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星级高中考核标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1303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四星级高中考核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三四星级高中考核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三四星级高中考核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三四星级高中考核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三四星级高中考核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四星级高中考核标准.docx

《三四星级高中考核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四星级高中考核标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四星级高中考核标准.docx

三四星级高中考核标准

评估标准及评价细则

(一)三星级高中

评估指标及标准

A

C

1.独立设置的高中,或高中班级占一半以上的农村完全中学。

高中规模不少于30个班,每班学生不超过54人。

高中独立设置,农村完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高中班级数需达到或超过总班级数的1/2以上。

高中规模不少于30个班。

每班学生不超过54人(含借读生),无插班复读生。

高中规模少于24个班。

或每班学生超过56人。

举办高考补习班或招收插班复读生。

2.生均校园面积不少于2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学生宿舍)不少于13平方米。

生均校园面积、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学生宿舍、单身教工宿舍)均达标准要求。

核算生均资源时,需将所有在籍学生和在校借读生数纳入计算。

完中需将初中学生数纳入计算。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需全额纳入计算。

下同。

生均校园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均低于标准的90%。

或单项指标低于标准的80%。

3.有闭路电视和广播系统。

有覆盖主要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场所的校园网,达“校校通”工程第二层次要求。

供学生使用的电脑数量不少于1台/10人。

视听系统畅通、资源丰富。

校园网达“校校通”工程第二层次要求,节点分布合理,有主页,有师生对话交流平台,内容丰富且能及时更新。

有专用计算机教室,供学生使用的电脑数量达标。

校园网达不到“校校通”工程第二层次要求。

或学生用电脑配置低于标准的80%。

4.学校教室有“三机一幕”或更先进的设备。

有足够的理、化、生实验室,能按课程标准开出全部实验,学生分组实验2人一组。

音乐室、美术室、语音室等各类专用教室的教具设施齐全。

学校教室有“三机一幕”或更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10轨制学校理化生实验室按4、3、3配备,11轨制以上学校在4、3、3配备基础上,按照常态选科情况适当增加实验室数量,15轨制以下学校的实验室总数不少于12个。

16轨制学校的实验室总数不少于16个。

16轨制以上学校能同比增加各类实验室数。

有宽裕的仪器室、药品室、标本室、准备室等。

10轨制学校至少配备一个通用技术实验室。

11轨制以上学校需同步增加通用技术实验室数量。

各类专用教室及教具设施齐全。

有下列现象之一:

10轨制学校的理化生实验室低于4、3、3配备。

或无通用技术实验室。

或16轨制学校的理化生实验室低于6、5、5配备。

或16轨制以上学校仅按6、5、5配备,且未能同比增加通用技术实验室数量。

5.图书馆、阅览室开架借阅。

生均藏书量及期刊种类达二级馆要求,年生均购书不少于1册。

有较丰富齐全的、与现行教材配套的音像资料。

阅览室座位不少于学生数的1/12。

图书馆、阅览室开架借阅,流动率较高,年均借阅图书15册以上。

图书馆使用面积不低于910M2,实行图书管理自动化,实现网上资源共享。

生均纸质藏书完中不少于35册/生,独立高中不少于40册/生。

电子图书单独计算。

电子阅览室座位数不少于60。

阅览室座位达到学生数的1/12。

有下列现象之二:

图书馆使用面积低于720M2。

图书馆、阅览室未实行开架借阅,流动率较低。

生均纸质藏书完中少于28册,独立高中少于32册。

阅览室座位少于学生数的1/15。

6.生均学生宿舍建筑面积不少于⒋5M2,卫生设施齐全方便。

食堂整洁卫生,厨房面积达标,设施良好,饭厅座位一般不少于学生人数的70%。

生均学生宿舍建筑面积达到4.5M2。

食堂厨房面积达标,设施良好,餐位数不低于常年就餐学生数(含走读生)70%,且能满足住校生一人一座同时就餐要求。

有下列现象之一:

学生有就餐需求,学校未建学生食堂。

学生食堂实行经营性承包,或管理不善,近3年内发生卫生责任事故。

7.有300米以上跑道(农村400米)的田径运动场和4片以上篮球场,体育设施齐全、器材充足。

有卫生室和齐全的常用医疗器械及药品。

城区学校有300米以上跑道(农村400米)的标准田径运动场,规模在10轨以上的学校生均活动面积不低于8M2。

有4片以上的篮球场和其他各类运动场地、风雨操场,器械充足,10轨以上学校适量增加各类运动场地。

有独立设置的卫生保健室,使用面积不低于40M2,常用医疗器械及药品齐全。

城区学校无300米以上跑道(农村学校400米)的标准田径运动场。

或规模在20轨以上的学校只有一个标准田径运动场且生均活动面积低于8M2。

或生均活动面积低于6M2。

8.校园布局合理,环境整洁,有足够的绿化用地和景点,建筑美观大方。

布局合理,三区分开。

环境整洁,校园文化气息较浓。

重视校园绿化,生均绿化用地2平方米以上。

建筑实用、美观、大方。

校园布局混乱,环境管理较差。

9.校长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对教育工作和学校管理有研究,能吸收先进的办学思想,运用于学校工作,具改革创新精神。

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熟悉教育,工作负责,师生员工评议良好。

校长对教育和学校管理有研究、有成果,能吸收先进的办学思想运用于学校工作。

近三年在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过学校管理类论文。

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思路清晰、办学行为规范。

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合理。

称职率在90%以上。

校长不注重学习,办学理念滞后,办学思路模糊,管理业绩较差。

或领导班子不团结,民意测验称职率在80%以下。

10.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在85%以上,具有中、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50%以上。

图书馆、医务室、实验室均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

专任教师专业学历达标率在85%以上。

卫生保健室人员(含聘用一年以上的医疗机构专业人员)具有初级及以上医务系列职称。

图书馆、实验室人员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非专业出身的经过地市级及以上图书管理、实验管理专业培训并取得证书。

专任教师专业学历达标率在80%以下。

或卫生保健室无固定专业人员。

11.有一批功底扎实的骨干教师。

有半数以上的教师兼教一门以上的选修课程。

60%以上的教师具有高中循环教学经历。

大多数学科有县(市)级学科带头人。

有一批县(市)级骨干教师。

部分科目的师资较强,在县市范围内享有声誉,能对外开设示范课、观摩课,具开发课程的能力。

学生对大多数教师教学比较满意。

有50%以上的教师兼教一门以上的选修课程。

60%以上的教师具有高中循环教学经历。

三分之二的学科有县(市、区)学科带头人。

15%以上的教师为县(市、区)级骨干教师(以县市区文件为据,含县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

师资较强的科目不少于2门,能对外开设示范课、观摩课,具开发课程的能力。

学生对80%的教师教学比较满意。

兼教一门以上选修课程教师达不到50%。

或半数学科无县(市、区)级学科带头人。

或学生对30%以上的教师教学不满意。

12.基本建立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

有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培养规划,有中心突出、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有积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保障措施。

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6%以上。

培训效果好,经培训,大多数教师适应课程改革要求。

学校有3—5年校本培训规划、年度培训计划以及配套的管理措施、评价措施和激励制度。

教研组有实施计划和活动安排,教师有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培训经费纳入学校财务专项开支,达到评估标准。

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绝大多数教师适应课程改革要求(专家听课评价“良好”以上比例达到80%)。

校本培训无3-5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培训情况较差。

或部分教师不适应课程改革要求(专家随机听课评价“一般”及以下比例超过40%)。

13.办学目标明确,发展规划论证充分,切实可行。

近期规划实施较好。

有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当的学校发展规划,经过充分论证且科学、可行。

能适时地进行调整和完善。

学校和各部门的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有丰富的反映近期规划实施情况和成果的佐证材料。

学校发展规划质量较差,缺乏科学性、创新性、操作性。

或规划实施情况较差,无反映近期规划实施的成果。

14.各部门职责明确,工作主动,运转顺畅。

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规范健全,校务公开,监督周全,常规管理到位。

部门职责明确,运转顺畅,工作有主动性、创造性。

制度、规范健全,能体现校本特色、具有创新意义。

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健全。

《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要求》在管理中得到落实。

各项制度、规章不健全或有明显不符合规范管理要求和创新精神的情况。

未严格执行《管理规范要求》,受到县以上教育部门通报批评等处理。

15.积极开展人事、分配、后勤等方面的管理改革,进展情况良好。

初步建立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管理模式,运行正常。

人事、分配、后勤等方面的管理改革规范进行,进展情况良好。

管理模式适应课程改革要求,运行正常。

尚未建立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管理模式。

16.重视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宣传发动到位,建设措施得力,积累丰富经验,取得明显效果。

“三风”内容具有时代精神、契合素质教育要义。

“三风”建设重过程,有特色、有成效、有经验。

师生对“三风”缺乏认同度,群众反映校风较差。

17.各项教育资源利用率较高,计算机成为管理的重要手段。

校内资源利用率较高。

能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校外资源,服务于课程建设,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注重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和运用,有效成为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效能的平台。

校内资源利用率不高,图书馆、计算机教室、运动场所等未有效开放。

或信息化网络资源闲置,计算机尚未成为管理的重要手段。

18.认真贯彻各项德育工作规定,德育工作机构、队伍、制度健全,基地落实,基本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

积极开展教育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针对性,效果较好。

德育工作目标、思路明确,路径、载体、形式丰富多样,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重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充分发挥党团、学生会作用。

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和利用。

三结合教育富有成效。

未注重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或德育活动内容单薄、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实效性。

19.有积极的课程发展规划和基本的课程开发、更新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必修课程。

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积极开拓校本课程,学生选择比较充分。

努力提高课程质量,有一批受学生欢迎的高质量课程。

有校本化的课程实施方案和校本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开发、更新有组织、有制度、有措施、有保障。

10轨制高中高一、高二的选修Ⅱ课程不少于10门,规模更大的学校能同比例增加校本课程。

高质量课程数不少于所有课程的20%。

有下列信息之一:

无课程实施方案和校本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的开发、更新空泛且无实质性内容。

10轨制高中高一、高二的选修Ⅱ课程少于8门(超过10轨制的以同比增加)。

选修Ⅱ课程基本达标但60%以上为学科类延伸。

20.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

大力倡导先进的教育思想,推行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充分运用已有的信息技术条件,创设教育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涌现一批先进教师和典型经验。

能结合校情、生情,自觉、自主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形成校本化的教学模式和教与学的多重策略。

注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课堂教学有效。

“涌现一批……”应不少于30%,并覆盖绝大多数学科。

有在县市区交流的教育教学经验。

课堂教学满堂灌且实效性差。

在校集中教学时间或作业量超过规定要求。

上述问题均通过专家听课和学生调查验证。

21.重视评价制度的改革。

围绕教师、学生、课程等评价,开展研究,积极实施,工作有总结。

有健全的学校评价改革工作的组织、制度、工作计划。

各类评价改革有方案、有研究、有实践、有成效、有特点,能互相促进,推动学校全面发展,并能在实践中予以总结和完善。

评价制度不健全,针对性不强、重点不明、实效不高。

或评价制度改革出现方向性问题。

22.基本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工作有机构有规划,有积极的措施激励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究。

研究活动丰富多样,定期举办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应用和推广教学研究成果。

教师参与面广,每年半数以上教师有研究成果,30%以上教师的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有体现教改方向的市级及以上课题或实验项目。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基本建立,有负责部门、有研究规划,有激励措施。

教研组正常开展活动,研究活动质量较高,教师参与率90%以上。

50%以上教师有研究成果(不论发表与否),30%以上的教师在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

近三年学校有独立承担的地市级以上、与高中新课程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或实验项目。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未真正建立,负责部门、研究规划、激励措施流于形式,多项指标不达标。

23.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综合考试和高考成绩高于一般。

文体、公益活动参与面广,并出现一批学有专长的骨干,部分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艺术体育比赛等活动中成绩良好。

晋升二星级以来学生(含借读生)中未发生违法事件。

毕业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5%以上。

毕业生视力不良率低于70%,或升幅不高于入学初10%。

学业水平考试一次合格率(D以上)90%以上。

80%以上学生主动参与文体、公益活动,部分学生在各类活动评比中获得县(区)以上奖励。

晋升二星级以来发生两起以上学生(含借读生)违法事件。

或毕业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低于90%。

或毕业生视力不良率高于80%,或升幅超过入学初10%。

或学业水平考试一次合格率(D以上)低于80%。

24.重视特色建设,初步形成了某一方面的优势。

特色建设有规划、有实践,初步形成了某一方面的优势。

无特色建设规划,或有规划无有效实践。

或特色建设定位有严重偏差。

25.学生、家长、往届毕业生、教育同行、社会各界对学校反映较好。

学校生源稳定,每年能完成招生计划。

学生、家长、往届毕业生、教育同行、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反响较好,满意率达到80%。

每年能完成招生计划。

各方面对学校反响较差。

或未能完成招生计划。

或外出借读学生数占招生数5%以上。

(单项达标为A,不达标为C,介于两者之间的不完全达标为B)

(二)四星级高中

评价指标及标准

A

C

1.独立设置的高中。

规模一般在36个班以上,每班学生不超过50人。

独立设置。

规模适度,一般在12—16轨之间,不宜超过20轨。

每班学生不超过50人,无插班复读生。

初高中未真正分设。

规模少于10轨。

每班学生超过54人。

举办高考补习班或招收插班复读生。

2.校园校舍充分满足当前师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并有一定的发展余地。

新建学校一般不少于100亩。

生均校园面积达到23平方米。

新建学校一般不少于100亩。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学生宿舍和单身教师宿舍,下同)达到13平方米。

生均校园面积或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低于标准的90%以下。

3.各类设备设施齐全,配置先进,对学校个性发展形成支撑。

达“校校通”工程第三层次要求。

生均教学、办公设备固定资产不低于3000元。

各类设备设施齐全,配置先进:

----12轨制学校的理化生实验室按4、4、3配备。

13—15轨制学校在4、4、3配备基础上,按照常态选科情况适当增加实验室数量。

16轨制学校的理化生实验室按6、5、5配备。

16轨制以上学校能同比增加各类实验室数。

有宽裕的仪器室、药品室、标本室、准备室等。

----除配有规定的理、化、生、通用技术实验室外,配备特色实验室,各类专用教室及教具设施齐全。

----学校生均活动面积不低于8M2,城区学校有300米以上跑道(农村400米)的标准田径运动场,以及各类运动场地,12轨以上学校适量增加。

-----食堂厨房面积达标,设施良好,餐位数不低于常年就餐学生数(含走读生)70%,且能满足住校生一人一座同时就餐要求。

----图书馆使用面积不低于1260M2,实行图书管理自动化,实现网上资源共享。

电子阅览室座位数不少于100。

阅览室座位不少于学生的1/10。

报刊杂志、教参和工具书种类与数量达到规定要求。

----生均藏书不少于45册/生(电子图书另计)。

---音乐、美术室等设施教具充足。

----卫生室面积不低于60M2,常用医疗器械及药品齐全。

----“校校通”工程达到第三层次要求。

----生均教学、办公设备固定资产达到3000元。

有下列现象之一:

12轨制学校的理化生实验室低于4、4、3配备。

16轨制学校的理化生实验室低于6、5、5配备。

13—15轨制学校、16轨制以上学校,仅分别按4、4、3和6、5、5配备,未能同比增加各类实验室数且与实际使用需求差距较大。

城区学校无300米以上跑道(农村400米)的标准田径运动场。

16轨制学校虽有标准田径场,但生均活动面积低于7M2。

生均藏书少于35册/生(电子图书另计)。

“校校通”工程达不到第三层次要求,不能发挥管理、教学、服务等功能。

4.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

有独特的设计,有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体现教育教学特色。

校园及建筑、绿化设计有个性特点,而且符合适用校园文化品位较高。

校舍建筑发生安全事故或有C、D级危房。

5.校长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主持过省及以上重大课题的研究或改革项目的实施,在省辖市范围内有较大影响。

校长善于学习、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开拓性地施行学校管理,办学理念先进、定位准确、思路清晰、行为规范,有创新式的管理成果。

近三年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三篇以上论文或经验总结,研究主题切合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实践。

主持省级以上教育部门立项课题、改革项目,在省市范围内有较大影响。

全校群众性科研活动组织有序,成效显著。

校长缺乏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绩效较差。

6.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好,团结协作,有前瞻的观念,服务的意识,实干的精神,在师生员工中有较高威信。

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好,在师生员工中有较高威信,集体满意率达到80%以上。

群众对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满意率低于70%。

7.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在100%以上。

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

具中、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占60%以上。

图书馆、校医室、实验室工作人员多数具中级以上职称。

专任教师专业学历达标率在100%以上。

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应达到5%。

具中、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0%以上。

图书馆、实验室60%的工作人员有中级技术职称,校医室工作人员具初级及以上专业职称。

有2个以上观察点不达标。

8.优秀教师群体已基本形成。

大多数教师兼教一门及以上的选修课程。

70%以上的教师具有高中循环教学的经历。

有一定比例的教师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胜任双语教学。

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在省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

各主要学科有特级教师、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大部分科目的师资在县市范围内享有声誉,能对外开设示范课、观摩课,具开发课程的能力。

对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学生比较满意。

学校已基本形成优秀教师群体。

60%以上教师兼教一门及以上的选修课程。

70%以上的教师具有高中循环教学的经历。

5%比例的教师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胜任双语教学。

每年有1—2名教师在省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

有特级教师、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至少应有特级教师后备人员。

三分之二的学科有县(市、区)级、地市级学科带头人。

60%以上科目的师资在县市范围内享有声誉,能对外开设示范课、观摩课,具开发课程的能力。

学生对80%教师的教学满意率高于80%。

下列现象之一:

教师兼教一门及以上的选修课程的比例低于50%。

每年在县市范围内开设示范课、观摩课的科目低于50%,开发课程的能力较差。

学生对20%以上教师的教学不满意。

9.教师培训、培养力度大,形式多样。

优秀教师传、帮、带形成制度。

赴外校挂职锻炼、出国进修渠道畅通。

“派出去”、“请进来”活动丰富。

个人提高与组织培训结合较好。

每年都有专题培训。

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的8%以上。

培训效益显著。

学校有3—5年校本培训规划、年度专题培训计划以及配套的管理措施、评价措施和激励制度,做到全员参与。

教研组有实施计划和活动安排,教师有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个人提高与组织培训结合较好。

“派出去”、“请进来”活动丰富。

有计划的组织赴外校挂职锻炼、出国进修。

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的8%以上。

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益显著,90%教师适应课程改革要求(专家听课评价“良好”及以上比例达到80%)。

教师培训未形成制度,培训效益较差。

或部分教师不适应课程改革要求(专家听课评价“一般”及以下比例超过30%)。

 

10.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经充分论证,形成了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涵盖全面,重点突出,措施扎实,具先进性,示范性。

近期规划实施情况好。

学校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发展规划经教职工和外部专家组充分论证、主管部门认定。

规划质量较高,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可操作性,能适时地进行调整和完善。

年度工作计划体现规划精神,实施情况良好,有年度实施总结。

无正式论证、认定的发展规划。

未按规划实施,或实施情况较差。

1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健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制度规范符合改革的要求,有学校特色,为师生员工普遍认可,执行情况较好。

基本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

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健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制度建设符合改革方向,有学校特色,为师生员工普遍认可,执行情况较好。

基本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网络成为学校上下交流、内外沟通、各方面参与管理以及各部门服务师生的重要平台。

制度繁杂或严重缺失,不符合科学管理和教育改革的方向,师生反映较差。

12.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管理改革,基本建立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管理模式,在省辖市范围发挥了示范作用。

推进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形成具有激励效应的运行体制、用人机制、分配制度。

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管理改革,运用网络技术进行选课管理、学分管理、质量管理、家校沟通、资产管理、图书管理、后勤管理等,管理效能得到提高。

新课程管理模式初步构建,注重创新管理、文化管理、人本管理、团队管理、柔性管理。

各项管理改革均有理念、有实践、有成效,在省辖市以上区域内交流、或在教育报刊、机关简报等媒介上宣传。

学校管理仍停留在常规管理层面,无校本化的改革创新举措和成效。

13.经过多年的创建,已形成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广泛认同的优良校风、教风、学风。

“三风”建设促进了工作,提高了管理水平,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风”建设时间较长,至少5年以上,校风、教风、学风表述准确、内涵深刻、富有个性,得到90%以上的师生认同。

“三风”建设注重过程,有特色、有经验,对办学质量、管理水平有促进。

师生对“三风”缺乏认同感,群众反映校风、教风、学风较差(满意度低于70%)。

14.学校校务公开,管理民主。

各部门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师生参与性强,教职工权益、利益得到尊重与保障,形成了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

建立与社会沟通合作的机制,主动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规范办学行为。

建立民主管理的制度,实行多形式的校务公开,定期召开校务会、教代会、学代会,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和涉及师生利益的决策符合民主管理程序。

建立与社会沟通合作的机制,通过学校发展委员会(董事会)、家长委员会、社区委员会及家访、接访、网络通讯等途径,主动听取各方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