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0460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4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创业教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大学生创业教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大学生创业教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大学生创业教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大学生创业教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创业教育教案.docx

《大学生创业教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创业教育教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创业教育教案.docx

大学生创业教育教案

大学生船业教育教案

课程说明:

创业教育是大学生一门必修课,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大学生初步了解创业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具有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心理品质,为学生创业创造提供思想和理论准备。

本课程属大学生公共必修课范畴,在第二学年开设第一学期,每周两课时,共四周8学时。

考核形式:

开卷考试(70%)+作业(30%)=100

第一章创业认知

本章教学目的:

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人才的教育。

培养大学生自谋职业、创业致富的理念和能力;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具有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心理品质;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社会变革的参与者。

创业就是创业者围绕某一商机或机会对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进行组织、整合,通过创新以期

使资源的价值得以彰显并实现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过程。

创业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创业的个人来说首先可以解决经济问题,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情,最重要的是彰显人生价值。

教学方法:

多媒体和课堂讨论

无论纵向看还是横向比,客观审视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时,不免让人忧虑。

知识和技能在整个创新实践活动中固然非常重要,但若没有创新意识激励,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传统教育方式已经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把开发创新意识作为起点。

培养高端创新型人才,把创新意识普及于民众,让创业成为人们的一种“快乐的生活”,创业教育任重道远。

第一节创业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一、创业教育的源起和定义

创业教育提出于20世纪末,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

1998年又明确提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

毕业生不仅要成为求职者,而且要逐步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

”1999年我国也强调:

“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创业教育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人才素质的构成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开拓了新的领域。

创业教育的内涵至少包括三层含义:

(1)培养大学生自谋职业、创业致富的理念和能力;

(2)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具有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心理品质;(3)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社会变革的参与者。

三层含义逐层递进和深入,同时也包含了狭义和广义两种创业教育观。

199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东京会议报告《通过教育开发创业能力》对广义和狭义的创业教育有较为明确的界定:

“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

正因为如此,广义的创业教育“在于为学生灵活、持续、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

而狭义的创业教育则是与增收培训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

“增收培训是为目标人口、特别是那些贫困和不利人口提供急需的技能、技巧和资源,使他们能够自食其力”。

简单说来“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开创性人才的教育。

创业教育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创业教育让创业者不仅懂得如何建立企业,更要懂得参与企业运作。

创业教育在中国有了很大发展,很多大学开设了相关课程,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得到了重视,在MBA的培养中,有80%以上的院校开设了创业课程。

二、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业教育是增强创业意愿、提高创业能力、促发创业活动的催化剂,也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和造就千百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推进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一)创业教育有利于毕业生个人的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向普及化和大众化,毕业生的人数逐年迅速增长,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也呈现出就业形势的多元化和多样化。

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毕业生应具备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

具有创业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更容易适应多变的环境,捕捉到机会。

他们进行创业的可能性比较大,在实现个人就业的同时,还能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即便不进行创办企业的活动,在他所从事的就业岗位上也容易开展创新性的工作。

如今,创业教育证书被称为继文化知识证书(毕业证)、职业技能证书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

创业教育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种适应生活、延续生活的本领,更是—种改造旧生活、创造新生活的能力;创业教育有利于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社会职业变动、产业调整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也有利于人们在工作、事业的不断追求中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满足的需要。

(二)创业教育有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

高校扩招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高等教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角色转变,考生选择学校和专业的余地将逐渐增加。

在高校入学“门槛”降低的情况下,高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毕业生的质量,毕业生越优秀、越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声誉就越好,就能吸引更多优质的生源,这些生源又会带来很多资源,比如学费、科研经费、社会捐助、政府资助、社会声誉等,以及一系列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机会。

在同等情况下考生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学校,所以创业教育有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

(三)创业教育有利于国力的提升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冲破地缘和政治观念的束缚,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也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各国间的融合渗透而产生了重大的调整、变革,改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运行态势。

中华民族要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体和群体,从而建构和塑造整个民族的开创型性格,以适应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应对未来世界的挑战。

只有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业型人才,才能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更高层次和更广的领域直接面对全球技术、信息和资本市场的竞争。

第二节什么是创业

在选择走自主创业道路之前,我们有必要学习和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明确什么是创业以及为什么要创业,以便为未来的创业做好充分而必要的准备。

一、创业的定义

创业是一个古老的名词,早在1800年法国经济学家赛意(J·B·Sey)提出:

“把资源从生产力较低的地方转移到生产力较高及产出较多的地方”就称为创业。

简单说来创造性地利用资源就是创业。

由于创业所带来的创新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很多西方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创业做过论述。

长期以来,一些学者用下列术语来描述创业:

新颖的、创新的、灵活的、有活力的、有创造性的,以及能承担风险的等。

几乎每一个研究创业的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关于它的定义,每一个人对它是什么,以及如何最好地定义它,都有自己的想法。

(1)有些学者认为,发现并把握机遇是创业的一个重要部分。

(2)有的学者说,创业包括创造价值、创建并经营一家新的盈利型企业的过程,通过个人或一个群体投资组建公司,来提供新产品或服务,以及有意识地创造价值的过程。

(3)有的学者将创业定义为:

创造不同的价值的一种过程,这种价值的创造需要投入必要的时间和付出一定的努力,承担相应的金融、心理和社会风险,并能在金钱上和个人成就感方面得到回报。

(4)国际管理科学学会的教授协会对创业也有自己广义上的定义:

“对新企业、小型企业和家庭企业的创建和经营。

”(5)马克·J·多林格在分析、总结了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将“创业”定义为:

“在风险和不确定性条件下,为了获利或成长而创建创新型经济组织(或者组织网络)的过程”。

尽管各种各样关于创业的定义不同,我们仍然能从中发现一些共同的主题。

二、创业定义的主题

(一)创业者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创业者,就不会有创业。

因为,这类人——创业者是创业行动中的关键要素。

(二)创新

创新包括变化、改革、改造,以及新方法的引进等。

创新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涉及创业活动的所有方面,根据场合的不同,可以分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等。

通过创新可以满足更多的需求、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创造更多的价值等。

不管什么人创业,在什么领域创业,离开创新便无从下手。

(三)组织创建

为了寻求已感知到的创新机遇,为了去创造价值,就必须具备有组织的努力和行动。

必须有人挑头来做一些事情——采取行动让创业型企业建立并运行起来。

但如果没有一定的组织——不管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团队——那种获得资源去寻求创业机遇的能力,将是有限的,甚至是被封锁的。

(四)创造价值的过程

通过企业家的创业,新产品、服务、交易、方法、资源、技术和市场被创造出来,从而对一个社区或市场贡献一定的价值。

当各种资源,通过企业家的创业被转换成了产品或服务时,我们也能从中看到价值的创造。

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价值之所以被创造出来,是因为企业家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正在创造一些有价值的、有用的东西。

所以创业是创造价值的过程。

(五)是否盈利

创业在盈利性和非盈利性的环境中都可以发生。

尽管我们倾向于大多数创业活动是为盈利而进行的,但是,创业也会发生在社会服务机构、民间艺术组织,或其他类型的非营利性组织中。

  

(六)成长过程

创业是创建一家企业,并在其成长过程中把握住发展机会。

它不是静止不前的,或仅满足于一个市场或一种产品。

创业包含着成长。

创业包括企业家们愿意试验的新组合和新方法。

因此,创业的本质意味着差异,而不是标准。

通过创业,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产品,尝试独一无二的方法。

通过它的独特性,占领市场、赢得用户,从而获取利润,得到发展。

创业是一个过程,看似非常简单,就是一系列的决策和行动。

但它更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在这个时间过程中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需要不断的做出决策并不断的采取行动。

(七)创业具有风险和不确定性

创业总是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

风险指的是结果(或者收益)的可变性。

假如经营企业没有风险的话,它会不断持续扩张,风险是持续扩张的创业的一个限制因素。

不确定性指的是创业者在估计外在世界如何运转以及理解环境中因果关系时的确信程度。

如果没有不确定性,那么环境就有可能完全被认知,事实上环境是不可能被完全认知的。

根据以上创业定义中的主题要素,我们试着对创业进行一种概括性的定义:

创业是创业者围绕某一商机或机会对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进行组织、整合,通过创新以期使资源的价值得以彰显并实现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过程。

这里对创业的定义,既涵盖了狭义上的创业,也包含了广义上的创业,可以是新创企业,也可以是原有企业,可以是赢利性组织也可以是非盈利组织。

第三节为什么进行创业

人们之所以创业,一定是有其原因和背景的。

首先是社会环境适合不适合,时代背景需要不需要创业。

另外,对具体的创业者来说,一定要理清自己为什么要创业,这就需要思索:

创业的动机与原因。

只有在明确了自己创业的动因,并经过客观的分析来确定自己的创业决策是正确的之后,才可以在创业的过程中树立必胜的信心、坚定的信念,才能够克服创业中的困难,最终取得创业的成功。

一、社会发展需要创业

(一)时代的发展呼唤创业

在我国社会转轨、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适逢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生活生产现代化,从而为创业者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

企业也不例外,任何一个企业都有相应的发展轨迹,基本都遵循创立、成长、成熟、衰落的发展过程。

原有的传统公司根据其发展的自身规律,必然有一部分企业退出历史的舞台,幸存下的一部分企业,也在逐步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企业,两个原因会使原有的企业员工相对数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和技术的发展,产业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第一产业所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第二产业原有企业能够容纳的劳动力也日益减少,新建企业由于资本结构的优化,所需劳动力也有限,所以急需第三产业的发展容纳多余的劳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产业结构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第三产业和新型产业的崛起,可以容纳大量的劳动者。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同时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需要由专门的人员来完成,以提高效率和生活的舒适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新型的组织应运而生。

各种中介机构、服务组织数不胜数。

原先在家庭内做的事情,现在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商业机构来完成。

并且随着分工的细化,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产生。

(二)社会发展需要创业

就业人员多,就业环境差。

现有的工作岗位不足以容纳需要就业的人群。

首先,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人口经历了几次生育高峰:

解放之初的第一次生育高峰,60年代自然灾害之后的第二次生育高峰,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第三次生育高峰。

这几次生育高峰,使得需要就业岗位的人出现持续的,并有高发性的增长。

其次,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轨迹,致使我们在改革开放后对国有企业改革时出现了极其复杂的人员安置问题,一方面要减少冗员、提高效率,另一方面这些被裁减的员工多是文化水平较低,且无一技之长的人,并且年龄上也不占优势。

从而产生了一大批需要再就业的群体。

另外,始于九十年代末的高校扩招,也使得待就业的年轻人持续增加。

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多渠道的开辟就业门路。

其中,自主创业就是最重要的渠道之一。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已经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性,并高度重视创业工程的开展。

同时出台了各种措施以鼓励创业。

二、个人发展需要创业

对具体的创业者来说,创业的动因有很多,或自愿、或迫于无奈,或是向往自由和成功。

通过分析,人们发现创业的原因和动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生活和工作的理解和追求。

可是如果做一个员工,不管是一般员工还是高级管理人员,都必须按照公司统一的战略规划及统一的步调去工作。

无论是否喜欢这份工作,为了生计,就不能失去这份工作。

这就意味着,必须服从所有的安排。

有时候,可能很不情愿,但是也不得不做。

如果自己开办公司,基本上可以避免上述的问题。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去开创。

重要的是,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这些事情。

“做自己喜欢和善于做的事,上帝也会助你走向成功。

”这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过的一句话,比尔·盖茨是计算机方面的天才,早在他还没有成名的时候,他对计算机就十分痴迷,并且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

易趣网的创史人邵易波所说“一个人要成功的话,一定要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当然这也是他最能干的事,这样他就能够每天都很有劲地去工作,也容易成功……”。

邵易波是一个少年得志的人,早在上高中时,他就在数学方面崭露头角,并在高二时跳级,直接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在哈佛大学的MBA毕业之后,他谢绝了美国各大咨询公司和金融投资银行的高薪聘请,回上海创办易趣网,任首席执行官。

如今,易趣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网上交易平台。

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别的,每个人都有优势,都有擅长和不擅长的东西,关键是要对自己有所认识。

挖掘自己的潜能,创业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为了生计和经济状况的改变

这样的缘由在创业者中占很大的比例。

能做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是幸福的,能做虽然不擅长但是喜欢的事是快乐的,能做虽然不喜欢但擅长的事也是能够成功的,可是芸芸众生中这样幸运的人能有几何?

很多人无意中、无奈中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一部分是由于在公司里工作或打工,薪资不是很高,难以维持家庭的生活开销,或者对目前的生活状况不满意,希望得到改善或改变。

维持现状不可能让生活更好起来,为了改变命运,创业是不错的选择。

另一部分,是迫于无奈,失业或下岗常常是很多人创业的常见原因。

人的可塑性是很强的,我们的潜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无限的”,由于我们的惰性、惯习,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发现自己的潜力是多么的大,也并不知道在某一领域的实力。

一旦走进去,潜下心来努力做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也能做得很好。

(三)为了人生价值的实现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级别的需求,在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追求更高级别的需求。

在现代社会,基本的需求已经解决,假如安于现状,大多数人找个工作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温饱的问题,衣食住行的问题,都不是太难解决。

或许人们认为,靠工资是难以买得起住房的,我们何必一定要买房子呢。

一方面可以租住,另一方面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

小户型房,廉租房等。

基本的生活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但是,我们需要尊重,我们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

得到尊重、实现自我价值可以通过很多方式,人品高尚可以得到尊重,学识渊博可以得到尊重,职业生涯中干出成绩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创业成功也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等等。

在众多的途径中,最能博得尊重、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莫过于创业了。

因为创业是一种很艰难的过程,需要创业者多方面的能力,并且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当然还有其它的原因,比如偶然的机会、继承财产等。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而创业,都要明白,虽然创业可以收获成功、金钱、荣誉和满足,但是创业是艰辛的,意味着付出,意味着忍耐,意味着拼搏,还要做好满盘皆输的最坏打算。

三、从创业的结果影响看

(一)创业者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成长起了一批创业家。

比如:

联想的柳传志;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刘永行;巨人集团的史玉柱;华为公司的任正非;比亚迪集团的王传福等数不胜数。

从九十年代初以来,GDP一直在高速稳定的增长就是一个明证。

通过计算可以知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民财富增长4倍多。

十几年来创造的财富几近于总财富的80%。

据统计,美国90%的财富是创业一代从上世纪80年代创造出来的,说明创业活动创造了美国绝大部分财富。

在美国1亿个家庭中,有350个净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百万富翁,其中2/3是创业者,而且80%是自己完成财富积累的。

在创业者中,有25%的人是25岁以前创业的,40%的人是30岁以后才创业,40岁以后的占21%,也有少数是60岁以后创业的。

(二)创业者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

据统计,1969~1976年美国新的中小成长型企业创造了全美国81.5%的就业机会。

进入1980年以来,美国的中小企业创造了34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而同时期进入《财富》500强的企业,却减少了500多万个就业机会。

1993~1996年新型的中小企业又创造了800万个就业机会。

相反,为《财富》500强工作的人员所占比例却不断下降。

从60年代的25%,下降到90年代的7%。

有人预测,20年后,美国100人以下(新开创的公司)的公司将会创造美国绝大多数的就业机会。

在我国,第一产业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这一部分人较少赋闲在家,他们或创业或给创业的人打工,在不同的意义上都实现了就业。

原来的国有或集体企业的员工,因为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而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他们也基本实现了新的就业。

途径有很多,大部分都到了新创企业,这些新企业也有一部分是下岗人员创建的。

另外,新增加的劳动力,更多的是到了新创企业。

所以说创业者的创业行动,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就业,同时还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第四节什么人适合创业

某种意义上说,大多数人都适合创业。

一、适合创业的年龄类型

从年龄上说,我们人生的历程中,很多阶段创业的机会都会向我们招手,只是多数人漠然以对。

从十几岁的孩子到六十岁的老人都有创业成功的实例,比如比尔·盖茨大学辍学创业,成为IT界的巨头,世界首富;玫琳凯创立自己的公司的时候已经45岁,并且是单身母亲,最终成为世界闻名的化妆品直销公司。

20多岁的年轻人,有一点经验,也大概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最为可贵的是这个年龄的人充满激情和勇气,不惧怕失败,有可以从头再来的机会。

30多岁的人,一般来说打工有一定的成就了,各方面都有了很多基础,可以放手去创业。

这个年龄的人年富力强,最有创业的冲动。

而且这个年龄即使创业不成功,三四年后三十八九岁,也在打工的黄金年龄,还可以回头打工。

40多岁,甚至过了45岁,也依然有很多成功的机会。

在这个年龄去创业,更多的靠的自己前半生的资源和人脉。

成功的几率也很大,因为这时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阅历深厚,拥有广泛的关系网络,处理事情会更加妥帖和从容。

创业不分年龄,但是因为生命的里程有限,总的来说在创业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创业宜早不宜迟。

二、适合创业的个性特征

虽然创业不分年龄,并且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创业,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创业,并最终创业成功。

因为创业本身的特殊性,有些人的性格特征更加适合创业,而有些人则显得欠缺一些。

适合创业的个性特征包括:

1.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敬业的前提,这些人并不满足于机械地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具有进取心,主动性,与激烈竞争的环境相适应。

2.经常内省。

与自恃才高、我行我素的人相反,这类人容易与集体相融合,能够反省自己,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

3.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样的人不会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善于进行开拓性的工作,对公司的发展有利。

4.不偷懒。

做事尽职尽责,不斤斤计较付出的劳动是不是多于工资的收入,有一定的奉献精神,不愿意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

5.谦虚。

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采纳别人的建议。

自视太高的人是难以创业成功的。

6.灵活机变。

这类人做事具有灵活性,对人对事不是只凭经验教条来处理。

可以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行事。

7.理性。

处事理智,不以感情代替原则。

8.多看少说,尊重他人。

事事留心皆学问,多嘴多舌惹是非。

尊重他人的人,也必然受到他人的尊重。

9.勇往直前。

这类人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不为世俗的偏见所束缚。

敢于承担风险,不会被可能的失败所吓倒。

10.心态平和。

这种人胜不骄、败不馁,不以小小的成绩而沾沾自喜,也不以一时的挫折而怨天尤人。

另外,创业是一项复杂、艰难、综合的过程,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具备上述一条或几条特征的人未必就一定创业成功。

所以创业者还需要具备很多东西,如:

创业理念、创业精神、创新实践等。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那么习惯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是由我们的理念、我们的意识决定的。

所以假如我们想创业,我们最终就可以成为适合创业的人。

我们可以有意的培养自己的某些习惯。

三、适合创业的能力特征

具备一定能力的创业者才能够对创业资源进行整合。

一般来说,创业者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创新能力

创新贯穿于创业的全过程,从发现市场机遇,到撰写创业计划,再从创业融资到创业活动的管理与控制,都包含着创新的内容。

所以,作为一个创业者,必须具有在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能力。

创新可以是个体的,更需要是团队的。

创新能力的培养源于创造性的思维,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人难以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二)策划能力

资源是稀缺的。

所以根据外部环境和掌握的创业机会,通过富有创意的策划来使用有限的资源就显得至关重要。

创业者进行策划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必须首先考虑策划涉及的范围和有关的限制因素,然后决定由谁来进行策划;第二,必须考虑某项策划的价值;第三,创业者要考虑策划的时机,进行为时尚早的策划同样贻误战机。

最后,创业者要考虑为什么进行策划和策划可能产生的后果。

(三)组织管理能力

对新创企业来说,由于资源的缺乏和经验的不足,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是十分必要的。

组织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组织管理能力包括以下几方面:

1.决策能力。

对目标的决策规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对实现目标的手段、途径的决策规定了企业的经营理念。

2.激励能力。

人的能力的发挥和个体的能动性密切相关,需要精神或物质的激励来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可以用制度的或情感的方式来进行激励。

3.领导能力。

创业者在新创企业需要承担多种角色,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领导者。

一个命令或信息能否有效执行,不仅看接受者的情况,还要看发出指令者的威望。

(四)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创业者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就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并尽快与各界人士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

沟通能力可以使我们获得社会资源的支持,同样在企业内部也需要相互沟通,通过沟通可以统一思想、统一理念,进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