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创作内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0325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硬笔书法创作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硬笔书法创作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硬笔书法创作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硬笔书法创作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硬笔书法创作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硬笔书法创作内容.docx

《硬笔书法创作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硬笔书法创作内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硬笔书法创作内容.docx

硬笔书法创作内容

桃花源记晋陶渊明(320字)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后赤壁赋宋苏轼(357)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兰亭序晋王羲之(324)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岳阳楼记宋范仲淹(368)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木兰诗(330)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归去来兮辞晋陶渊明(339)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书法秘诀节选一(317)

凡欲学书之人工夫分作三段初要专一次要广大三要脱化每段三五年火候方足初取古人之大家一人以为宗主门庭一立脚根牢把朝夕沉酣其中务使笔笔相似使人望之便知是此种法嫡纵有谏我谤我我不为之稍动常有一笔一画数十日不能合辙者此际如触墙壁全无入路他人到此每每退步灰心我于此心愈坚志愈猛功愈勤一往直前久之则有少分相应初段之难如此此后方做中段工夫取魏晋唐宋元明数十大家逐字临摹数十日当其临时诸家形模时时引入吾胸又须步步回头顾祖将诸家之长默识归源庶几不为所诱工夫到此悠忽五六年矣至末段则无他法只是守定一家以为宗主又时出入各家无古无今无人无我写个不休到熟极处忽然悟门大开层层透入洞见古人精奥我之笔底迸出天机变动挥洒回想初时宗主不缚不脱之境方可自成一家到此又五六年

 

书法秘诀节选二(325)

凡欲学书名世者虽学楷学草然当以行为主守定一家以为宗主专心临摹得其用笔俯仰向背姿态横生之处一一入微然后别取一种临数月再将前所宗者临三月觉此一番眼力与前不同如此数转以各家之妙资我一人转阻转变转变转入转入转妙如此三年然后取所主书摹写数月则飞动之态尽入笔端结体虽雅正用笔则奇宕此时真书草书行书一时尽悟可入古人之室矣

行书点画之间须有草意盖笔笔飞动纯是天真横溢无迹可寻而有遒劲萧远之致必深得回腕藏锋之妙而以自然出之其先习黄庭洛神以端其本其后习各种草书以发其气其中又习数十种行书以成其格安得不至妙境行书之功十倍草书或曰古人有忙中不作草字奈何曰斯人斯时所未学者草耳未学则以为难理或然欤或曰此说误不及作草者不及起草再誊真耳学行书即能通真学真书不能通行以此知行书之功不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162)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正气歌文天祥(300)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252)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为学清彭端淑(306)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搜索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前赤壁赋(536)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书法秘诀》为清人原著为清代书家私相传授之钞本

凡欲学书之人,工夫分作三段,初要专一,次要广大,三要脱化,每段三五年火候方足。

初取古人之大家,一人以为宗主。

门庭一立,脚根牢把,朝夕沉酣其中,务使笔笔相似,使人望之便知是此种法嫡,纵有谏我、谤我,我不为之稍动,常有一笔一画数十日不能合辙者,此际如触墙壁,全无入路。

他人到此,每每退步、灰心。

我于此心愈坚,志愈猛,功愈勤,一往直前,久之则有少分相应,初段之难如此。

此后方做中段工夫,取魏晋唐宋元明数十大家,逐字临摹数十日,当其临时,诸家形模,时时引入吾胸,又须步步回头顾祖,将诸家之长默识归源,庶几不为所诱,工夫到此,悠忽五六年矣。

至末段则无他法,只是守定一家,以为宗主,又时出入各家,无古无今无人无我写个不休,到熟极处,忽然悟门大开,层层透入,洞见古人精奥,我之笔底迸出天机,变动挥洒,回想初时宗主不缚不脱之境,方可自成一家,到此又五六年。

书路小道夫,岂易易哉!

能用笔便是大家、名家,必笔笔有活趣。

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太傅之得意也;龙跃天门,虎卧凤阙,羲之之赏心也。

即此数语,可悟古人用笔之妙。

古人每称弄笔弄字,最可深玩。

临乐毅论十五日,深悟藏蜂之妙;廿五日,深悟回腕藏锋并用;作为两层悟入,癸巳临来仲楼十七帖,深悟转换之妙;至二十日,又悟侧左让右之诀。

余廿岁外见东坡书,即知其为偏锋,亦时有此疑,不敢率论,直至癸巳秋,见黄山谷小品于蒋子久家,其中有东坡不善作草书,只用诸葛笔,又云举背作案,倚笔成书,不能用双钩悬腕,自视此说,二十年不可解之疑,一日豁然冰解矣!

凡欲学书名世者,虽学楷学草,然当以行为主,守定一家以为宗主,专心临摹,得其用笔俯仰向背,姿态横生之处,一一入微,然后别取一种临数月,再将前所宗者临三月,觉此一番,眼力与前不同,如此数转,以各家之妙资我一人,转阻转变转变,转入转入转妙,如此三年,然后取所主书摹写数月,则飞动之态,尽入笔端,结体虽雅正,用笔则奇宕,此时真书草书行书一时尽悟,可入古人之室矣!

行书点画之间须有草意,盖笔笔飞动,纯是天真横溢,无迹可寻,而有遒劲萧远之致,必深得回腕藏锋之妙,而以自然出之。

其先习黄庭洛神以端其本,其后习各种草书以发其气,其中又习数十种行书以成其格,安得不至妙境。

行书之功十倍草书。

或曰古人有忙中不作草字,奈何?

曰:

斯人斯时所未学者,草耳,未学则以为难,理或然欤?

或曰:

此说误。

不及作草者,不及起草再誊真耳。

学行书即能通真,学真书不能通行。

以此知行书之功不小。

锺太傅书,一点一画皆有篆隶之遗,至于结构,不如右军。

格之凤翥龙蟠如张芝,如索靖,皆锺一家书,以右军视之,正如太羹元酒不复过而问矣!

锺书须玩其点画,如鱼如虫如枯枝如坠石,其旨趣在点画之间,虽古却少变动,简却少蕴藉,于势之一字尚未尽致,若夫王则纯以势胜势,奇而反正,则又秘之又秘矣!

华亭少时,学李北海,又学米襄阳,于二家盘旋最久,故得李十之二三,得米十之六七。

生平虽无所不临,而得力则在此。

今后学董者,不得舍李米而竟取董也。

盖以董学董终不是董。

米中年方临颜。

陈中丞好学书,元章授以提笔法,曰以腕抵纸,则笔端有指力,无臂力也。

曰提笔亦可作小字乎?

元章笑顾,小吏取纸书黼黻,赞笔划端严,字如蝇头,而位置规模皆若大字,因请其法。

曰:

无他,惟自今以往,每作字时,不可一字不提笔,久之自熟矣!

八法转换,要笔笔分得清,笔笔合得浑。

所以能清能浑者,全在能留得笔住。

留笔总在能换处,见之转换者,用笔一反一正也,此结构用笔也,即古人回腕藏锋之秘,不肯明言。

所谓手授口诀者,试问笔如何能留由,先一步是用腕力,腕力用得不坠之时,方才用留,笔笔既留矣,如何能转,曰,即此提笔之果,能提笔,然又要认得换笔,自然笔笔清,笔笔浑。

其法贵在窗下用熟,及临书时,一切相忘,惟有神气飞舞而已。

所谓抽刀断水,断而不断是也。

观舞剑而悟者,张旭也,斗蛇而悟者,文与可也。

舞剑斗蛇最得古人用笔之妙,临来仲楼所刻舞鹤赋五年,字体始定。

用笔四处,不可不留心,如出也收也放也转也。

余虽得元宰嫡传,初学书时,只临肥本兰亭,三年不辍,又不敢易他贴。

介子尝笑其拙。

三年后方临董书,旋临官奴贴,又稍涉坡仙北海,旋弃之,遂转学杨少师乐志论,又复有悟,但嫌其结构谨严,无疏散之致,又以舞鹤赋为主,如此二年,遂临二王全帖十册不停手,不下座者,七月及临毕。

之后作字更拙陋,无一笔如意。

余私心恨之,乃掷笔不敢作书者数月,后又猎心复萌,取旧日所临再虚心奋入,觉此际较从前大有不同,每一字中,又开无限法门,与我相瞻于静对之际,若以精微相合者,然后知古人之妙,未敢轻示后人,又必待后人有一分眼力,则见一分,有十分则见十分也。

盖每字有数层悟入者,余乃知之又敛。

我胜气淡,我妄心临颜柳欧虞而寝食于褚者,数月于宋之四家,元之一家,明之诸家,皆无所不窥,而独以米老为最,又取从前诸帖,时时拈起,回旋往复屈指计之,不知费几许几月矣!

乙巳春,过昆陵,见王双白,双白见余书静正因偏,告同人曰:

此似董而深于少师之法者,元宰之后一人也。

因劝余,不必泛临各家,当以董为主,间入少师之法,已足成家传世也。

自是始专业华亭,誓以终老。

双白髫年,即从董先生游,今六十余矣。

董历游南北,双白多从之,故笔法精深,自谓得不传之秘,又亲书三十二字授余,其中有“侧笔取势,晋人不传之秘”十字。

余初见以为不然,盖势之一字,余未深明,然每从诸家之说,以为未有不从中锋而得者,今日侧笔,胡为乎第?

余从事于此有年,惟此一势字未了得,毋中锋之过乎。

归来临帖数百字试双白传法,犹未了解此势字。

初秋一病,淹留至十九日不愈,即起坐亭中,见风吹竹叶相迎相亚,忽迫忽避,恍有所得,觉前日半解半阻,至此神悟顿开,涣然冰释矣!

羲之云,执笔在手,手不知运,运笔在腕,腕不自执。

此四句贵先讲明。

透观此语,转腕之法贵矣。

次选临古帖,择其佳者摹之,所贵识得弃取,次折笔点画之间一一折开,看其起止,法熟后自臻神化。

以上五条乃元宰先生临池妙诀。

此外,侧笔取势晋人不传之秘也。

侧笔取势者,于结构处一反一正。

所谓锋锋相向,此从运腕得之。

凡字得势则活,得势则传。

徐欣二字,让左侧右可悟势奇而反正。

永兴抽刀断水,自谓于道有悟,及舞剑斗蛇龙蟠凤翥诸法,一以贯之矣!

又,前人诗云:

舵楼一夜雨催诗,果有蛟龙起墨池,悟得将军舞剑势,分明草圣折锋时。

“势”字最妙侧笔取势,言其书画有锋,势奇而反正也。

丰南隅《考功》云:

双钩悬腕,让左侧右,掌虚指实,意前笔后。

此十六字,古人所传用笔之诀也。

双钩悬腕,食指中指圆曲如钩,节与母指相齐,而撮管指尖则执笔,挺直大字,运上腕,小字运下腕,不使肉衬于指;让左侧右者,左腕让而居外,右腕侧而居中,当使笔管与鼻准相对,则颌下无奇斜之患;掌虚指实者,指不实则颤掣无准,掌不虚则窒碍无势,三指撮齐,上俯仰,进退往复,垂缩刚柔,曲直钩环,纵横转运,无不如意,则笔在画中而左右皆无病矣;若夫意前笔后,工夫熟后,方可臻也,非纸成堆,笔成冢,安能有此神化。

此南隅论临池家法,矜为神妙。

以余观之,只是搦管法,至所以运笔并未之及,况让左侧右,注解总非耶?

或曰让左侧右,毕竟如何,此拗腕法也,亦只向右边之一法耳。

六书象形会意谐声指事转注假借,发笔处收笔处转笔处皆有口授妙诀。

又起不孤,伏不寡,亦双白妙语。

陈眉公执笔撮于指尖,横担又斜又扁,不肯对客作书,恐人盗去笔法,此与古人执笔稍异。

右军执笔向内,大令执笔向外,鲁公执笔真正中锋,今持其墨迹,向日中照之,划中微有一线,其色更黑,画画皆然。

三人执笔虽不同,然皆悬腕、悬肘。

董先生学大令,邹虎臣则全仿鲁公。

董先生于明朝书家不甚许可,或有推祝枝山者曰,枝山只能作草,颇不入格。

于文徵明,但服其能画,于米万钟则更唾之矣。

于黄邓稍蒙许可。

董用羊毫,其头甚长,约一寸七八分,又略丰美。

所谓毫毛茂茂,但笔笔尖耳!

用之写小楷、小行或微杂紫毫。

若匾额宜用羊毫,字大者,绝不用棕及猪毫。

匾额横字,书宜长瘦,不宜扁阔。

直竖匾额,高悬七八丈者,上字宜微大,下字宜微小,大字宜笔笔用力,黑多白少,言用笔宜肥也。

凡写字,先小字后大字,先缜密后纵宕,理所必然。

王觉斯字,课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

大抵临摹不可一日间断耳。

觉斯字,一味用力,彼必误认铁画银钩,所以魔气太大。

先生每云,吾书无他奇,但姿态高秀,为古今独步耳。

心忘手,手忘笔,笔忘法,纯是天真潇洒。

邹虎臣初学书最服膺董先生,及双钩悬腕三年而后成之。

又邹虎臣评宋四家书,蔡曰嫩,苏曰俗,黄曰野,米曰*,以其偏旁欹斜鲜庄雅之度耳。

毗陵有“束第”二字,经一尺五六寸,乃元宰书,真得势字。

元宰尝云,余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能实证者,在起倒收束处耳,过此一关,虽右军父子亦无奈何耳!

转左侧右乃右军字势。

所谓迹似奇而反正者,世人不能解也。

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

然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足与谈此窍也。

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怒笔木僵之谓。

乃如大力之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此惟褚河南虞永兴得之,须悟后始知余言也。

颜平原屋漏痕折钗股,谓欲藏锋,后人不识,遂以墨猪当之,皆成俗笔。

痴人前不得说梦,欲知屋漏痕折钗股,当于圆熟处求之,未可朝执笔而暮合辙也。

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先是吾家仲子名传绪,与余同试于郡,郡守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矣。

初师颜平原多宝塔碑,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不如晋,遂专仿黄庭经及锺元常宣示表、戎辂表、丙舍帖,凡三年,自谓偪古不复,以文徵仲祝希哲置之眼角比。

游嘉兴,得亲观项子京家藏古人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许,譬如香岩和尚,一经洞山问倒,愿一生作粥饭僧,余亦愿焚笔砚矣。

然自此,渐渐有心得,今将二十七年,犹作随波逐流书。

虽翰墨小道,其艰如此,况学道乎?

庚戍二月二十日华亭论书。

内度景有历代内府玉宝及历代名人图章,又有一长印云:

“玉皇殿上掌书仙。

”此七字甚俗,然朱色如新,是亦一奇。

观其语,疑宋徽宗所用之物也。

古洲藏此神物,提督马进宝欲得之,以为进京入贡之用。

古洲索价虽三千金,亦权意终无售意也。

马价六百金,古洲不应。

有人献计于马,遂以暗通海上郑成功为名,发兵黑夜围古洲宅,擒置于狱,凡家之所藏尽为马有,不独内景经也。

又馈金珠乃得免。

后马自京师还,召古洲一饭而已。

刘玉少家藏眉公真迹甚多。

余昔婆娑其下,见一白纸,便面,横书“闲挥白羽扇”五字,此款极新。

山谷小品云,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

观眉公此书,方知古人工书无他奇,但能用笔耳。

大令草书淳古,殊近伯英,论者以右军草入能品,大令草入神品。

余以右军父子草书比之,文章右军似左氏,大令似庄周,似右军者,惟颜鲁公,杨少师仿佛大令耳。

山谷谓洛神赋非王子敬书。

以字格笔力去之太远,乃米宣猷书。

山谷诗云:

小字莫作痴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大字无瘗鹤铭,隋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然适能作小楷,亦不能摆脱规矩。

客曰:

子何不舍子之冻蝇?

余无以应,因知此技非得不传之秘者,未易易也。

凡欲作书,先端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寡默,如对至尊,则无不美也。

褚河南印印泥,张长史锥画沙,颜太师屋漏痕折钗股,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可以悟入也。

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

字美观则不古,初见之使人甚爱,次见之则得其不到古人处,三见之则其不合者盈眼矣。

故观今人之字,如观文绣,观古人之字,如观钟鼎,行行须求合法,字字须求生动。

淳化阁帖,初刻系枣版,银定拓。

余友吴天定为余父述古公门人所居,又相怜。

余朝夕得把玩后,湖广胡天骝出一册见示,乃二王草书,生动变化,余一见即知为潭帖,在淳化之上。

观其后款,果然为二王草书。

邢子愿得力于此。

淳化秘阁续帖内欧阳太子率更、李太白皆极妙。

太白字,天真豪放,逼似其为人,云得力于南唐李后主七法。

余见董先生所刻戏鸿堂、宝鼎斋、来仲楼,书种堂正续,二刻鹪了瓴、红绶轩、海鸥堂、青来馆、蒹葭室、众香堂、大来堂、研庐帖十余种,其中惟戏鸿堂、宝鼎斋为最。

先生平生学力皆在此二种,其余诸帖,研蚩各半,而最劣者,则青众香也。

笔意酷似杨彦仲,疑其伪作也。

淳化阁贴,所见诸本,皆系钱文倩物。

文倩囊涩,先质六册于一富贾,余四册,余尝见之。

其中二王一册,笔法秀宕,下真迹一等,果俊物也,细玩却是潭帖。

在明朝唯陕西肃王府翻刻石拓为最妙,谓之肃本。

从宋拓原本双钩勒上石所刻,费数万,较今市本相去天渊焉。

明朝法贴,大刻有郁冈斋乃王氏所刻,停云馆,乃文氏所刻。

郁冈斋,余童年曾见之,不复记忆。

停云馆,余见之于张玉立家,其中黄庭、兰亭刻有多种,而帖中所载宋元诸家最详。

又涿州冯相公所刻快雪堂,亦备载苏米书,采摭颇精,于晋魏历代之书,十得四五耳。

至于董先生所刻戏鸿堂、宝鼎斋,临摹历代大家及自书题跋,精妙绝伦,近则可掩郁冈斋,远则踞诸淳化各种名帖之上,诚罕观也。

余见二王帖十卷,首幅刻右军、大令二像,前六卷皆右军书,后三卷皆大令书,共一百七十余页,末一卷皆名贤题跋,乃金坛李氏所刻。

李为元明两朝世家,故能办此。

余曾不停手临七月余,后以乏米,质之张氏,得六星后未能赎,可叹耳!

二王有甲戍帖,在淳化之上。

宜兴蒋如奇,号邃初,在扬州盐商家得之,价值千金。

蒋与刘馀佑同年,蒋死,其子中落,适刘子名芳烈者,为镇江太守,蒋子修谒刘,请看不还,以北寄为辞,及蒋归,然刘所赠不下数百金也,后数年,蒋游京师谒馀佑,又赠数百金。

蒋遂不敢言,至今竟为刘氏所有。

米南宫对宋仁宗曰,蔡京不得笔,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