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专职工作者考试资料及历年真题xm.docx
《社区专职工作者考试资料及历年真题xm.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专职工作者考试资料及历年真题xm.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区专职工作者考试资料及历年真题xm
1、考试内容:
以社会工作及社区专业知识为主,and社区居委会基本知识、时事政治、公文写作等。
2、主要包括:
社会学、社会工作、社区工作、行政能力、法律常识、时事政治等基本知识。
3、参考材料:
《社区居委会基本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社区居委会选举手册》、《公文写作》等。
.
4、面试考察内容包括:
社区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
厦门市2005年度公开招考社区工作者考试简章
考试内容:
笔试为综合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时事政治、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区工作及其相关政策法规、社会工作、社会学、行政管理、法律常识、写作等基本知识。
面试时加试计算机应用。
其他方面可以找到相关书籍,社区方面的参考一下这个:
社区工作人员考试必看
20世纪80年代中期,社区问题在国开始受到重视,政府倡导的社区服务在全国普遍展开。
90年代初期,民政部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概念,开始在中国大地探讨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社区的渊源及内涵
一、社区的产生
社区概念的提出,始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
社区是指相对立的一种传统的精神状态、生活方式和组织形态。
此后,美国社会学家罗密斯第一次在译文中划分了社区和社会的概念,提出社区和社会是有区别的。
认为社区是自生的,而社会是结合的;社区是同质的或异质共生的,而社会则是异质的;社区是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而社会则是相对开放的,相互依存的;社区往往是单一价值取向的,而社会则是多元价值取向的;社区是人们感情和身份的重要源泉,而社会则是人们理性和角色的大舞台。
二、社区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对社区的概念理解各有侧重,对社区的定义也是人人言殊,但对社区的地域性却是基本认同的。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城市社区成为多学科学者研究的对象。
有的学者表述为“社区是若干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部分社会学家认为,社区是进行一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生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也有的学者指出:
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
还有的认为:
社区是由聚集在某一地域内按一定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可见,人们在概念的理解、定义的确定上各有不同,但大都同意在地域意义上使用社区一词。
因此,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第二节社区的特征及构成要素
一、社区的特征
社区的概念既然是有一定地域范围的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那末它必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由于社区是社会成员的生活基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活动是在本社区内进行的,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消费各种生活资料,解决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以此建立了多种社会人际关系,通过社区,共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
因此,社区不仅包括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而且包括由这些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不仅包括人们的经济生活,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生活;不仅包括一定的地域,而且包括人们赖以进行社会活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总之,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的内容全部包括在社区的定义之中,因此,它是一个社会实体。
2.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
聚落是指各种形式的人类居住场所。
它不仅是简单的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而且是与居住地相关的生产、生活设施和劳动用地的集合物。
历史的长河告诉们,人类最早从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寻求适合自己的居住场所和各种活动的基地,并逐渐由临时的、移动的向着固定的、永久的方向转化,形成了以多所房屋组成的居住地,即以聚落为主体的居住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恰恰说明了聚落是人类改造环境的产物。
聚落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社交活动的处所,又是人类进行生产劳动的场所。
所以国的聚落形势有村落、集镇、县城和城市等,它们都是社区的承载体。
正是这些承载体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类型结构的社区。
3.社区是多功能的集合体。
从组织学的角度说,社区与目标和功能单一化的社会组织不同,它的功能是多重的。
就国城市社区的状况而言,社区具有以下几个功能:
一是协管功能。
社区是类行政组织,具有对城市基层社会的管理功能。
社区组织是党和政府连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社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协助政府做好基层社会的工作,维护社区的治安、调节民间纠纷、办理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保持基层社会的稳定。
二是民主自治功能。
社区是群众实行自管理、自教育、自服务的行之有效的载体。
所谓的民主自治,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依法自治,社区是承接政府剥离出来的社会事务的载体,是推进“政企、政社、政事”分离,实现“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动力。
三是监督功能。
社区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主要场所,居民作为某一社区的正式成员,在本社区范围内享有参与社区管理、选举人民代表、选举社区工作者的权利。
社区自治组织是代表群众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组织机构。
社区是扩大基层民主、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载体。
四是文化功能。
国的基层社区担负着发展教育事业、组织开展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功能。
社区文化是基层社会对群众寓管理和教育于服务之中的最好形式,是凝聚人心的工程,因此,文化功能也就是凝聚力功能。
五是场域功能。
社区的场域功能,为人们求学求知、发明创造、成家立业、结亲访友等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提供着机会和舞台。
4.社区是可持续发展的确切地说,自从有了农业,形成了村落,就有了社区。
社区最早形成的形式是农村。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村社区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其内部结构、社会性质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这些变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
进入现代化的社会以后,社区的发展仍然是社会的现代化程度、随着先进生产力的进步而步入良性的运行阶段,所以说,社区是可持续发展的。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
综述以上社区的四大特征,们不难理解,既然社区是一个具有多功能的社会实体,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聚落的承载体,所以,构成社区的要素也是多方面的。
根据国的社会概念,社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一定的地域
社区是地域性社会,也就是说,社区具有一定的边界。
脱离一定地域的社区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地域要素是社区概念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它是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决定社区变迁的重要条件。
社区的地域要素为居民提供了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及所需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社区的地域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相对而言,面积小的社区,居住和生活的空间就小。
同时,社区的地域要素影响着社区的发展速度。
它首先表现为地理位置对社区的影响。
在民政部的26个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中,起步较早和最初发展较快的地区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促进社区发展的条件。
其次,地质、地形也严重影响着社区的发展,这是城市和社区发展的固体。
如前所述,地质较差的地区,不利于聚落的建设;相反,在平坦的地形区,聚落的建设较容易,有利于社区的扩大,便于交通和经济的腾飞。
当然地域要素对社区发展的作用是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也受到政治及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之相配的是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设施,例如能源、道路、工厂、学校、医院等。
另外,社区既然是一个地域性的社会,那么,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个村庄、一个居委会都可以被称为社区。
然而,在实际工作者的操作和学者的研究过程中,社区往往被确定为较小的范围,至于这个较小的范围应该有多大,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国目前把社区定位在调整规模以后的居委会辖区,就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体现中国特色的一种选择。
2.一定的人群
社区的人口是具有稳定的社会交往关系的一定数量的人群。
人群因长期聚居在同一个地方而逐渐形成了多层次、成系统的内部交往关系,群体成员因共居一地而拥有共同的归属感。
没有一定的人群,就没有社区。
社区人群是社区的主体,是社区构成的第一要素。
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群是社区存在的第一个前提。
在社区人群中,社区居民是社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文明生活等等的创造者,是社区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文化设施和自然物质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是社区社会关系的承担者。
在社区中,社区居民由于交往形成了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是社区居民进行社区活动的保障。
谈到社区人群的要素,就不可回避地涉及到人群的构成和形式。
构成是指社区内不同类型人口的特点、数量的比例关系;形式是指社会关系的组成。
社区人口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区和社区建设的性质、任务。
由于人口本身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特征,社区人口构成也相应划分为自然构成和社会构成两大部分。
自然构成是指人口的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
其中性别构成也称为性别比例,是指男女人口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社会构成是指社区内人口的民族构成、宗教信仰构成、文化构成、职业构成和阶层结构等。
其中,职业构成是指社区内各职业人口的比例关系,标志着社区产业的构成状况、分工发达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职业分化程度。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区内职业人口的构成也就越复杂,反之亦然。
社区人口的文化构成反映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科学文化水平,它是衡量社区人口素质的重要标志。
社区人群的形式是多样的,其中家庭、邻里是最基本的社区群体。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一种社会群体,这个群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邻里是以居住地为纽带形成的一种社会群体。
这个群体具有两个特点:
①每一个邻里都有一个特定的地域,形成了邻里间各个家庭在同一地域上的靠近,居住区位的接近是形成邻里的基本条件。
②它是一个非正式群体,因为邻里没有永久、固定的成员,迁出与迁入是邻里的一个特点。
邻里之间的活动是自发的,在这些活动中起领导作用的往往是一些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威望极高的群体成员,他们没有明确的职务,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所以邻里群体对成员也没有规范化的约束。
邻里是基层社区组织的自然基础和中间环节,若干个邻里就构成了一个社区组织,因此邻里和社区组织有着内在的联系。
发展邻里关系是社区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
3.一定的组织机构
社区既然是一个具有多功能的地域性社会,那么,社区就是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社区实体。
社区中的公共事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民事纠纷等等需要处理。
所以社区的组织管理机构成为社区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就国目前的实际而言,社区的组织管理机构有的是属于党的组织,有的是属于政权组织,有的是属于群众性自治组织。
这些组织大都承担着基层社会的管理职能,他们在动员社区成员参加社区建设、根据社区成员的共同愿望和社区发展的需要支配社区公共资源和财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党和政府政策的贯彻执行者,是社区成员意见的转达者,是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基础条件。
4.一定的认同感
所谓的认同感,是指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也就是社区居民对自己所处社区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的一种认同感。
人们在特定的社区里,过着长期的共同生活,从而会产生一种认同的心理,即“是某一个地方的人”的观念。
尤其是在传统社会里,这种“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的乡土观念就更为显著。
甚至人们还会逐步形成其他某些共同的意识,包括共同的荣辱感、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伦理观念,以及某些共同的习俗。
因此,认同感也是衡量一个社区的重要标准。
5.一定的社区文化
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积淀而成的,是许多社区相对独立、相互区别的一个主要标志。
社区文化包括一定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社区意识、语言等,它融合、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社区文化是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影响力的重要基础。
上述五个方面是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
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由于现代城市的兴起,使得社区在结构上显得纷繁复杂,在类型上显出千姿百态,在地域上变得大小不一。
所以,社区的要素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社区的完整程度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但是,无论怎样,这些基本要素是社区所必须具有的。
三、社区的类型
现实的社区是多种多样的。
按其结构功能,可划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具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历程和结构功能,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两个最基本的社会环境。
国划分城乡的有关标准规定,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人口在3000人以上、其中非农业人口占70%以上的居民点为城镇,其余属乡村。
按其有无法定地位,可划分为法定性社区和自然性社区。
法定性社区具有法定地位,它的边界线是清晰的,例如,农村的乡镇辖区、城市的街道办事处辖区。
自然性社区则是自然形成的,它的边界比较模糊,例如,农村的自然村,城市的工业区、商业区、文化区、旅游区等。
在很多情况下,法定性社区又是以自然性社区为基础的,比如,有的一个自然村同时也是一个行政村,一个小城镇同时也是一个建制镇。
按其层次,可划分为微型社区、小型社区(或者称为初级社区)、中型社区(或者称为二级社区)、大型社区(或者称为三级社区)等。
一般地说,微型社区是指那些人口数量少、地域面积小的自然村或城市居委会辖区共同体。
初级社区是指那些人口数量较少、地域面积较小的乡镇、城市街道办事处辖区共同体等。
二级社区是指人口数量、地域面积较大的中小城市。
三级社区是指人口数量、地域面积更大的城市。
社区工作者考试基础知识
(一)
1、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五项:
一是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二是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三是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四是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五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2、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有哪些?
答:
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社区服务。
二是社区卫生。
三是社区治安。
四是社区环境。
五是社区文化。
六是社区组织。
3、社区工作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答:
在我国,作为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应具有以下基本素质:
(1)政治素质。
(2)思想素质。
(3)思想道德素质。
(4)业务素质。
(5)能力素质。
4、什么是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
6、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有哪些?
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价值理念有两方面:
从社会使命看,强调“扶弱济贫”,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为己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从专业使命看,强调“助人自助”,所谓“助人”是在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出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向其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援,所谓“自助”是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来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
7、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社会工作方法和间接社会工作方法。
直接社会工作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间接社会工作方法包括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与咨询、社会工作研究。
8、社会工作者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分为三部分:
一是价值理念。
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不同,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
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的要求和规定。
作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平等、尊重、民主、接纳、诚信、助人自助、自决等专业价值理念。
二是知识体系。
社会工作者除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应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
三是实务能力。
社会工作者应熟练运用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等社会工作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挖掘潜能,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
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过程中,应能够与各类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做出预估,制定服务计划和服务协议,能够独立接案、结案和提供跟进服务,能够对提供的专业服务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和发展规划,整合、运用相关社会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影响社会政策。
9、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现状如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大力加强社会服务机构建设。
二是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
三是扎实开展社会工作职业化制度建设的研究论证。
四是积极倡导社会工作职业化制度建设的试点和实践。
五是努力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制度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10、什么是社区?
指居住在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改制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11、社区居委会的根本性质是什么?
社区居委会是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12、新型现代化社区要具备那些要素?
“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
13、社区居民有那些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14、社区居委会的作用是什么?
一、促进社会稳定。
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5、社区居委会有那些职能?
宣传教育职能,为民服务职能,社区管理职能,议事协商职能,监督职能,协助行使政府委托的行政职能。
16、社区建设的主要特征?
综合性、社会性、地域性、计划性
17、社区建设的宗旨?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协调发展,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从而形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18、社区工作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社区党建制度,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主要工作制度,社区居委会财务管理制度,社区居委会居务公开制度,社区档案管理制度,社区计生工作制度。
19、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机制是什么?
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
20、我国法定结婚年龄:
男22周岁,女20周岁。
21、何谓晚婚、晚育,育龄妇女?
晚婚是指按照法定年龄推迟三年以上结婚的。
晚育是指已婚妇女24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小孩的。
育龄妇女是指处于生育时期的妇女,一般指妇女于15—49岁。
22、新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于2005年12月1日实施。
23、社区居委会主任是安全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什么是男女平等宪法原则?
男女平等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条重要原则,它主要是指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权利,妇女权益保障法重申了这一重要原则。
24、公民道德包括:
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27、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
25、我区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享受范围和人均标准是什么?
凡具有我区常住户口并在我区居住一年以上的城市居民,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市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人员,给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我区人均标准为220元。
26、优抚对象的范围有那些人?
军属,烈属,病故军人军属,在乡复员老军人,伤残军人,军休干部。
27、全国助残月是5月,全国助残日是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28、六个老有是什么?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29、空巢家庭是什么?
子女全部离开家庭,只剩下老年父母,家庭处于空巢状。
30、社区健康教育宣传应该有不低于80%的人知道。
31、城市建设的五乱是指:
乱搭乱盖,乱摆乱卖,乱贴乱画,乱拉乱挂,乱堆乱放。
3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3、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
3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成熟,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
36、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是: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37、市场经济的基本作用是:
优化资源配置。
3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主体是:
市场。
40、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有: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安定。
41、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是: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42、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的最高审判机关。
4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4、宪法规定,公民在什么情况下有从国家社会获得帮助的权利?
年老,残疾,或则是丧失了劳动能力。
45、公民的政治权利是: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答:
“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7、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的人员构成、职能分别是什么?
每届任期几年?
答:
由具有参事议事和协调能力、在群众中有威信的部分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的代表,社区内的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届知名人士、驻区单位代表等组成,其成员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受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的委托,在社区成员代表会议闭会期间开展视察、检查和调研等活动,行使对社区事务的议事、协商、监督职能,有权对社区居民委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实施监督;有权对物业管理机构和驻区单位涉及社区公共事务的行为提出建议,进行协商和监督,促使社区各项事业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任期每届三年。
48、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五项:
一是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二是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三是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四是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五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49、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有哪些?
有六个方面。
一是社区服务。
二是社区卫生。
三是社区治安。
四是社区环境。
五是社区文化。
六是社区组织。
50、社区工作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我国,作为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应具有以下基本素质:
(1)政治素质。
(2)思想素质。
(3)思想道德素质。
(4)业务素质。
(5)能力素质。
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基本条件?
社区专职工作者应具备的条件:
一是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热心为居民服务,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二是具有社区专职工作者执业资格,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年龄一般在22岁至50岁之间;三是离退休人员的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不再领取生活补贴);四是具有本市常住城镇户口,原则上长期居住在本社区。
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社区工作者是一项社会工作,需要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具备相应的基本素质。
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才能有效开展社区工作,才能更好地位人们群众服务。
在我国,作为从事社区工作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条件。
1、政治素质。
社区专职工作者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党和政府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