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相关文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0566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相关文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有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相关文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有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相关文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有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相关文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有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相关文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相关文摘.docx

《有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相关文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相关文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相关文摘.docx

有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相关文摘

有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相关文摘

张思明收集整理截至时间至070225。

1.“功利化教育”让我们心力交瘁

(《中国青年报》2006年5月22日杜晓)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最新发布的《2005年国内五城市未成年人发展联合调查中学阶段青少年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我国中学生的视力水平、身体素质、学习动机、情绪兴趣等多方面表现,随着年级增高全都越来越差。

     视力水平大幅下降:

调查显示,随着中学生年级的增高,视力良好者的比例从26.2%下降到15.0%,中度近视和重度近视比例却分别从22.9%和8.3%上升至36.8%和17.8%。

与这一结果互为佐证的是,去年教育部和卫生部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近视率达34.6%,高中生近视率达70%,近视发病人数位列世界第一,发病率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

睡眠时间减少:

1994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保证初中生9小时以上的睡眠,高中生8小时的睡眠”。

本次调查显示,从初一到高二,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从8.1小时下降到7.1小时,均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健康标准。

体质下降:

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中学生患感冒的频率明显上升。

调查中随着年级的上升,极少感冒的人数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心理素质的降低和思维能力的钝化: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性),创造性思维能力随年龄的增长一路递减。

与此同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变得越来越差:

积极情绪得分从平均3.70分下降到3.40分,消极情绪的平均分则从2.59分提高到2.93分。

《中国新闻周刊》在今年3月份的相关报道中提到,中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调查发现,中学生对各种读物(如科幻小说、侦探破案、中外名著等)的阅读兴趣都在下降。

随着年级的增长,参与各种家务劳动的人数比例大都呈逐年下降趋势。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初一的学生中,尚有53.1%的人能“在父亲或母亲生病时照顾他们”,而到了高二,自信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37.3%了。

至于其他的课外活动,除了“看电视”这项基本持平外,绝大多数活动的比例都在减少。

惟一增加的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想“多睡一会儿觉”。

更令人担心的是,调查发现,考试作弊行为的影响范围从初一时的69%增长到高二时的92%。

还有校园暴力,影响范围从40%增长到63%。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郑钢博士认为,目前我国青少年教育中很多问题的产生都源于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价体系过于功利化,许多东西都要转化为一种数量的指标。

“就拿创造性培养来说,很多学生并不是真的有动机或是兴趣去创新,他们往往最开始想到的就是,创新获奖之后会有什么好处,得到哪些实惠。

”郑钢使用了社会心理学中的术语“共同灾难”来形容当前我国教育中的严峻事实。

所谓“共同灾难”,即在一个社会中,如果人们只顾个人的眼前利益,不顾及长远发展的情况,盲目跟风,最终将不得不一起吞食恶果,这便是社会的“共同灾难”。

在郑钢看来,如果教育者和家长只想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不去考虑孩子本人的感受和利益,不考虑今天的“拔苗助长”是否真的有利于他们一生的发展,甚至不去考虑他们是否会跑不到终点就提前退出比赛,最后就有可能导致“共同灾难”。

他还介绍说,国外早已有研究者指出,这种“适得其反”的教育是不该发生的,一旦发生,必将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

2.中国青少年面临六大挑战

(《新闻晚报》2005年12月13日)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联合发布了题为《联合国<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实施10周年(1995~2004)特别调查:

中国青年发展报告》,该课题组副组长、《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社长刘俊彦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在教育、就业、心理、身体、娱乐和全球化领域,我国青少年面临六大挑战。

  教育支出:

负担过重目前中国教育仍存在乱收费现象,收费名目繁多,家庭教育支出在家庭个人消费中比例过高,家庭子女教育负担沉重。

据调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成本仅低于饮食营养费,占子女费用的平均比重为21%。

自子女读高中起,教育费用在子女总支出中的比重超过饮食费用,该比重在高中阶段为34%,大学阶段则为41%。

在许多农村地区,读书仍被认为是改变青年人身份和命运的捷径,但由于走这条捷径成本太高,致使大量青少年中途退出。

专家点评:

导致家庭教育支出增加的原因有很多,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原因。

比如说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盲目“进补”,一些学校变相违规收费、提高收费标准,至于孩子上好的学校要交纳择校费、捐资助学费、线下录取费更是见怪不怪了。

  就业形势:

仍很严峻当前中国青年就业形势仍然相当严峻,面临很多难题。

这些难题比较突出地表现在新增劳动人口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问题增多和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难度增大三个方面。

根据对中国未来新增劳动力人口的测算,未来数年中国青年新增劳动人口每年仍保持在1500~2200万之间的高位,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很大。

专家点评:

近年来,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大众化,毕业后需要就业的大学生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大学生失业者每年有30万人左右。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形式之一就是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

大量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这个数量相当庞大,任务艰巨。

  心理健康:

不容乐观身处变迁速度加快的社会,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大约3

“英文歌曲和摇滚我闻所未闻”,“不知道米兰·昆德拉等作家的小说”……他愤怒地写道:

“我被应试教育教傻了!

虽然在高中时,我是同学中公认的比较喜欢读课外书,知识也比较渊博的人,但眼界一旦打开,我就发现,我的那个考上北大的分数实在没什么意义,能够背诵死板僵化的教科书上的教条,能够做一些低层次且并无实际意义的题目又能算什么呢?

”这个昔日让家人和乡亲感到骄傲的高材生,吃惊地发现自己“12年的读书生涯几乎没有学到任何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由此感到非常自卑,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这还是高考升学率的百分数里的“分子”的感受,那些作为“分母”的孩子们呢?

那些中学时代只学会了做题却又没有靠做题能力考进大学的孩子们呢?

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视野窄,人际交往能力也比较差,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我们教了他们哪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呢?

     做题不可怕,只会做题就太可怕了。

这涉及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没有教辅,不搞题海战术,照样也能考出好成绩”,说这话是需要一定的底气和勇气的。

教育本为解放人,可每天沉于做题的孩子又何时得解放呢?

 

4.中小学智育主要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1期 徐美贞)

     为了了解我国智育中主要问题的现状,我们于2004年开展了本次调查研究工作。

     一、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学校的校长。

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主要障碍、对教师补课的态度、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阻力、小学升初中方式等方面。

调查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同时辅之以座谈和访谈的方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67份,占88.1%。

     二、结果分析

    智育的课堂教学方法总的来看,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方法依次为启发式(76.4%)、讨论式(65.9%)和传授式(59.2%),基本上打破了以往以传授式为主要教学方法的局面,但是“活动式”、“探究式”和“现代技术手段运用”等对师资和经济水平要求更高一些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使用的情况还不很理想。

      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措施 采用的主要措施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87.6%)、“加强学习方法的传授和指导”(72.7%)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68.8%),这说明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形成了比较正确的教学观。

     发挥学生主体性方面的主要障碍 从本次调查中发现,“升学压力制约”(61.9%)、“教师观念陈旧”(52.2%)和“教师教法单一”(49.5%)是影响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主要障碍。

对学校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最大阻力的看法 对于“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最大阻力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半左右的校长认为“升学压力”(59.3%)、“上级部门的考评排序”(54.7%)和“家长的压力”(47.7%)是三大最主要的阻力。

      对升学考试及小学升初中方式的看法 58.0%的校长认为应该采取“就近入学”的方式,持“应该考试”意见的占24.9%,持“可以择校”意见的占21.9%。

对目前许多地方盛行的“电脑派位”方式的支持率极低,仅占4.0%。

     三、讨论与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倡导以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的多样性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校要帮助教师建立多元智能观,尊重学生主体的差异,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倡导师生互动、自主学习的模式。

     改革以考分和升学率为核心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以学校效能的提高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塑新的人才观,是遏制补课成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最有效措施。

     小学升初中的方式既要正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同时又要通过相应的政策调控保证社会弱势群体享有相对平等的教育;在取消小学升初中的考试规定后,仍然要把重视小学教育的质量放在首位。

 

5.谁偷走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文汇报》2006年5月15日  邓梁)     

父母希望孩子听话服从,老师希望学生回答正确,孩子的思维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受到越来越多限制。

有这样一个流传已久的笑话:

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学生出了一道题:

“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

”学生们都说“不知道”。

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它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

那么,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孩子的思考能力?

     越俎代庖使孩子失去了思考的机会有这样一个事例:

幼儿园亲子活动时,孩子们在一起玩沙土。

一个外国孩子用小铲子把沙子往漏斗里装,漏斗会漏,沙子总也装不满,他就用指头堵住漏口,等沙子装满就把漏斗挪到瓶子口边,再放开手,让沙子流进瓶子。

由于沙子漏下的速度很快,从孩子拿开手指到漏斗对准瓶口,沙子剩不了多少。

可这孩子丝毫不泄气,仍一点一点儿地装着。

终于,他在一次次的反复中“开窍”了——他等到漏斗口对准了瓶子再倒沙子,很快瓶子装满了。

孩子笑了,高兴地看着身后的妈妈。

而他的妈妈正鼓掌为他庆贺。

一位中国孩子的妈妈却是另一种做法——当孩子拿起漏斗,沙子从底部漏掉时,妈妈立刻蹲下来说:

“来,妈妈教你,把漏斗对准瓶口,再把沙子从这里灌下去。

     过度关心使孩子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在南京一所小学,一个中国男生和一个韩国男生因一件小事发生口角,并发展为打架事件,那个韩国男生因个子小而吃了亏。

事情闹到了校长室,校方对此非常重视,要求班主任把家长请到学校认真处理此事。

中国学生的家长到校了解事情以后一个劲地向老师道歉,并把孩子带回家去写检查。

而那个韩国家长只了解了一下事情的经过,便自己一个人离开了。

第二天,打架的中国男孩交了一份非常“深刻”的检查,而韩国男孩早上六点半便跪在学校的大门口向全校师生谢罪。

事后得知那个韩国男孩是自己做的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处理他自己的事情。

我们的父母很少去思考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我们的孩子将失去什么。

     标准答案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审视我们的教育,在家庭方面,我们不但没有为孩子学会思考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甚至连日常生活中一点思考的机会也会被剥夺。

许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服从”,却不鼓励孩子独自做决定。

在学校方面,学生为了应付升学考试,经常埋头“题海”,终始在寻找标准答案这把“金钥匙”。

老师则希望学生“按正确答案”回答问题,不鼓励学生“别出心裁”。

久而久之,你问月亮像什么,答案总是小船或者圆盘;你提起“龟兔赛跑”,结论恒等于骄傲使人落后……

我们的父母老师是不是也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到底是谁偷走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6.每堂课都要像考试那样对付

——一名校校长“奇特”观点引发校长大讨论

(《今日早报》2006年10月17日)

  当下很多学校在努力尝试如何给学生减负、如何将每堂课上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知识。

但在10月16日举办的“2006中国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上,江苏省名牌学校洋思中学的校长蔡林森却“公然唱起了反调”,他的观点是,每堂课都要让学生像考试那样地学。

  蔡校长举了一个他们上数学课的例子——每个学生先花五六分钟看看概念、例子,然后老师开始考有代表性的习题。

考了以后,不会的就让大家更正、讨论,由做对习题的学生指导做错习题的学生,然后再考试,老师再做最后的指导。

这样的教学方式立刻在杭州的校长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质疑声也紧随而至。

质疑一:

对学生来说,考试终究不是件愉快事,让学生像考试那样地学,这样的课会愉快吗?

  “我们的同学在课堂上紧张地学,不知不觉就下课了,他的内心是最快乐的,他有战斗的快乐,有成功的喜悦。

”蔡校长打了个比方,就像下象棋,下得最紧张的时候喊他吃饭都不会去,这是最高兴的时候。

看小说不也是这样吗?

所以他认为,课堂上让学生紧张地学才是真正的愉快。

“同时,每堂课都像考试那样紧张地学,学生当场做作业,课外负担减轻了,课外活动就可以正常开展。

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怎么会觉得不愉快呢?

  质疑二:

有时候老师讲好几遍学生都有可能还是不懂,在课堂上一遍都不讲、让学生们自己学,他们能懂吗?

能应对中高考吗?

  蔡校长认为,认识是从实践开始,让学生自己看就是初步了解知识;给学生考试,就是让他们在运用中理解;然后再讨论,这就是加深理解;最后老师再评论一下就肯定懂了。

“每堂课,学生看一看就准备考,然后大家讨论,讨论完了还是考,身经百战,还怕中高考吗?

  质疑三:

这到底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

  “我告诉大家,这是最好的素质教育。

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高,能够紧张地思维,能够不怕困难,这样他们学习的能力、思考的能力都提高了。

哪一点得不到培养?

这不是素质教育吗?

”蔡校长说,“同学们有创新意识,全面素质才能提高。

  蔡校长的观点是,哪个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热热闹闹的、没有任务、没有责任,教学质量就上不去;哪个学校的学生进了课堂就像上了战场,那才是真正的脑力劳动、真正的积极思维,教学的质量才好。

7.调查显示:

教学重点应偏向过程,而非内容

(《中国教师报》2006年10月11日 啸天译)

哈蒙德博士以研究脑科学成果对阅读教学的影响而著名。

她认为,中学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更多地偏向过程,而非内容。

  “激发学生对你的话题的兴趣是一回事,挑战学生把知识分解成相互关联的模块,使新的思想与已有概念的关系变得明晰,又是另外一回事。

学生要有所学,必须知道怎样去探寻,怎样处理信息和认知策略之间的关系。

  “你出生时的脑,跟你将来死去时的脑是不同样的。

”哈蒙德说,“你的神经回路也许会跟普通的脑部构造一致,但也受你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经历塑造。

因此,你所处的环境具有增强或减弱你的个性天赋的能力。

  一些研究者认为,智力跟脑对变化的可塑性或适应性相关。

研究显示,在恰当刺激的前提下,脑用得越多,使学习得以发生的联结也就越强。

“曾经有过这样的认识,即智商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的,因为儿童的智商与其父母的智商通常相差不超过10分。

”哈蒙德说,“但是,证据显示,智商的提高或下降取决于脑接触何种刺激。

这使得神经可塑性成为一个关键的概念。

  “没有学生的注意力,就不会有投入和学习。

”哈蒙德博士说,“提高注意力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叫学生的名字,给予明确的反馈,让学生感到教室里随时会有有趣的事情发生,等等。

”  教学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如何独立地、创造性地思考。

利用比较成熟的技术,如布卢姆的分类法、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德·波诺的“六顶思维帽”或赖安的“思想家的钥匙”,都能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

8.中美家长教育观念的区别

(中国宁波网2006年9月20日)

 一位娶了中国太太的美国先生对我说:

“以前,我总觉得中国人比我们聪明,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中国父母永远在逼孩子读书,他们的职责是教育出学业最优秀的子女来,甚至连孩子的暑假也不放过。

美国父母呢?

他们的职责是让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运动,去交朋友,去野游,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然,这样的教育,也免不了使孩子变得放任自流了。

  几个嫁了美国丈夫的中国太太也跟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抱怨过这个问题:

“我老公从不帮助孩子做功课,但是,如果孩子出了错,他也不给孩子正确答案,他会让孩子再想想,他认为,人哪有不犯错误的,不出错,怎么提高?

而且,我如果是老师,孩子学校的老师做什么?

  华裔父母之间总以子女的学习成绩为荣耀。

这与美国主流社会的价值理念有差异。

美国父母之间谈孩子的学业不多,而体育、课外活动,学科中遇到的老师的趣闻却是孩子妈妈之间言谈的主题。

  中国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很多都有两面性,在父母和老师面前是一个样,背着他们又是一个样。

强烈的压抑下,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要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宣泄。

比如,在上大学前被家里管制惯了,进入大学之后,就像一只出笼的小鸟失控了。

有的会大玩特玩,有的一下子没有人安排日常生活,不知如何是好。

  中国家庭教育到底缺少什么?

尽管我们一再强调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多么扎实,美国孩子的数理化有多么差劲,但为什么一旦进入美国社会,那些学业优异的华裔孩子,除了从事科研,做个高级打工白领,大多数都碌碌无为呢?

其中原因有许多,部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强化提高不是永久性的,即使初期超逾别人,但是当大家都起步后,前者的优势就消失了。

因为被强压后学习到的知识、思维、逻辑和推理,是被动的。

  二、中国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被支配、被指责得太多,会变得脆弱,他们最怕犯错误,最怕失败,所以为了避免错误,反而放弃了提出问题的机会,放弃了在失败中学习的过程。

长大后,孩子不仅失去了创造和想象的能力,而且会变得患得患失。

  三、中国父母不是爱孩子的真实,而是爱他们希望孩子所要成为的样子。

没有给孩子一个想成为自己的空间,而是别人怎么做,孩子也要怎么做的盲从产物。

兴趣对于大人和孩子同样重要,想做的事,别人不让做,他也想做;不想做的事,只会事倍功半。

  四、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个平等的人,与你享受平等的说话权利,批评权利,反抗权利,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更不一定会有出息。

  不是美国父母好,中国父母差,而是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广。

彼此借鉴,有益无害,美国父母还在向中国父母学习如何管教孩子呢!

 

9.国外大学校长如何评价中国留学生?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8月10日)

     在刚结束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几位外国著名大学校长,聊了聊他们眼里的中国留学生。

     校长眼里的中国留学生:

勤奋,但比较缺乏挑战精神据安德斯·弗罗德施特洛姆教授介绍,他们学校有一个各国留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排名,中国学生以其聪明、勤奋的特质名列第二。

瑞典皇家工学院的汉努·特乌特教授补充道,中国留学生的勤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不足的是他们往往更愿意个体学习,而不太适应小组讨论等各种形式的集体学习。

     提到中国学生的勤奋,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校长迪埃特·伦森教授也深有体会,他说:

“有一次,他看到中国学生与一位物理教授在实验室探讨问题,直至晚上10时中国学生还不肯‘放’他走。

     斯图尔特·卖卡钦教授也表示,中国学生不但勤奋,而且聪明、礼貌。

但是他们不足的地方就在于缺乏挑战精神,他们似乎对教授、对权威有一种莫名的崇拜感,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是不利的。

“当然,这也许与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有关。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意识到不是所有教授讲的都是对的,鼓励他们理性地挑战权威。

     对“准留学生”的忠告:

应做系统的学习打算迪埃特·伦森教授建议,学生最好提前一年研究他们在德国的学习计划,至少花1000小时学习德语。

他希望学生能利用网络,主动了解所申请就读的学校,获得相关信息,这样制定出的计划才会更详细和明确。

     

10.一份高二学生数学期中复习情况的问卷调查与简要分析

调查时间:

2006年11月13日

调查对象:

北京首师大附中高二5,6,9班学生

分析报告执笔:

李大永

1.你在进行期中复习时,有复习计划吗?

A.有

9班(27)

5班(54)

6班(51)

15

32

25

B.无

9班(27)

5班(54)

6班(51)

12

22

26

【分析】在平时教学中比较注重学习方法指导的班级(9班和5班),有计划的复习情况略好;总体上学生学习的计划性比较差

2.若有复习计划,你的执行情况如何?

A.能按计划进行

9班(27)

5班(54)

6班(51)

3

2

8

B.经常因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改变,但基本能执行下去

9班(27)

5班(54)

6班(51)

10

33

18

C.经常因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改变,最终计划往往破产

9

10

14

D.往往因为计划不符合实际,而最终无法执行

2

1

6

【分析】学生的学习往往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诸如:

教师发放的复习题等任务使学生不知如何取舍,由于我对5班的复习题的要求是自己依据自身情况进行选做,相比于要求完成的6班,受影响较小。

结论:

复习中,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可能会更好些。

3.在复习过程中,你自认为复习行为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吗

A.有

13

26

27

B.无

14

27

23

4.你在复习时主要做以下哪种工作?

A.看、做以前做的题

10

15

19

B.看笔记、做例题

16

24

21

C.忙于做老师给的复习卷子

5

11

15

D.对以前做的题和笔记有针对性的看,对复习卷子上的题目有选择的做

11

23

17

【分析】对比3、4题各班数据,在复习中增加学生自主空间,一方面,对自主能力较强的学生减轻了外界的干扰,另一方面,没有硬性任务,使得自主性较弱的学生不知所措,不知道做什么好。

整体来看,反映出学生平时学习缺乏对自己学习情况的了解,不清楚自己各阶段、各节内容学习状况,致使复习工作缺乏目的性和指向性。

5.你能否清楚的了解自己解题中或思考中经常出现的失误点吗?

A.能

16

29

29

B.否

10

25

21

【分析】该问题的数据说明多数的学生,平时缺少从作业、试卷、习题等解题活动中分析、归纳总结自身思维特点及问题。

6.复习后,你能完全凭借反思,条理清楚地阐述所学的主要知识、主要题型、主要方法、主要解题技巧吗?

A.能

2

2

2

B.基本能

18

40

34

C.不能

7

12

11

【分析】以上数据显示各班大约有20%以上的学生的复习效果很不理想,难以达到复习的目的。

此外,通过复习,各班都是仅有2人能把所学成竹在胸,说明还需要具体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复习。

7.教师给的复习卷子,你做了其中的

A.90%以上

3

22

39

B.80%左右

4

9

9

C.60%左右

8

13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