科研结合在一起,才能将科研工作落到实处。

四、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课题研究。

(以吟诵课题为例谈谈我们研究的方法。

(1)进行文献研究。

我们也是最近几年刚刚接触吟诵,做这样的课题需要解决理论支撑问题。

我和袁校长师从中华经典诵读库吟诵专家、河南省吟诵学会会长、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华锋先生学习吟诵。

在他的指导下学习了《华钟彦文集》《吟咏学概论》等文献资料。

到北京参加“中华吟诵周”活动(图五);参加河南大学的吟诵培训班学习(组图四)。

教师不仅提高了自身素养,还带回了全国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

(2)进行调查研究。

课题组成员,征求各实验老师意见后,汇总意见并设计调查问卷,向家长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在回收了所有的问卷后,对所有数据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统计,对数据进行分析。

我们根据问卷数据及分析,发人深省的结果为我们调整实验方针提供了帮助。

(3)进行实践研究。

把自己的理论假设和研究内容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其正确性。

1)吟诵着教古诗。

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12册入编古诗66首,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开始在语文课堂精读古诗。

根据小学生活泼、想象力强、善于模仿的特点,古诗教学设置作诗情境,学生扮演诗人或诗歌中任务的角色,把诗歌当做自己的作品吟诵出来,学生在角色体验、音韵感受中解诗意、悟诗情、入诗境。

教师则通过反复吟咏直达诗人内心,把握诗歌难点,以吟诵的方式突破教学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吟诵嵌入阅读教学

课题组的张瑜教师执教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就有“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体现文章主旨的诗句,有“这种境界,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样留白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留白巧设训练点:

此刻,如果是你,想到了哪首诗,哪首歌,试着吟出来、唱出来吧。

学生想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想到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想到“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古代边塞生活场面,想起“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就能理解后面文中描写的草原迎客、主客联欢的场面的意义,新中国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草原人的幸福生活,体会到蒙汉情深的含义。

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得到区教研室的肯定。

3)吟诵积累古诗文

根据学校1-6年级学生国学诵读目标,我们形成本校的诵读体系,一年级诵读《弟子规》,二年级《笠翁对韵》,三四年级《论语》,五年级《大学》《中庸》,六年级《孟子》选篇,旨在通过诵读优化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锻炼右脑,提升专注力和记忆力,培养学生对母语的亲近感。

每天早上15分钟,放学时间诵读。

采用吟诵的方式背诵给孩子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4)开发吟诵校本课程在我校众多的校本课程中《雅言吟诵》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门校本课程。

我们将《语文课程标准》中向小学生推荐的75首古诗词作为吟诵课的基本内容。

把中华经典诵读文库吟诵专家华锋先生的《基础吟诵75首》作为教材,把这七十五首古诗词按其音韵划分一下,制订出低、高两个学段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目标。

并研究如何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这七十五首古诗词的兴趣,并顺利达成欣赏和吟诵各自学段古诗词的目标。

(4)进行经验总结。

这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道程序。

通过调查问卷的前测、后测数据对比分析,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明显提高,学习古诗的方法更科学,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改善,证明进行古诗吟诵教学取得的显著成效。

收获的同时也思考着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对策。

五、用研究的成果促进日常教学

1.实验班和《雅言吟诵》校本课程班的学生认识到了吟诵是一种读书方式,并且喜欢吟诵。

大部分学生学会了”华调吟诵“格律诗中绝句格律的八种调子。

所有符合规则的绝句律诗孩子们都会吟诵了。

部分孩子体会到了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拿到一首古诗都想吟一吟,孩子入情入境地吟诵自己喜欢的诗作。

培养了高雅的情趣。

2.探索初步形成古诗吟诵教学“课前、课上、课后三段式自主学习模式”已经推广到高年级段的古诗词教学。

3.开发的校本课程《雅言吟诵》在中原区第二届校本课程大赛中荣获二等奖;《雅言吟诵》作为淮河路小学精品校本课程。

学生《童声雅吟》展演在2021年河南省吟诵学会年会获得好评。

更加激发了学生吟诵的热情。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所以,我总是时刻告诫自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个人教育教学水平,在以后的研究中定会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成绩。

谢谢!

第2篇:

科研心得体会

近乎为期一年的科研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了,虽然时间看上去长,但真正算下来,和组员一起努力探讨的时间还是很短暂的,却也受益良多。

最简单的就是为毕业论文做好了铺垫。

组长是很负责的人,我们几乎都是她安排好了流程,我们去分工完成。

老师接洽,调研地点的联系都是她一手操办的,起到了主心骨的作用。

再此基础上,团队活动的团结一致被发挥到最大。

实地调研之前,我们为之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用什么方法调查我们讨论了很久,最终确定用问卷、个案、访谈调查,小组开会分工各自的任务,准备问卷,查找相关的资料,还找来了有过问卷调查经验的同学给我们讲解,向老师请教等,准备工作不说十全十美也是尽心尽力。

文献的分工查阅就难度不小,幼儿园部分的指标对比是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对照的,但小学部分我们却没有找到明确的评比标准,让我们很是苦恼。

实地调研过程中,由于经费有限我们也是左右考量,精打细算,调研地较远,来回车费就消耗大半。

还好当地校长十分配合,为我们的调研工作提供了便利。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难度颇大,我们分组进行,步行了很久的山路到达学生家中进行访谈,存在很大沟通问题。

之后到天黑才下山汇合,此后考虑到时间有限,又连夜进行讨论,整理问卷,很是仓促。

通过这次调研,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首先,问卷的制定要有针对性,问题的设置要便于被访者接受。

同时,要采用询问的方式,他答,我记录。

然后,问卷时要热情客气,问卷后要表示感谢。

最后就是问卷的整理工作,数据要准确,客观做出分析,评估。

最后,我想说的的就是,我们已经是大学生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我们要学会如何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重要的是,我们在大学学到知识同时,要学会“学以致用”。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接触社会上实际的东西,而不能停留在自我的,纯粹的理论中,尽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以后自己真正的迈向社会做好准备,才不会被这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

总的说来,在我们所做的工作中遇到过困难,遇到过尴尬的事情,但我们都一一克服了,在些次调查中我也认识到了只有团结才是力量,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是不可战胜的。

我也在当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如交际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等方方面面。

总之,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一次考验。

第3篇:

教学科研方法讲座心得体会

教学科研方法讲座心得体会

为了使各位参加岗前培训的教师更好地理解《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这门课,负责组织这次培训的老师们安排了两场别开生面的讲座。

时间是10月31日的上午和下午,地点在合肥工业大学的斛兵礼堂。

上午讲座的主题是“PPT制作中的若干问题”,主讲人是王左辉教授。

王教授主要是讲PPT制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如何插入图片、如何插入视屏、如何插入公式、如何制作动画等。

下午讲座的主题是“如何做好一个大学老师”,由钟玉海教授主讲。

钟教授主要讲了:

历练人格;磨练功夫,过好三关;锻炼思维,处理好关系。

从这三个方面,钟教授具体阐述了如何做好一个大学老师。

二位教授的讲座内容翔实并加入大量的实例,对于我这样缺乏经验的教师是非常必要的,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由于篇幅有限,现主要对钟教授的讲座,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为了使讲座生动并具有说服力,钟教授先给我们讲了他曾经是一个乡村老师的特殊经历。

那时条件的艰苦自是不用说的,使得我认识到要特别珍惜现在的环境和条件,搞好教学和科研工作。

要求我们必须要安心于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在自己平凡的教学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学习,踏踏实实地教书,踏踏实实地研究,踏踏实实地做人。

让我特别有感触的还有钟教授安于平凡的精神。

人只有安于平凡然后才能超越平庸,《大学》里说: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人心安稳之后才能思考,思考才能有所收获。

安于平凡,才能排除各种杂念、干扰和诱惑,才能在周围种种聒噪声之外去寻求教育者应该有的平静、忍耐、诚恳,进而去争取内心的丰富、学问的充实以及对学生的耐心;安于平凡,才能用心去做、去感悟教育生活中每一件琐碎、细小的事,从而将教育做到极致,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安于平凡,才能一如既往地保持教师需要的激情。

教师拥有了激情,生命才会因此而灿烂,课堂拥有了激情,教育才会收获到刻骨铭心的力量,教诲才永远具有探究的魅力。

以个人经历为切入点,钟教授很自然地过渡到了讲座的第一点:

历练人格,要“行事正道”、“为人厚道”、“处事公道”。

《论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若要造就良好的学生人格,教师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至为重要。

德即师德,是教师职业活动中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表现。

大学教师的责任在于把教育好每一个大学生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这种责任感要求他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不仅要对大学生在校期间负责,还要对他的“终身发展”负责。

有了高度的责任感,大学教师才会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甘坐冷板凳、不为外界干扰。

高等教育系统汇集着人类优秀的文化精英,是民族精神生活的中枢机构,对市民社会的生活和价值观影响甚大,是其他任何社会机构都不能与之相比拟。

因此,大学教师的师德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还关系着整个社会,这就要求他们必须以身立教,达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标准,更加重视道德修养,陶冶自身的情操,完善自身的人格。

钟教授谈的第二点是“磨练功夫,过好三关”。

这三关是“教学关”、“科研关”和“人际交往关”。

这三关是做好一个大学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每一名同志都要实实在在做到的。

尤其教学和科研,好比是教师的左右手,如果这两支手不健康的话就难以教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这两关都要求教师要有才气,要多读书、勤思考和多研究。

一个让学生流连忘返、身心陶醉的老师,一个出色的文化文明的传播者、心灵的塑造者,必定是个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五湖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都有所涉猎。

他们讲起课来,旁征博引,谈吐不凡、嬉笑斥骂皆成妙语,见地别具,左右逢源,这样的老师,是学生的福祉,是学校的福音,是民族的希望;一个真正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的大学教师,必然是个长于科研、硕果累累的高手,在科研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思考和教育智慧。

优化和完善知识结构;可以逐步揭示和掌握教育规律,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诚如克鲁普斯卡雅所说“如果教师能够对学科进行热心的研究,那么他们也就会使自己的学生对这门学科发生兴趣”。

教师的才气,书卷气来自于长期的阅读、实践、思考、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给教师的建议》中疾呼: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

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

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坐下来,深入思考。

”教师应把读书融入自己的生活血液,孜孜不倦,读专业以内的书,读专业以外的书。

读书范围的拓宽,读书眼界的扩大,同时意味着人的视野、胸襟、精神境界的扩大,就可以发现各类知识及其所反映的人的内外世界万般景象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一种“通”——是思想的“通”,也是知识(学问)的“通”,这才是求知治学的高境界。

第三关“人际交往关”,我个人认为平时的工作中一定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及教师和教师之间的关系。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职业是专业化的职业,但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必须以交往为基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

由于角色定位上存在主从性,这在客观上导致教师在交往中处于主导地位。

因此,教师与学生交往,必须遵循尊重、理解、平等的原则。

尊重是一种爱,只有老师对学生付出真挚的、深沉的爱,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才能完成教育的任务,达到育人的目的。

理解是取得胜任的基础。

教师与学生由于在观念、信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价值取向等反面的差异,因此,师生交往必须以理解学生为前提,要了解学生,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本标尺。

教师与学生虽然在角色上处于不平等的位置,但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在师生交往中,实现了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才能实现真正的师生沟通。

教师之间的关系,较之于师生关系更为稳定,但由于潜在利益分配等因素,所以,这种关系更为微妙、复杂。

处理得好,不仅有助于教学的成功,有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也有助于个人自身的发展。

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互相尊重。

尊重他人,既要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要对他人全面、客观的评价,既要尊重与自己感情较好、观点相近的同事,也要尊重与自己联系较少、观点相左的同事,要注意克服自傲、妒忌的心态。

当发生矛盾冲突时,要宽容大度,虚怀若谷。

二是优势互补,学校工作是整体,必须靠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协力,互相配合和支持,每一个教师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因此,教师之间的交往应充分挖掘互补功能,使教师在互相交往中实现思想上的互助、信息上的互换、情感上的融合和知识上的整合,以提高整个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三是情感互动,通过互动,促进交往的动态平衡发展,达到每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从而在这个教师群体中,形成互相欣赏、互相促进、互相竞争的交往机制。

钟教授谈到的最后一点是“锻炼思维,处理好关系”。

钟教授这里所说的“处理好关系”是说要调整和摆放好自己的心态,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明白工作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上一定要有自己的追求。

教师要获得幸福,不在于占有房子,也不在于占有黄金,它的居处是在我们的“灵魂之中”。

作为老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只有把自己当成普通的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心态调整好,才

能把教师这份工作做好。

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朋友,与家长共同探索教育孩子的真谛。

只有拒绝了社会的浮躁,还有外面的诱惑,才能静下心来教育,才能潜下心来育人。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及时调整好心态,才能保证健康的心态,才能拥有自己幸福的人生。

要淡薄名利观念。

一般地说,名利观念是客观存在的,所不同的是有的人能正确对待名利,对名利看得比较淡,有的人不能很好地对待名利,对名利看得比较重。

没有了名利思想或许就没有了动力,名利思想过于重了,又很可能造成包袱,成为自己工作的阻力。

名利思想不可以没有,但也不能过重,关键的是掌握好这个尺度。

要明白,名誉和利益不是个人的主观意愿,它往往是个人有意工作换取的无意收获,刻意地索取往往徒劳的。

一个一心想着索取、一心获得名利的人是不能和同事平等相处的。

左教授和钟教授都是很有经验的教师,听了他们的讲座使得我对于如何做好一个大学教师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受益匪浅。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教育和科研工作,把教师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不断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

第4篇:

以环境促进有效教学

以环境促进有效教学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

学习,是一项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事情。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等,无不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很多时候,教师们都致力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关的知识。

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学生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学习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习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促进有效教学。

经过相关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以下的几个方面来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

一、家庭环境

有的时候,我们会听到有些家长抱怨孩子回家不好好学习,只想着看电视玩游戏。

但是,请反思一下,你为孩子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了吗?

比如,孩子回到家准备学习的时候,你是不是在津津有味地玩手机,看电视?

又或者正在高声讲电话?

还是在电脑上玩游戏看网页?

如果是,请放下你手中的手机、鼠标或者电视遥控,积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孩子准备一处安静的,光线适中的可供学习的地方。

要配备一套书桌,摆上几本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让孩子想看书时可抬头取书,为孩子阅读提供便利。

当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家长也进入学习的状态当中,可以看看书或者阅读报纸等等。

这样一来,孩子学习起来就专心得多了。

当这样的行为变成习惯,学生学习时精神集中,对将来更深入学习产生长久、有效的促进作用。

二、教室环境

布置适宜的教室环境。

教学不应该在下课铃声响起后便随之停止,我们可以利用教室的各项设施来延续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准备与当时教学相切合的内容布置教室的环境,比如教室的宣传栏、窗沿、墙壁,甚至地板等等来进行布置。

内容可以是课文片段,可以是重点词语,也可以是心得体会等等。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时,便可以对教室环境进行相应的布置。

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欣赏祖国大好河山,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

那么,在预习阶段便可进行如下的准备。

首先在教室的宣传栏张贴有关祖国山水风景的照片以及介绍。

另外,将单元几篇课文当中优美的句子,或者使用了写作手法的句子等等打印出来,做适当的设计和修饰张贴在教室墙壁的四周。

这样一来,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就能将本阶段正在学习的重要内容进行反复学习,烂熟于心,将记忆保持在脑海之中。

在某阶段教学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将学习所得做成“所得卡”,悬挂在教室墙壁空白处,学生总结学习收获的同时,能回顾自己所学,并且看到自己的不足与收获,一步步成长,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学生之间也能够交流彼此的心得体会,学他人之所长,补己之短,一举多得。

三、课堂环境

创建生动的课堂环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有效教学。

语言是沟通的利器。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时须注意教学语言不要过于呆板单

一、严厉无趣。

试着用一种更为轻松幽默的的教学语言去开展教学。

面对学生的回答时,我们可以用幽默的语言去点评。

甚至,当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时,我们也可以转换方法,不妨用幽默的语言去教育他,或许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教学时可以结合游戏特点进行教学,活跃气氛,寓教于乐。

将教学环节设计为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习。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一课时,我便采用了一种游戏的方式开展学。

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八个小组,并各自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

然后,将课文的关键问题“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分别作为游戏闯关的重要关卡。

游戏采取必答和抢答两种回答方式。

每完成一道问题,便是通过一关,可以获得一次游戏奖励,一步一步深入学习。

游戏结束,学生们也得出了结论: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最后,清点每个人所获得的游戏奖励,评出名次,颁发奖状。

学生们在一片欢呼声中结束了本课的学习。

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当下学生的兴趣,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并且印象深刻。

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对下次的学习充满期待。

再者,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深化课堂的氛围。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能够与时俱进,灵活使用多媒体手段。

例如,图片,音乐,视频等等。

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课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时,便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课堂初始,边引用《狼》音乐片段作为导入,渲染课堂气氛。

战争年代,对我们学生来说是遥远而陌生的,借助多媒体手段,拉近了学生与文本内容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可怕,从而发出“远离战争,呼吁和平”的呼声。

教学过程中,播放关于战争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文中所涉及到的战争场面,给学生留下了直观又深刻的感受。

授课的最后,播放关于呼吁和平的歌曲,学生一边倾听一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并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

整个课堂的氛围十分浓郁,学生在音乐中加深自己的感受。

也不妨,让学生变成“老师”。

让课堂变成属于学生的课堂,而不是只属于老师的课堂。

让学生学生上台充当教师身份讲解有关的课文内容,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他的学生听后可以向“老师”提问,也可以进行辩论。

不同“老师”的切入点不同,讲解方式也有所差异,观点也不尽相同。

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交流学习他人的观点,求同存异,各取所长。

随着这种方式的逐渐推进,学生慢慢乐在其中,能够勤于动脑,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他人不同的观点,也能兼收并存。

不知不觉中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